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游业发展研究
『壹』 印度有那些旅游业
没什么
『贰』 印度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 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中食糖, 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气储量不到7000亿立方米,也只能维系20多年的开采量,而且天然气生产中喷发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装药生产国。印度的医药工业有2万个实验室,医药市场规模为53亿欧元,其中最大的医药企业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场份额。
纺织业是印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行业,其产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万人就业。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虽然印度国内拥有一个由3亿中产阶级构成的稳定的消费市场,但消费热潮并没有启动,大多数耐用消费品构成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印度的机械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重载设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和珠宝加工的机械长期依赖进口。但是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可以推动以建筑机械为主的机械及部件市场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
① 计,中国输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信息服务部门——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扶持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政策,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关键十一年之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45%,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0%。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目前有软件及服务企业近3000家,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前十家软件及服务企业的人员规模多在万人以上,最大的企业已逼近4万人。企业盈利均在20%以上。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马得拉斯市形成了印度软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
③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印度旅游业在2004年接待外国游客达337万人,比2003年增长23.5%,旅游外汇收入为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虽然印度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到印度的“旅游热”,预测到2025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④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 “硬件”、“软件”一齐抓。
为弥补基础设施滞后的缺憾,印度政府制定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2010年,至少投入170亿美元用于提高国内道路、机场和港口水平,鼓励外资或私人财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为了解决印度能源危机,政府积极寻求与沙特、伊朗、俄罗斯等国的能源项目合作,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教育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普及八年初等教育,重视培养和保护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外流人才回归。医疗卫生方面,通过建立三级医保网络(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改善饮水供应等措施,促进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印度对外经济状况
1.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情况——贸易逆差、外资利用率低
(1)对外贸易方面
尽管印度卢比对美元持续升值, 2004-2005财年前9个月印度出口5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23%。印度本财年的出口目标是比去年增长16%。印度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阿拉伯、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主要进口国家为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阿拉伯、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宝石及珠宝、化工产品、石化产品、农渔产品、皮质品、电子产品及地毯等,主要进口产品则有原油、黄金、宝石、钢铁、化学产品、机械及电子产品。
(2)外商投资方面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1992年至2004年1月止,印度政府核准的外商投资金额近78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为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和阿曼等,主要投资领域有石油、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电讯和饭店旅游业等。但是资金实际利用率只有40%。日前,印度政府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从49%突破到了74%,表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国内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大多数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投资不足问题,预计下一步印度会有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放开。
对外投资方面,按照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印度2003-2004财年对外投资增加了15亿美元,总投资额达到66亿美元。
2 中印贸易情况——中方逆差,但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近10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较快,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从印度进口商品主要有铁矿砂、铬矿石等。1992年中印边境贸易恢复,以易货为主,每年边贸额约500万元人民币。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国同印度贸易总额为75.9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3.6%,其中中方出口额为33.44亿美元,进口额为45.51亿美元。2004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据印方统计,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总额在2002—2003年度印度进口额中,已跃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及比利时。同期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额也已位于第6位,仅在美国、阿联酋、英国、中国香港和德国之后。从中印双方经贸地位的提升可以预测两国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与相异之处。50年前,两国都是比较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入21世纪初,两国都取了长足进步,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根本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当年学的是东亚“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印度想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那么,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印度则在“第二波”中显示出对中国的压倒优势。例如,2003年有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度完成的。2004年有20万个税表被送到印度作财会统计。
印度之所以走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印度对外开放时间较晚,直到1991年才真正开放,而此时与开放初的中国大不一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
2. 印度精英教育为印度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印度虽然文盲的比例较高,但它却是一个人才大国。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而确立了它世界第二人才大国的地位。印度的大学为印度培养了数量仅次于美国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依靠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美、英等国科技人才中印度人的比例相当高。
3. 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工业起了阻碍作用。印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发展滞后,问题重重;印度的电力供应不足,国内能源分布不均,印度贮藏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煤大多分布在东南部,运输压力大。
4.印度可耕地面积世界第二,灌溉面积则高居世界之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如中国紧迫。
(二)对外经济战略:
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印度长期实行保护国内市场的内向型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由于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导致印度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很低,最终影响了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
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总额只有15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年份额不到1%,而到2003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5.8%,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5.3%。2004年,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增长70%以上。而印度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
在吸引外资方面,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股权、投资领域、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得多。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印度相对要大一些。印度由于民族、教派矛盾复杂、政局动荡、议会反对党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目前,印度的外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印度曾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印度仿照中国,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近年来,有一些跨国企业工厂转移到了印度,印度成为了不少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印度的优势得到了凸现。
1. 人才优势。不仅是大量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而且包括大量的管理人才。
2. 法律制度优势。印度的国家机器和法律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显得相对比较健全、稳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在与世界主要大国、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联系上,1997年,印度对APEC21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48.0%,依次为欧盟15国(24.7%),北美自由贸易区(20.3%),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18国(18.9%),海湾合作委员会(7.1%),东盟10国(6.8%),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合作组织,即BIMSTEC-4(4.5%),南亚地区合作组织(4.1%),其中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贸易就要是能源。
三、涅磐重生--“印度模式”?
(一)“印度模式”的特点
在《迈向2050年》报告中,高盛公司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许多学者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
圣雄甘地、建国之父尼赫鲁等印度政治家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印度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走得好曲折,但是日益显示出它的端晲。部分学者认为印度选择了一条比中国更健康、更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地物化在了建筑物(包括厂房)上面,是硬的,看得见的,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由它的潜力决定,是软的。 这里的“软”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在印度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3月9日发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二)“印度模式”形成的原因
如果说“软”只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那么,它的深层次的力量来自于内生体制性因素。
印度所具备的体制演进比较优势(institutional evolving perspectives)。从甘地开始,印度经济上实行的是与前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更偏向于像欧洲的那种议会社会主义。拉奥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印度的经济发展要走“中间道路”,印度要“均衡地实行自己的经济模式”。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印度银行多数都是民营银行,运转良好,坏帐率很低,整个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 孟买的证券交易所世界闻名。23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超过6000家。
印度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支持了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崭新的企业家精神。国际投资者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对投资者更友好的竞争体制。如塔伦•凯纳(Tarun Khanna,麻省理工学院)和黄亚声(Yasheng Huang,哈佛商学院) 在2003年七八月号的《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印度能否超过中国?》。他们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一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本国资源的调动。由于印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而且注重自身内部的有机增长,这使得印度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国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英语教育、符合国际化的管理等。英语为通用语言,受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印度精英教育中国际化人才更容易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一大批能够与欧美国际竞争的跨国公司,印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步伐更为坚实。
有学者们认为,经过90年代以来的改革,印度经济、政治模式开始糅合东亚的特性。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中国等东亚国家经济奇迹得力于资本的极大驱动。最近,印度在这方面也显示出强劲的势头。《金融快报》发表文章称,印度不仅要大力发展“软件模式”,同样也要在吸引外资方面胜出中国。英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2004年度报告显示,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四、印度经济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2005—25年印度年均GDP增长率有不同的预测,分别是7.0%、8.0%、9.0%、10.0%(参见附表),其实现程度受国内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情况等)与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油价等)影响。在未来20年,印度将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参见附表)。印度将会在世界技术进口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到2025年,其软件出口将占全球软件出口的15.%。除此之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还包括:1)旅游业;2)信息服务业;3)咨询管理业;4)瑜珈等缓解压力的教育与培训;5)中等技术劳动力出口;6)高技术人员出口等。与世界大国、区域组织的关系方面,主要是“向东看”战略,将重点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组织与大国的经贸关系。
『叁』 去印度旅游回来,你对印度和印度国民有何看法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其实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的人口多等等。印度的旅游业并不是很发达,但是出于好奇,还是去亲身体验了印度,深入当地充分感受了下印度的生活,并不是很能适应,与我国的很多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以下具体谈谈我对印度和印度国民的一些看法:
①生活的卫生条件太差在印度一些比较贫民化的地区,上厕所不仅仅是没有马桶,甚至连洗屁股的水都是重复使用。大街上的一些路边摊苍蝇一直在周围环绕,盛装食物的容器重复使用,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中国人的肠胃肯定是受不了要拉肚子的。大街上也是脏乱差,到处都是垃圾与不规律的城市设计。
印度也一直在发展着,相比较前些年卫生环境已经有所进步了,但是国民整体的生活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
『肆』 印度网友说:为什么中国人热爱旅游,却很少来印度
这些个种种的原因,才让很多的中国游客都不愿意去印度旅游,如果印度人真的想诚心实意的让我们中国游客去旅游,那么先改变自己国内的环境习惯吧。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伍』 印度的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条件有何关系
为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印度许 多地区 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性和掠夺性的开发,使生 态环境遭 到严重破坏。为了增加耕地,大片的森林被 砍伐,河流 普遍受到污染,空气变得混浊,甚至大量 野生动物面临 濒危的境地。自然资源一旦遭到破坏, 很难恢复到其 原生状态,将永久失去对游客的吸引 力。印度一些原 本自然环境优美的海滩、森林和公园 由于各种污染,已 经给人们留下了“脏、乱、差”的 印象,无法继续作为 旅游品牌吸引外国游客。生态环 境恶化使得印度旅游业 缺乏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基础。 旅游业信息技术含量低、技术管理人才不足阻碍了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现代服务业中,旅游业相对来说具有科技含量 低、劳动密集程度高的特点,但旅游业的市场开拓、食 宿服务、景点开发建设、交通运输各个环节都离不开 科技手段。随着技术进步和专业知识技能在国际间的 不断传播,科学技术含量成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 各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旅游业没有普遍地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缺乏现代科学技 术支撑的旅游业不能摆脱传统服务模式,难以向现代 服务业要求的高效率、高质量提升。同时,行业进步 缓慢也使旅游业无法吸引足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导 致印度旅游业在旅游咨询服务、规划和管理统计数据、市场调研、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导向性等诸多方面 亟待改进和提高.
『陆』 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全球康养旅游市场增速为旅游业增速两倍以上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简称GWI)为国际健康产业权威研究机构。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从2015-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是整体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国际康养旅游游客平均每次旅行花费为1528美元,比典型的国际游客多53%;国内康养旅游游客每次旅行花费为609美元,比平均国内游客多178%。
按照GWI的预测增速,2018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869亿美元,2019年为7384亿美元左右。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柒』 印度旅游业怎么样
印度旅游业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印度选出本国七大历史奇迹 印度拉贾斯坦风情。
『捌』 印度旅游概况如何
去印度的话,还是建议你选择一个比较正规的旅行社吧。因为现在印度那边的局内势还有整体的环境个容人去过那里,还是建议不要选择自己自由行。我参加过众信的印度团队,我觉得相比个人自由行过去的话,多了一份大集体的团队安全感,并不会被完全不太了解的一个宗教国度,整的有点儿不知所措的蒙圈感。领队也总是跟我们强调,如果你不想多花小费,就不要叫印度的出租司机去碰你的行李,不要叫陌生人触碰你的行李。还有就是女孩子,一定尽量不要单独出行,一定要多一些人,最好有几个男孩子一起陪同。我去的是印度金三角瓦拉纳西9天的团队,参观了泰姬陵,阿格拉红堡,东西庙群,印度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鹿野苑”,还去了印度古老、幽静的林中小城“欧洽”,骑大象登印度古堡-“琥珀堡”。可以说行程很丰富,叫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宗教色彩特别浓重的国家的人们,有了不再是敬畏的印象,也对它的内心多了一些了解,这个宗教大国,还有更多的人性,更多的感性,和更多的信仰。真的值得一去。
『玖』 印度文化底蕴深厚,去印度旅游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服装、文化还是信仰和习俗,都充满着浓浓的异域风情,按道理来说很多人喜欢去旅游才对,可实际上印度的游客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还是因为印度的治安和卫生环境堪忧,而且印度的饮食习惯和天气也让不少游客受不了。
印度的饮食习惯和天气印度的饮食习惯和天气也让游客很难接受。印度人喜欢吃辣的食品,食物中会加入很多的咖喱粉,这让不少外国游客的肠胃难以忍受,而且他们那里还没有筷子,勺子也很少,他们吃饭的时候就是用手抓。此外印度的天气也较热,夏天最高温能达到50度,这也让许多外国游客望而止步。
『拾』 印媒:为什么中国旅游业远超印度
1、基础设施
尽管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了4倍,印度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并未有大的发展。在印度,很少看到新建的酒店。与中国相比,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北京的星级酒店房间数量相当于印度全境的数量。截至2015年,印度全国仅有10万间星级酒店房间,而北京则拥有13万间星级酒店房间。
2、支出
缺少酒店住房令印度游价格昂贵。德里或孟买每晚售价400美元的房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不超过100美元。此外,自由行税负过高是印度旅游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硬伤。税种太多,这使得旅游成本居高不下。
3、市场规模
中国旅游市场增长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其规模。中国远比印度庞大,拥有大量旅游景点。许多来印度的外国游客选择文化和自然景点,希望远离城市。而在中国,吸引人的主要是城市。
4、交通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远高于印度,二者毫无可比性。与印度相比,游客在中国可以更容易、更舒适地旅行。中国的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比印度更快、更安全、更现代。
5、安全
印度发生了无数起针对外国游客的偷窃、性侵和骗局案件。此外,旅游陷阱也令印度对于旅游者而言变得不安全。2015年,来到印度旅游的女性游客人数相比前一年减少了35%。游客对于中国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中国,游客可以走在黑暗的城市街道中而无需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