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山西发展旅游产业属于哪种模式

山西发展旅游产业属于哪种模式

发布时间: 2021-01-27 01:34:30

1. 倡导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属于哪种经济与发展模式() A:循环发展 B:绿色发展 C:低碳发展

BD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2. 山西省如何开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

发展地域特色,突出地域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3. 求一篇关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论文。要有摘要的那种。小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你好
循环经济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
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及其对旅游业的意义,分析了山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对山西省旅游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
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旅游业发展的
早期,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
发展,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被无节制、无规划地开发,给环境造成了重大
的影响。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
生态化,改变旅游发展“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这
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是一致的。对于旅游资源丰
富、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循环经济理论
1.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
济发展模式,它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
动中把资源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限。它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资
和能源进行利用的,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能源利用方式,是一
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
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一是减量化(Rece),这一原
则针对的是系统输入端,目的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
量,遏制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
排放。二是再利用(Reus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旨在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量;三是再循环
(Recycl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输出端,它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
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入到新的生产循环中。通过发展循环
经济贯彻3R原则,必将使以更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预期
的目标,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水平的节约型社会,并由此保证经济与环
境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生态环境也将与社会实现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体现在经济活动的3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
运用3R原则实现3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这3个层面分别是企业层
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
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区域层面(中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园区;社会层面
(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
环。
1.2循环经济对旅游业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
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因此,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意
义重大。
旅游资源属于人类共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
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旅游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发展旅游循环
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消费,增
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效益最大化和代内、代际、区际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旅游资源
的开发与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
2山西省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山西省旅游概述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
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
积淀和历史遗存,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
国的11.5%,位居第一。自然风光也很秀美,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旅游资源深厚
丰富。但是,山西旅游业落后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无论从海外游客接待人数还是从旅游外汇收入
看,我省旅游业均在第25位~27位之间徘徊,而且呈下滑趋势。1999年
山西旅游业收入66.4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全省接待海外游客
137785人次,排名第28位;全省创汇4256.83万美元,排名第21位。从
表1也看出,在中部六省的国际旅游收入中我省也是靠后的。因此,在旅
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山西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
发展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山西旅游存在的问题
2.2.1旅游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在旅游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经济
中,人们高强度地开发资源和能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
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如,一部分
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
受到损害。
2.2.2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不合理
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资源导向性比较强,人们只注重对现
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毁林建宾馆、旅店、寺庙及人为景观。缺乏生态意
识,在破坏环境的同时,破坏了旅游环境的整体美和文物景观的原始文
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规划不合理,盲目建
设,使得一些人文景观重复建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如对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考察不详,使得山西省内在清徐等地建了
多个“三国城”等旅游观光建筑,资源浪费可见一斑。
2.2.3忽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现代旅游浓烈的商业气息和拥挤的客流,对山川、森林、民俗等造成
了破坏,每年的几个“黄金周”使主要旅游景点不堪重负,大部分景区为增
加经济收入都没有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造成资源过度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近几年来游客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
长,每次黄金周旅游预报中,平遥几乎都处于一种超饱和的状态。2004年
9月下旬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刚结束,又迎来“十一”黄金周,在经济利
益驱动下,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对古城墙加以维护,也没有对游客数量有
所限制,纯属粗放式、掠夺性经营。
2.2.4旅游业发展水平低
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而山西省每逢
黄金周,往往出现游客多而服务、设施跟不上。食、住这两大产品直接影
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2002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8880家,五星级酒店175家,四星级酒
店635家,三星级以下807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
等地。而山西的星级酒店共有220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为空白;四
星级16家,占全国的3%;三星级以下204家,占全国的3%。相比广东省
东莞市每个镇都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由此可看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水
平之低。2002年末山西省与部分省份星级酒店数量见表2。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低,还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
状况。2002年山西国内旅游人次在全国排第16位,而国内旅游收入却排
第22位。游客在山西的平均天数和人增多消费额不仅低于北京、上海等
旅游发达省市,而且与周边省份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山西旅
游业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商业价值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
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滞后,旅游业的
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循环经济理念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3.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完成消费过程后物
质与能量的循环。
要求政府引导,经营者和公众共同参与,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
现。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是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
的重要前提。目前,急需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订必要的循环经济
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
利的现象出现。全国人大已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
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
良好开端,但还不够,还应加快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
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而不至于仅停留在概念
之上。
3.2区域层面
区域层面(中循环),即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
区域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和消费的
循环体系,以3R原则为指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同相关产业的各个领域形
成产业链,实现共享资源,以提高利用率。
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与其所处区域的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山西旅游业要打破地域界线,淡化行政界限,加强县与
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并且各市、县旅游局要从发展大旅游角
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
同时,还要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联合的方式把区域内的
生产、消费、废气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循环利用网络系统。以预
防污染和提高利用率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实现山西旅游
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3.3企业层面
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
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
要求饭店经营者、游客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如,在旅游企
业推行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物质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减少
对资源的破坏,减少产品和服务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将单位旅游产品和旅
游服务的各项消耗和污染排放限定在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使旅游企业
内部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
业为核心,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
旅游产品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耦合来体现循环经济的
“3R”原则(见图2)。

4结语
旅游在发展初期被誉为“无烟工业”,但并非无污染。山西这样一个
环境特殊的省份,如何解决恶化趋势,并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是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循环经济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很好
的途径,这对山西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佘可文.关于加快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2(1):84-85.
[2]韩小平,佘可文.山西省旅游系统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007,19(4):49-52.
[3]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
究与开发,2006,25(4):89-93.
[4]王利朋,李茂青.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2):40-42.
[5]邓学芬.四川旅游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4699-4720.
[6]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6,38(5):58-62.
[7]刘秀英,张小明.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
(8):175-176.

4. 论述旅游业能不能成为山西的主导产业

以目前山西经济来情况来看,自旅游业是不能成为山西主导产业的,我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1、
山西自建国以来一直是重工业城市,全市从事重工业人口很多,如果贸然转型,那安置下岗工人将是一大难题。
2、
山西号称为文物大省,并有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一说,山西的地上文化旅游发展并不是一日可以促成,是要在全国甚至世界有影响,来山西的人最起码同成都或西安那样的入晋量,才可以考虑转型问题。
3、就是目前山西旅游市场主要是各自为政,成集团性的公司只有山西康辉国旅是山西本土及全国性集团公司,缺乏集团做战的可能性。这需要山西旅游局同省政府的规划。

5.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哪几种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模式对于起步较晚的地区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有6种发展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乡游、果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产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和农事参与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利用乡土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和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和乡村酒店等。
(6)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博览园等。

6. 山西的旅游业发展状况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对于加快振兴山西省旅游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强省,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十五”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全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定位的变化,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出了“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发展方向。这一时期随着全省对旅游业各项战略措施的逐步实施,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体制机制得到创新,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贡献率逐年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高。“十五”时期,是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虽遭2003年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各级旅游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奋力拼搏,已使旅游业走出低谷,强劲发展,旅游成就凸显。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十五”期间,山西省旅游投入力度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走向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各种基础设施已基本满足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大大推进了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旅游投入力度加大,投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利用外资、市场融资”一齐上的原则,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筹资兴办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资、招商引资并举的新路子。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投资达69.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五倍。旅游投入年平均增长133.6%,比“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63.3%增加了70.3个百分比。

7.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是哪四种啊

大体上可划分为:

客源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

目的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

非典型模式;

复合模式等四种

8. 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以山西为例)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

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
前景分析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转变。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辽阔、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9. 山西省发展特色旅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入“十一五”时期,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扩大开放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人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因而,山西旅游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机遇,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将步入更快的发展时期。(一)构建和谐社会为旅游业发展赋予了新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这一目标的确立,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和人天关系的和谐。众所周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巨大而明显的变化就是旅游与休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旅游与休闲已经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小康生活的标志之一。旅游活动是人的运动和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一方面,旅游活动必将促进人与自然的接触,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与认知,提高人们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必将促进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交往与交流,增强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们的认同感。通过洁净的旅游产品、旅游经营和旅游行为,将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发展开阔了新视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在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和基本原则,将指导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在继续注重开发各种传统旅游资源的同时,重视对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吸引物的农业旅游的开发,在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同时,促进农村居民旅游活动的发展,使旅游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统筹地区发展”,就是要在发展发达地区的旅游业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优势的转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同时,发挥其在促进就业、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功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再延续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发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鼓励国内旅游企业“走出去”。因而,旅游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一样,将更加强调均衡发展,强调综合效益,强调利益协调,强调可持续性。(三)广阔的市场空间,将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小康社会建设推动了旅游消费需求的快速持续增长,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十一五”期间,据省旅游局预测,山西省国内居民出游率将从2005年的92%上升到2010年的157%。未来五年,全省GDP年均增速预期在10%以上,到期末人均GDP将达到2000美元左右,进入全国中等水平以上。居民消费将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热也正在迅速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山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创造有利条件,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导行业。(四)旅游业被列为全省新的四大产业之一,将成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旅游业符合山西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要求,是山西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存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列入重点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从宏观上,将为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创造内在动力。(五)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各级财政收入的增加、社会资金的充盈成为扩大旅游投资基础条件。“十五”期间山西省交通、通讯、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全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建设进程,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些都会大大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为旅游产业升级和目的地建设奠定基础,为旅游业实现超常规发展创造条件。(六)国家区域旅游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和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将为进一步发挥山西旅游的区位优势带来新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了统筹区域旅游发展,推进东、中西部旅游业良性互动的战略思路。山西省地理位置承东启西,有条件成为中原旅游区域协作的枢纽。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也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七)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战略实施,将为山西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加新的内涵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实施,使中华文明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各国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山西省作为文化旅游的资源大省,旅游产品也将从中得到整合提升,将为旅游业发展增添无形的力量。四、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旅游业是永远朝阳的产业。进入“十一五”时期,山西省旅游业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未来5―10年内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山西省的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并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按照《山西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末全省旅游总收入要达到800.9亿元,入境游人数达到87.8万人次,年均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3亿美元,年均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74.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2.4%。根据预测未来5到10年内,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征。(一)客源市场巨大,国内旅游人数将快速增长目前,山西省海外旅游接待年均增长20.6%,国内旅游接待年均增长17.6%,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山西省旅游接待人数将持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为2000美元左右,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的文化旅游消费支出不仅总量稳步增长,而且文化旅游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将呈明显提高。山西省周边七省市的人口约3亿,2005年北京、天津、上海、陕西四省市接待海外旅游者974.3万人次;东南沿海省市因有便利的航空运输,旅游客源潜力也十分巨大。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受中华文化和景观差异的影响,一直是我国和山西省的重要旅游者输出地,加之省内旅游资源的快速增长,只要做好旅游形象定位及宣传促销工作,来晋旅游人数将可以成倍增长。(二)出境旅游将稳定增长未来5-10年内,山西省出境旅游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不断扩大;二是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政策不断调整,使出境旅游活动变的更为方便。前者的变化最大,致使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个大洲。后者则是我国外汇政策不断放宽的延续,尤其是从2005年年初开始,中国公民每人每次出入境携带人民币的数额由原来的6000元提高到两万元,其提高的幅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加上人民币已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内某些场所实际流通,将大大方便了中国公民在境外旅游或其他消费活动的方便程度。宏观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和出境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使山西省出境旅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三)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措施将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随着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旅游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旅行社,饭店的数量在逐步增加的同时,将更注重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业服务设施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将更多地吸引海外游客,并提高游客的旅行质量。(四)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并逐步向发达省份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据预测,未来5―10年内山西省人均GNP将达到2000美元左右,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山西省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降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的好、住的好、乘车带空调、座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当前山西省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随着山西省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观,今后山西省省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五)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游客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六)旅游热点继续升温“十五”间,山西省旅游业出现了不少亮点和热点,这些热点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最具代表性。这些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不断推出,必将成为今后山西省旅游业的新热点。(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山西省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预计未来5-10年内,旅游总收入占全省国内生产总比重由现在7.1%,提高到10%左右。五、旅游业发展对策选择“十五”期间,是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进入“十一五”,省委、省政府已经确立了建设旅游新兴支柱产业的总目标,随着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中部开发崛起战略的逐步实施,旅游产业发展应抓住良好机遇,适应新形势,把山西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使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再迈一个新台阶。(一)加强产业规划,精心构筑新型支柱产业的大旅游格局旅游规划决定着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方向和质量,是旅游发展的龙头和灵魂。只有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才能不断优化产品配套,改善客源结构,延长消费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切实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也才能真正落实旅游业发展“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为构建和谐山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依据“十一五”规划方案,抓好重点景区、重点线路、重点项目规划的编制。产业规划、景区规划的编制,一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大旅游”的观念,坚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市场主体培育相结合,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特别是太行山、晋西北革命老区的旅游开发,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要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区域特点,加强联合构建,体现线路、精品和特点,要根据市场需求,把休闲度假旅游纳入其中。三是要充分体现产业间的整合,不仅要考虑旅游业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通讯、商贸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更要注重提高旅游业与地方传统一、二产业的关联度。要以旅游资源特色而不是行政区划为背景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二)推进旅游法规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各级旅游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当前及今后下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抓紧抓好。一是要通过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管理,完善和理顺协会和中介组织体系,同时更要提高市场引导和监管能力,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二是要建立全省旅游行政和执法体系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三是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围绕打造旅游精品,对景区名称、商标注册、产品登记等都要精心策划。在抓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重视并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为向本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重视基础建设,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所在,“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要抓紧搞好旅游目的地建设。按照全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以线路为型,整合资源。一是要加快两个旅游中心城市、三条旅游带、四个旅游经济带、六条精品旅游线以及旅游园区的建设。二是要完善提升已经初具规模的大运旅游经济带,整合推进极具发展潜力的太行旅游经济带的新产品开发,积极做好沿黄旅游经济带的前期准备工作,达到沿黄公路开通即可形成旅游产品的要求。三是要抓紧启动管涔山、历山、万荣黄河滩涂、大同死火山群等大型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四是要抓好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建设。(四)强化旅游市场开拓,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要有大突破旅游市场开拓要根据现代旅游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继续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为旅游主题现象,将旅游形象与整体形象塑造相结合,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一是既要反映山西文化自然旅游特色,又符合旅游时尚;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和发展,既符合市场要求又易于传播;既主题突出,又立体多面。二是要重点策划设计晋北佛教文化游、平遥古城游、晋南寻根觅祖游、太行山风景游,黄河风光游及红色旅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五)加快市场培育与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健全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化,促进市场合理分工,是山西省旅游管理部门“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要狠抓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要完善旅游行业管理手段和功能,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发展,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能力。二是要加强标准化建设,优化全省旅游市场秩序。要积极创建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山西省旅游客栈的星级与评定》省级地方标准。编制《山西省旅游行业管理细则》,从旅游星级饭店管理、旅行社、导游管理、旅游安全管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方面系统地规范行业管理行为。三是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打击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各级旅游行政部门的市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市场秩序与旅游安全。四是要深入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宣传贯彻国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五是积极培育发展酒店业和旅行社业。积极培育发展品牌国际旅行社,引导扶持山西省大型企业。六是要抓好岗位培训,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0. 从旅游产业成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关系划分,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有哪几种发展模式

模式很多
但是
真正能走出来的就是那几个了
所以
很多时候
靠自己能力吧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