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道教旅游活动的发展

道教旅游活动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28 04:40:17

A. 旅游参观道教去哪儿好

那肯定是首选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广东罗浮山、青岛崂山等千年道观所在地了

B. 开展崆峒山道教养生旅游公司有哪些

你要看你当地的文化及人文景点,才能找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发展方向

C. 请问下中国道教的旅游线路都有哪些啊,越详细的越好。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境内,距鹰潭20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张鲁)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

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方圆 200 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树木葱笼,碧水常流,如缎如带,并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称;道教宫观庙宇星罗棋布于山巅峰下河旁岩上,据山志所载原有大小道教建筑五十余处,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宫、正一观、天师府、静应观、凝真观、元禧观、逍遥观、天谷观、灵宝观、云锦观、祈真观、金仙观、真应观等等,因屡遭天灾兵火,大部分建筑先后被毁废,今仅存天师府一座,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历代天师及《龙虎山志》称之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灵都会”、“仙人城”之誉;为张天师后系世居之地,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部。其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谓以山形得名。清雍正《江西
通志》卷十一云:“龙虎山在贵溪县南八十里,两峰对峙,状若龙虎。”①二谓据张陵
故事得名。
清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二云:“龙虎山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八十里之仁福乡,……
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名山。”②后说自然是
道教中人的识见。道教称其为第三十二福地,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七十二福地》云: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③龙虎山是天师道发展至龙虎
宗时张陵后嗣世居之地,是龙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诸名山中居重要的地位。该
山以张陵后嗣入居最早,据天师道士称,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永嘉(307~3
12)间已赴龙虎山,即龙虎山之有道士和天师道演变为龙虎宗在三国或西晋。此说疑点
很多,缺乏佐证,很难当作信史。从古碑刻文字看,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庙宇是南唐保大
八年(950)所建的张天师庙,最早居龙虎山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一代张秉一,此见五代南
唐陈乔所撰之《南唐新建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庙碑铭》:“道之将行,必先于崇奉,乃诏
执事建天师新庙于信州龙虎山。……二十一代张秉一,体备清和,气凝元寂,钩深致远,……
再光先构,不亦宜乎!”④从道教资料看,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庙宇是唐会昌(841~846)
中所建的真仙观,最早居龙虎山的张陵子孙为第二十代张谌,此见娄近垣所撰之《龙虎
山志》卷二。该卷《上清宫》条称上清宫原为“第四代天师自汉中归龙虎山(所)建传
箓坛,唐会昌中,赐额真仙观。”⑤卷六《张谌传》曰:
“二十代谌,字子坚,唐会昌中,武宗召见,赐传箓坛额曰真仙观。”⑥张盛建传
箓坛不尽可信,张谌时武宗赐额传箓坛,似近史实。
从唐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代张谌,二十一代张秉一,二
十二代张善,二十三代张季文。他们皆无重要事迹可述。此期所建宫观,即上述之真仙
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
入宋以后,张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在宋元时期成为与茅山、
阁皂并立的三山符箓之一。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二十四代至三十五代,其名依次为张
正随、张乾曜、张嗣宗、张象中、张敦复、张景端、张继先、张时修、张守真、张景渊、
张庆仙、张可大。从二十四代张正随起,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表现了宋
室对龙虎宗的重视和支持。其中三十代张继先和三十五代张可大尤得朝廷恩宠。张继先,
字嘉闻,一字道正,号翛然子。徽宗崇宁三年(1104),“赴阙,召见,问曰:‘卿居
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所答十分乖巧。
又问修丹之术,对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同夫尧舜足矣!
上悦。”⑦崇宁四年(1105)赐号虚靖先生。“十二月还山,凡父兄皆赐爵有差。四方
从学者恒数千(《龙虎山志》作“十”——引者注)百人。”⑧与林灵素、王文卿同显
于徽宗朝。喜属文作诗,善内丹术,“雅善书法,尝书《道德经》以进御,……书《茅
山宣和御制化导碑》,时称其工”。⑨张可大,字子贤。端平(1234~1236)间累召赴
阙。嘉熙三年(1239)“七月召见,赐号观妙先生,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
门公事。”AB据此记载,宋初鼎立的三山符箓,经过二百年之发展,龙虎宗竟跃居为三
山符箓之首,表明其力量之壮大。
两宋时期,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娄近垣《龙虎山志》
卷七“人物”目列有宋道士二十六人,其中有王道坚者,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就学于
张继先。政和(1111~1117)间赴召,“馆于太乙宫,徽宗问以轻举延年之术,对曰:
‘清静无为,黄帝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修炼非天子事也。’授太素大
夫,号凝妙感通法师。”AC又有留用光,字道辉,贵溪人,师蔡元久。通法术,据称多
次祷雨有验,宋孝宗“授左右街都道录,太乙宫都监,号冲静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帛
修上清宫,新而广之,……
嘉泰甲子(1204)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AD今《道藏》第九册收有蒋叔舆编
集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除部分为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之遗作辑录
外,大部皆题“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证明留用光是继杜光庭之后道教黄箓斋仪
的重要整理、修订人之一。
宋代龙虎山道教拥有大批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扩建、赐额。主宫上清宫在
唐会昌中名真仙观,宋祥符(1008~1016)间敕改上清观,经几次扩建,政和三年(11
13)改名上清正一宫。后再经扩建,至南宋时规模已甚为可观。原张天师庙,宋崇宁
(1102~1106)中改名演法观,咸淳(1265~1274)间重建,明嘉靖乙卯(1555)重修,
改额正一观。南唐保大(943~957)中赐名的三清观,元至大(1308~1311)间升冲虚
至道宫。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撰两种《龙虎山志》的粗略统计,
可确定为宋代新建的宫、观、庵、院,近二十所。计有:建于嘉佑(1056~1063)间的
凝真观,崇宁(1102~1106)间的静应观、祈真观,大观(1107~1110)间的灵宝观,
宣和(1119~1125)间的逍遥观,嘉定(1208~1224)间的金仙观,嘉熙(1237~1240)
间的紫霄宫、真元宫、真应观,南宋宁宗朝(1195~1224)的归隐庵,AE咸淳(1265~
1274)间的瑞庆观,北宋徽宗朝(1101~1125)的浑沦庵、靖通庵。AF另有建于宋,而
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云锦观、仙隐观、归隐庵、蒙谷庵、天乐道院等,亦分别见于二种
《龙虎山志》。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
依次为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从张宗演起,代代被元室
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张与材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龙虎山因此也成为此后诸符箓派众山之首。
此期龙虎山出现了大批著名道士。一是输送了一批道士至大都(燕京),由张留孙
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龙虎宗支派——玄教,主领江南广大地区之道教事务,其主要骨干
如张留孙、吴全节、夏文泳、陈日新、陈义高、薛玄曦等,不下数十百人,皆出身龙虎
山。二是留居龙虎山者,亦不乏杰出之士。李宗老,达观院道士,吴全节之师,世祖至
元(1264~1294)间授江东道教都提点,住持本山上清宫。吴元初,龙虎山高士,就学
于道教学者雷思齐,所著诗文集为《元元赘稿》,虞集为之叙。略云:“元初服黄冠以
自隐,无所营于时,故无所争于人,交游天下名士,诗文往来,皆一时之盛。其言温而
肆,清而容,杂而不厌,几于道者之为乎?”AG刘思敬,卢陵人,长游蜀中,从灵宝陈
君受丹砂诀,遍历名山,年五十,始入龙虎山为道士,自号真空子。寻主郁和道院。炼
铅汞为丹砂。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奉诏赴阙,并进六甲飞雄丹治世祖足疾。居八
年,乞还山,结八卦庵于琵琶峰之右。AH金志扬,号野庵,人称金蓬头,永嘉人。游龙
虎山,居先天观,复构蓬莱庵于圣井山,又命其徒李全正、赵真纯筑天瑞庵于峰顶。四
方闻其道者,无远近,皆往礼叩问。AI张彦辅,龙虎山道士,精绘事,虞集曾为其所作
《江南秋思图》赋诗,又为方方壶作《圣井山图》,危素为之作序。AJ元代龙虎山除对
原有宫观多有修葺外,又新建有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修两本《龙虎山志》的
不完全统计,共新建宫、观、庵、院达三十七所。计有:建于元世祖至元间的文惠观、
乾元观、会真道院、望仙道院、紫霄道院、清溪道院,AK冲和观、慈寿观、八卦庵、止
止庵、寄庵、太极庵、西华道院、东山道院、云山道院、云溪道院、瑶峰道院,LB建于
元贞(1295~1296)间的龙泉观、通真道院,建于大德(1297~1307)间的崇文宫、元
成宫,LC怡云道院,LD建于延佑三年(1316)的元禧观,建于至治(1321~1323)间的
仁静观,建于泰定元年(1324)的明成观,建于至正(1341~1368)间的繁禧观、蓬荜
观。另有建于元,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玉隆宫、元都观、神德观、明胜观、先天观、
佑圣观、桃源观、招真观。LE还有仙源道院,元明善谓建于至元间,娄近垣谓建于大德
间;紫云庵,元明善谓建于大德间,娄近垣谓建于至正间。
明前中期,龙虎山道教续有发展。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四十二至四十九代,其名
依次为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张元吉、张玄庆、张彦頨、张永绪。最初,
朝廷仍沿旧习封张正常为天师,不久,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但其领导的正一
派,仍为明室所承认和扶持,故至嘉靖末,其教仍能维持不坠。其中张宇初除熟谙家传
符箓教法外,亦通内丹术,且较熟悉儒经子史,是张陵子孙中的佼佼者。有《岘泉集》
二十卷行于世。此期有大批道士如吴葆和、林靖乐、傅同虚、曹大镛等不下二十人,先
后被征召入京任道录司官职。原为龙虎山达观院道士的邵元节,在嘉靖中更受尊宠,位
至三公。随其入京的邵启南、陈善道、王用佐、吴尚礼等,也得显位。此期住山道士中,
亦有杰出者。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子,贵溪人。出家于混成道院,学仙于金蓬头。
工诗文,善古隶章草,尤精于画,写山水,极潇洒。卢大雅,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
诗为顾元等所称道。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1403~1424)中任上清宫
提点。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张三丰,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
亦能作枯木竹石。LF明前中期除对龙虎山原有某些宫观作过修缮外,新建者寥寥无几。
计有:北真观、南极观。另有冲元观,或谓明洪武(1368~1398)初建,或谓元元贞间
建。LG明中叶后,特别是清代,朝廷对张陵后嗣的待遇多加贬抑,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
一道渐趋衰落。至1936年,其主宫上清宫之建筑已全被破坏,“只空余危楼一角”。张
陵子孙世居之天师府,亦“经贵溪县政府利用,开办完全小学一所。天师亦不常驻此。”
LH近十年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龙虎山得到认真贯彻落实。1990年,江西省政府出资
百余万元,迁出占用天师府的中学,重修天师府。“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重又展
现气势雄伟的建筑风貌,海内外道众参访者络绎不绝。

D. 老庄道教文化旅游区

从什么是道教着手,这是一个名词两个概念“道”和“教”。看看《道德经》前内言你知道老子再容讲什麽?你要知道什么是玄牝,什么是玄之又玄,什么是众妙之门。庄子已《逍遥游》开篇讲述庄子的无为,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不同。可以了。
导游考试不会太难,但是中国著名道教神仙、道教圣地你是要知道一点的,像是三清、四御、武当、茅山等等,要不怎麽给客人讲哪。

E. 全国道教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湖北武当山、北京白云观、四川青城山、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陕西重阳宫、山东崂山、安徽齐云山、甘肃崆峒山、山西解州关帝庙被推为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 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武当山的名气最大,其古建筑群在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著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的著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安徽齐云山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F. 中国十大道教旅游胜地,你到过哪个

你可以考虑去一下那个贵州的那个什么仙人洞。

G. 佛教道教名山众多每年旅游总收入是否理想

不管收入多少都是理想的。佛教从不提倡贪心。还要戒除贪、嗔、痴、慢、疑、邪知邪见。

H. 如何开发道教的旅游资源希望各位能给我比较可行的办法,谢谢!

我想说,楼主这想法完全是对一个宗教的亵渎,楼主完全没有把宗教的概念放端正。把自己的名山道观当旅游观光圣地,对的起自己的祖师们吗?各派的祖师门开宗立派的就是为了让后人来做旅游生意的?
521qzq你有看到过那一座名山被开办为旅游景点之后还保有它宗教的意义?像我们云南的金殿、龙门等地,现在有谁知道他们曾经是道教圣地,连道士们都被政府弄走,这就是开发旅游的结果。你所举徐霞客的例子完全偏题,徐霞客他是旅游吗?他明明是考察我国山川大地。看看现在,我们的执政党为无神论者,所以能指望他们把自己的宗门教派当做宗教来对待吗?他们仅仅是当做一种文化来淡化宗教的意义,文化也包括了宗教,但是宗教绝对不是文化,宗教应该有其宗教的意义。如果这种意义被纯正的文化来代替了,那么这个宗教留下的也就只有历史,它已经毫无存在的意义,只被当作一种文化来研究的宗教是最可悲的。
还有,现今我们国家所谓之旅游资源,但凡被开发的有几个能保住其原有风貌,像我国的西双版那,十年前没被开发时还保有原始森林的存在,现在呢,剩下了什么,一堆高楼、渡假村、原始森林早已留在记忆之中。
最重要一点,带动经济?真可笑的话,是不是续和尚出来做矿泉水生意之后,道士要用自己的道观来开旅馆或者渡假村吗?那么他们和世俗之人有和差别,这一点既是弃祖忘典对祖师最大的不敬。每天让各路神仙在宫观里被人们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被参观还不叫对不起祖师?你敢说有多少人进去是抱着一种恭敬之心在观看的,几乎全是在看一种艺术品一样被参观。这还不叫亵渎?而且对521qzq 纠正一点,我从没说过对文化的亵渎,我所说的是对宗教的亵渎,请麻烦看清楚。

I. 道教名山与旅游业的关系

从生态学角度看旅游或宗教(道教)旅游,可以提出生态旅游、宗教(道教)生态旅游的概念。这是说,在旅游及宗教(道教)旅游发展中逐步把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其实质是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业综合管理,调整其结构,优化资源和各要素组合,加强旅游及宗教(道教)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业是促进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旅游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大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旅游业强调旅游与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一方面要求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以较少投入为社会提供量大质优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又要保护资源、不断增加可再生资源量,提高旅游环境质量,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这就是生态旅游业的目标。生态旅游是人们以享受和了解大自然为目的进行的旅游活动,可使人们更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大自然。游客在欣赏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区域,尽情享受的回归自然的乐趣、体味迷人的山野风情。而都市人大多承受着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压力,加之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渴望到清新幽静的大自然中休憩身心、乐山乐水,正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动力。通过这种人与大自然的亲近,人们或能从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不可侵犯性和自然界之于人类的重要性,进而接受一些生态学教育,在旅游过程中不忘保护生态环境。旅游业界人士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也需强调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专门朝圣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其含义非常广泛,凡是在宗教景区景点的旅游行为,都可归入宗教旅游。将宗教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就是“宗教生态旅游”。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势必将成为未来文化旅游的主导倾向。
广义生态旅游涵盖了从古代文人雅士的游山玩水和现代寻常百姓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等所有活动。这样的旅游者群异常广阔,相应要求旅游业界针对不同消费主体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道教生态旅游正是符合这一市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就其内涵论,道教生态旅游是以有形的道教文化设施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依托,通过挖掘道教生态观,让游客感受道教的真正底蕴,感受道教所包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和睦祥瑞的精神,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而达到自觉保护环境,美化、净化环境,完善人类自身建设的目的,寓“教”于游,在接受环保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游客受到认识人类自身、完善自身的教育,以体现道教生态游的积极意义。道教生态旅游属于高层次旅游,其主要功能是给旅游者某种高尚的文化教育。道教天人合一的整体论系统论思想,承认宇宙万物都有其合理性和平等的存在地位,实际是生态学的基本出发点。道教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也是生态学规律不可违背的原则。
从其重人贵生的人生价值观出发,道教对人的生存环境采取了更为合理的珍视一切生灵的生态伦理观。这也是道教区别于其它宗教之处。世界上其它宗教往往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都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阐述其思想观点。道教则有着强烈爱自然的倾向,它关心的是勃勃生机的大自然,其整套理论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虽然在道教学说中也涉及到人,但多指自然态的人,人是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道教是关于自然的宗教,或可称为自然宗教。道教的基本思想就是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一切非人类生物都应和睦相处。道教反对唯人独尊,主张万物平等。它认为,生命是神圣的,无论是天地的至灵——人类,还是遍布山川空间的禽兽鱼虫,所有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道至德的显现。生命在其孕育、诞生、生长及至死亡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神圣色彩。人们对任何生命都应怀着敬畏热爱之心,否认人我独存,主张万物同体。在道教看来,人类和所有非人类生物,乃至山川河流、矿物土地,共同构成一个在共同宇宙中相互连接、相互协同进化着的共同体。人和万物应睦邻相处,要认识到所有的生命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保护生命、善待万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更加美好。可知道教的人生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自然宇宙观是一脉相承的,都含有与现代生态学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思想主张。目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得到蓬勃发展,生态文明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完善。在这方面,中国道教也许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与感悟,其远见卓识理应发挥它的光芒,为新世纪人类的新文明做出贡献。
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具有东方人文的独特色彩。《道德经》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即如父母慈爱子女般地爱护宇宙之内的万事万物,维护宇宙的和谐;俭,即不存奢念,清心寡欲,澹泊自守;不敢为天下先,即不逞强称霸,要谦虚,柔弱自守。基于此,道教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道教所尊崇的教义,摒弃其消极面,很适于现代人旅游的需要。现在旅游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于绿色旅游、保健旅游等,而道教所提出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观念及其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健身秘诀等无不与当今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潮流相吻合。因此,将道教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无疑会为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道教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多方面优势,概括起来为得天时、应地利、顺人和。
(一)本土宗教的吸引力——天时。民风民俗风情信仰的差异历来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相对于世界性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必然更会引起旅游者的浓厚兴趣和特殊关注。道教自身的文化底蕴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宗教程式及产生的健身延年效应,足以使海内外旅游者为其倾倒。国内宗教旅游产品开发多见于佛教,如以佛教名山、祖庭及佛教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已基本成熟。而作为道教旅游资源的洞天福地宫观等等的开发还较少,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必有其独特魅力。(二)景观资源的优势——地利。我国历史上宗教和山结缘颇深,故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说。古代的道教修行者为得道成仙,多选择自然风景优美、远离尘嚣的深山老林筑道观修炼。道教盛行时曾有十座名山被辟为十大洞天,另有三十六小洞天,据说是仙人居住的洞府,许多著名都邑附近也修筑了规模宏大的道观。这些宫观多座落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植被丰富,林木幽深,犹如“世外桃源”,加上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诗文名篇和道教自身的迷人传说,真是占尽了人间的“风水”。(三)面临跨世纪的机遇——人和。道教旅游景区的资源与文化特色很适合现代旅游者的胃口。各级各地政府部门也相当重视旅游业,希望发展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当前生态旅游的核心:保护自然和谋利于当地人民。道教旅游产品正好具备生态旅游产品的双重特点,理应抓住机遇,从深山老林走出来。
道教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雄厚基础,进一步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道教文化游。注重道教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开展道家科学、日常宗教活动等文化景观为主,结合相宜的道教胜地,吸引海内外众多追寻道家奥秘等的游客。(二)道教保健游。道教的道功、道术“吸取天地精华”于青山绿水环境之中,无疑对现代希望通过旅游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相应的我们可推出太极拳以及八卦拳(或可模仿华佗的五禽戏改为人们普遍可练的八卦体操)、书画气功、野菜药膳等旅游产品。(三)天人合一游。将道教崇尚的“道法自然”与现代人追求的“返朴归真”相结合,将道教的文化观念与景观建设相结合,让现代人在自然界中汲取知识,陶冶性情,真正享受天人合一的乐趣。
开发旅游资源理应注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既表现在旅游开发导致的直接结果,如景区交通建设开山、炸石、砍树等对山体地表、生态的影响;也表现在旅游开发间接诱发的环境变化,包括所引起的大气质量、水质或地表的变化。前者一般较直观,容易引起注意;后者则具滞后性,比较隐蔽然涉及面更广。
道教旅游资源开发也应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前提下进行,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对客容量、环境容量及由此带来的各类影响如噪音污染、水土污染、大气污染等作出科学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在接待游客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注意向游客宣传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可借助于道教的慈、俭来教育客人,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旅游垃圾,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其乐融融。概言之即为,道教旅游开发要实现旅游活动的生态化和旅游服务的生态化。此外,在旅游开发中,还要注意对一些旅游副产品的处理和新型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以期达到持续发展。


道教旅游开发有多种模式,各洞天福地宫观及其相关道教人文资源等都可为我们所用,针对不同市场作不同的产品设计。今就瓦屋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道教文化特色,略谈谈其道教文化生态旅游趋向。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