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新疆民俗旅游文化发展

新疆民俗旅游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19 14:19:19

⑴ 新疆旅游有什么特点

在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新疆传统文化中富于表演和展示性的内容很多,演唱类的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演唱、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演唱、蒙古族的“江格尔”演唱等;杂技类如“达瓦孜”表演;民族体育类如赛马、马上竞技、摔跤、叼羊等等。民族歌舞是新疆传统文化中最富表演与展示性的形式。新疆久负“歌舞之乡”之盛名,各民族的传统歌舞艺术多姿多彩,仅以舞姿来看,维吾尔族轻盈舒展,哈萨克族风格粗犷剽悍,柯尔克孜族活泼,塔吉克族刚健,乌孜别克族动作优美轻快,塔塔尔族开朗奔放,风趣幽默,与各自的传统音乐、舞蹈语言以及民族服饰等共同构成风格各异、内容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由着名艺术家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唱遍全世界有华人的地区,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就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到达坂城旅游观光。由此,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现代科技,就有可能形成产业,成为旅游业魅力不减的重要精神支柱。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民俗则是最有特色的文化。在新疆47个民族和睦共处的大家庭中,民俗文化不断传承广大。新疆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高空达瓦孜、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会、吐鲁番葡萄节等;民俗文化也异常丰富,涉及到生产、生活、岁时、礼仪习俗等各个方面。例如:古尔邦节、那达慕大会、肉孜节、叼羊、赛马等。此外,还有与新疆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丝绸文化、茶文化、陶文化、酒文化、…几乎与旅游相伴而行,是景点之需,也是游客之需。各地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特点,凡个性的旅游产品大都以地方民俗取胜,这正是民俗文化形成产业的可为之处

⑵ 旅游在新疆的发展情况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与前景分析》

新疆旅游业走到今日,已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产业的效应已凸显出来,对交通、民航、餐饮等的拉动非常大。行业管理也日见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整体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客源市场在相对稳定的同时趋于科学合理。可以说新疆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市场化的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良好的发展时期,正由发展期向稳定的成熟期过渡,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进入成熟期。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旅游必须成为产业,而不能是仅培育旅游目的地

整个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至少是作为一个产业已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不断的提升,但也因各种原因,有些景区(点)在主观和客观上把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去追求游客数门票收入而忽略了其应有的产业作用。所谓能成为产业,首先看其对当地区域经济的贡献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力,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对区域经济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和积极影响越大说明其产业越成熟。因此,旅游产业必须努力和必须具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称之为产业,也才能证明其成熟的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新疆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正确的,终将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进程不平衡,对产业作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景区布局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时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今后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些是气候、环境、区位等客观原因所致,还好理解,也能调整过来。但有些景区(点)在主观上就不清楚目的地和产业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而片面的去追求简单的游客数和旅游产品回报,从投资建设到旅游产品设计包装都独立地去看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例如对当地农牧民增收,拉动交通、餐饮等的作用。使得自己利益短时间得到回报而对产业的形成起到负作用,反倒影响整个景区甚至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示:作为旅游产业的每一位决策领导、策划专家到投资商都应注意并努力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去为区域经济做贡献,并将其作为对社会的责任,同样只有做成产业也才有长效的投资回报,而不能简单地当作一个旅游目的地去做,那样就失去发展旅游的深远意义。希望有些景区(点)在这方面应予注意把握好,努力将旅游向产业化去发展。

二、旅游的投入与产出不相符,造成所产生的效应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旅游确实是一个大投入的产业,特别在新疆景区面积普遍都大,这也是新疆之所以能吸引游客的西域风格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几百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景区总量大、类型多是难得的优势,但同时也给投资开发特别是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难度,要想使整个景区都能让游客快捷、安全的游览,那么,道路建设就得全部到位,也就加大了投资量。此时,也就要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不能因景区量大而跟不上投入,前者,会影响整个景区的发展,造成滞后发展。后者,全靠资金的夯填,规模短时间内膨胀,一些矛盾不合理和问题会在日后使用中暴露出来。同时,产出与投入相比远不如前者,反倒让人失望。

例如:有些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而某些景区目前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高达十多个亿,投入比为几十比一或百分之几,而旅游综合经济产出比则为几比一相对而言反倒投入少的景区产出比要远远高出投入大的景区,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几亿甚至十几亿投资的项目其科学性、合理性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在今后随着发展,这些用巨资打造的景区设施还能满足需要吗?据了解现在这类问题已出现。

某景区一条投资8000多万的观光道因没有考虑车流量增加的因素,才使用了两年现已明显反映出路面不够宽,不仅满足不了使用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提示:投入过大过急既不能实现应有的回报也不一定科学合理,而那些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有时间去研究思考和完善的景区,加上对景区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不懈的努力,不仅取得好的回报率而且也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值得研究并更好地去解决的问题,防止有限资金使用不当和再出现投资偏差问题。
三、客源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是成熟期前期表现

随着几年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全面打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下降,说明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逐步进入稳定成熟期。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增幅降至较低点后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游客数,之后游客量持续较长稳定时间,完全进入成熟期,但保持一个较大的游客基数。2006年全国旅游人数1.8亿人次(含出境游),其中新疆游客1700万人次约占到10%,已占较大的份额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几位。新疆旅游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资源已开发,基本搭建起利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平台。随着西藏旅游可进入性的提高和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的增长空间已不太大。快速增长的重点将转移,这属于正常的,要客观正确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认为游客增幅下降就是旅游市场滑坡或新疆旅游出现什么问题,而是说明这一现象是成熟期到来前的预告。

此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和策略。首先抓产品的开发和资源的组合,设计更科学的线路以最大的努力去增加吸引力,再者就是把现有的景区做精做细,使其有"永葆青春"的活力。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现在景区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的开发还能基本满足现在游客的观赏和欣赏要求。随着游客的消费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得有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亮点和灵魂开发出来,不能仅限于当代各民族民俗风情的挖掘和演绎上,要挖掘历史的文化。例如:那拉提景区通过对塞种人、乌孙人古墓的发掘来作学术研究,考证3000多年到2500年间这片草原曾经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进而佐证那拉提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乃至西亚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就能使景区有了永恒的生命力和灵魂,同时,通过考古同样证明几千年来中原与西域有着紧密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具有很好的意义。同时,要抓好生态的呵护工作,新疆旅游的主体还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因此,要加大对生态的保护,今后不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应将投资方向调整到对生态的保护和植被质量的提高以及污染治理上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用这种方式达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也是做精品的前提。其次,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的培训,今后各经营者要明白只有靠服务质量去取胜。还有就是仍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工作,尽力保证今后客源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让进入成熟期的游客能保持更长的时期。

前面所说的新疆旅游业所进入成熟期仅仅是指在客源市场的占有上,但在产业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包括怎样提高人均消费,怎样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怎样开发下游产品等方面均是今后要下功夫去研究和解决的。

因此,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战略应有一个调整,应从过去重开发和市场营销转移到打造精品和完善产业上来,引导投资流向项目的完善和内容的特色上和文化的挖掘上来,让政策能倾向于如何拉长产业链和增加覆盖面上来,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才能使旅游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下去。

⑶ 新疆民俗和传统文化

新疆传统文化

新疆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这里以维吾尔族为主。众所周知,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这里还有众多美丽的地方,承载了这些灿烂的风俗人情。新疆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想要了解这奇特的文化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新疆大地吧。

这里拿与众不同的创痛文化当然与这里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了。这里是盆地和山脉相结合地理位置,有各种高大挺拔的山脉和盆地。由于这样的独特地理环境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气候,这里的温差相当的大,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了。是不是觉得特别有趣呢?想不想去体验体验呢?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所以这里的民族信仰也有很多不同的宗教,所以,这里的民族宗教文化很发达。 新疆是一个著名的瓜果之乡,这里独特的气候差也造就了这里味道及其甘甜的各种瓜果蔬菜。摘下一个葡萄,一个哈密瓜。咬下一口,真是比蜜还甜,直直地甜到了你的心里。想尝尝吗?

新疆是一个真正说得上地大物博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广阔的高原,有众多绿洲和高山雪脉,有天然的水资源。这里的人们都过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这里的歌舞文化非常的发达而且闻名。来到新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们那精美的服饰了,高贵的裙子,闪闪发光的小帽子,无一不显示新疆人们那美丽的舞姿和动人的曼妙身影。观赏新疆人们的舞蹈,你会发现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们赞扬生活,他们轻快放歌,他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在这些的带领下,你也将会发现自己的心情是那么的愉悦,对生活又重拾信心。

这里的各种乐器也非常的著名,各种你没遇见过的乐器,在新疆你都能听到它们与众不同的美妙乐音。那充满异域风情的奇妙乐音带你进入另一个美妙的音乐天堂。在新疆,不论在哪,你都会感觉来到了一个美妙的歌舞世界,让人愉悦万分。

⑷ 请批评新疆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的欠缺之处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新疆草原生态旅游业内部优势明显强回于劣势,答外部机会也比挑战多,新疆应该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结合前面的SWOT分析对新疆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提出以下一些建议。(1)大力培养草原生态旅游导游。|新疆美程在线国际旅行|新疆旅游公司|社大力培养具有知识广博、面宽的导游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生态导游的队伍,导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对少数民族风情的了解。(2)加强草原旅游的规划,大力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大力培养优秀导游和管理人员,加强道路的修建,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垃圾回收站、厕所和指示标牌。(3)大力开展畜牧业试驾体验活动,生态草原一体化旅游。结合草原特色,突出人文风情,开展畜牧业试驾体验活动,开展综合现代科技、生态和人文为一体的生态化草原旅游。

⑸ 新疆的旅游特点

在新疆,民俗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新疆传统文化中富于表演和展示性的内容很多,演唱类的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演唱、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演唱、蒙古族的“江格尔”演唱等;杂技类如“达瓦孜”表演;民族体育类如赛马、马上竞技、摔跤、叼羊等等。民族歌舞是新疆传统文化中最富表演与展示性的形式。新疆久负“歌舞之乡”之盛名,各民族的传统歌舞艺术多姿多彩,仅以舞姿来看,维吾尔族轻盈舒展,哈萨克族风格粗犷剽悍,柯尔克孜族活泼,塔吉克族刚健,乌孜别克族动作优美轻快,塔塔尔族开朗奔放,风趣幽默,与各自的传统音乐、舞蹈语言以及民族服饰等共同构成风格各异、内容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由着名艺术家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唱遍全世界有华人的地区,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就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到达坂城旅游观光。由此,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现代科技,就有可能形成产业,成为旅游业魅力不减的重要精神支柱。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民俗则是最有特色的文化。在新疆47个民族和睦共处的大家庭中,民俗文化不断传承广大。新疆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高空达瓦孜、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会、吐鲁番葡萄节等;民俗文化也异常丰富,涉及到生产、生活、岁时、礼仪习俗等各个方面。例如:古尔邦节、那达慕大会、肉孜节、叼羊、赛马等。此外,还有与新疆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丝绸文化、茶文化、陶文化、酒文化、…几乎与旅游相伴而行,是景点之需,也是游客之需。

⑹ 一般而言,民俗旅游开发有6中模式,请任选一种模式来开发设计一个新疆民俗旅游项目。(跪求,急用!!)

nn drhtu muiol/

⑺ 新疆尼勒克的旅游文化发展的如何啊

新疆尼勒克的旅游文化发展的算是很不错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去新疆那个地方进行旅游度假呢。

⑻ 新疆民俗和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

新疆民俗:

1、新疆居住着12个少数民族,他们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满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

其中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七个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并且遍布全疆,因此全疆各地到处都有大量的伊斯兰教餐厅--清真食堂,所用的炊具、餐具都和汉族食堂的炊具、餐具严格分开。供清真食堂食用的牛羊肉均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自己宰杀,并且严禁与猪肉一起存放、运输和买卖。清真食堂的管理人员、炊事人员一般也由这些民族的职工担任。

2、伊斯兰民族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禁猪,他们忌讳提到与“猪”有关的词语。

新疆传统文化:

1、方言文化:概念仅指新疆的汉语方言,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维吾尔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意思,这是全国很多人都容易陷入的误区,如果要指代少数民族语言则用该少数民族语言的本名,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2、节日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有些节日是几个民族共有的。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以古尔邦节、肉孜节(回族分别称为宰牲节、开斋节)为盛大的节日,家家准备丰盛的食物,互致问候,歌舞欢庆。两节均源于伊斯兰教。“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成年健康的穆斯林应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斋月结束后的第二天(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即为肉孜节。古尔邦节是在肉孜节后第70天(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常大量宰牲献祭,安拉为考验其忠诚,梦中启示他宰杀儿子易司马仪献祭。当易卜拉欣欲忠实地执行命令时,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古阿拉伯人依此传说每年在该日宰羊献祭,伊斯兰教将此日定为宰牲节。在新疆,通用汉语的回、东乡等族以开斋节为大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以古尔邦节为大节。

3、饮食文化: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许多讲究。新疆旅游时一定注意:忌踩餐布或从餐布跨过。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尽可能不剩食物于碗中。不能将饭粒落地,万一掉到地上,要起来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饭吃干净。吃馕或馒头时,要将馕或馒头掰开吃,不可整吃。吃完饭后不能敲碗碟。作客时,如有事要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动。客人不能随便借翻主人家的东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

新疆旅游用餐时最要注意的是: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作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在新疆旅游时,你的行为如能这样,就可能会处处招人喜欢!

⑼ 怎样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

新疆是具有一定异域色彩的地方,这也是它的主要特色,充满神秘色彩内,但是新疆要发展好旅容游应该考虑的基础是可进入度,景区客容纳度,新疆的自然环境不比江南水乡清醒雅致,所以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重要。在者,我觉得新疆发展旅游应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相互合作,做长线旅游。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