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

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16 07:45:58

1. 庐山有什么风景特点是什么

一、庐山的风景有1 .石门涧
2 .含鄱口
3.芦林湖

4. 美庐

5. 三叠泉

6.五老峰

7. 海会寺

8. 白鹿洞书院

二、特专点是:
庐山云属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三、形成的原因: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面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状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则布满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它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起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2. 庐山旅游——牯岭镇

庐山我比较熟悉,曾来经在山上住了一自个月,牯岭镇是庐山上的中心地带,那里集中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娱乐项目,上了庐山的人都是住在牯岭镇,每天的旅游都是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白天在别的景点玩了一天,晚上在牯岭镇休闲,体会一下庐山的夜生活,很是惬意!
庐山的特产有云雾茶、石鱼、干菜笋。
庐山所有好吃的、好玩的、购物全在牯岭镇。

3. 庐山风景区怎么样

跟团旅游的。风景倒是真的不错,也的确是避暑圣地。只是庐山的管理太糟糕了内,物价高的离谱。住容宿比想象中的好些,也可能是做好了最糟糕的心理准备,洗澡水就像拍恐怖片一样忽大忽小,忽冷忽热的,不需要空调,早上起床还有点冷,就像初秋的感觉。

4. 庐山风景区有哪些看点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旅游三大看点:

一是“水景”:以三叠泉为代表的瀑布和以鄱阳湖为代表的湖景。

二是“山景”:以五老峰的各异和以锦绣谷的秀美为代表。

三是“人文”:以别墅群为代表的西洋景,以庐山会议旧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和以《庐山恋》为代表的影视文化。

庐山十景

1、 锦绣仙洞(仙人洞自然与宗教人文景观)

“锦绣仙洞”因其在庐山最美的山间栈道锦绣谷的尽头,有一隐在峭崖之中的“仙人洞”得名,毛泽东同志的“天生一个仙人洞”,几乎家喻户晓。

2、 含鄱吐日(含鄱口景区)

位于含鄱岭东南角,含鄱岭与九奇峰、汉阳峰之间的巨大峡谷,正对着鄱阳湖,如同一只张开的巨口衔住鄱阳湖,尽情地吮吸湖水,故称“含鄱口”。称为含鄱“口”的巨大“U”型谷,是第四纪冰川的杰作,李四光在含鄱口山麓的鄱阳湖畔找到大量的冰砾石,证实了含鄱口“U”型谷是由冰川运动所造成的。

3、 五老听泉(含五老峰、三叠泉景区)

“五老听泉”的壮景由庐山最壮观的五座山峰五老峰和庐山最宏伟的瀑泉三叠泉组成,五座山峰远看恰似五位老人并肩坐在鄱阳湖旁,故俗称“五老峰”,三叠泉因水分三叠奔泻而下得名。“五老听泉”是庐山风景的精华。当年李白游览五老峰时,不禁为五老峰的景色深深陶醉,由衷地赞道:“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4、 白鹿书院(白鹿洞书院)

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宋代时,成为我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与当时睢阳、石鼓、岳麓书院合称“四大书院”,被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书院之源”。

5、 植物王国(植物园)

“植物王国”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第一座正规植物园,在中国植物园史册和世界植物园史册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创办庐山植物园的是中国植物学界的泰斗、哈佛大学博士胡先骕及他的助手、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和陈封怀。他们历经艰辛、呕心沥血,在这片山谷中创建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正规植物园。6、花径觅春(花径、如琴湖景区)

6、 花径觅春(白司马花径)

“花径觅春”景区的全称是“白司马花径”。公元815年,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来当司马。心情十分郁闷。第二年的初夏时节,他上庐山游览,住在大林寺。看见大林寺旁的山坡上,一大片桃花刚刚盛开,十分美丽,而此时,山脚下的春花早已凋谢了。白居易又惊又喜,不由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 美庐春秋(以美庐别墅为代表的庐山万国别墅景观)

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景观”批准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庐山考察时,庐山独具魅力的别墅建筑给专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被誉为是庐山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中国四大别墅群之一。

庐山别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庐”别墅。它不仅从建筑学上来说是庐山别墅中的姣姣者,更因为先后住过蒋介石和毛泽东,而成为中国惟一的一栋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别墅。

8、 黄龙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及三宝树景区)

黄龙宝树由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及三宝树景区组成。因其幽静、古典而闻名,是庐山一处天然的氧吧。

9、 云中街市(牯岭伴月街景观)

在群峰环耸的山中,一座中国绝无仅有的云中山城。在云中山城的中心,逶迤着一条童话般的“云中街市”,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游人面前,以其美妙绝伦的奇姿,令境内外游人赞叹不已。“云中街市”是牯岭山城最繁华的地方。

10、 龙崖天池(龙首崖、大天池、石门涧景区)

龙崖天池是庐山标志性景点之一,由龙首崖、大天池、石门涧景区组成。

大天池系近代大和尚慧远在天池山修建的寺庙,后毁于元代兵火之中,是观赏自然奇观“庐山佛灯”最佳地。石门涧得名于天池峰、铁船峰相互对峙,如同石门。石门涧瀑布是庐山西部最长、最宽、气势最大的瀑布,也是庐山最早被载入史册的瀑布。

龙首崖绝壁千丈,酷似卧龙昂首,欲呼啸而去,故名“龙首崖”。龙首上挺拔傲立的劲松,壮阔浩瀚的远天,共同组成一幅绝妙的画图,成为庐山极具魅力的标志壮景之一。

5. 庐山旅游业发展状况

越来越好

6. 求一篇庐山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和建议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11

7. 庐山开发

在文来明开发方面,将正确处自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自觉探索旅游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规划,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坚决杜绝破坏性开发,防止"建设性破坏"。确立在开发中保护,在经营中保护的观念。同时通过开发进一步提升庐山的旅游文化品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高品位、有创意的现代标志性文化作品,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亭台楼阁,开辟新景区,丰富游览内容。

文明经营讲求"诚信"二字。我们提出"讲求信誉是发展之本"、"诚信是庐山发展的命脉"的理念,在各行各业继续深入开展"诚信服务行动",建立诚信服务的长效机制,把诚信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8. 庐山旅游资源特点 人文,资源方面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回发育裂点,形成答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9. 庐山自然风景区是国家级还是世界级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地--我国首批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10. 关于提高庐山旅游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哈~最首先要解抄决的是~坑游客问袭题~眼下几乎所有游玩庐山攻略都是坑人攻略~~什么山上3日游玩庐山?~~从山上游玩本身在山下的三叠泉?~从山上游玩本身在山下的石门涧?庐山山上只是近代庐山,政治庐山,避暑庐山~~~真正之人文圣山庐山~风景庐山~~基本都是在环山带的山下的~~偏偏非得把所有游玩庐山游客骗上山天天坑~?当地人当地政府~你们自己觉得好吗?眼下信息交流通畅,你们当外地的游客都傻吗?既累又多花很多钱~又坑有累这样折腾游客好吗?其二,环山带公路已经畅通N年了,环山旅游交通还是没有~~外来游客能轻松方便游玩庐山吗?。。。哈先说这2~~这2都做不到,不反思~~庐山旅游竞争力就是个屁话~~在江西风景区里~庐山也已经远落后于其他诸如婺源~龙虎山~三清山~甚至都不如武功山和明月山了的。。。。。所有相关领导不如反思下~你们自己是如何带自己家亲朋好友游玩庐山的~~除了避暑~你会带他们在山上天天挨坑吗?真正的庐山~到底是庐山山上风景占比重大~还是环山带的山下比重大~当地人都知道山上部分都不到山下部分之10分之一的~~你们不知道?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