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嘉兴运河文化旅游规划

嘉兴运河文化旅游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1-15 06:59:10

⑴ 运河文化城的重要时刻

江苏运河文化城启动建设
11月1日上午,作为第五届创业文化节重要活动内容,我市文化产业的领军项目———江苏运河文化城在湖滨新城正式启动建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周琪,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明耀,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副总裁应文禄,市领导张新实、缪瑞林、卜平、顾明珠、王益、马军、吕德明、华志明,江苏运河文化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高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主持仪式。湖滨新城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基层干部、学生和群众代表参加此次仪式。
江苏运河文化城总投资180亿元,是我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项目突出文化、旅游、创意功能。该项目以世界运河文化和中国运河文化为主线,规划设计与运河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围绕“一轴两线”架构,以文化为舞台、以运河为元素、以体验为中心,打造运河文化的建筑、人文、商贸往来,最终目标是把运河文化城项目建成“世界运河文化体验之都”。
杨新力在讲话中说,近几年,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建设的策部署,坚持以文化宿迁建设为统揽,以创业文化、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为重点,激发文化活力,加快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文化事业与产业呈现出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运河文化城项目的启动建设,是宿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整合社会力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结出的丰硕成果。
杨新力希望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运河之都”的目标定位,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让运河文化城项目实现预期目标,成为宿迁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实在致辞中说,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正在成为文化竞争的焦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此次开工建设的运河文化城,将坚持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建设成为带动宿迁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龙头,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宿迁城市化进程、提升宿迁对外形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启动仪式上,杨新力为运河文化城项目建设启动升帆,梁勇、周琪、李明耀、张新实、刘卫高共同为江苏运河文化城建设蓝图揭幕。

⑵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哪家企业比较好

文旅融合发展可以通过“文化旅游化”和“旅游文化化”两大架构来实现,北京绿维文旅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双甲级”综合规划设计院,深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项目开发建设十余年,提出了文化旅游化的“八化”方法,即通过文化业态化、文化产品化、文化主题化、文化品牌化、文化体验化、文化游乐化、文化互动化和文化情景化落实文化向旅游业态与产品的转化。通过“五法”实现旅游文化化,即在旅游开发与运营中,借力文化特色塑魂、文化品牌赋能、文化展演活游、艺术工艺创品、IP整合价值等方法,实现旅游中文化的创新应用。全国知名的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双甲级”综合规划设计院--绿维文旅,以“创意经典·落地运营”为理念,专注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项目开发建设服务十余年,率先推出了《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导则1.0》,指导行业开展文旅融合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并将于新书《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与规划方法》中发布。此外,绿维文旅提出文化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旅游项目文化找魂三部曲,并在大遗址旅游、宗教旅游、工业旅游、文物旅游、文旅主题园区、文旅小镇、景区型博物馆开发运营等方面形成了创新规划方法和打造模式,出版了《文旅融合专刊》,可为市/县政府及文旅管理部门提供《文旅融合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并为遗址遗迹、文化遗产、影视演艺、文创体验、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民俗、地域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博物馆、文旅城镇园区等各类文旅融合项目提供创意策划、建设规划与落地设计。至今,已完成各类文旅项目规划设计数百个,其中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淹城春秋乐园、“古堰画乡”乡愁艺术小镇、宝峰禅韵小镇、丹泉洞天酒文化旅游区、水浒文旅小镇、邯郸成语小镇、插花艺术博物馆、大明宫遗址、洛阳隋唐遗址等,都已经成为业界经典和示范。’

⑶ 运河文化城的项目介绍

项目整体规划为:以世界运河文化为主体,通过对运河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以运河和骆马湖风光为依托,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以休闲观光旅游为助力,全力打造运河梦幻水都,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力争成为淮海地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完善城市功能,带动整个城市开发建设,建设生态宿迁、人文宿迁、活力宿迁的新局面。
1.体育会展中心
由一个三万座的体育场,一个6200座的体育馆,一个2000座的跳水馆,一个会展中心以及IMAX影院、运动员村、新闻中心、餐厅、康体中心、运动管理中心等配套设施组成。
2.运河水轴
以水为主题,打造宿迁文化广场、大运河广场、水广场,充分展示宿迁的历史文化、东夷文化,同时形成一个可游、可玩的市民广场。
3.中国运河水城
中国运河水城以南北向水道为游览主线,串联京杭大运河沿线富有运河文化、地域特色的十二个城市,按照十二个城市所属不同的流域、赋予不同的功能及文化主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城市的典型风貌,如标志性建筑、桥梁、码头、园林景观等,将十二个运河文化城市的人文、民俗风情一一展示。运河水城用梦幻水轴为主轴线分成以城市文化街巷为主题的北方片区和以运河人家为主题的南方片区。
5.运河新天地
运河新天地:包括商业办公区、酒店式公寓区、旅游集散中心、中央绿带组成,将成为宿迁未来购物娱乐、商务办公、餐饮住宿、旅游集散的商业中心。
6.骆马湖沿湖风光带
一个展示楚汉文化的霸王广场
一个渔人码头
一条集中展示京杭大运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的景观长廊。
一条展望新时代背景下运河发展的新思路、新未来的绿色长廊

⑷ 营销如何打造酒文化之旅

传统酒业旅游的思路或者套路很难跟得上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今,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酒业旅游应该走向何方?我们不妨从洋河的举措中学习一些经验。

在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洋河提出了“旅游也是生产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一是绵柔苏酒的资源体系。生态上,其水体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适宜的经纬度都为酿造绵柔口感的白酒奠定了绝佳的基础条件;文化上,宿迁地区是齐鲁文化与吴楚文化、中原文化交汇之地,儒、道等传统文化赋予了绵柔内涵,且绵柔型白酒与清鲜平和、浓淡适中、清爽悦目的淮扬菜系相得益彰。

二是绵柔苏酒的工艺传承。在全面恢复洋河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重点突出9大独特的核心工艺创新,通过传承人故事、工艺创新故事和品牌荣耀故事彰显支撑企业高速成长背后的技术创新秘密。

三是绵柔苏酒的形象内涵。在洋河酒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上,明确为“绵柔苏酒,酿造梦想人生”,其核心内涵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以酒为媒、以梦为魂、以苏为韵、以道为品。绵柔苏酒,不仅是一种酒体品质,也是一种文化个性,也是一种酒文化氛围特色,更是一种旅游休闲社交方式。现在讲的“绵柔”,不单单是一个酒体,绵柔是一种文化的形态,我们讲苏酒、苏烟、淮扬菜,包括江苏文化是水文化,这些都带有很强的绵柔特点,或者是追求淡雅的特征。

四是景观环境的绵柔风貌。三大基地一脉相承,洋河基地强化绵柔体系的全景体验,双沟基地重点突出绵柔生态,来安基地重点突出绵柔工艺的模拟互动。在景观风貌上,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手段,强化苏酒“水”资源优势和环境特色,通过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雕塑、小品、色彩、照明系统等手段,增强三大基地整体绵柔风貌氛围,营造苏酒文化特色的品牌体验氛围。体验互动:

引领酒文化休闲

社交新时代

在走向互联网时代的过程当中,白酒行业将走向开放、互动和参与的公共关系时代,中国旅游也日益走向社交休闲时代,洋河品牌营销的消费者转向,也要求酒文化旅游不断强化体验互动设计。在规划当中,提出要用品牌化、故事化、情境化、体验化、社会化的语言来重述洋河酒文化旅游。

品牌故事赋予品牌生机和人性,从3个维度进行故事化梳理:一是按故事元素分,包括讯息、冲突、角色、情节等,重点展示品牌的内涵结构;二是按故事类型分,包括诞生故事、工艺故事、产品故事、产地故事、组织故事等,全面展示品牌的立体形象;三是按故事时代划分,包括隋唐以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和当代等历史时期,深入展示品牌的成长历程。

情境是历史文化活化的重要手段,从5个方面进行情境化处理:一是历史场景再现化,如古槽坊酿造工艺、双沟1955获奖等;二是传说故事载体化,如与乾隆相关的御酒及车轮饼故事;三是时空虚拟真实化,如通过虚拟技术恢复醉猿、洋河古镇、罗家花园等历史画面;四是企业形象具象化,如狮羊图腾的系列化、卡通化等;五是服务要素主题化,如将酒文化符号融和到酒道馆主题设计。

体验包含从感官到心灵的不同深度,重点实现5类体验设计:一是强化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等感官体验设计;二是酿造生产过程模拟参与、小型表演、酒文化节事等主题活动设置;三是祈福、祭祀、圣水洗礼等心灵互动体验;四是培训、修学、收藏、酒道等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五是运动、养生、健康、娱乐等休闲产品设计。

强化社会化营销,导入智慧技术和社交媒体,重点从4个方面打造旅游营销新“境”界:一是建设网上虚拟体验平台,强化“微平台营销”;二是构建以网络定制酒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三是重点锁定网络意见领袖,强化圈层互动营销;四是强化线下体验、线上互动的整合营销。

平台推进:

找到酒文化旅游的

企业推动力

落实白酒文化旅游,不仅在于若干项目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实现酒文化旅游与园区建设、企业文化、品牌塑造、营销宣传和公共关系维护等5个方向的握拳发展,才能够真正找到酒文化旅游的企业推动力。

与园区风貌建设相结合。厂区的功能性建筑要着重突出形象化、人性化、生态化;园区项目建设要尊重历史肌理,重新梳理园区水系、景观格局和形象体系,奠定园区未来几十年的空间发展框架,塑造与企业地位相匹配的园区形象。

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遗产保护、环境艺术和标识系统等工作,提升园区工作与生活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建造员工文化娱乐与活动场所,建设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教育阵地。

与企业品牌塑造相结合。通过产区旅游整合、科学工艺展示、旅游体验设计等手段,全面展示绵柔苏酒的工艺特性及品质内涵,强化为游客创造感动和愉快的品牌体验追求。同时,通过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业遗产申报、大运河世界遗产捆绑等旅游品牌运作,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与营销宣传创新相结合。重点打造以参观生产工艺为核心的体验营销平台,以酒庄休闲度假为代表的社交休闲平台,以博物馆旅游为代表的文化营销平台,以智慧旅游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平台,以定制酒旅游购物为代表的定向营销网络,并做好点子创意、慈善旅游、节事活动等营销创新。

与公共关系维护相结合。以酒文化旅游为平台,重点针对投资者和股东、行业媒体以及专家学者、代理商和销售商、普通消费者和其他受众等不同群体,分别设计科学之旅、文化之旅、品牌之旅、休闲之旅等主题产品。同时,针对重大的行业性事件或突发事件进行体验式公关活动。

⑸ 求东南大学的《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全文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总体布局为“四点两线”的景观格局,运河古镇王江泾重点展示丝绸文化、水乡民俗文化和抗倭文化;运河古城即嘉兴老城区着重展示水乡文化、船文化、吴越文化等;运河新城和运河新镇则突出其休闲功能;民俗文化展示长廊和水乡新貌展示长廊体现嘉兴鱼米之乡的特色。

本报讯在空间形态上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布局为运河古镇、运河古城、运河新城、运河新镇和民俗文化展示长廊、水乡新貌展示长廊,形成“四点两线”的景观格局,同时充分挖掘运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塑造富有运河特色的独特景观。昨天通过专家评审的《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将使京杭运河嘉兴段原汁原味地再现“望吴通越”的古风遗韵。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是嘉兴城市的发祥地,也是嘉兴吴越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某种意义上运河就是嘉兴的“母亲河”。目前京杭运河嘉兴段独特的形态格局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没有得到较好保护,丰富的运河民俗文化也没有很好地被发掘整理,如何保护和利用嘉兴的“母亲河”已迫在眉睫。

根据规划,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总体布局为“四点两线”的景观格局,运河古镇王江泾重点展示丝绸文化、水乡民俗文化和抗倭文化;运河古城即嘉兴老城区着重展示水乡文化、船文化、吴越文化等;运河新城和运河新镇则突出其休闲功能;民俗文化展示长廊和水乡新貌展示长廊体现嘉兴鱼米之乡的特色。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虽历经岁月沧桑,但‘河塘纵横’的格局得以较好保存,因此规划在水环境的保护方面着墨较多。”编制这一规划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员说,现有放射状的水系格局将得以延续并强化水网系统的整体性,同时通过对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逐步清除环城河、杭州塘、苏州塘、长水塘及南湖、西南湖等沿岸控制地带内除文物古迹外的各类建筑物,增加绿化面积,为市民营造优美宜人的亲水空间。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人文资源,如清明赛船节、南湖荷花灯会、元宵迎龙灯、网船会等将得到有效保护,运河沿线流传的民间传说、民歌、地方戏剧、历史故事也将进一步发掘和整理,具有传统特色内涵的传统名店、老字号店铺将得以保存并恢复。

规划还在京杭运河嘉兴段布置了12个标志性节点空间,以进一步凸显运河文化特色。其中长虹桥节点将在保护长虹桥等文物古迹的基础上,改造长虹桥西侧的长虹公园,在长虹桥东侧建设农桑苑,展现嘉兴农桑文化魅力;西南湖节点将把西丽桥绿地、范蠡湖公园、梅湾街、放鹤洲等景点串联起来,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好去处;运河天地节点则突出水景设计,使之成为嘉兴城市副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后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⑹ 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旅游开发项目有什么

这个应该资料还满多的 你先看 不够了我在添加

运河文化旅游带是指京杭大运河经过济宁市域的河段,以南旺分水龙王庙至南阳镇为重点区段,其中三个重要节点分别是城区古运河、汶上南旺镇古运河和南阳镇古运河。济宁市区为核心地段。济宁城区作为“运河之都”,是调控中国南北大动脉的中央枢纽。开发目标是综合保护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走廊,完善并丰富滨水游憩功能,打造融运河旅游、都市旅游、古镇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运河旅游带,形成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以重组济宁市旅游空间结构,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产品空间结构为一廊、两段、三区。一廊为大运河遗产走廊,两段为郊野运河段和湖上运河段,三区为南旺水利工程旅游区、运河之都旅游区和南阳古镇旅游区。其中,运河之都旅游区细分为怀旧河都主题旅游区、时尚河都主题旅游区、梦想河都主题旅游区和城郊滨水游憩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河都之门、太白楼改建工程、河道总督衙门恢复工程、滨水休闲步道系统。

项目前景预测 济宁作为“运河之都”其内涵是“运河文化之都”,运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同时作为最高管理衙门的所在地,又能具备其它城市的运河段所没有的独特气质。因此,济宁运河文化旅游带的开发,将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开发,而是把握时代机遇,通过运河文的复兴,促进济宁和其它地区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京杭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运河旅游的兴起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为济宁运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项目投资回收期约8年。

徐州11.5亿元打造大运河旅游风光带

“徐州古运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今年全线启动,总投资达到11.5亿元。”日前,来自江苏省徐州市旅游局的这则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徐州市旅游局综合规划处季华副处长介绍说,徐州市郊大运河风光带规划面积为3万亩,主要建设大运河博物馆、乾隆行宫、水上度假村、清明上河园、水上运动区及游船码头等,项目以大运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挖掘徐州的文化内涵,增强景区的可游性、文化性,努力打造成沿岸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大运河风光带。
“徐州作为中原要冲,自古就是京杭运河中段重要的中转枢纽,一直以来徐州都享有'第一要津,两水汇通,连通三沟,四方都会,五省通衢'的美誉,可以说古城徐州的历史就是运河航运的历史,古城徐州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中国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徐州市旅游局在此前的一次交流会上这样介绍。
徐州为什么要进行大运河旅游开发?据了解,京杭运河徐州段全长210公里,沿途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古迹众多,有北洞山汉墓、土山古镇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徐州市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运河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