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
『壹』 河南郑州在经济和旅游发展上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在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之下,全国上下600多座城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当然,作为我国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一直是我国的扛旗者和标杆。
另外,各个城市之间也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态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于是近几年来的新一线城市了。
不过在近些年来,有很多网友吐槽少林寺商业化气息太过于浓重,已经没有了佛教寺庙该有的样子,当然,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如果没有前期商业化的带动,想必这里的名气远不如现在,因此这也是后话了。
后记
城市之间你追我赶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动力,也为各个城市中带去了活力和希望,对于河南省唯一一座新一线城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贰』 2019年去河南旅游有什么最值得去的景区吗
1、焦作云台山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景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点。
2、清明上河园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清明上河园坐落在古朴典雅、宋韵十足的开封市老城区,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实景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3、洛阳白云山
到了一个地方,不去看看当地的山是不行的,虽然河南有最著名的嵩山,但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白云山也同样不能错过,白云山的第一峰玉皇顶海拔2216米。除此之外,白云山融雄、险、奇、幽、美为一体,更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4、龙潭大峡谷
景区内有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
5、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叁』 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交通优势。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京九铁路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交汇,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郑州东站,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东,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正在打造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层指郑汴一体化区域,包括郑州、开封两市区域;紧密层包括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7个省辖市区域;辐射层包括安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9个省辖市市区。
河南省北临山西的太原,河北邯郸,人口稠密;东临山东、安徽,接近东部沿海城市,市场范围广阔;西有陕西的西安,正所谓“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有利于两省旅游资源的相互补充;南临江苏的徐州、湖北的武汉,南北景观差异性显著,对南方游客吸引力大;可以说河南这种区位优势是非常优越的。
4、河南旅行社发展现状。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工作,使河南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水平、接待服务质量有了很大地改善。
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294亿元,其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和第8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2012年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形势,部署2012年全省旅游业的重点工作。2012年工作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3.48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222亿元,同比增长15%。
二、河南省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仅为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旅游知名品牌缺乏。虽然河南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旅游景点、景区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精品线路。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极少,知名景区、景点比例小。“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推出后,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还没有唱响全国舞台。尽管河南省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除了少林寺外,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几乎没有。
2、市场宣传力度不够。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河南省交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表现就是旅游交通运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航线少、航班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这种交通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针对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一些建议
1、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避免景点过于单调;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我省戏剧、曲艺、杂技等艺术品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要把这些资源,通过与旅游的结合,把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出来,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附加值。加大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国家4A级知名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旅游业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应重点加强旅游道路、景点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加大主要景区和交通干线之间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郑州航空枢纽和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增加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间车次安排;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把临近的景区联系起来,形成旅游资源的组团式发展。鼓励和景区配套的酒店旅馆的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要在产品上显示旅游地的特色,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设计产品图案,尽量用当地的特产材料作原料进行生产。对一些精湛的民间工艺制作,开放工艺流程、制作现场,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吸引力,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
河南文化与旅游的依存度很高,关联性很强,文化对旅游带动力也很大,在加快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我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充分发挥文化效力,这样,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展示及利用;有利于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业的品质;有利于河南丰富的地域人文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把河南的特色文化旅游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肆』 河南省旅游发展的缺陷和不足滞后状态与地位 怎么提高河南旅游业
定位不准。
你要是写论文换个题目吧。省长都搞不定的事,你感觉一般人说的好吗?
『伍』 请问在河南省内有哪些地方适合会议旅游谢谢!
我们单位想在河南省内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可以开会又可以休闲的地方
『陆』 你了解河南省一些地级城市的旅游发展情况吗
河南省很多地级城市都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从别的城市来的人河南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柒』 河南省旅游同业资讯平台
你是要找 旅游同业交流平台吗? 有个E路同行旅游服务平台,是免费的,感觉挺好用的,推荐给旅行社同胞们!
『捌』 如何利用论谈继续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项目库,科学论证、精心策划、重点招商,建设版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权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大旅游项目,引领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库,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旅游局每年进行联合发布,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推进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二期)、郑州环球美食城、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商丘古城、浚县古城、许昌三国文化园、中原国际演艺中心、汝州温泉观光医疗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超50亿元的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重点旅游产业园区,不断提升我省旅游业集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结合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在郑州、开封、洛阳、焦作等市加快布局建设旅游综合体和中央游憩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休闲街区。实施旅游景区上档升级工程,力争到2016年,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30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13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