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徐州旅游业
Ⅰ 现在徐州旅游发展的概况
徐州位于东经116.22’,北纬33.43’--34.58’。在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距南京、济南、郑州、合肥皆为300余公里。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866毫米,无霜期200--220天, 日照2100--2400小时。热量多于华北,光能优于苏南。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间,海拔19-45米,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两缘。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 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秦汉时,徐州是楚国的属地。楚汉相争时,这里是西楚国的国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这里是其亲属的封地。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至1945年正式设市,隶属江苏。徐州现辖丰、沛、铜山、睢宁4县,邳州、新沂2个县级市,云龙、鼓楼、泉山、九里、贾汪5区。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07.9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人。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遂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风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与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徐州历来就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如今的徐州人,正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书写历史的新篇章。高楼耸立,绿草如茵,交织成一道生机勃勃充满动感的都市风景线。美丽的徐州正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Ⅱ 如何发展旅游业
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岛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大景区。把旅游六要素同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会风貌等社会资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创新。从对旅游业的管理上升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变条带式的管理为板块式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紧紧围绕来秦旅游者需求设计和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第三是产品上的创新。设计培育新的主打旅游产品,探索大型参与式的四季皆宜的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打造特色节目。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组合新的旅游线路,创建“宜游”发展环境。
发展秦皇岛旅游业,就要实现旅游业的四个转变。
一是要推动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过多关注门票经济,旅游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缺少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没有产生很响亮的品牌效应。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就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整合资源,深化企业改革,培育龙头企业,推行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方式,推动旅游向深层次、高效率方向发展。
二是要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着力于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和深层次利用,多出精品,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从重视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转变为重视游客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由单一产业向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促进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
三是要推动旅游服务方式由满足旅游消费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不但要重视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水平。不仅要以外地游客为本,还要以本地市民为本;不仅要以一般群体为本,还要以弱势特殊群体为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还要关心他们的文化利益、精神享受;不仅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要满足高质量、高品味的服务。
四是要推动旅游带动作用由注重经济功能向积极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旅游是一项关联度高、辐射力强的综合经济产业,旅游优势已经成为一种综合经济优势,它的带动作用除体现在传统的经济方面,还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等综合带动功能。
Ⅲ 徐州作为一个地域的中心城市,有什么自身的发展优势
徐州作为中心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拥有徐工等重要国企。
Ⅳ 徐州的发展怎么样
云龙湖--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兴化禅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泉山森林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圣旨博物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快哉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汉城 --江苏徐州旅游景
·环城国家森林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淮海战役纪念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彭城广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汉画像艺术博物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彭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汉兵马俑--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马陵山自然保护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快哉亭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故黄河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范增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电视塔--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土山汉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龟山汉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稼悦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人民广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汉画像石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千古龙飞地--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云龙山--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戏马台--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九里山古战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真如禅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虺城--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汉高祖庙--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凤鸣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三十里庙村--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荆轲之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八庙--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明教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马庄村--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邳州银杏博览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白集汉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北洞山汉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沛县歌风台--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大士岩--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兴化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云龙湖水上世界--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黄河故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鸟悦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市民俗博物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黄楼--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东坡石床--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放鹤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王陵母墓--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户部山古民居--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耶稣圣心堂--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观景台--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燕子楼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中央电视台的外景基地--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沛县汉城--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狮子山汉兵马俑--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滨湖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李可染旧居艺术馆--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马陵山风景区--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徐州白云洞--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渡江纪念碑--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南京狮子山公园--江苏徐州旅游景点
Ⅳ 如何利用网络发展江苏旅游产业
我认为让各个江苏的各个景点都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网站,这样在网络时就可以看到了
Ⅵ 徐州旅游业现状
不太景气 最近云龙湖 还可以把 龟山汉墓 楚王陵都比较冷清
Ⅶ 如何发展本地区旅游业
旅游跟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一出生就面对所有景区的竞争!旅游策划机构虽多,有实力能力的却是极少数,告诉大家一个客观的事实,90%以上的旅游规划院和公司都不懂旅游!旅游说白了就是发动群众!一年发动几百万群众不远千里而来,这个能耐得有多大!不亚于一个革命家。全国不超过十个人有这个能耐,当今已进入全民开发旅游的年代,旅游竞争高度白热化,常规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已很维生存,只有超常规、震撼性的旅游项目才能保证生存发展!当你选择熊大寻策划机构的时候,你的项目已经成功了一半!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的旅游经济达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现在进行的城市化,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十年。未来大体上要在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到四亿农民进城,这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也成为一个世界现象,将影响世界。随之而来的城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还是西部地区的小城市,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让人眼花瞭乱,在这种背景之下,旅游和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认为,未来的首富一定在旅游业!中国百分之90 的规划公司都不懂旅游,把公司完整版案例放进官网的更没有一个,而我们做到了!“我出奇招,你出奇迹”未来,世界的旅游看中国!
Ⅷ 徐州靠什么发展的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航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临京沪铁路,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 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2万家乡镇企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亿元(1990年不变价),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萧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秦置萧县。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风骚人物荟翠,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擅长丹青者2万余人,其中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然、吴燃等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犹如繁星璀璨,县城书画艺术一条街集书画创作、装裱、展览、交易、鉴赏于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投资近亿元的书画艺术博览城已完成规划设计。突出的人文优势同时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萧县饮食文化闻名大江南北,“萧县羊肉汤”、“皇藏峪蘑菇鸡”、“圣泉寺烧全羊”等各种风味小吃成了黄淮地区城乡人们的美味佳肴。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萧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于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萧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