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旅游发展趋势
Ⅰ 海南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海南旅游:着眼国际化 加快转型升级 “海南的空气可以装瓶卖钱。”一位北京朋友这样描述他从海南旅游回来的感觉。 论及当前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毫无疑问,首推旅游业——这也是海南人多引以自豪的一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海南采访时多次听到这样的观点:海南经济发展脚步落后于东部沿海,但正因为这样,海南更具后发优势——资源环境尚未受到严重影响,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海南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发挥最大的潜力。海南旅游 转型升级将打开海南旅游发展新空间 张琦认为,这几年,海南旅游业在迅猛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在全国带有共性的深层次问题,如“零团费、负团费”组接旅游团队问题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张琦如是说,最紧迫的就是立足国际市场高端市场,加快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要想成为中国度假旅游的一张大牌,首先,海南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相关配套制度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资源的开发缺乏规划指导,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开发“小”和“散”,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大产业、小管理”的工作格局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其次,海南的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并举、山海互补、南北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有待逐步形成。第三,旅游市场监管“属地管理”工作原则有待进一步强化。第四,全省游客到访中心体系急待建立。 张琦介绍说,2008年海南将精心做好旅游产业升级转型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海南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为主向度假休闲为主转变,游客结构由国内游客为主向境外游客比重明显提高转变,旅游产业运行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建设管理由多头管理、低档次开发向政府主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转变。
Ⅱ 中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怎样发展现状如何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长态势强劲,沿海地区积极开发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国内旅游市场,提升滨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全年滨海旅游收入505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9.7%;增加值2031亿元,比2004年增长32.4%。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3887亿元,比2004年增加1391亿元。
2006年,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滨海旅游收入4706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5.6%,增加值24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
2007年,滨海旅游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全年滨海旅游收入7748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1.08%,增加值32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9%。
中国滨海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阶段等影响,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滨海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积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滨海旅游业有着光明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2008-2010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Ⅲ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No.1
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旅游将同步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增大,再加上我国日趋快捷舒适的交通体系的构建图,相对稳定格安全的国内社会秩序以及悠远的历史文化,使我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日益受到国外旅客的青睐。
No.2
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得到确立
由于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加快货币回笼,增加外汇储备,拉动内需等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全国各省 市 区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可以预见,我国未来将不断强化旅游业的市场地位,继续将其培育为拉动内需,提升消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产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排头兵。
No.3
旅游区域间协调发展重现生机
旅游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指各行政区域加强旅游的联系和合作,以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活动,发挥区域间的整体旅游优势。
No.4
国内旅游消费将成多元化趋势
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写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趋于追求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性。
Ⅳ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的资源特点有哪些具体点,谢谢。
近几年,我国滨海旅游业景气持续提升,海岛旅游、海洋节庆发展活跃,游艇邮轮行业发展加快,滨海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利用区域滨海旅游资源,增加滨海游客人数,提高滨海旅游收入,各沿海地方从规划制定、行业管理、设施完善、项目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各显其能,在竞争中实现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滨海旅游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未来,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将呈现“产品体系日益丰富、科技支撑力度加大、规划性与可持续性加强”的发展趋势。
产品体系日益丰富
特色是滨海旅游的制胜法宝;明确的主题是形成差异、营造特色和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多方面旅游诉求。因此,滨海旅游产品应力争实现特色、主题多元化,从而为实现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支撑力度加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滨海旅游发展的手段。依托科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创新,实现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宣传、人员队伍的建设。因此,未来滨海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持力度将不断增大。
规划性、可持续性加强
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复制性,一旦破坏将无法修复。景区开发时,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其存在的劣势以及改变方法,重视规划,有序开发,循环利用资源,为滨海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向纵深发展,扩大产业影响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Ⅳ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不内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现容代旅游业也相继得到了发展。随着现代旅游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之前的大众旅游进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导可持续旅游并且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型专项旅游受到推崇,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变,背包游和自驾车游兴起等等。这些理念与消费模式的转变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
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性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向多样化发展,如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宗教旅游、专项旅游和新兴高端旅游。再者,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旅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群交流和迁移,传统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旅游的淡旺季已不再明显。
Ⅵ 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专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属 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81亿人,年增长6910万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
从投资方向来看,近年投资的重点集中在两个:一个是针对休闲度假等产品,另一个是旅游信息媒体类网站。前者体现出继机票、酒店等产品之后,度假产品将成为在线旅游下一个支柱型产品;后一类公司“轻”(信息媒体类网站仅做相关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转移工作,发挥媒体价值,并不直接持有库存和销售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本推动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时效性更强,而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是在线旅游行业必将持续景气。
Ⅶ 海洋旅游的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和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世界海洋旅游业显示出以下几方面趋势: 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验已成为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大特征,而海洋旅游所具有的良好环境、丰富内容又能为游客休闲提供特殊的经历与体验。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在未来的海洋旅游发展中旅游产品的休闲性功能将不断增强,使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所赐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民俗、文化、艺术等无限的休闲乐趣,这也将大大延长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并提高重游率。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随着市场的成熟化程度逐渐提高,新的需求特征逐步凸现,海洋旅游要寻求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创新与调整,以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海洋旅游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规划开发、经营模式、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
世界海洋旅游业总收入约250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全世界40个大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有37个是沿海国家或地区,沿海37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随着海洋旅游的火热兴起,世界范围也涌现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如夏威夷群岛、马尔代夫群岛、巴厘岛、普吉岛、塞班岛、冲绳岛、济州岛等等。这些海岛之所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与它们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科学合理的开发理念十分不开的。
Ⅷ 分析未来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1.在国际旅游中,远程旅游将有较大发展,其发展速度将大大快于近程旅游。
2.在各种旅游活动中,休闲旅游增长最快,要求有更大的灵活可变性。
3.在旅游形式上,团体旅游的比重将下降,散客旅游继续增长。
4.游客对文化与环保将更加重视。
Ⅸ 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前景规划
一轴两域四区组团布局
海滨休闲旅游区布局结构为“一轴、两域、四区”组团式布局。区域内将建设国际游乐港、主题公园、环渤海中心渔港、北塘渔人码头、海滨旅游度假区及游艇项目。
一轴是指与海岸线垂直的中央轴线,是联络陆域与海上的重要通道,是海滨休闲旅游区的核心轴线。两域是指以海滨大道为界,将规划区划分为陆域、海域两部分。四区是指主题公园区、海上休闲总部区、湿地生态旅游区和综合服务区。主题公园区以主题公园、国际游乐港为主,主要承担地区的旅游娱乐功能;海上休闲总部区以高端商务、海上休闲度假、游艇码头、海上运动设施及配套公共设施为主,主要承担地区的海上休闲度假及商务功能;湿地生态旅游区重点进行生态恢复,在保障区域生态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开发部分生态旅游项目,主要承担地区的生态功能;综合服务区则以海洋科技研发与转化、海洋会展博览、大型体育场馆、配套生活服务区为主,主要承担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滨海新区“倚重”海洋资源
滨海新区旅游资源却很丰富,在自然资源方面,海岸线长达15.57公里,同时还有天然湿地营城湖,该湖系蓟运河裁弯取直形成的“U”形淡水湖,湖堤周长15公里,水面2500亩,水库容量500万立方米,湖中有岛,岛上正在修建亚洲最大的湿地高尔夫球场。蓟运河现成为天津北系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这条运河河面宽阔,景色优美,近年来水质日益好转。另外,位于蛏头沽南部的贝壳堤具有较高的科研教育价值。海滨休闲旅游区则以建设宜居生态型城区为出发点,整合海滨休闲旅游区休闲服务资源,成为天津最时尚、环境最优美的国际级一体化休闲度假地。海滨休闲旅游区有一半的面积在海上。
Ⅹ 旅游业发展趋势有哪些
经过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更为明显。综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博为国际咨询集团多年的项目情况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将不断提升
第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第三,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第四,将逐步从观光型旅游转向复合型旅游
第五,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第六,旅游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