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1-18 15:56:12

1. 旅游活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产生乘数效应,带内动其他产业的容发展,
3.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4.增加就业机会;
消极影响:
1.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过于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1.旅游推进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提高了目的地的环境质量;
消极影响:
1.造成环境污染;
2、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调;
3.造成对景观的破坏

2.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

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展。

1、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

2、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3、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2)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扩展阅读:

定义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游业的精准定义对旅游统计量度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直接、间接和诱发性的经济影响,关系到旅游设施和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关系到如何确定旅游者结构并制订营销和促销策略,以及识别游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联合国十分关心对国际旅游相关资料的统计工作,在1971召开了的 “贸易与发展会议”,制定了旅游统计的准则。指出,国家旅游统计的综合系统在功能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够度量在该国的国外(和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数量和方式;

——能够提供有关旅游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设施供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评估旅游对国际收支和总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3. 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1、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区域实际上都已开展旅游活动为由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在生态旅游规模和综合产值上要远远超过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潜在威胁。

2、在旅游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给景区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3、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于不顾。

5、一些当地居民在经商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3)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扩展阅读:

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生态旅游的体制机制:

1、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并提交与当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相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建立旅游收入反馈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够有效返还保护区,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

4、加强监测,量化保护区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旅游承载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理清不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重叠现象,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4. 旅游活动对政治的影响

旅游活动属于经济活动,也就是要参照“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规律,政治稳定的时候一般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目前的情况是只有在动乱地区的政治局势会对旅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5. 旅游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一、引言旅游经济影响评价向来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三大内容(经济、环境、社会)之一。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切入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旅游收入可以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分配,从而形成旅游消费经济影响的不同模式,这实际上是指出了旅游经济影响施加的对象(部门)。我国“七五”期间由孙尚清主持完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就是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来分析其经济效益。在一些国家机构和很多学者个人完成的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中,采取多年资料进行发展阶段分析也很常见,这实际上是在关注旅游经济影响的时间特征。而在一些学者看来,还可以用旅游经济活动发生的空间特征来研究其影响。例如在Vaughan等给出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框架中(图1),首要问题就是判断该影响究竟波及多大的范围。要准确描述这一范围,自然需要引入地理学中的“区域”概念,从而明确表达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模式。近年来,国内越来越重视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旅游业所产生的整体经济效应,这其中就包括了研究旅游对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影响,已出现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成果。实际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旅游早已“被普遍看做是一种发展区域经济的工具”,政府决策者和旅游研究人员都希望证实这一观点,以支持地方政府的旅游发展战略。由此,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应运而生。在具备了对象(部门)维、时间(阶段)维、空间(区域)维三个切入角度之后,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方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图1旅游经济影响评价框架
Tab.1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主要研究旅游收入在区域内的形成与流转的过程,如果按影响的正负方面来划分,则“乘数”和“漏损”分别是两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乘数效应”即指旅游收入在区域内的形成与流转能够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实际增长,而“漏损”也就是指旅游收入在流转过程中移出旅游地经济系统的现象。国内学者对旅游收入乘数效应和收入漏损问题有过探讨,但是停留在介绍和引用国外相关方法和模型的层次,区域层次上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此外,由于我国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入境旅游始终得到政府、企业、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一般将旅游收入漏损限定为因入境旅游造成的旅游外汇流失,而对国内跨省旅游、跨地区旅游等可能造成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漏损的研究相对缺乏。这可能与如下认识有关:国内旅游收入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所收入的本国货币,它不增加旅游目的地国的国民收入总量,只是物质生产部门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转移,体现着该国或地区内部的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样的认识似乎存在一种误解,因为它假定了因旅游带来的商品与服务都不能创造新的价值。这种假定成立的潜在前提是从国民经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待旅游收入,如果一旦要从区域经济总收入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则由于国内旅游经常造成消费的区域间转移(移出客源地,转入目的地),可能形成不同区域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机制。当然,这种重视旅游经济的国家层次影响的传统并不是我国的特殊现象,由于在资料获取、数据有效性等方面遭遇到很多困难,西方学者也倾向于从国家层次来开展研究。
既然是“影响评价”研究,则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收集被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这更适合于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然而,由于旅游现象的复杂性,要推行有效的定量评价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保继刚和蔡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指出,国内的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由于旅游统计不健全,仅依靠旅游部门的统计难以做出全面的分析。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旅游统计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始逐步规范和丰富,但是由于国家进行旅游经济统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既定的,所以针对特定区域而言,国家数据方面的大、偏、漏问题并未消除,对分析旅游区域经济影响适用程度有限,因此有待于完二、简单数学模型时期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利用“乘数原理”为主要分析工具的简单数学模型时期。
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所谓“乘数原理”,本来是考察投资增量与国民收入增加量的倍数关系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投资增量”和“国民收入增加量”这两者一般都是要针对特定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的,因为只有具有一定范围(很多时候是以行政划分为标准来确定其空间边界)的区域才会进行相应的国民经济统计,才能提供乘数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因此,即便在经济学中,乘数本身也是一个向来就带有区域含义的研究对象。
乘数原理应用于旅游研究时,稍微变动了其在经济学中的原始定义,不是直接考察投资增量和国民收入增量的倍数关系,而是考察旅游收入的增量和国民收入增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考察旅游就业的增量和国民就业增量的倍数关系,其潜在假设是,旅游的新发展带来的产业内变化,将会以各种途径导致其他产业的连带变化。乘数关注的是这一变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实际过程并不在它的研究视野之内。事实上,研究变化过程的工作是由后来的投入产出模型和旅游卫星账户模型实现的。
旅游乘数研究着眼于计算入境游客支出,探讨目的地国家直接获得的入境旅游收入总量及其对目的地国家国民经济的宏观影响向来是西方学者的研究重点。实际上,旅游对收入和就业的贡献不仅仅来自于入境旅游,也来自于国内旅游,而且很多时候后者的实际贡献都要超过前者。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乘数研究本来就是针对国家这一层次的,因为乘数的大小随研究区域的大小变化,所以,越小的区域所获得的乘数效应也就越弱,只有在国家这一层次上,乘数才能表达出独特的参考价值。但是需要指出,由于乘数始终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概念,它没有深入经济活动的细节,缺乏很多实际情形的周详考虑,所以并不能最终决定经济影响的大小。例如,对一个区域而言,仅仅具有很高的旅游乘数是不够的。假设一个区域中的旅游企业主要由小企业组成,那么,因为这些小企业主要都是销售本地区的商品,收入漏损较低,所以可能使得该区域拥有很高的旅游收入乘数;然而,由于每一笔收入绝对额度都不高,实际上这些小企业能够创造的经济财富可能并不多。反之,假设一个区域中主要都是高级酒店和娱乐场所,因为存在货品上的进口漏损,区域旅游收入乘数可能比较低,但是由于每一笔旅游收入都相对较高,那它也可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区域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旅游乘数分析并不能展现旅游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全貌,它只反映出一种不对等和不完整的经济影响景观。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证明旅游发展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排斥利用在数字上让人兴奋的旅游乘数分析。这一滥用倾向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警惕,如Getz就指出,为了表明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有很大的贡献,一些人不负责任地将原本适用于国家层次的收入乘数硬生生地拿来分析地方层次的旅游收入问题,并且得到了一些很不切实际的夸大的结论。
简言之,一个笼统的乘数会掩盖细节存在的问题。仅从数字上来分析,不同变量的变化可能导致同样的乘数表现,如果只看到了乘数的相同,而忽视了乘数背后不同的形成机制,则可能对与旅游相关的区域经济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西方国家,当投入产出模型开始应用于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之后,对旅游乘数的研究基本萎缩到仅出现于教科书的地步。
三、复杂数学模型时期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第二个时期,以利用复杂数学和统计工具为特征,建立了以投入产出分析和旅游卫星账户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学模型,并已得到广泛应用。
(一)投入产出分析及其扩展
投入产出(I/O,Input/Output)分析可以清楚地显示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解决乘数研究无法回答的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过程问题。当然,它本质上属于微观经济学上的静态均衡分析,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它存在着两个假设前提:
1.“技术系数”的不变倾向,即在同一张I/O分析表中,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都是固定的;
2.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即将投入增加一倍,则产出可以增加一倍。
事实上,对“技术系数”和规模报酬的不变的假设,是对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效应原理的背离。然而在短期分析中,可以认为I/O表考虑的就是边际变化本身,从而所得到的分析结论就不会因为假设的欠妥当而与实际情形相差太远。实际上,因为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中的I/O分析一般是利用近年的产业经济统计数据来建立,更新周期不长(一般国家为5年),因而可以认为利用其分析结果能够较准确地体现客观实情。然而,要观察和测量旅游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影响状况,研究者不能只依赖产业经济统计数据,而必须将所需的资料范围扩大到旅游业本身的交易之外,需要清楚掌握家庭对商品和其他资源的消费行为。
目前对I/O分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它相对重视GDP受益于旅游经济的影响,但是对旅游行业本身受到的影响分析不够,同时忽视进口漏损等问题,甚至完全不考虑其他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这就可能夸大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正面效应。近来的I/O分析已经得到扩展,引入了对跨区域产品流、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产就业等的核算,出现了社会核算矩阵(SAMs,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和可计总量平衡(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两种新的评价模型方法。SAM为综合地揭示那些可描述区域经济结构的数据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它能够体现区域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之间、收入的分配和组成之间的联系。CGE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是为了同时分析市场价格和供需的问题,对竞争市场的经济运转情况进行的一种模拟。 善统计指标,挖掘统计深度.

6. 谈谈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正在实现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峡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西峡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拉动西峡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6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综合收入2.6亿元,成为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旅游体制改革试点县,西峡旅游已经成为豫鄂陕毗邻地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纵观五年来的发展,西峡县不仅旅游业突飞猛进,势头强劲,并且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西峡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概括近年来旅游业对全县经济社会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推动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峡县对外开放的步伐。迄今为止,我县已推出了恐龙遗迹园、鹳河漂流、寺山国家森林公园、老界岭、龙潭沟、石门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区1个(鹳河漂流),3A级景区2个(龙潭沟、蝙蝠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石门湖)。老界岭景区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胜地”称号,鹳河漂流获“中国北方最佳漂流胜地”称号,龙潭沟景区获河南省首批“标准化示范景区”称号。2004年,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家审批,2006年,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让西峡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旅游景区品质的全面升级不仅直接刺激了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的高速增长,而且扩大与提高了西峡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如仅2005年,全县全年就达成合作项目137个,引资16.6亿元。争取政策性投资项目194个,到位无偿资金2.59亿元,新建中外合资企业2家,合同引资520万美元,实际到位300万美元。外贸出口272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增值增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峡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县星级饭店已达9家,其中四星级的鹳河饭店已成功加盟国际金钥匙饭店联盟,星级农家旅馆400余家,全县日接待能力达到万人以上。龙乡菇业公司(民营企业)与省国际旅行社合资兴建的集购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县游客接待中心已建成并对外营业,龙港商贸城等购物中心也即将开工。旅行社行业不断壮大,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峡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5.5%。

通过发展旅游,更加有效的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的发展。农民通过参与旅游,迅速的提高了市场经济意识,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思想基础,实现了一、二产业资源的再利用。西峡凭借特色农业、工业经济发达的优势和特点,建成了宛药工业旅游项目和英湾、袁店猕猴桃观光园等工农业旅游项目,在保证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取得了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将一、二产业生产过程整合成旅游资源而获得产业增值的职能优势。

三、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西峡,农民成为发展旅游业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40元,比2001年增长了76.8%。以双龙镇化山村为例:化山村227户,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没开发旅游前是市级贫困村。近几年依托龙潭沟风景区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后,新农村建设成绩卓著。首先,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仅2005年该村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接近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其次,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生产迅速发展,从事一、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达到42:58。再次,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等得到明显改善,全村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村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儿童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率和计划生育率的五个100%。化山村已成为我县“三产服务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变引得附近村子都纷纷效仿,使这一带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双龙镇也因而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社会主义乡村旅游成为思想观念的“催化剂”,不仅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更重要的是给农民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让农民兄弟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使他们树立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也促进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和环境美化。旅游业发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唤城市的支撑。城市化建设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能够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内瓦、威尼斯等几个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就是靠旅游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游活动的发展也会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齐全从而保证了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城市旅游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峡县城,时代广场上的彩色音乐喷泉,挥洒着都市的魅力;鹳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着胜似神话的飞天;入夜的鹳河两岸灿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春花、夏荫、秋色、冬青,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

五、旅游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动力,旅游又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西峡山青水秀,物华天宝,历史文化一枝独秀。从仰韶遗址到西周故城,从凭吊三闾大夫的屈原岗到被台湾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庙,从武则天的观花园到李自成的演兵场,从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的马鞍桥到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的别公堰遗址……古迹遍布境内,传说令人神往。发展旅游业使这些浓厚的文化得以彰显,迥异的文化又吸引着八方游客。龙潭沟的地方戏表演、老界岭的迎宾馆模仿秀、恐龙遗迹园的地质文化展示等精品旅游文化项目已逐步成为景区招徕游客的重头戏。通过旅游工作的实践证明,运用相对成熟的旅游业已经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度重视文化的巨大促进作用,不断丰富旅游文化产业的形式和内容,就能强力拉动旅游业不断走上新台阶,就能形成共享资源、共享市场、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不仅具有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推动中西部和农村的脱贫致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观念;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和传承文化,融洽社会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它能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和谐、经济发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

(一)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继续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具体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新的旅游发展观。科学的旅游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方面,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通过特色化的产品、人性化的服务、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经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推动旅游业从流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化,使旅游业走上城乡旅游良性互动、区域特色旅游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并重、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旅游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新道路,真正凸现旅游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旅游业的旅游经济功能,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
由于强大的辐射效应与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应当在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提升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功能。一是通过“农家乐”、“渔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开发,加速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加速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通过国内旅游,增加旅游收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通过国际旅游,注入外汇收入;通过提升旅游区域知名度,吸引国内外经贸投资,缩小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刺激区域内会展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服务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系统的升级;带动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挖掘和扩展旅游业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挖掘和扩展旅游业强大的社会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游业的就业功能,增加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和职位,促使人们能够各有所职,各尽其能,缓解个体间以及与社会的利益矛盾,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二是扩展旅游业的社会交流功能,促进当地居民与游客直接和间接交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实现先进理念和知识的区域间流动,促使社会关系能够和谐发展。三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马尼拉宣言》已经将旅游看作人类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目前,我国旅游主体多为城镇居民,农民旅游者甚少。一个占国家居民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旅游需求缺位的旅游产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相比,显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建设和谐社会,还必须启动农民旅游市场,真正实现城乡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旅游开发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特点看,与工业发展相比,旅游业发展本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旅游环境是旅游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科学利用和保护的认识,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培育了旅游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了生态观念的扩散和生态行为的产生。正因为旅游业具有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性特征,被称为“环境产业”、“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因此,在加快发展旅游业这一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的同时,更加重视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树立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加强对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管理,加强旅游的规划管理,促进人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1、地理环境为旅游活动提供了载体,没有一定的地理环内境,旅游活动根容本无法得以顺利的开展。
2、旅游活动会进一步的影响地理环境,不合理科学的旅游活动开展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科学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游客的旅游活动有助于地理环境的未定和永续利用。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