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三国旅游文化
A. 许昌三国旅游景点
许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内曹操射容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外,大禹锁蛟井、周定王陵、后汉皇帝刘知远墓、古钧台、天宝宫、乾明寺、百陵岗等各个时期的古迹都别具特色。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曾是秦代丞相吕不韦、西汉御史大夫晁错、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出生地,又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清代诗人沈德潜流寓览胜吟鸿篇的地方。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春秋楼 103路
霸陵公园 5路
B. 许昌三国文化的作文
许昌在征文哦,其中有关于三国文化的,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许昌那么多三国文化古迹、典故,都可以发挥啊!征文要求结合许昌、结合现在社会现状。你喜欢哪个三国人物,和许昌有关的就有许多,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华佗等等这些就写不完的写。曹操雄踞许昌,统一北方,他三颁求贤令,求贤若渴,结果招来谋士如云、将才如雨,然后励精图治,首开屯田,像现在许昌地名屯里、八里营等就是当年民屯、军屯的遗留名字,最后终于统一北方。现在国家十二五提出中部崛起,许昌也已纳入中原城市群,许昌也要崛起..............关羽是三国里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人物,许昌主要体现了关羽的忠义,春秋楼、金银珠宝,甚至赤兔马都不能改变桃园结义的盟约,依然挂印封金、霸陵挑袍,离开许昌。结合现今社会,诚信危机,信用危机,暗箱操作治假造假...................医圣华佗,华佗墓就在许昌西北呼佗村,你应该去过吧,他医术高超、救死扶伤、医德高尚,不愿摄于曹操淫威,做御用太医,而是周游四方,为百姓医病。结合现在的医院,天价药方、忽悠患者、丧失医德.......................写吧,要想征文获奖,就写第一个内容,曹操励精图治,许昌中部崛起,次之写关羽忠义,弘扬主旋律嘛!其实还有很多,让你爸爸帮帮你
C. 许昌有什么文化历史
公元前21世纪,大禹的儿子夏启在这里建立了夏朝,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国从此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当时许昌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一直延用至今。
许昌旅游特色鲜明。许昌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目前已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曹魏故都-智慧之旅。三国时期,曹操父子雄踞许昌25年,汇集天下谋士,成就一代霸业,三国智谋广为流传。尤其是曹操的大谋略、大智慧,以及以荀彧、郭嘉为代表的曹操谋士集团,他们的思想、谋略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留下了80多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郭沫若曾感叹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有三国文化旅游景区多处,曹丞相府作为全国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题景区。此外还有三国名将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景区,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始发地灞陵桥景区,汉末皇城所在地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政权的受禅台等。
宜居花城-休闲之旅。许昌是中国最大的花木基地,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北方花都”,有一千多年的种花历史,曾是宋朝皇宫的后花园,自古就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盛誉。目前,许昌花卉苗木面积近
70万亩,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在郁郁葱葱的平原林海中,分布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温泉度假区-花都温泉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花博园,面积达10万亩的名优花木科技园区,中国花木第一村-姚家村,311国道花卉长廊,数量众多的艺术盆景园、花卉园等,是令人向往的休闲度假胜地。
D. 三国许昌的故事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许昌。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许昌。旧时许昌确有一座青梅亭,相传青梅亭是一座台榭式的圆形建筑,大概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坐北朝南,九级台阶,单檐六角凌空的琉璃瓦盖;四周有曲环走廊,青龙抱柱,白虎架粱;门窗透雕,里衬锦绣帷帐,檐下悬挂宫灯。
亭子十分宽敞,可摆几十桌酒席。亭外有从云南移来的几棵青梅树。当时这里清溪款款,树木葱茏,幽竹叠翠,梅子飘香,风景甚是优美。曹操每每到此,总是把酒畅饮,赋诗作词,以抒情怀,这里也是军营接待贵宾的最高处所。
如今,青梅亭已无原貌,为纪念这段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灞陵桥景区内修建有青梅亭,到此处游玩的人们,可细细品味曹操“望梅止渴”的智慧,以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迈气概。
(4)许昌市三国旅游文化扩展阅读:
许昌,河南省辖地级市,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下辖2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495.63万人。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
E. 三国城许昌景点历史简介
许由墓
许由墓在鄢陵县,在四千五百余年前建造,为上古贤人许由之墓。
华佗墓
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5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彻有六角形花墙环墓一周。
汉张公祠
汉张公祠亦称张公庙,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距张潘镇汉魏故城遗址毓秀台1.5公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汉魏故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龙冢
八龙冢位于许昌城北2公里陈庄村西,为东汉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八龙冢呈圆形,高约5米,周长约100米。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国内第一个全方位展示东汉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重点旅游项目。
曹丞相府景区主体建筑为仿汉代风格,景区主要有魏武游园、曹操塑像、艺术照壁、府衙、东西望楼、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围廊、藏兵洞、相府花园、青梅亭、宴楼、浴楼、珍宝馆等标志性建筑群构成,景区外围有帝王街、将相街、才子街、佳人街、三国演义大舞台等旅游配套项目与之相辅相成。
汉魏故城
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楼
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春秋楼现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
原名八里桥。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此庙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台
毓秀台在张潘镇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射鹿台
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相传为汉献帝与曹操、刘备等狩猎射鹿处。台高约1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台四周田野多为盐碱地,茫茫苍苍,似瑞雪初降之状,故被后世称为“许田积雪”,为许昌十景之一。
F. 河南省许昌市有哪些三国遗迹
1、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东汉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重点旅游项目。
2、汉魏故城
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
3、受禅台
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临颍县繁城镇。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4、春秋楼
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春秋楼现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灞陵桥
原名八里桥。明嘉靖《许州志》记载:“八里桥在(许州)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被擒到许昌后,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军部将欲追之,曹操断然制止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灞陵桥、关帝庙景区进行修葺,如今灞陵桥关帝庙已是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此庙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毓秀台
毓秀台在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7、射鹿台
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相传为汉献帝与曹操、刘备等狩猎射鹿处。现台高约1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台四周田野多为盐碱地,茫茫苍苍,似瑞雪初降之状,故被后世称为“许田积雪”,为许昌十景之一。
G. 许昌三国文化
许昌,其历史抄悠久,袭文化灿烂,尤其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许昌独特的人文资源。曹操“挟天子以令大臣”,迎汉献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军资”,使许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了弘扬许昌的三国文化,许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
(7)许昌市三国旅游文化扩展阅读: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留下了80多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
曹丞相府作为全国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题景区;三国名将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景区;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始发地灞陵桥景区;汉末皇城所在地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政权的受禅台等,都彰显三国文化。
H. 许昌三国文化
许昌为河南省省辖市,下辖二市(禹州、长葛)、三县(许昌、鄢陵、襄城)、一区(魏都),现有专面积4996平方属公里,人口447万。许昌近几年先后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和“国家优秀园林城”。许昌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许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许地溯源
许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I. 三国文化在许昌旅游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生活在许昌的一份子,你有没有什么切实的感受
没有,哈哈.........
灞陵桥、关帝庙、华佗墓、春秋楼、关羽挑袍初、曹操藏兵洞、射鹿台.........我都去看啦,没啥东西,已经没有一点历史的痕迹,不过作为历史古城,他的的确确是存在过这里的,我们不能否认历史的存在,目前的许昌,仅留下三国历史文化,我缺看不见,你看到了吗,有关部门是这么说的。
最近出门,说起咱家许昌,应该有滔滔不绝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人家讲,可是说起许昌,人家老给咱讲许昌的历史文化,真是羞愧难当啊。
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历史,我不想知道过去,感觉没用,你说三国历史过去马上2千年了,研究来研究去能研究出来点啥,能让大家吃饱喝足去泡澡享受吗?没一点用的.....
但是,为了需要,提高自身,我正研究三国历史,新拍的《三国》我都看到第13集啦,演到曹孟德率二十万大军,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帜,实则是吞并兖州占领战略要地的军事野心,不过遭到刘备和吕布的阻挡,未能取得兖州。
目前,我佩服里面2个人物:
曹孟德,心狠手辣、颇有雄才伟略、的确是大将风范,尽管人品有点失败,但却是乱世英雄。
关二爷关羽,耿直、忠心,是难得的兄弟。
其他人还没发现可敬之处。
哈哈,虽然不喜欢历史,但我们必须要知道,免得人家说咱文盲。
J. 许昌三国文化
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在许昌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古迹遗址分布于各县(市)区,主要的有: 汉魏故城: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至今城垣轮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层清晰可见,汉砖瓦块俯拾皆是。据考,当时城内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国魏人卞兰作的《许昌宫赋》和韦诞、何晏作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
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
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春秋楼: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在此史实基础上,《三国演义》作了不乏附会的详尽描写:为保护甘糜二皇嫂的安全,关羽在“土山三约”之后归附曹操。曹操赐给关羽府宅一处,让关羽与二皇嫂共住。关羽分一宅为两院。皇嫂居内院,关羽只身在外。院中有楼,为关羽秉烛达旦夜读春秋之处,即春秋楼也。
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1995年许昌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元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大规模修建,还新辟了春秋楼广场。春秋楼现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明嘉靖《许州志》记载:“八里桥在(许州)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被擒到许昌后,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意”,意欲留之。但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军部将欲追之,曹操断然制止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灞陵桥、关帝庙景区进行修葺,如今灞陵桥关帝庙已是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此庙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台:毓秀台在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射鹿台: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相传为汉献帝与曹操、刘备等狩猎射鹿处。现台高约1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台四周田野多为盐碱地,茫茫苍苍,似瑞雪初降之状,故被后世称为“许田积雪”,为许昌十景之一。
华佗墓: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5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彻有六角形花墙环墓一周。墓前有清乾隆17年所立“神医华公之墓”石碑,系当地从医者所立。据传,由于华佗医术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愿专为曹操一人服务,便托辞探家回乡。曹操派人将华佗押回许昌,打入牢狱,迫害致死。华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救死扶伤的故事仍流传于此间,至今墓前香火不断。
张公祠: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嘉靖许州志》记载:“张公祠始建于汉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庙建于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50余间,庙中奉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前有三姓柏,一树松、柏、桧三个品种,像征着桃园三兄弟。山门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青石,东雨石,西风石,二石有预测阴晴风雨的功能。另还有张飞井和三义殿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