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姓氏文化旅游

姓氏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1-23 14:45:08

⑴ 如何发展姓氏文化旅游

中国热爱寻本追源,不同姓氏,不同宗祠我们本身都有在纪念,宗祠中也保留着本姓的发展历史和本姓的名人祭拜,但大多还是倾向于本宗祠的成员。名人的姓氏文化有部分已在大力推广吧,如刘基文化,对刘姓氏的部分分支就有开展文化旅游。

⑵ 姓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大支柱。中国姓氏表明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入口。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姓氏的渊源和姓氏文化的发展

1.中国姓氏渊源。中国的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氏和姓并不相同,它是姓的分支,较姓的产生要晚一些,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称,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后代们所共同拥有的符号标记;氏作为姓的分支,是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所特有的符号标1}《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群婚制,子女与父亲的关系不能确定,只能按母系来确定人的血缘身份和氏族归属。姓的不同表示着拥有不同的女性祖先,古文献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大都带有“女”字。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记载:“女生为姓,故姓字多从女,如姬、姜、赢、女以、妨、缪之类是也。”姓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其作用在于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即姓具有典型的“明血缘”的作用。

人们对姓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最有名的是图腾感生说,图腾感生认为中华古姓起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在‘怪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大自然及自身不了解,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魂,都有生命,认为氏族的繁衍是图腾作用的结果,如果氏族中的女性与图腾发生了神秘的接触,就会受到图腾的感应,从而便可以“感而受孕”。许慎在《说文》中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他们认为使始祖母受孕的异物就是“感天”的结果,是图腾一氏族的共同崇拜物,作为各族族号的图腾就演变成同一氏族的共同标记—姓。以祖先的图腾为姓氏,如熊、龙、牛、冯、梅、李、毛等。另外还有地名转化说,认为姓来源于以始祖所居住的地方命名。吹律定姓说,认为姓是圣人吹律听声区别出来的,律是古代的一种定音仪器,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并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高低。

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氏是姓衍生出来的氏族分支,从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氏是达官贵人家族用以标志宗法身份的专称,氏的主要作用在于区别身份的贵贱,以示和平民百姓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之初,氏是带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阶级烙印的。在夏、商、周三代,氏是贵族男子的专称。我国最早的一些“氏”,如神农氏(是农耕文化兴起的标志)、伏羲氏(是人类结网捕鱼和烹饪的象征)、隧人氏(是人类懂得了钻隧取火的标志)等,都是父系氏族阶段出现过的最有名的“氏”,也表明了远古时期人类以集体的力量征服自然的时代特征。

2.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中记载:“三代之前(即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在氏族社会,同姓不婚,姓有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即“姓所以别婚姻”;而氏主要来自于天子赐予的国名、溢号、官称、居邑等,代表了贵族男子的宗法身份和地位,身份低贱的人也就无氏可言,氏有别贵贱的作用,所以“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即“氏所以别贵贱”。

“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先秦时期,男子名前冠的不是姓而是氏,如屈原和商鞍,他们并不姓“屈”和“商”,屈和商只是他们的氏,实际上屈原是楚国公族,姓举,商鞍是卫国公族,姓姬。中国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出嫁的,她们有明确的姓,以免违背同姓通婚的禁忌。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宗法制度崩溃,氏族贵族日趋瓦解,姓氏制度随之衰落,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逐渐失去了“别贵贱”的作用,姓与氏之间的区别逐渐消失,一般平民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又随着世代的不断推移和人口的繁衍生息,同姓的人们共同的血缘成分也越来越少,同姓不婚的规定己不重要,姓“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逐渐消失。自汉以后氏与姓混杂不分,二者在意义上己不存在区别。秦汉以后,我国的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我们现在的姓就是从那时沿袭而来,主要来源就是先秦的氏。

二、中国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中华姓氏历经多个朝代不断传承变迁,至今姓氏数量就有一万多个,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它可以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标记历史人口迁移、反映时代文化特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1.中国姓氏文化是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把钥匙。在上古时期,生活资料大部分从采集或狩猎中获得,人类的群居生活可以抵御来自凶猛动物的攻击,繁衍后代便成了远古时代人们的重要任务,掌控生育大权的女性便以“氏族首领”的身份居于崇高地位,形成了女性掌权的母系氏族社会。从“女”的“姓”字和古姓中大量的“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至高地位的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居住逐渐稳定下来,生活资料不再单从采集和狩猎中获得,有了田地和其它经营方式,男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母系社会解体,父权制形成。

西汉末年的门阀制度使姓氏有明确的高低贵贱之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望族大姓可左右政治、世代高宦。这些豪门世族还耻于与庶族通婚,大批出身寒微而富才学的士人被拒于各级政权之外。门阀制度历东汉至魏晋南北朝而极盛,隋唐时期开始施行科举取士制度,家族的权力靠个人读书进举获得,世袭的家族社会地位逐渐衰弱,但这种门第观念,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赐姓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加强统治,便用赐姓的方式笼络人心或震慑臣民。必要时皇帝对异姓臣民赐以皇族姓氏,或者赐予他姓,以褒奖他们建功立业的功绩,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赐国姓是帝王对臣民的一种莫大礼遇,通常为了安抚降将、宣示恩宠。当然也有因避讳而赐他姓,或出于贬损而赐恶姓等。赐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唐五代的赐姓相当一部分是赐给当时少数民族权贵的。这些民族内附后,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一些权贵家族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特殊礼遇,心仪华夏,获帝王赐姓氏后,其家族或者部落纷纷改从汉姓,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姓氏文化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种文化视角,它包含了太多的权势、地位、尊卑、贵贱等特质和家国一体的社会构建。如宋代大儒、理学家创始人之一张载在《经学理屈》中所阐述的:“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中国自古提倡的伦理道德、祖先崇拜和宗族制度等意识在古代社会的姓氏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2.中国姓氏文化是标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一座史碑。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不断迁徙,后在迁入地定居下来,繁衍后代、薪火相传,姓氏文化随之丰富和发展。

秦、汉至魏晋时期,部分中原地区居民开始向南方迁徒。秦统一中国后,秦朝曾派数万大军深入岭南守备,这些军队和他们的家属随后在当地定居。为巩固边疆,秦始皇又派50万大军到岭南开辟疆土,部分士兵继续南下到州定居,成为秦朝的北方移民。东汉以后,中原地区连年天灾,百姓衣不遮身、食不裹腹,社会出现动荡,居民离开战乱的中原,向当时比较偏僻的地方迁移,主要的迁移方向是长江以南。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中原原居民为避兵乱和免受异族统治开始迁移,其中许多人随晋朝皇室南迁,入居江南。这些南下的移民中有一部分又辗转向东南远徙,最后进入闽中。

两宋时期,一些中原百姓迁入广东。1127年北宋灭亡,当时部分百姓随赵构向东南迁徙,迁至现在的江苏苏南地区太湖流域一带;部分随隆裕太后到赣南地区,还有小部分百姓在动乱中一直南下,最终在珠江流域定居下来。南宋末年,中原百姓为避战火大规模南迁。宋朝还有狄青、杨文广率禁军南征,大批士兵留广西戍边屯垦。

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大批赴台或移居海外。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人中,主要来自福建省和广东省,而福建、广东两省历代移民多来自于中原。中原移民最多的一次当属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1953年,台湾地区户籍调查显示,调查资料中户数大于500的
100个姓,其中有63个姓的族谱资料显示其先祖来自河南省东南隅的固始县。该次统计资料显示这63姓共计67万多户,占当时台湾总户数的80.9
%。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来往密切。在近些年寻根文化兴起的浪潮中,台湾汉族更是热情高涨,他们通过各种努力来大陆寻根祭祖,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

3.中国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由于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姓氏受到不同的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不同社会时代的文化特征。
姓氏在其产生之初是标志氏族或者社会血缘关系的识别符号。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承载了关于血缘图谱、家族演变以及时代沿革的大量信息。“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因此,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所包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的综合性的文化特征又是非常明显的。

姓氏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水《礼记·乐记》阐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惆易·序卦》阐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措。姓氏在贵贱、上下、尊卑的层面上执行了一整套礼仪规范。

在现代社会,姓氏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有些旧有的姓氏己经消失,一些新的姓氏逐渐产生。姓氏文化在现今表现出了由先前的男尊女卑到现在的男女平等意识的转变。当然,子承父姓的习俗依然盛行,尤其在中国的农牧地区。但男女平等的小家庭己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细胞,子女的姓氏有了选择,后代无论是男是女,既可以从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有时是父母姓的组合,甚至根据自己的意愿新起一个姓。苏州有一位孩子的姓更是充满了现代文化特征。由于孩子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姓氏又互不相同,为了考虑周全四个姓氏,最后经过家庭所有成员的表决,另起新姓“点”。新姓的下部四点代表全家四个姓,上部是一个“占”字,代表占有全家的四个姓。随着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城市中不少孩子也会共同使用父母双方的姓氏。有些孩子的名字是四个字‘父姓+母姓+名字”,表达了对父母双方基因的尊重和中国姓氏文化的进步。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思想更为多元,姓氏文化表现出了新时期新的文化内涵。姓氏是个人作为家族成员的符号标记,是个人对于“我从哪里来”的哲学思考的科学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依法治国、民主公正的理念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姓氏作为一种社会元素,是个人的家族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标志,姓氏不再承载“别贵贱”的文化内涵,处处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平等意识和家族观念。

4.中国姓氏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纽带。“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认宗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姓氏文化是传统大家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标志,血缘是任何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都无法阻隔的纽带。中国人的寻根意识和对自身归属感的强烈需求,推动着海内外华人对中国这个“家”和“根”的眷恋和认同。千千万万的游子身在异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姓氏谱系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是他们与同宗族人的血脉见证,是他们心的归属。海外华人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世界各地的华人心系祖国,他们在各地成立了同姓宗亲会组织,用各种形式寄托着对大陆故乡的怀念和尊祖敬宗的情怀,越来越多的华人归国就是要满足“回家”的情结。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更是剪不断台湾与大陆海峡两岸人民的团结与亲情。海外华人心系大陆同姓宗族,认祖归宗,共办实业,捐资助学,造福桑梓,这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5.中国姓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血缘关系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社会生活中,姓氏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能量,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经济价值己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个感性消费的社会,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己然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关姓氏寻根的中文网站有200多个,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还成立了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旅游等活动。以姓氏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将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尤其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潜力是巨大的。

国外也有寻根问祖的案例。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作品《根》(1976年出版),在美国黑人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带动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寻根热,这在当时也极大地引起了海外华人的共鸣。1991年10月,全欧客属崇正总会响应欧洲华人的寻根心愿,共组织欧洲8个国家19个姓氏的245名客家人到河南寻根,这是自称“河洛郎”的海外客家人对祖地最早的大型寻根活动[0]。1998年,荣阳郑源实业公司在郑州举行“首届郑源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海内外郑氏实业家齐聚一堂,共签约总额14.2亿元人民币;2003年10月,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海内外22个国家与地区的约3000客家人出席了该次世纪盛会,该次大型盛会具有巨大的经济能量,据统计约有35个项目被签署,合同金额27.
2亿美元,其中外资额约24亿美元。寻根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挖掘了姓氏文化的经济价值。

三、结语

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形成的,姓氏作为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使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聚集力。姓氏是一个称谓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具有文化的意义,载负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弘扬祖德,叶落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姓氏是社会人的群体性符号,姓氏所赋予的文化意义,让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回自己的历史归宿,都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因之而增强。寻根渴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寻根本质上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是对姓氏这一社会符号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认可,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团结的精神。寻根渴祖恳亲是中华儿女凝聚和寄托情感的方式,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创造美好未来的原动力。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

⑶ 请问姓氏文化节几年举办一届

首届中国姓氏文化节于200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将于2006年10月25日至27日开幕。两年举办一届。

⑷ 姓氏资源对旅游、商贸开发的意义

姓氏对旅游存在很根本的因数,因为姓氏起源时间 发展历史 姓氏的延续及分支 姓氏的变迁等等,都是围绕的人类最初的发展里程,蕴含的研究历史的价值。如果一个地方是人类姓氏的起源地,那这个地方就是人类追溯姓氏的根源。继而每位游客都会像了解自己的 姓氏历史。
可以利用姓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建造为一个旅游景区或是博物馆什么的。

⑸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值得一去吗成都的朋友力荐,我旅游时间就1天。我个人喜欢考古。

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里面搜集了全国很多已经快要失传的族谱家训之类的,做了很多的修缮保护工作,值得一去!

⑹ 谁了解河南淮阳的姓氏文化节,荷花节,太昊陵提供点资料,谢谢!

我家就是淮阳的,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吧:
先介绍太昊陵,这可是重中之重,呵呵国家4A级景区: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陵墓位于淮阳县城以北的蔡河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万亩龙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2次御祭,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笔题词留念。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 朱总理题的羲皇故都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构成的主景区,以及附属景点:独秀园(原剪枝公园)、碑林、西四观、岳忠武祠、同根园、博物馆等几部分组成。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世界各地几百万人涌向淮阳县太昊陵庙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游客人数日达数十万。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体一点的你可以参考:http://ke..com/view/57815.htm?fr=ala0_1_1
荷花节:
2010中国·淮阳荷花节 1、活动主题:荷花·和美·合作 2、活动口号:走进羲皇故都,相约水城淮阳 3、举办时间:7月18日--9月18日 4、举办地点: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 5、主办单位:河南省旅游局、周口市人民政府 6、承办单位:淮阳县人民政府、周口市旅游局
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西宽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亩,龙湖环抱古城,拱卫羲陵,形成了陵前有湖,湖中坐城,城中有湖的奇特景观。万亩龙湖,浩浩淼淼,碧水莹莹,柳云笼岸,鸥鹭戏滩,蒲苇葱郁,芙蓉斗艳,生态自然,秀色可餐,不愧为中原明珠,内陆奇观。荷花:在龙湖风景名胜区内有2000亩左右的荷花,观荷神姿,金莲呈辉,芽箭高挺,梗亭玉立,叶轻翩舞,翠裙展舒,傲叶托玉、莲蓬莹滴,气卓群而不傲,神闪采而荣华。莲蓬传声如诉衷情;香飘气凝似聆天音。娇羞语、洁无暇,丽不艳、素洁雅,花重粉、艳生媚,绿透清、盈泛碧,灿身姿、意缱绻,使人流连啧叹。 东湖自然风景区:由于良好的生态保护,至今仍保持着西周时期原始的自然风貌,在这里可以领略到3000年前生态文化的绚丽多姿。景区水面7000余亩,碧波荡漾,蒲苇婆娑,荷花飘香,鸟鸣鱼跃,水草千姿百态,水胡芦随风飘浮。荡舟湖中,你可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人画面。也可以看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秋风吹拂龙湖面,化出白莲千万点”的美丽景观。
姓氏文化节:
中国姓氏文化节
文化节现场举办时间:10月 举办地点:2004年于河南省周口市首办,2006年于河南省淮阳县举办第二届 举办单位:中国侨联、中国文联、中国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周口市人民政府 活动简介: 追根溯源,万姓同根,根在周口。 寻根联谊的中国姓氏文化节由中国侨联、中国文联、中国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于2004年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举行。
姓氏文化节
姓氏文化节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节日,以弘扬伏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以姓氏为纽带,以“寻根”为主题,向海内外充分展示河南及周口的良好形象。今天,“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族徽,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周口淮阳有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从古文献和考古文物来看,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姓氏是伏羲的“风”姓。纵观六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不管换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年号,中国人的姓氏一直延续着,也从未间断过,伏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10000多个,如今仍在使用的有3000多个。文化节期间,举行了隆重开幕式暨“万姓同根”大型文艺演出、华人华侨公祭太昊伏羲大典、中国姓氏文化论坛及族谱展,当地还将举行十多项艺术表演、文化旅游和招商引资活动。
第二届
中华姓氏文化节于2006年10月25日至27日在淮阳县开幕。活动期间举行了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开幕式暨以寻根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周口市投资贸易洽谈会、世界陈氏恳亲联谊会筹备会议。中华姓氏族谱展、龙舟大赛、周口民间文艺表演、周口杂技艺术精品晚会。
希望能帮助到你,选我做最佳答案吧~~O(∩_∩)O~~

⑺ 华夏姓氏文化园主要做什么

华夏姓氏文化园由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 旗下子公司洛阳西城置业开发,项目位版于 洛阳市 龙门大道北端权洛河桥南侧,与洛阳国花园一路之隔;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米,南通龙门石窟及洛阳城际高铁站,北接洛阳老城区;周边城市配套完善, 旅游商业资源丰富, 洛浦公园 、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 中国国花园 、丝绸之路公园、 关林 景区等城市景点遍布项目周边。项目将包含华夏之源姓氏博物馆、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高端会所,仿唐歌舞剧院、 唐三彩 及国花瓷艺术中心等诸多文化旅游形态,集中展示洛阳作为华夏根源的文化旅游元素,全面打造以华夏姓氏文化及河洛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商业体。

⑻ 文化和旅游部长姓什么

文化和旅抄游部长名为雒树刚,其姓袭氏为雒,读作luò。

雒树刚,男,汉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宫人,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理论部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编审。2020年07月至2020年08月,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

(8)姓氏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2020年8月27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经过表决,增补雒树刚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雒树刚为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说,去年一共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约3万个,未来准备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相信这个好消息对于广大爱好旅游的朋友来说是戳到了“心窝”里。

2019年6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⑼ 寻根旅游国内外研究

挖掘寻根文化 搞好旅游开发
——访市政协委员周健

2004-3-15
王春生

据统计,目前居住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的华裔非常多,已达5000万人,中国台湾和港澳地区同胞将近3000万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有尊宗重祖、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是一笔宝贵的寻根旅游财富,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市政协委员、许昌学院副教授周健一直从事旅游研究,造诣颇深。他与记者的交谈也就从旅游这个话题开始。

周健委员说,去年,许昌市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沟通,与台港澳同胞、东南亚国家侨胞中许姓人士取得了联系,成功举办了世界许氏宗亲文化研究会暨经贸洽谈会,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利用寻根这个载体,开展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不失为一条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的捷径。

许昌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姓氏都源于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究竟哪些姓氏起源于许昌?这些姓氏在许昌还有什么遗迹?祖先的确切位置在哪里?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周健委员认为,至少许姓、钟姓、方姓三姓源于许昌,陈、荀、瘐三姓发达于许昌,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同。

就如何搞好寻根旅游开发,周健委员认为,对学术界已经基本确认的“钟氏、方氏源于许昌”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进行精心策划,可以在今明两年着手开发。

“当然,由于寻根旅游开发在我市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周健委员坦言,瘐姓故里具体地点尚不清楚,荀氏祖茔八柏冢。八柏之中一死一倒,令人心寒,希望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为以后的寻根活动打好基础。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投资主体,对寻根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要靠政府,更要有民间投资主体来开发,建议成立寻根旅行社,负责经营寻根旅游,政府可适当提供支持。当然,还有一些问题,譬如,近年来,我市软硬环境虽然有较大改善,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次,我陪马来西亚的寻根团欲到灞陵公园,由于河水污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臭味,不少客人未到公园便中途返回。因此,我建议,要加大创“三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的力度,以优美的环境打造许昌这个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士来许昌参观、旅游、投资。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