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旅游业的金融研究
1. 海南岛的五大经济区是哪五个
海南岛的五大经济区是: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
1、北部组团。以海口市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迈三市县,面积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3.37%。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商业餐饮、高尔夫休闲、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
2、南部组团。以三亚市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乐东三县,面积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0.41%。重点发展酒店住宿业、文体娱乐、疗养休闲、商业餐饮等产业。
3、中部组团。包括五指山、琼中、屯昌、白沙四市县,面积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1.07%。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重点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和黎族苗族文化旅游项目。
4、东部组团。包括琼海、万宁两市,面积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10.49%。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热带特色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5、西部组团。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四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面积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4.66%。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海口市旅游业的金融研究扩展阅读
海南岛海岸带功能分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海南岛海岸带从功能上划分为六大类型:临港经济区、城镇生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和渔业区、其他区。
1、临港经济区。主要功能: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实现港区联动,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这类海岸带开发要坚持效率原则,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海岸带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适度发展工业旅游、休闲渔业等。
2、城镇生活区。主要功能:用于城镇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景观。对该区域尚未开发的海岸线,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外,严格限制其他设施建设。
3、旅游休闲区。主要功能:用于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配套完善服务设施,重点发展酒店住宿、商业餐饮、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产业。
4、生态保护区。主要功能:用于保护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生物物种和自然历史遗迹。这一带的旅游开发必须在保全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不破坏沿海基干林带等生态隔离带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开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旅游等。
5、农业和渔业区。主要功能:用于农业生产、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
6、其他区。主要功能:用于科研、军事和其他等。
2. 关于海口市的住宿问题。
最低132元起订
海口如家快捷酒店(白龙路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0.91公里
海口如家快捷酒店(白龙路店)位于海口市美兰区白龙南路,近邻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海口公园、东湖、明珠广场,环境优越,出行便捷。海口如家快捷酒店...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口美兰区白龙南路61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132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268元起订
海南大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2.16公里
海南大酒店位于海口市海府路51号原省委大院大门左侧。酒店建于1988年,原名为海南第一招待所。1993年作为省委省政府接待宾馆,被命名为广海大厦。2000年11...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口美兰区海府路51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26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278元起订
海口金银岛大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2.40公里
海口金银岛酒店是由上市公司“海南高速”投资、海南金银岛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的一家四星级酒店,酒店拥有各类客房206套、大堂吧、中餐厅、咖啡厅、大中小型会议室、多功能...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口美兰区蓝天路16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27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168元起订
海口六合大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2.80公里
海南六合大酒店是按照四星级标准投资装修并经营管理。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会议培训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多功能商务酒店。酒店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南路35号,地处海口...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南路35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16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488元起订
海南迎宾馆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2.96公里
海南迎宾馆地处国兴大道,毗邻新省政府大楼,西临新海航大厦。豪华邮轮似的楼体外形,尽显“尊贵享受、气宇不凡”之特性,且特设贵宾接待服务设施,是集商务、会议为一体的...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大英山西四路9号 (新省政府西侧)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48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118元起订
海南金誉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2.99公里
海口金誉大酒店位于海口市中心,地处繁华的金融和商业金三角地段,比邻风景优美的东、西两湖,四周优雅而浓郁的商业环境,对您的商务、观光旅游极为便利.我们很荣幸能为贵...
地处:市区
位于:海南海口市海府路7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11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138元起订
海口万华大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2.98公里
万华大酒店地处海口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是国家三星级旅游商务综合性现代酒店。拥有豪华、标准客房260多间,并拥有能容纳600多人同时就餐的中西餐厅和六间设施齐全的会...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口美兰区万华路18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13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278元起订
海口宾馆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3.04公里
海口宾馆是一家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三星级旅游(涉外)商务酒店,座落在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的黄金地带——市中心三角池畔。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美,交通十分便捷。下榻海口宾馆...
地处:美兰区
位于:海口美兰区海府大道四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278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172元起订
海口丽华大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3.02公里
丽华大酒店是一家按四星级标准兴建的商务型酒店,坐落于海口市凤翔路158号。楼高17层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楼体建筑掩映于绿荫花园之中。设计时尚,装修典雅,是现...
地处:美兰区
位于:中国海南海口市凤翔路158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最低172元起订 我要预订该酒店 查看此酒店房型
最低328元起订
海口新奥斯罗克酒店 该酒店距离 “经济学院” 约3.18公里
新奥斯罗克酒店是一家国际高星级标准的城市中心商务酒店。拥有各类豪华客房及套房222间/套。设有中、西餐厅、多功能会议厅及中小会议室、咖啡厅、KTV娱乐会所、休闲...
地处:市区
位于:海口市海秀路12号
地图:浏览酒店电子地图
你可以网络下 咕嘟酒店网 参考下 有具体的该酒店的乘车路线扥等
上面有酒店的详细信息,有酒店图片 酒店价格 酒店房间服务设施介绍
有周边便利的交通工具,公交路线 电子地图 地铁 电子地图 等等便利性工具
咕嘟酒店网,重要的是免费在线预订,房费是抵达酒店时,才去酒店前台支付
的。 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杜绝了要交押金之类的现象发生,实实
在在保障住客的切身利益。 免费预订全国酒店,拥有全国5000多家酒店,960多
家经济连锁酒店。庞大的酒店房间供应,不会发生预订了酒店,无房住的情况发生。
而且咕嘟酒店网,提供全国最低的酒店预订价格,要比直接去酒店订酒店要直接
便宜2-3成左右,贴心的为住客服务。
温馨提示:现在是旅游旺季,要去旅游的话,一定要提前预订酒店。
3. 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等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呀
1、旅游企业管理主要研究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内。
2、旅游容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科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它其实可以包含在旅游企业管理里面,旅游规划与开发也会谈到旅游市场营销。
3、旅游规划与开发主要研究地区或地方的旅游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当然也包括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其中有活动策划的环节。
4、旅游经济是研究旅游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或相互关系,也可以具体运用到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去。如旅游规划与开发也会涉及到收益预测。
4. 论文题目“国际金融旅游业对于货币增值的影响(好与坏)”谁能帮下忙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一、金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在21世纪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文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1.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ck(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CAPM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CAPM模型同时代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oss(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cas(1978)典型代理资产定价模型。
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 and 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2.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ma和Frenc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ss(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3.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M-M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M-M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Black(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 Puzzle)”,对此M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M-M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M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来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来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来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来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Fama and Babiak,1968)。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最早Miller(1961)注意到红利可能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但是直到Bhattacharya(1979)才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了红利模型,Bhattaeharya成为第一个将博弈论引入金融分析的学者,Bhattacharya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前景与其他普通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管理者通过公司的尽可能高的红利向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如果公司红利水平高意味着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好,而对于无法支付高额红利的公司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从而担负过高的财务成本。以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又进行了一个改造(Miller and Rock,1985;John and Williams,1985)。但是仍有学者质疑认为,按照以上模型认为只有在公司需要为新项目向市场融资时,才有积极性支付高水平的红利,但事实上模型的红利支付水平并不受公司是否有新项目的影响。也就是说,上面的信号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红利的平滑性。为此,Kumar(t988)发展出了一个粗糙信号(Coarse Signaling)模型,其结论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红利信号模型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为什么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是股票回购。Ofer和Thakor(1987),Barclay和Smith(1988)用逆向选择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公司更愿意在市场上自己股票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所以回购股票行为向市场传达了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所以会引起股票价值的上涨,从而使公司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而用红利分配利润不存在这一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结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在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前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应用博弈论描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大大推动了对公司基本结构决策研究的发展。
最早Ross(1977)建立了一个公司负债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公司通过负债率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息,由于高负债率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加大,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为公司的经营者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乐观时才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选择贷款,提高负债率。而前景乐观的公司提高负债率的决策是前景悲观的公司所无法模仿的,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高负债率是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的信号。随后在Myers(1984)的模型中,认为如果管理者在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融资时,如果管理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自己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了,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如果管理者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所以说公司增加发行股票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目前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Myers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投资时首先选择的是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投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这被称之为“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of finance)”。
在金融分析中应用博弈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取得较大成绩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的研究,Jensen和Mecking(1976)指出公司中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其一是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矛盾,其二是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代理矛盾。债权人与股东间的矛盾表现在股东总是扩大公司投资风险,因为项目成功了超额收益全部是股东的,而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的成本由债权人与股东共同负担。Diamond(1989)通过研究认为,在长期重复博弈条件下,股东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股东和债权人间的矛盾。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矛盾是由于股东不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因而管理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
在80年代末与90年代,出现了有大量关于代理问题的研究成果,Hart和Moore(1989,1994,1998)研究发现当企业家计划投资新项目而需要向外融资时,与投资者签订贷款合同是最优合同,得到这一结论的关键在于虽然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在项目未来进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情况,但是第三方(例如:法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此时贷款合同是最优融资合同,并且Hart认为由于贷款人在企业家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控制公司的资产,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偿还贷款。
3.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概念最早是由Manne(1965)提出的,他认为为了有效的配置资源,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在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中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收购、兼并、股票的发行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等手段。在传统的完全竞争、无摩擦的资本市场假设下,很少考虑公司所有权转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事实上每次兼并收购活动都会引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波动。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非对称信息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内在机制。
Crossman和Harl(19803研究了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他们认为当收购方发现一个目标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而决定收购目标公司时,面对外部的标购,原有的股东知道收购者通过收购后公司在新的经营者经营下,效率会提高,所以会自发抵制收购,等待收购价格的升高,直到收购价格升高到在新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下的合理的价格时,原有股东才会出售手中股票。考虑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搜集信息、组织收购是有成本的,所以采用标购行为实际上为收购方带来了损失。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如果收购方在标购目标公司以前就已经持有了目标公司的一定股票,可以解决上述“搭车问题”的困惑,收购方可以用自己手中股票的增值弥补收购带来的损失。然而Shleifer和Vishny的结论并没有在实证中得到证实,反而Desai和Kim(1988)的实证结果认为大多数的收购方在标购前并没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研究方面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收购行为往往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例如:Jennings和Mazzeo(1993)发现收购发生时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首次出价,大多数高于收购前10天的股票价格的20%。Fishman(1988)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有潜在竞争者随时会加入收购,较高的出价是为了阻止竞争者加入。
4.新股发行(IPO)
在1963年在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组织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存在着明显的超额回报的现象,以后许多学者在许多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Ibbotson和Ritter(1995)统计得出美国纽约证券市场1960-1992年发行新股的首日的超额回报是15.3%。在许多年中IPO现象成为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又一个证据。
对IPO现象最早的解释是由Rock(1986)作出的,Rock认为IPO现象实质是个逆向选择问题,新股上市时市场上存在着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一类是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只是在新股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才购买,而当定价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只有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才会参加购买,所以平均来说,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购入了较大比例的被过高定价的股票,为了在市场中留住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公司在初次发行新股时常常有意低定价。类似Rock对IPO超额回报问题的解释,许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其他合理解释,例如:Allen和Faulhaber(1989)以及Grinblatt和Hwang(1989)将新股发行低定价解释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的信号;Hughes和Thakor(1992)认为公司新股发行低定价是为了规避诉讼风险;Ruud(1993)认为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高回报是由于承销商的价格稳定活动造成的。
在IPO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好。Ritter(1991)研究发现,在1975-1984年间发行的新股在发行后3年间的回报比正常股票的回报至少低15%。以后Loughran(1993,1995)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Shiller(1990)用所谓“主持人效应”解释新股长期回报不好的现象,他认为新股上市的初期承销商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会创造短期超额需求的假象,随后随着承销商从市场的退出,导致了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
(二)不对称信息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Grossman和stiglitz(1980)最早将非合作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引入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了所谓资产定价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获得信息(所谓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构成影响。在8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成果主要用于解释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直到Kyle(1985)以及Kyle和Milgrom(1985)研究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成果出现以后,不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以后在Kyle Milgrom框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这一框架下的价格决定机制不同于Modigliani Miller的市场均衡机制,是通过研究具体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常常将这部分研究成果称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Kyle研究了在做市商制度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Kyle的模型中,市场由三类参与者构成:风险中性的做市商、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出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进入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信息交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信息交易者选择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易数量。与Kyle不同之处在于,Milgrom建立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 Trade Model)中交易者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每次都只能买入或卖出一个单位的资产,做市商根据交易指令的类型来设定买卖价差,在均衡条件下,由于有竞争做市商的存在,买入报价是做市商收到卖出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卖出报价是做市商收到买入交易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交易者的交易指令将促使做市商调整其买卖报价,这种调整从本质上是一种贝叶斯学习过程。
Easley和O'Hara(1987)在Milgrom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交易规模对做市商价格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做市商的定价策略会依赖指令的规模,数量比较大的指令往往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以后Easley和O'Hara(1992)又考察了交易时间对价格行为的影响,发现交易时间会影响价格,并且交易间隔影响交易价差的大小。
现代金融理论方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难题得到解释。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还很难令人满意,例如:对P/E比率和P/B比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对IPO以及基金中的折价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另外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释,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5. 旅游产业如何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
旅游开发一定要遵循旅游经济发 展的内在规律,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具体 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开发独特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品。 人们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寻找和体验 与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相异的感受,所以贫 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乡土化,抓住旅 游资源内核搞出地方特色。要挖掘或注入 文化内涵,将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作为 旅游开发的背景和舞台,开发各种参与型、 度假型、修身养性型等旅游产品,最大限度 满足游人身心需求。
(2)树立和传播旅游地独特的形象。旅 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 靠形象来传播。所以贫困地区必须凸显自 己鲜明的特色并加以传播,才能影响和改 变大众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从而刺激他 们产生旅游动机。但一个地区形象的建立 和传播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而贫困地 区恰恰又是低收入区域,这就需要由政府 先行筹集和投入资金,并牵头和组织与其 他部门如新闻媒介、旅行社、旅游饭店、交 通运输等共同宣传本地区。
(3)树立可持续的发展思想。随着旅游 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 识到,旅游业对环境也有污染,而且旅游资 源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旅游业的发展就不 可能继续。所以要树立旅游开发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
第一,摈弃旅游业不会破坏环境 的旧观念,要把自然保护和资源开发结合 起来,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与改善当地社 会福利结合起来。
第二,改变旅游的绩效取 向,由单纯注重旅游经济数量的核算变为 考虑环境破坏对旅游收入的抵减效应逗绿 色核算地。
6. 旅游业应对金融海啸调研提纲
你是要调研的提纲、调研方法,还是要旅游业应对金融海啸的措施、方法和现状?
可参考以下网页内容:
http://..com/question/92727615.html?si=6
旅行社抱团过冬 ---浅谈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经济危机“风声四起”的情况下,不知道“经济的冬天”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各行各业都在相继准备过冬,那么作为旅游领域的旅行社同仁们除了等待,我们又应该如何“过冬”呢?单兵作战还是抱团过冬,这,值得所有人深思...
一、分析当前旅游形势
在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没有那个部门能给旅行社“发钱,减息,免税”, 也许这个冬天不太冷,也许出奇的冷甚至意想不到的长,那我们该怎么办?
目前旅行社面临的市场压力愈加严重,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内忧外患同时袭来。内忧方面:旅行社低位运行,惨烈的恶性低价竞争,使整个行业陷入微利的深渊,受经济危机影响,国际线路风光不再,国际旅行社也转战国内,争抢国内客源市场份额,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另外旅行社的实际操作业务又有多少被抢走?包括:会议市场、自驾游、网络旅游。。。。可以说原属于旅行社分内的业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其它机构抢走,可很多旅行社目前大部分眼里看到的还只是传统组接业务。外患方面:经济危机等负面效应导致经营业绩下滑, 旅游业负面效应连续叠加,从春节前后的雪灾,到 “5·12”大地震,再到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直接影响了旅行社的业务。
二、传统防“狼”招数是否能应对危机
旅游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旅行社也都找到了一些方式应对以及解决日益紧张的危机,比如在国内、省内游方面,大小旅行社都认为这是一块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很有做头的市场,也坦言会继续花大力气提升国内、省内游。虽说这一变通相当迅速,但国内、省内游空间毕竟有限,如果大家都只能想到为这一块蛋糕争破头,恐怕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好,各大旅行社也都有了“练好内功”的意识,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导游素质,但仅仅是如此而已吗?
1.苦练内功,单打独斗是否就能化解风险?
旅行社练好内功在资金、线路、服务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加强内部控制成本、加大直接采购力度、优化营销格局、提升产品服务等种种措施,应对未来可能的打击和竞争。同时稳固现有市场,再开拓自驾游、摄影游、高尔夫游、家庭游等分众市场,拓宽网络销售等销售渠道,降低营运成本,这些都是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
2.低价是否是救市的唯一出路?
旅游市场低迷,旅行社首先会调低线路价格,打出“降价牌”。不少线路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要救旅游行业,大规模的低价格线路推出,只能是“救市” 的一条出路,在短期内有效,并非唯一的出路。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在舆论的恐慌下,国内消费者也进入了持币观望的态势。单靠低价旅游产品只能调动起一部分消费者的出游意愿,这个份额还是太小了,不足以为旅游业带来春天,若想恢复广大消费者积极的旅游情绪,还是应当以更高的品质、更新鲜的模式给消费者信心才是。
3.各类联合体是否就能提高整体防御能力?
目前行业内的联合体众多,但是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对于地接社、景区、车队、等简单的价格统一采购方面,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一家旅行社采购调整为十家或者二十家去购买而已,没有形成气候性,而且不团结,各自为政,没有相关的体制和约束力。前几年就有同行朋友说过,目前这样的联合采购加大了旅行社之间价格战,因为你只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就可以被采购到。所以新的危机之下,我们的联合采购是否能让我们抱团过冬哪???
二、寻找救市之路
1. 新市场、新营销,启动09年地接市场
有危机也有机遇,关键是如何转变应对的思路,对产品结构有针对性的改变,并重新组合产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以我们旅行社为例,在保持原有传统团队地接服务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对特色线路市场的投入。凭借常年做组团业务的营销经验,结合各地组团社实际情况,我社特色策划部专门为各地区组团社设计策划了特色旅游主题,力求产品差异化。如针对冬季地接旅游市场推出了:逍遥爸妈乐温泉之旅
相约中国拉斯维加斯---青岛天幕美食城之旅
海誓山盟浪漫情侣游
圆梦青岛奥运之旅等
2强强联合,打造全新赢利模式
旅行社之间的联合,同行之间共同采购,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操作成本,在危机面前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同心协力共同引导市场,引领消费群体。近期我社就与山东多家具有各自优势的旅行社进行了经营合作,相互借鉴,共同打造地接旅游联盟,
相对于旅游业的其它环节来说旅行社的力量较薄弱,利润点低不能与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相比。我们的工作是在最上游,利润基本上是在最下游。这个问题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这里大家可以尽量的把思路放的更远一些,在去与同行“抱团取暖”这个时期,我想信任胜过一切,我们应该去调整过去越联合越打价格战的局面(要想明白如果市场疲软你就是价格再低也不见的你就有多大的业务量) 我们要整合优势,首先避免的就是同行之间的撕杀(比如组与组的、接与接的、组与接的)组接社本就是兄弟关系(左右手的关系,咱们在这里撕杀只能让旅行社继续留在利润的最下游)我们想到利润的上游去,应该借这次危机调整好自身,与旅游上下游产业相联合,加强行业间的互动,加大行业整体联合力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共同拓展市场,共同抵御‘寒冬’的袭击,共同寻找救市之路。不久前,重庆机场、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三方结盟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启动了“2008暖冬航空游”,并联手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市民出游,抱团过冬,很值得我们行业内共同借鉴。
三、经济危机中的中小旅行社路在何方?
有的同行说这次经济危机是又一次洗牌,也有的直接说是清洗。那么不管洗什么?洗的还是中小旅行社,全国的旅行社大部分是中小旅行社,咱们的中小旅行社对行业做的贡献最大,那么如果我们都不做了,大的旅行社会怎么样?也不见的日子好过多少吧?多少市场是我们中小旅行社的老总亲自带着员工一点点去拼出来的,没有中小旅行社哪来的批发商?大的旅行社和批发商能够把销售渠道铺设到每一个县级市场吗?所以我们自己就坐在蛋糕上却不知道,我们应该去采购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应该如何去采购?我们采购的产品是否能够引导消费?而不是跟着消费群体后面跑
我们只是局限在同行之间的联合吗?能不能跨行业联合?能不能跨地区联合?能不能把旅行社的业务尽可能的最大化发展?能不能在有利益的同时把目光在放的远一些?能不能把原本就属于我们的业务范围巩固好?我想这些问题不是一家旅行社或者一个联合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你去做、我去做、他去做了。大家都去巩固好自己的业务堡垒,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业务水平升级、服务水平升级、整体行业升级。经济危机就没有那么容易打垮我们,所以提醒大家的是应该在咱们传统业务疲软的时期,咱们是不是应该“抱着团”,去把你平时一直没有顾及的业务拿回来,要向市场要效益,要向之前没有关注的信息和没有顾及的领域多注意,合适的时候就共同进军!
此次危机也为我们企业确立了中长期的奋斗目标: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维护,及时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加强跟同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紧密的合作,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通力合作实现共赢、多赢,大家携手共同发展。如果大家有福时能达到“双赢”,有难时能抱团取暖,我们就能很快的走出“冬天”,迎来阳光灿烂的“春天”!
7. 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http://www.jiaodong.net 2008-11-03 09:16:37 搜狐博客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正如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年度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机,其破坏力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的经济也受到显著影响——韩国财政部10月6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使韩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降至4.5%-4.9%以下(今年2月份就职的李明博政府在去年的竞选活动中表示要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但鉴于不利的经济形势,韩国政府不得不调低了目标)。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景气指数也持续恶化,股市暴跌,经济下滑。在远程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中间价继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数关口之后,于9月11日再破1比12关口,并在10月10日创出11.63新高;人民币兑欧元也在不断升值,10月7日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达到1比9.328。此外,人民币兑日元、港元等其他货币也呈现不断升值态势。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再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有人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尽管旅游业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其敏感性有目共睹。从“911”、SARS到海啸、地震,皆是如此。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述事件都曾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而这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上述事件所影响的只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而且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恐惧,而此番金融危机则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是经济上的冲击。因此,相比前者而言,这一次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会更加深刻、广泛和持久。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掉以轻心。
一、金融危机后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1.入境旅游将面临继续下滑的可能。
2.出境旅游将面临增长滞缓的可能。
3.国内旅游将面临“三降一短”的可能。
4.旅游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的可能。
二、金融危机后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
1.“奥运效应”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长期存在,并有可能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时显现出来。
2.“拉动内需”将刺激旅游投入。
3.“八大计划”将刺激旅游消费。
4.“低价旅游”将刺激旅游需求。
5.“确保就业”将提升旅游地位。
6.“六十大庆”将提振国民消费信心。
7.“台湾之旅”将成新的旅游亮点。
8.“上海世博”等活动将有可能形成“预热行情”。
三、金融危机后中国旅游业的应对措施
1.国家政策措施扶持,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2.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快产业重组步伐。
3.抓住金融危机机遇,因地制宜解决“瓶颈”。
8. 海口市十二大重点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吗
房地产建筑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是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也没有明确是第三产回业,这个是答一个交叉产业,所以说不都是第三产业。
注海口十二大重点产业:
一、旅游产业
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三、互联网产业
四、医疗健康产业
五、现代金融服务业
六、会展业
七、现代物流业
八、油气产业
九、医药产业
十、低碳制造业
十一、房地产业
十二、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
9. 旅游管理和金融系
第一个问题,你完全没有必要问;名校肯定就业率都高。如果,你上了一般的高校,就业率一般,但只要你学习棒、业务精、能力强,就业了,不就行了?所以,个人的努力和修为才更重要!
第二个问题:
1.首先,你对旅游管理存在理解的偏差。旅游管理是随后就业很有出路的专业,我一直看好,可能涵盖的方面有:导游、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规划、领导职位(比如,旅游局局长)、酒店管理(有专业交叉,我的学生有学旅游管理,而工作从事酒店经营的)等;
2.金融,几个名校的还不错;其实,国内多名不副实,反而因为太笼统,没有旅游管理的针对性和学以致用;金融研究生(本科生所有的专业就业都一般的)可以进银行,但没有关系,能进得了吗?如果从事不了金融行业,那它的优势就没有啦;
3.学哪个专业,关键是几个方面的结合:自己的兴趣(旅游开阔活泼、金融严谨呆板)、学校的选择、专业方向的选择、自己随后准备从事的行业--努力的方向...
10. 海南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目前海南主要的支柱产业分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以下是今年的GDP报告,请你参考
2014前三季度海南经济运行稳中提速、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调结构转方向取得新成效,物价基本平稳,就业总体稳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2.1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84.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6.61亿元,增长8.4%。
2014前三季度海南农业生产增速减缓。今年以来,海南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以发展品牌农业为总抓手,以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但7月份和9月份,海南省部分地区分别遭受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袭击,给海南省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前三季度,海南农业完成增加值59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速比上半年减缓0.5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66.38亿元,增长6.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1%,是支撑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畜牧业增加值92.89亿元,增长3.8%,渔业增加值166.47亿元,增长3.2%。
2014前三季度海南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今年以来,海南省大力加强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保障,确保了炼油、化工、造纸等重要行业持续较快增长,深入挖掘制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增长潜力,推进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积极帮助因台风造成较大损失的汽车、水产品加工业恢复生产等,促进了工业持续加快增长,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前三季度,海南全部工业增加值41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半年加快4.1个百分点。在工业八大支柱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5.7%,石油加工业贡献率29.3%,两大行业贡献率合计为85.0%,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2014前三季度海南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海南省继续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前三季度,海南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7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等三个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7.5%、16.1%、15.7%,其对服务业的增长贡献率达63.3%,是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三大亮点。
2014前三季度海南旅游业较快发展。海南省各市县依托特色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多渠道开展旅游营销,出台了多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海口、三亚、万宁出台财政奖励政策,鼓励涉旅企业开拓客源市场。海口红树林乡村旅游区、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先后开放。三亚千古情、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等景区、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新型旅游项目建成开业。自驾游、自助游持续升温,黄金周、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前三季度,海南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800.9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旅游收入31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