甘南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
㈠ 国家旅游示范区与5a级旅游景区的区别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指管理规范、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经过相关标准确定的版评定程序后,具有明权确地域界线的生态旅游区。同时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类型或组成部分之一。
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则代表了世界级旅游品质和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标杆,较AAA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
一个强调自然,一个以人为本,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㈡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GB/T 26362-2010
实施日期:2011-06-01
现 行
中文名: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英文名: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prototyp
㈢ 江苏十大贫困县有哪些
1.江苏省级贫困县16个:淮安市:盱眙、淮阴区、涟水。徐州:丰县、睢宁。盐城:滨海、阜宁、响水。宿迁:沭阳、宿豫、泗洪、泗阳。连云港:灌南、灌云、东海、赣榆
2.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省区之一。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少,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4.江苏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全省13个城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5A级景区最多的省份。
5.江苏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截至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189元,常住人口8029.3万人。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6.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详情的贫困县可以参照这个非常权威的网络链接:国家级贫困县_网络
㈣ 求甘肃甘南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甘南藏族自治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录入者:jsz | 时间:2010-04-01 09:29:47 | 作者: | 来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州委确定的“1522253”发展战略,抢抓国家和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全州国民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测算,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765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3099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942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506万元,增长16.1%。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1%,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7%,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1.2%,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8472元,比上年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6.0:22.3:51.7,调整为24.8:23.4:51.8,第二、三产业比重上调了1.1和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1.2个百分点。
物价: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0%。
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涨幅回落10.6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4人,就业再就业培训62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比控制目标低0.65个百分点。全年安排城镇零就业1721户,实现就业援助1721人。
二、农业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42498万元,增长3.6%;林业2528万元,增长9.5%;牧业97476万元,增长8.5%;渔业31万元,下降18.4%;农林牧渔服务业567万元,增长13.3%。
种植业: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03.33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种植面积53.60万亩,下降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14万亩,增长1.9%。其中,油料21.46万亩,增长5.2%;药材9.26万亩,下降5.0%。青饲料播种面积17.59万亩,增长19.6%。粮经饲三元结构比由2008年的55.0:30.7:14.3,调整为51.9:31.1:17.0,粮食比例下调了3.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青饲料比例分别上调了0.4和2.7个百分点。
油料总产量20860吨,增长7.4%,亩产97公斤,增长2.1%。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量86762吨,下降3.4%,亩产162公斤,增长1.9%;药材总产量18535吨,下降2.8%,亩产200公斤,增长2.6%。
畜牧业:全州各类牲畜产仔140.35万头、只,产仔成活128.08万头、只,成活率91.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成畜保活383.75万头、只,保活率96.56%,提高0.12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37.64万头、只,出栏率34.63%,提高3.51个百分点;商品畜118.06万头、只,商品率29.71%,提高3.07个百分点;各类牲畜总增113.39万头、只,总增率28.53%,提高2.17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97.44万头、只,比年初增加0.0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33.68万头,增加0.17万头、匹;绵山羊存栏243.43万只,减少0.46万只;猪存栏20.33万头,增加0.30万头。
全州肉类总产量51525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牛肉24511吨,增长12.7%,羊肉16104吨,增长12.6%,猪肉10602吨,增长4.1%。全州牛奶产量80023吨,增长2.5%。绵羊毛产量2227吨,增长2.2%。
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6%;拖拉机3411台,增长26.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06吨,下降0.05%。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33万亩,增长1.8%,保证灌溉面积11.73万亩,增长1.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4042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327万元,增长14.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722万元,下降11.6%;股份制经济77272万元,增长18.1%;私营经济2333万元,下降8.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7715万元,增长1.1%。全部工业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22:78,轻工业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降低3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企业黄金产量4076.8千克,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28.04亿千瓦时,增长50.8%。水泥61.31万吨,增长23.5%。鲜冻畜肉14173吨,增长66.5%。中成药50.1吨,增长43.1%。乳制品4631吨,下降18.9%。铁合金6249吨,下降70.3%。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20682万元,增长20.5%;盈利企业实现盈利额30657万元,增长16.9%;税金总额12147万元,增长98.4%;亏损企业亏损额9975万元,增长10.1%,18户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6户,增长50%。
建筑业:全年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0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3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州、县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146万元,增长45.2%。
按城乡划分: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8533万元,增长21.8%;农村完成164859万元,增长2.3倍。
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81084万元,增长45.1%;安装工程完成投资43385万元,增长30.9%;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71601万元,增长33.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1763万元,增长62.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66096万元,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15533万元,增长75.9%。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为7:59:34,第一、三产业投资比上升1和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降低6个百分点。
全州施工项目675个,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275个,增长67.7%,占施工项目个数的40.7%,提高9.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464个,增长41.9%,竣工项目386个,增长48.5%。全州当年新增固定资产398643万元,增长1.3倍。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州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交通运输: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5万吨,增长18.4%,货物周转量103535万吨公里,增长4.2%;客运量2437万人,增长10.2%,旅客周转量101881万人公里,增长4.8%。
至年末,全州机动车年末保有量45384辆,比上年增加7676辆,增长20.4%。其中:营运车辆5355辆,增加478辆,增长9.8%;非营运车辆40029辆,增加7198辆,增长21.9%。在机动车保有量中,汽车保有量22543辆,增加4450辆,增长24.6%。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年末固定及无线市话用户13.02万户,增加2.02万户,增长18.4%。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32万户,下降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06万户,增加11.19万户,增长56.3%。每百人拥有电话64.7部,增加19.7部,增长43.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4万户,增加0.97万户,增长1.7倍。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8%,其中:国内游客151.89万人次,增长91.1%;海外游客3.11万人次,增长5.1倍。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增长1.2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1.1倍;外汇收入0.23亿美元,增长41.7倍。
六、国内贸易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从销售地区看:市的零售额为75815万元,增长16.5%;县的零售额60645万元,增长19.0%;县以下的零售额30053万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5739万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38164万元,增长27.1%;其他业2610万元,增长39.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7%。其中:出口总额376万美元,下降91.0%,进口总额18万美元,增长3.5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州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4573万元(年快报数),比上年增加8255万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30104万元,增长10.0%。其中:增值税3782万元,增长79.3%;营业税6308万元,下降0.4%;企业所得税1615万元,增长4.5%;个人所得税538万元,增长18.2%。全州财政总支出620367万元,比上年多支174125万元,增长39.0%,一般预算支出607823万元,多支168568万元,增长38.4%。
金融: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1712万元,增长34.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7226万元,增长3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1674万元,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为517363万元,增长4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2886万元,增长84.6%,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7290万元,增长2.6倍,商业贷款6662万元,下降6.7%,农业贷款114951万元,增长86.4%;中长期贷款余额324477万元,增长34.1%。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6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财产险收入3937万元,增长19.0%;寿险收入1979万元,增长49.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04万元,增长3.9%。全年赔付额2470万元,下降41.4%。其中:财产险赔付1978万元,下降14.9%;寿险给付307万元,下降82.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85万元,增长1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0所。其中:小学546所,在小学中,寄宿制小学137所,占小学的25.1%;普通中学51所,在普通中学中,寄宿制中学48所,占普通中学的94.1%;职业中学9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幼儿园14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2739人,增加1761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90589人,在小学在校学生中,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54500人,占小学在校学生的60.2%;初中35423人,高中12188人,职业中学2120人,中等专业学校2419人。在园幼儿47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5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藏族儿童入学率97.97%。初中学龄少年毛入学率96.87%,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州有6个县市实现“两基”目标,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为88%。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6.0%。
全州录取到普通高校的考生2692人,录取率70.2%。其中:本科录取1004人,专科录取882人,高职录取806人,分别占普通高校录取人数的37.3%、32.8%和29.9%。初中中专录取的考生为1321人。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学生7098人,增长15.9%。招生2335人,其中:本科478人。毕业1245人。
科技:年内,州、县市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宣传活动。全州共培训农牧村党员干部2160人次,农牧村青年技术骨干3940人次,农牧民群众56000人次。对20个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成果鉴定,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9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省内领先水平的1项。全年共推荐6项科技成果参加全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其中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受理专利申请1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1214场,比上年增加300场,观众52.5万人次;其中:深入农牧村演出231场,农村观众16.9万人次。全州群艺(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综合档案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31.68万册。全州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20个农牧民书屋。
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4.37%和89.45%,分别比上年提高4.19和4.20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3058户,增长1.2%。
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报纸294.04万份,增长24.0%。其中:藏文报28.84万份,汉文报265.2。
卫生:年末全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12个。其中:医院 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乡镇卫生院10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09张。其中:医院1400张,卫生院369张,妇幼保健机构11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29人。其中:执业医师930人,执业助理医师432人,注册护士634人,药剂人员96人,检验人员228人。全州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增加4.5人。
体育:全州以“喜迎建国60周年”和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以“弘扬奥运精神,推动全民健身”为主体的甘肃临潭·冶力关2009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共有蒙古、中国澳门、香港等11支团体27支代表队、200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级别的比赛,甘肃临潭建华水泥公司分别获得了男子600公斤级第二名、男子640公斤级第一名。授予临潭县为“全国拔河之乡”。各县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全州100所中小学校的5.60万学生开展了田径达标通讯赛。全州14个晨练点有10.31万人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临潭县政府、甘南州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体育彩票销售额709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为68.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3‰,比上年上升0.65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5.61‰,上升0.3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48‰,降低0.32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比上年增加1012元,增长13.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01元,增加252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0%,降低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州职工年平均工资23851元,增长18.1%。
社会保障: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1万人,增长11.0%,覆盖率为9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59万人,增长13.2%,覆盖率为95%。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40 万人,增长2.9%,参保率为89.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12万人,增长1.3%,覆盖率为98%。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0.83万人,增长16.9%,覆盖率为97.3%,其中:参保农民工0.31万人,增长34.5%。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0.73万人,参保率为96%。农牧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229人,参保率为91.4%。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2.06亿元,增长83.9%。支出各项社会保险费1.38亿元。
全州8个县(市)全面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牧民群众52.19万人,增长3.1%,参合率9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基金总额5283万元,增长17.5%,基金累计支出5035万元,增长25.8%,受益参合患者29.75万人次,增长3.5%。
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38万人,增长13.8%,发放低保金6815万元,增长17.3%。农牧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15.17万人,增长22.0%,发放低保金9466万元,增长33.1%。五保户供养人数0.45万人,增长19.4%,支出资金677万元,增长49.1%。
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55万人,增长0.4%,救助资金累计支出282万元,下降19.0%。农牧村医疗救助15.47万人,下降5.1%,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043万元,增长25.1%。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能源消耗和自然灾害
资源环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3.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为0.17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为0.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为0.006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1.9[db(A)];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为64.2[db(A)]。以上指标值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全州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5个。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全年造林面积20.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3.54万亩,增长21.2%。零星(四旁)植树182.49万株,减少3.06万株,下降1.6%。封山育林面积110.77万亩,增长8.7%。
安全生产:全年全州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7起,比上年增长7.4%。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5人,降低4.4%。受伤72人,增长5.9%。直接经济损失385万元,增长69.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7起,下降30.0%,死亡8人,下降27.3%。道路交通事故66起,上升10.0%,死亡57人,上升1.8%,受伤70人,上升6.1%。火灾14起,上升27.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1人,减少0.5人,降低31.3%。万车死亡人数为12.6人,减少2.3人,降低15.4%。
能源消耗:初步统计,全州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 5.16%。单位GDP电耗降低8.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8.44%。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7.25万亩,减少1.21万亩,下降6.6%。其中:成灾面积14.54万亩,减少0.08万亩,下降0.6%。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与全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衔接。
3、公报中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
4、人口数据为人口变动调查数。
5、能源消耗数据尚未经省上有关部门评估认定
㈤ 中国有那些生态旅游示范区
深圳东部华侨城被授予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人工瀑布、空中缆车、森林小火车、欧式小镇、湿地公园、茶园、竹径,一处处美景在群山谷壑间错落有致,妙趣横生,令人流连忘返。华侨城集团投资35亿元精心打造的休闲度假景区——深圳东部华侨城,在山海间建造了一个像童话世界般美丽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 东部华侨城7月28日向游客开放,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向东部华侨城颁发由两家单位共同授予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牌匾。这是中国首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旅游区。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时授予东部华侨城“循环经济标兵单位”称号。 据介绍,东部华侨城是一个全新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既有完全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植被和山地景观,也有经过人工化方法充分美化和精化的原生态型景观,还有用现代手段打造、融入区内生态环境的现代生态景观。在整体规划中突出生态环境的本体价值,体现“让都市人回归自然”的人性关怀和构筑理念。 “生态保护大于天!”这是华侨城集团总裁任克雷在进行景区开发建设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东部华侨城做足了生态保护的大文章。任克雷说:“东部华侨城开发建设是否成功,就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如何。”东部华侨城一直坚持在项目建设中实现景观和生态平衡,从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对山、水、植被的保护。建设近5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为所在地区水库提供天然生态过滤网;建设10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每天可进行3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对边坡进行绿化种植复绿工程;充分利用无污染、可循环的能源进行产品设置和开发;利用云中风车、水能、太阳能发电;利用空调余热为酒店用水加热;所有物料均用再生纸制成等。
㈥ 甘南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什么时候完成
近日,由中-宣-部组织,以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属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甘南,深入基层,聚焦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
这几年,经济日报记者陈发明的足迹遍布甘南,他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甘南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临潭县冶力关镇庙花山村,陈发明一路走一路看,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状况,村庄和村民的变化,都令他感慨不已。陈发明说:“自从2015年甘南州开展环境整治以来,经济日报就在持续关注。甘南州通过环境整治,不仅改变了脏乱差的环境状况,摒弃了一些落后的生活习惯,还提振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重要的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是一次真正由环境革命带来的绿色升级,相信甘南必将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
提高当地的经济。
消息来自央广网。
㈦ 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有哪些 site:cnki.net
国家有关旅游业部分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一览表
一、与旅游法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1.《旅游法》
二、与旅游景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4.《景区等级评定标准(评分细则)》
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
6.《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
7.《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8.《生态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
三、与旅游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9.《旅游规划通则》实施细则
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12.《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
13.《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四、与旅游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1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
五、与星级酒店、绿色饭店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16.《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17.《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18.《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
19.《绿色旅游饭店评定标准(附附录A、附录B)》
六、与旅游基础设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2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
22.《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3.《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24.《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
25.《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26.《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27.《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28.《无障碍设计规范》
七、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9.《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30.《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
31.《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
八、其他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3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37.《中国旅游强县标准(试_行)国家旅游局》
38.《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