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产值
1. 一带一路对东南亚佛教文化旅游产业有什么优势
文化的输送除了看到了电影、文章之类的,还包括旅游,一带一路更好的促进了贸易交流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就是更好的便于展示吧
2. 佛教道教名山众多每年旅游总收入是否理想
不管收入多少都是理想的。佛教从不提倡贪心。还要戒除贪、嗔、痴、慢、疑、邪知邪见。
3. 佛教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广东旅游发展初期到现在,广东没有什么著名的景区和景点可以在全国排上名次,甚至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旅游产品,更...正确认识和把握未来我国经济国际化趋势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未来我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是面临着...
4. 4到5天的佛教文化旅游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收获
走马观花,看个皮毛,红火热闹一场,并不能真实了解佛教。
5. 用实例分析当今佛教文化旅游兴盛的原因,1000字
佛教文化旅游来,我修改一下,大源多时候是指寺庙旅游及古迹或者说名僧曾到处的纪念性旅游;那么这类旅游兴盛的原因,只能从旅游人数和旅游的地方两方面去找:
一是人的因素
1、朝圣,绝不否认存在有信仰的信众,但这个比例不大;
2、随喜;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类;装的比真信徒更加虔诚的伪信徒;随着人流流来的;都属随喜;
3、收买;收买佛的眷顾;收买灵魂和良心上的一丝安慰;
4、赎罪;与收买不同,这是赎罪者;
5、凑热闹;这比例随时疯涨;
6、到此一游;初到某地,打听名胜,或者久闻,撞来的;
7、风景;
8、研究或者考察考古;这比例小而又小;
9、其他:摄影要求、绘画要求、行万里路的渴求、强烈的捐款心情、甚至来偷东西的、等等等等;
二是硬件因素
1、古老;
2、灵通;
3、名人;
4、名气;
5、宣传;
6、附属原因;会打拳、会捏骨、会看相、会免灾;与上面几条或有重复;
我全凭感觉乱说一气,别见怪。实例,你随便写个寺庙,我觉得都合适;
6.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旅游人数量分别是多少
当然是普陀山,每年有850万游客
7.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佛教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用来搞经济搞利益的,这点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佛陀教育,为了让一切众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至善圆满究竟的教育。
以下摘录一段:
1 在我们现前社会,佛教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嫡传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简称佛陀教育。这第一种,现在很少了,不多见了。第二种,变成宗教的佛教,这个很普遍,它不是教人了,它是跟鬼神打交道,做超度、法会,搞这些东西,对于教学疏忽了、不重视了。
2 第三种是学术的佛教,这日本带头的,在大学开佛经的课程,佛经哲学,这跟学佛是两码事情。把佛教当作学术、当作哲学来研究,不能够身体力行,自己没有用在身心上,真实利益得不到。
3 第四种,观光旅游的佛教,佛教变成观光旅游,寺院庵堂变成了名胜古迹,这在中国很盛行,在外国也不例外。第五种,企业的佛教,现在佛教有连锁店,在世界各国有很多道场,就像分店一样,企业化了,我听说还有上市的,完全变了质。
4 第六种是邪教的佛教,打着佛教的名义,欺骗众生、讹诈众生,对社会、对众生有害而无利。佛教至少有这六种形式,我们得辨别清楚,不能学错了。要是学错了、学偏了、学邪了,就到三恶道去了,亏就吃大了,这种人太多太多了!
佛教是教学
http://www.qsxff.org/Html/?4234.html
佛陀教育是干这个事情的
http://www.qsxff.org/Html/?4536.html
学释迦牟尼佛
http://www.qsxff.org/Html/?4180.html
佛教我们什么?我们向佛学什么?
http://www.qsxff.org/Html/?5130.html
8.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资源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让旅游者了解佛像、菩萨像的表法意义,了解如来的真实义,才使之不虚此行。那样能使旅游成为转变人生之旅,感恩之旅。
9. 文化旅游产业有多大
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一定区域、一定族群的传统文化为基根,以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旅游为载体的产业形式;既然称其为产业,就带有经济效益的成份。但旅游文化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金元宝,也不是一个己经烤熟的大饼,其发展要受到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交通条件和宣传运作等多种因素制约,其大小是不能用称称,用斗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