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佛文化旅游
⑴ 甘肃传统文化有哪些,丰富多采的中华传统文化
甘肃特色文化
1、河西走廊
这里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
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临夏
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
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保存着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700多个洞窟,有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珍贵文物5.6万件。在我国四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泥塑和壁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1987年,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认定。在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81项遗产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的遗存仅有2个,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现为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维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正是今天的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也正是因为《阳关三叠》和《凉州词》的绝世咏唱使阳关玉门关名垂千古。阳关玉门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险要地势,现存的城垣完整。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您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悠然而生。
6.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
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都以甘肃为起点,象一条巨龙,穿越戈壁,翻山越岭,蜿蜒东行。甘肃境内保存的长城总计超过3600公里,占全国现存总量的60%以上,除阳关玉门关外,主要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距嘉峪关关城2.5公里的官园、距嘉峪关关城20公里的横沟屯庄、金塔县汉长城、山丹县汉明长城、民勤县汉长城、永昌县汉明长城、景泰县明长城、临洮县秦长城、渭源县秦长城、通渭县秦长城、陇西县秦长城、岷县秦长城等遗址。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北方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逐鹿战场方面的军事斗争,都会反映在这些作为边关防卫要地的甘肃长城遗址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甘肃省长城内外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唐代诗人李白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硕的“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今天,虽然烽火狼烟不再,但历史边关和烽燧墩台仍令人追思,正如王维《陇西行》诗中描绘:“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关城景区,包括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峡等。嘉峪关关城两翼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整个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良,气势雄浑,建筑精良,显示了古代边关将士的杰出军事才能和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嘉峪关关城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2座关隘之一,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名“天下雄关”。“天下第一雄关”、“天下雄关”分别系陕甘总督左宗棠和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如今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瀚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晴之日,或海市辰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沿戈壁滩南行,至讨赖河北岸陡壁边,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就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万里长城第一墩,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在古代军事报警中起过重要作用。今天,游客参观茫茫戈壁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仍可凭吊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遥想当年狼烟四起,鸣炮报警的肃杀之气,还可以欣赏讨赖河绝壁天险,寻捡大漠风雨奇石,领略戈壁的浩瀚风姿。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左翼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北侧的黑山坡上,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长,叠嶂黑山暗壁悬”。黑山峡位于悬壁长城南侧150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真正交汇处。置身黑山峡中,可以领略原始荒蛮的自然风貌,感受黑山岩画的古老、多样和神秘。
7.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
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传佛教,重塑佛像或壁画重绘,加入密宗元素。
在甘肃境内的大量佛教窟龛,自河西向陇东,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把当时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著名石窟主要有:1、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2、永靖炳林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于西秦建宏元年(公元420年),现存窟龛196个,造佛像近800身,壁画约900平方米,是保存有国内最早墨书纪年题记的石窟寺。3、瓜州榆林窟。被誉为“莫高窟姊妹窟”,开创于隋唐之前,现存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壁画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画佛神像10826幅。4、肃南马蹄寺石窟。建于北凉,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70余个,各类塑(雕)像300余尊,壁画约450平方米,寺中有国内仅有的、古朴稚雅的大型浮雕飞天。5、祁丰文殊寺石窟。建于北凉时期(公元401—433年),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100多个,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敦煌莫高窟之不足。6、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创建于十六国北凉王沮渠蒙逊时(公元401—432年),现存3层,大小洞窟17处,雕像100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画像等珍贵文物。7、武山水帘洞石窟。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拉稍寺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结痂趺坐于莲花台上,高达40余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浮雕。8、甘谷大像山石窟。凿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谷大佛释迦牟尼佛造于盛唐,为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宽10.4米。9、庄浪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山崖悬空而得名。其他著名石窟还有:瓜州县东千佛洞、武山县木梯寺石窟、泾川回山王母宫石窟、泾川南石窟寺、庆阳北石窟寺等。
8.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甘肃黄河风情之旅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全长5494公里,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流河。黄河之源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涌出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有声;东流经四川入甘肃,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跌荡起伏,湍急回旋,水流依旧清冽;及至河口过宁夏入内蒙古,穿行陕西、山西、河南,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乃呈深黄,由山东北部而入渤海,登高一望无垠的高原千万条沟壑如同黄土的巨龙,一齐拥入大河的怀抱。 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形成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的主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将黄河文明的大气磅礴,质朴与绝代风华,展现无遗。
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 在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 游客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 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9.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追本溯源,华夏民族血脉相连。如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平凉、庆阳和陇西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探寻血脉渊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观光游览的寻根朝觐圣地。
10.民俗文化——走进陇原大地,体验特色风情
甘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目前,甘肃省已有甘肃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兰州市的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庆阳市的道情皮影戏、香包刺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定西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平凉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浓郁见长,或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甘肃临夏、定西、甘南等地区劳动人民表达对理想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热爱的一种民族音乐传唱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特别是集体对唱颇具情趣,各由四五位歌手组成的对歌双方,相互间展开风趣、生动的“花儿”对唱,十分吸引人。集体对唱逐渐演变成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各民族自发举行的对歌、赛歌集会的“花儿会”,如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永靖县“炳灵寺花儿会”、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等。在这些“花儿会”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是“莲花山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穿着艳丽服装的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登山会歌,常聚有数万人,整个花儿会包括拦路、对歌、敬酒、告别等程序,都是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的,从山脚到山顶,从河边到树林,整座莲花山都回荡着悠扬高亢的花儿,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民歌的海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临夏“中国花儿之乡”的称号。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又称“拉卜楞藏戏”。甘南藏戏的演唱,系说唱形式,具有表演细腻,韵白清晰,绘形绘色,唱腔时而高亢爽朗,时而低缓悲凉等特点,兼具京戏和藏戏之优。将歌舞表演和剧情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具特色的是“顺步”,即同一侧的臂和足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的动作身段,大量运用到各剧中大臣、仪仗队等人物步法表演中,其速度缓慢,动作优雅。剧目主要以民间、佛经、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为原本改编而成,具有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脉络清晰、联想丰富、比喻生动、语言朴实等特点,以及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很深的感染力,目前已发展到《达巴旦保》、《智美更登》、《召哇桑姆》、《诺桑王子》、《罗摩衍娜》、《阿德拉茂》、《赤松德赞》、《降魔》、《松赞干布》等9个剧目,形成了丰富完整的艺术表演手法。
⑵ 甘肃佛教旅游资源概况
兰州最大的寺庙:五泉山的浚源寺
甘肃省佛教协会就在那 。在兰州火车站12路终点直达。兰州的庙宇房产被移作他用,始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甘肃巡抚许容在土地祠创办“新关社学”为发端,至光绪同新学兴起止,先后有龙泉里塾(五泉山)、中营义学(三字石三圣庙)、前营义学(新关祖师庙)、后营义学(官沟沿火神庙)迎恩里塾(东稍门风神庙、小北街荣光寺、西关包公祠)、育英义学(东大街凝熙观)、正德义学(庄严寺)、崇文义学(桥门街关帝庙)、讲义学社(新关正街祖师庙)等都占用庙产办学。民国间,这些义学、社学大部分都过渡为社区和街区的国民学校。义学、社学的兴办,虽在启蒙教育上大有建树,但庙宇文化受到侵害。“五·四”前后,受新生活运动的影响,市区一些庙观多辟为文化、教育等公用和商业设施,如教育拓展会、科学教育馆、工业展览馆、中山市场等,就分别开设于东华观、隍庙、庄严寺和普照寺内。一些学校也在寺庙内兴办,在庄严寺(今兰州日报社)办有育才馆,在风神庙(今兰州十一中校址)办起甘肃测量学校,甘肃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先迁火神庙(今金塔巷二小),后进万寿宫(今市委西院);还有知行学校(北塔山)、忠粟中学(文庙,今二中)、兰山中学(白衣寺,今兰州市博物馆)、兰山中医学校(白衣寺)等学校,都占用庙产办学。这是兰州的庙产又一次被大量的占用。抗日战争中日机的轰炸,又使一些庙宇毁于战火或破坏严重,如普照寺、东华观、雷祖庙、妈祖庙等。兰州建市前后,一些兴建的国立学校,由于校址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以庙产作为校舍。解放后,在破除迷信的政策下,除了保留南北两山和市区内有影响的寺庙外,一些较小的庙宇多被企事业单位占用,或者辟为民居。“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庙宇的雕塑、壁画虽遭受破坏,但尚有古庙之遗迹保留于原址。迨本世纪初,大规模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由于决策者的鼠目寸光,市区内的庙宇所剩无几,使庙宇文化几乎毁坏殆尽。就连中国儒学的创造者———孔圣人也被发配,其他的就无足轻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明清两代的增修、扩修,使北塔山,五泉山寺庙群既有佛教的禅院,又有道教宫、洞、庙、观,还有儒教的庙、阁、楼以及近现代的祠堂、纪念堂馆,成为兰州南、北两山集佛教、道教、儒教为一山的儒释道文化圣地,也是儒释道互为改造,三教合一的典型去处,至今少有变化。更为可贵的是,城中修建的各地会馆,在彰显各地商旅文化的同时,又使儒、道及庙宇文化增加特色,形形色色的古代建筑,雕塑,南腔北调的舞台艺术,乃至住持、道长,善男信女,都各有风度。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颇具兰州特色的庙宇文化已消失的无踪无影 。
附近的有拉卜楞寺,还有青海的塔尔寺,为活佛离宫。随处可以做到车。
⑶ 甘肃有那些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古为雍、梁二州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明属陕西省,清为甘肃省。因境内有陇山,故又简称陇。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省会在兰州。
甘肃地处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会地带,乌鞘岭以西、北 山和祁连山间为长约1200千米的河西走廊,自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
文物古迹以长达1600千米的汉唐之路为代表,有敦煌石窟、长城嘉峪关、兰州五泉山、白塔山,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夏河拉卜楞寺、榆中兴隆山、张掖大佛寺等。
甘肃不仅有迷人的青山秀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更有雄浑的黄土高坡、丹霞奇观、冰川雪山;裕固、回、藏等民族风情浓郁,魅力独具。可以漫游丝绸古道,重返历史长河。刘家峡水电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均很有名。
甘肃传统手工艺品有临洮仿古地毯、酒泉夜光杯、天水雕漆等。
简称:甘或陇
面积:45万平方公里
人口:2338万左右,主要是汉族和回族。
位置:位于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有戈壁大沙漠,和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毗邻。
省会:兰州
区划:下辖兰州、金昌、白银、天水、嘉峪关市,定西、平凉、庆阳、陇南、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
⑷ 甘肃省最豪气的景区在哪里豪气在什么地方
甘肃作为我国佛教文化较流行的省份,这里有很多与佛教有关的景点,虽然很多南方地区的佛教景点时常香火旺盛,但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也同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并且形式上还非常隆重壮观。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位于甘肃省的一座名山,这座名山因为佛教文化而闻名全国,它就是我们甘肃省的麦积山。
⑸ 甘肃有什么旅游景点和文化
甘肃有很多旅游景点和文化,其中我认为最出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专窟有着悠久的历史属,它有很多优秀的壁画刻画的非常好,其中最出名的是反弹琵琶的飞天化作可以选择去敦煌莫高窟看一看,其次还可以吃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
⑹ 甘肃都有些什么历史文化景点最有名的都有哪些
甘肃是中国的文化大省,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就太多了。来到甘肃,能够满足你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各种愿望。
简单介绍一下,因为甘肃的历史不仅仅是上下五千年,它跨越了8000年,周、秦、汉、隋、唐,元明清,还有那些地方割据政权,少数民族政权等,都曾在这片土地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希望甘肃的深度旅游能满足您对历史文化的愿望。
⑺ 五一甘肃佛教旅游去哪好
甘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甘肃的武威、天水就有佛教传入,比一般认为佛教传入内地的时间早了300多年。两汉时,有明确记载大月氏国王的使者口授佛经给秦景宪。此时,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东来西往的高僧在甘肃传播佛教,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然后又向内地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五凉政权特别是前凉以佛教为国教,敦煌和凉州成为佛经翻译中心和到洛阳、江南一带传佛高僧的输出地。这一时期,佛教在甘肃的发展和传播已经由小乘向大乘过渡,佛教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传佛教,重塑佛像或壁画重绘,加入密宗元素。
在甘肃境内的大量佛教窟龛,自河西向陇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把当时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著名石窟主要有:1、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2、永靖炳林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于西秦建宏元年(公元420年),现存窟龛196个,造佛像近800身,壁画约900平方米,是保存有国内最早墨书纪年题记的石窟寺。3、瓜州榆林窟。被誉为“莫高窟姊妹窟”,开创于隋唐之前,现存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壁画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画佛神像10826幅。4、肃南马蹄寺石窟。建于北凉,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70余个,各类塑(雕)像300余尊,壁画约450平方米,寺中有国内仅有的、古朴稚雅的大型浮雕飞天。5、祁丰文殊寺石窟。建于北凉时期(公元401—433年),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100多个,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敦煌莫高窟之不足。6、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创建于十六国北凉王沮渠蒙逊时(公元401—432年),现存3层,大小洞窟17处,雕像100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画像等珍贵文物。7、武山水帘洞石窟。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拉稍寺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结痂趺坐于莲花台上,高达40余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浮雕。8、甘谷大像山石窟。凿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谷大佛释迦牟尼佛造于盛唐,为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宽10.4米。9、庄浪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山崖悬空而得名。其他著名石窟还有:瓜州县东千佛洞、武山县木梯寺石窟、泾川回山王母宫石窟、泾川南石窟寺、庆阳北石窟寺等。
著名佛教寺院主要有:1、夏河拉卜楞寺。世界最大的藏学学府、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始建于1709年,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是藏书最多的寺院,是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节庆及法会有:正月祈祷法会、二月法会、四月“娘乃节、七月法会、九月“禳灾法会”、十月宗喀巴逝世纪念等。2、泾川大云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云寺·王母宫的一部分,历史上是武则天敕令珍藏《大云经》的皇家寺院。1964年,随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发掘出盛装14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金棺、银椁等,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大云寺遗址范围内发现北周宝宁寺地宫,再次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铜函、琉璃瓶供养佛舍利32粒。2012年12月,大云寺遗址内先后两次发现大量窖藏佛像。2013年1月,又在佛像窖藏旁发现宋代龙兴寺地宫1处,第三次出土琉璃瓶盛装佛舍利2000余粒,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3、张掖大佛寺。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寺内有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4、山丹大佛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据考证,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5、武威白塔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代忽必烈时期(公元1260—1295年)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这一历史性的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6、碌曲县郎木寺。素有东方“小瑞士”和香巴拉“小江南”美誉,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郎木寺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走进了前20名。其他著名佛教寺院还有:永昌圣容寺、武威海藏寺、敦煌雷音寺、张掖木塔寺、天水南郭寺、卓尼禅定寺等。
参考:网页链接
⑻ 丁陂乡的佛文化旅游
境内有大小寺庙10多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山龙青莲,该寺庙地处莲花碗山脉北部的“圣峰栋”半山腰,其寺风景优美,四季气候宜人,且旁边有棵罕见的“竹叶青”树,因树叶像竹叶,称之为竹叶青,树叶甘甜味,清热解暑,称之为“神茶”,因此该寺是一个远近闻名、旅游和避暑的好去处。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2003年以来,共引进外资服装企业10余家,在城区落户,引进外资开发花岗岩企业一家,在该乡落户。通过招商引资办企业,为市财政创税每年都达100多万元以上,为乡财政创税每年近50多万元以上。该乡的招商引资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瑞金市第一名。
该乡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6元,财政收入90.万元。
丁陂乡于1987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建制,从原来的瑞林乡分出,1987年6月1日正式成立,驻扎于丁陂村山塘背小组境内。丁陂乡地处瑞金市西北部,东邻宁都县黄石镇,南接本市瑞林镇,西连于都县葛坳乡,北毗邻宁都赖村镇,梅江河自北向南贯穿而过,离市区82公里。总地域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91亩、山地面积65730亩、丘陵6109亩、河流水库4100亩;全乡6个行政村,81个村小组,农业人口总计10096人,其中劳动力4946个;全乡9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28名,丁陂乡96%的村民都姓陈,还有谭、邹、黄、周、刘、杨,温等姓氏的少量村民。2006年底国内生产总值4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6元。境内有丁陂至瑞林公路,丁陂至宁都赖村公路,山潭村至宁都黄石公路,共同构成丁陂公路交通主干道。另有村道9条。有3个移动基站,有青山背、白溪、环石三个渡口,境内有丁陂水库和山龙水库。目前,丁陂白溪大桥正在筹建之中,白溪大桥建成后,将使丁陂到瑞金市区路程缩短20公里,并直接贯通宁都县黄石、对坊二个乡镇。
⑼ 甘肃哪些旅游景点大全
甘肃旅游景点推荐:
1、敦煌:
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是中国最伟大的艺术长廊;1987年1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城南6公里处,其沙粒有黑、白、红、黄、绿五种颜色,因在登山下滑时沙粒会发出声响,所以得名“鸣沙山”。
月牙泉:月牙泉的神奇在于千百年来不为流沙所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如今“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玉门关:位于敦煌城西北75公里处的戈壁滩中,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
榆林窟:位于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的榆林河峡谷两岸的峭壁上,它的洞窟形式、表述内容和艺术风格与莫高窟十分相似;实为石窟艺术的宝库。
2、嘉峪关: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峪山上,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雄关”之称。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城北8公里处的黑山北坡,因其中有231米由黄土夯筑的城墙攀缘在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角的山脊上,似乎长城从山上陡跌而下而得名。
黑山摩崖石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西北20公里处的黑山峡岩壁上。
3、张掖:
大佛寺:大佛寺内建有牌楼式的山门和四大天王殿、关祠殿、过殿、陪殿、厢房、卧佛正殿,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
木塔寺:原名万寿寺,位于张掖市县府南街,土木结构,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每层都有回廊、扶栏,整个塔没有一钉一铆。
马蹄寺石窟: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组成;其中在千佛洞中有500多个规模宏大的摩崖佛塔窟龛、在金塔寺中有国内仅有的大型高肉雕佛。
军马场:位于焉支山南麓,祁连山山脉以北的马营滩草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的军马场。目前这里共有军马一万多匹。
新河驿遗址:位于山丹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汉明长城脚下,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古驿站,现存一正方形土堡,长70米,墙体上宽3米,下宽5米,墙内还有一驿井。
4、武威:
文庙:位于武威市东南城区,是一座仿皇家宫阕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有“陇西学府之冠”的美称;庙内古柏参天、古朴精雅,建筑保存完好。
海藏寺:位于武威市西北2公里处,明代前曾是喇嘛寺,后改为禅寺。现在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古建筑保存完整,寺外已开辟为海藏公园。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创建于十六国北凉。现存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像100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画像等珍贵文物。
5、兰州: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顶有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原是为了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
五泉山公园: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陇上名胜。
兴隆山: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
外地游客较为关注的景点:煌莫高窟、甘肃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甘南冶力关、白银黄河石林、陇南杜甫草堂、敦煌月牙泉、酒泉海市蜃楼、嘉峪关、兰州五泉山公园、兰州兴隆山、敦煌玉门关、敦煌鸣沙山、天水伏羲庙、甘南桑科草原。
补充
甘肃著名小吃:
花点果品:以面皮包馅,仿苹果、石榴、佛手、香瓜等形象,制为果品,烤熟而成。酥松绵软,馅料精致,味美醇香。
八宝蜜食:用面皮包以多种美味馅料,制成莲花、夭冠、元宝、百合等10余种花样,烤制而成。酥松香甜,优美别致。
炸素鸟:为回族传统食品。形似鸟状,香脆可口,有椒盐香味。
煮饼:以标粉、熟面、红糖、糖稀、菜油等制皮,豆沙为馅,外贴芝麻,经油炸,放糖浆内挂汁而成。松酥香甜。
三色拉花干点:用优粉、猪油、白糖、鸡蛋、花生、芝麻、瓜条等料制作。色泽金黄,酥脆香甜。七里河食品厂所产获1981年省优质产品奖。
清汤牛肉面:和面垃成各种形状的面条,水煮至熟。配调料、佐料而食。柔韧细长,汤味鲜美,醇香可口。
酿皮子:面粉加水揉搓,去其面筋,将纯淀粉调为糊状,蒸熟,凉后切条,配调、佐料食之。
泡儿油糕:面粉配食糖、猪油、桃仁、芝麻、玫瑰等制糕,酥松香甜,味美可口。
酒肉:黄酒与羊肉片共煮而食,酒味甜醇,肉嫩鲜香。
千层牛肉饼:牛肉加调、配料作馅,以面皮叠卷,压成饼状,烙熟,切块食用。外脆里嫩,香酥美味。
提示
甘肃旅游注意事项:
甘肃由于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紫外线照射强烈,气候干燥,海拔较高,请准备好充足有效的防晒品,水壶等。多喝水,多吃水果。
甘肃白天多干旱,昼夜温差较大,请游客根据自身情况,携带御寒衣服,以免感冒。水果甘甜味美,务请注意不要多吃,以免闹肚子。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初到者往往有轻微高原反应,可能有头痛,头晕和食欲消退现象,均属于正常现象。这是需要多饮水,注意休息,行动不要过剧,过急等。
受旅游地自然条件限制,景点沿途餐厅的条件与内陆地区比较,无论从硬件设施或饭菜质量都有较大差距,并且少数民族餐厅较多,用餐时牛羊肉偏多,要做好入乡随俗的心理准备。
西北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丝绸之路旅游线路长,景点较分散,景点之间车程较长,请游客备好晕车药物,在旅游时注意休息,调配好时间安排,以充足的体力参加旅游活动。
在西部地区要注意拍照时的禁忌:寺庙一般禁止拍照,拍摄人物,尤其是僧侣,取景时要经过对方允许。
西北地区受宗教影响,风俗习惯各异,在西北大部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这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大禁忌,绝对不可冒犯。游览时要谨记地陪宣布的注意事项,最好不要提及有关少数民族的政治问题。并且在说话时注意不要当着回民的面讲“猪”一类的词语。
敦煌莫高窟参观需备手电简,也可在景点租借;禁止带摄相机及相机入内,可在入口处寄存;登鸣沙山滑沙时,最好不要随身携带照相机,以免沙子进入相机损坏或丢失;最好穿适于登山的旅游鞋,须听从导游或工作人员的安排,注意自身安全。
⑽ 西北旅游有哪些不错的寺庙可以去的哪里的佛教文化旅游比较昌盛。
法门寺,是世界闻名的寺院。有佛指舍利塔,去绕塔、礼拜,吉祥无比。
塔尔寺,是闻名的藏传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