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游业的研究目标
A. 学校开展茶文化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茶文化研究中既包含历史又包含文学更囊括社会学及人文科学等数十种学术科目,知识的外延及扩展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均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知识不光光局限于看得见的渠道,无形的隐性的知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期间形成的显性的知识被我们不断传承,隐性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挖掘以及保存并延续下去.茶文化只是其中之一,但需要让我们更多的人树立起保护古老的茶文化传承的思想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实这就是好处,我传授你降龙十八掌,我的目的仅仅是想让我的传承得以延续,并且你也能神功护体,好事大家抢着做,但义务的去接受传承在得不到好处的情况下,谁去?很明显,我们不是在强迫某一代或者某一个人去被迫接受什么,而是尽可能多的让每个人树立起传承古老而沉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件很光荣(谁也没有承诺有什么好处,或许根本就没有好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