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种类
⑴ 求推荐三国文化游的线路
我去过诸葛古镇,挺好玩的一个三国景点,有武侯祠、马超墓,还有出师表的演艺演出,喜欢三国文化的人,很值得一去。而且商业化不浓,客栈很有特色,很惬意休闲,适合去玩。
⑵ 旅游资源的自然性和文化性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
.
四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播地,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比较优势,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1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
1•1 三国遗迹数量众多,品味独特
四川现存的三国遗迹数量众多,约有100多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一线尤为集中,其中武侯祠、剑门关、桓侯祠、七曲山大庙、庞统祠、平襄楼等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唯一性或垄断性,品味独特。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公认最具影响力的纪念诸葛亮和刘备的祠堂,惠陵是全国唯一具有明确标志的三国皇帝陵墓;剑阁剑门关是诸葛亮最早设立关隘以驻军防守的地方;阆中桓侯祠是原址保存、建筑面积最大的张飞庙;梓潼七曲山大庙的关圣殿是省内最早的关帝庙,殿内的金脸关公塑像为全国唯一;罗江白马关庞统祠墓是保存最完整、时间最早的三国蜀汉遗迹;芦山县的平襄楼是国内尚存的祭祀蜀汉大将姜维最古老的建筑物;大邑赵子龙祠墓是全国唯一的赵云墓;雷波马湖海龙寺是全国唯一的孟获庙等。
1•2 三国文化旅游亮点突出,优势明显
蜀汉英雄是三国文化旅游的亮点,四川开展三国文化旅游的优势在于中国人喜爱并深受其影响的三国人物诸葛亮。虽然诸葛亮的故乡在山东沂南,躬耕读书在湖北襄樊,逝世后安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但他一生最伟大的功业建立在四川。即使人们记不住他的出生地和安葬地,但却记得他建功立业的地方在四川,记得祭祀他的祠堂成都武侯祠。正因如此,全国所有三国景区的同行都承认,若论诸葛亮文化内涵的厚重精深和影响力,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与四川相比,任何城市都无法与成都相比。所以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将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作为切入点和主线。
1•3 资源的文化价值高
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中国文化至深,其中体现的谋略思维和忠义精神至今仍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川在三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是《三国志》是三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其作者陈寿是四川人;二是《三国演义》中,蜀汉政权为三国正统,蜀汉英雄是正面讴歌的对象;三是四川三国故事集中,三国遗址保存较好。可以说四川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播地。
四川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高,成都武侯祠、罗江庞统祠、绵竹双忠祠、绵阳蒋琬墓、南充万卷楼、阆中张飞庙等祠庙的文化内涵都相当丰富。
1•4 三国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组合良好,民间艺术丰富
四川三国文化遗迹与自然生态大多组合良好,适宜打造历史文物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如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既有“邓艾偷渡阴平”的历史,又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剑门蜀道既有三国文化内涵,又有自然奇观———天下雄关和生态景观———翠云廊[1];雷波县既有全国唯一的孟获庙,又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溶洞奇观;七曲山景区既有诸葛屯兵、张飞植柏等30多处三国遗迹,又有被誉为天然氧吧的万顷纯古柏等。文化资源结合自然生态,突出创新,增加卖点,这也是当今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思路。
有关三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戏曲、民间故事、谚语等不计其数,尤其是三国文化和我国戏曲发展联系紧密,三国故事是地方戏极为热衷的题材,其中的军事斗智和武打场面充满了智慧和惊险的观赏因素,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同时,这些剧目的基本思想倾向都是“拥刘汉、贬孙曹”,赞扬蜀汉集团文臣武将的机智和武勇。长期以来,三国戏一直是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川剧中三国戏的总数有150出之多[2],这是其他题材的剧目难以相比的。这也正是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综合性的体现。
2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及原因
2•1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现状
1982年,剑门蜀道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旅游部门便开始着手启动三国文化旅游线。这条线路涉及成都、绵阳、广元、阆中、南充等地,囊括了四川主要的三国遗址和旅游景点。1993年,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四川又开始重提三国文化旅游,希望借此带动四川三国旅游文化热潮。1994年,国家旅游局、文物局联手推出“1994中国文物古迹游”,其中一条线路是“1710年前的三国战略线”[3]。
这条线路的北线即是四川、陕西、河南三省的三国景点。但是,几次开发均未被市场认可。目前,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呈现出成都武侯祠一枝独秀的局面。据统计,2005年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人次数仅占四川游客总数的5•9%,门票和经营收入仅占四川旅游总收入的0•13%[4]。这种状况与我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2•2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原因分析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升温困难,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首先是线路长、景点散,各家“自扫门前雪”,只顾介绍自家景点,很少深挖三国文化的内涵。从成都到广元一线,由《三国演义》、民间附会和后人纪念形成的大小三国文化景区有数十个,传统上以成都武候祠、剑阁剑门关、翠云廊最有名,其他相对较弱。这些景区分布于5个市、10余个县,分布广、跨区多,一方面为川西北发展三国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自为政,群龙无首,总体规划滞后的局面。
此外,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的主线路(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属线型的通道式旅游线路,沿108国道一路排开。过去,这条线路全长360多公里,道路等级低,景点分散,旅长游短,游客周转速度慢[5]。
且108国道贯穿剑门关、明月峡、七曲山大庙等景区,将景区分割成两半,使景区成为过境点,而非相对封闭的景区,不利于开发建设和管理。
就目前来看,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单一且缺乏联动,几乎都是观光产品,并且主要都是“看庙”,开发建设档次低,缺乏体验和参与性。除成都武侯祠打造成为精品外,其它景区都只是初级产品,看点少,吸引力较弱。
3 实施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深度开发战略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起步早,发展晚,长期处于品牌大,市场小,宣传多,游客少,景点热,线路冷的尴尬状况。但由于三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景区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及国内外游客的认可,三国文化旅游仍然充满了市场潜力。
3•1 加快整合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推进三国文化旅游的整体合力
整合是一种共赢的手段,合作区域实行旅游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整个区域旅游业的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旅游竞争力[6]。
要充分发掘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关键在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各市、区县要以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为基础,在发展思路、产业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旅游产品打造包装等方面加强互动交流。一方面,依托各自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并注重相互之间特色品牌的差异互补,错位发展,体现特异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省际间的合作,只有以资源的关联性、旅游链的完整性、消费的舒适性为首要原则,从完整的三国文化旅游市场角度联手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才能充分体现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的整体性。
2002年由巴中、汉中、广元三市率先发起的三国文化旅游协作,签署了《川陕毗邻地区旅游合作协议书》,本着“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市场共拓、信息互通、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合作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协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制定或修订旅游发展规划时还要进一步站在大旅游、大载体、大投入、大经营、大回报的高度,打破行政区域和体制限
制,加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管理,才能把三国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3•2 深度开发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优化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的空间地域组合
深度开发首先应该是综合性开发,要把各方面的资源全部利用,实行整体开发。深度开发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是进一步发展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的突破口,整合、深度开发散乱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不是简单地将三国遗迹捆绑销售,而是进行深度的市场协作和优化产品的空间地域组合。
针对三国文化主题进行四川文化旅游建设,主要是以诸葛亮为重点和主线,大手笔、高起点建设三国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因此,应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条件,优化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一是以成都武侯祠、锦里为中心,推出三国蜀汉都市休闲文化旅游,把成都建成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的支撑中心和国际著名的三国文化旅游城市;二是以剑门蜀道为纽带,以庞统祠、富乐山、七曲山大庙、剑门关、翠云廊、昭化古城、明月峡、清风峡等为支撑,推出三国军事文化旅游,优化和突出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3 联手包装,完善和延长三国文化旅游产业链要提高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变“招徕客人”为“留住客人”,关键是要通过行政区域联手、政企联手、部门联手等方式进行打造包装,努力对三国文化旅游景观进行定位升级,形成与“三国文化旅游线”相配套的独具特色的知名旅游品牌体系。完善和延长三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不仅要围绕三国蜀汉都市休闲文化旅游和三国军事文化旅游展开,加强景区路网建设,加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游乐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而且要将三国旅游与三国文化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三国文化旅游品牌。
首先,将三国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三国文化的产业开发最初是在文化产业上进行的。从早期的史志、小说、民间文艺,到后来的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现在,三国商战谋略著作和电脑游戏成为了三国文化产业的主力。而这些文化产业都可以与三国旅游结合起来,如梓潼七曲山大庙可以用民间的关公信仰来吸引游客朝拜;锦里的诸葛连弩等民间游艺可吸引游客参与;梓潼五丁开山景区的张飞趟脚石等丰富的民间故事则增加了游客对三国历史的体悟和情趣;剑门豆腐等三国民间饮食增加了三国文化体验的内涵;绵阳富乐山三国戏、评书更是三国文化大餐;现代三国影视业发展又催生了影视城游览、表演等旅游项目,如无锡三国城[7],虽然四川目前尚无此内容。
近年来,以三国文化为题材的商战谋略著作层出不穷,三国谋略成为部分企业的培训项目,将三国文化旅游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可以开发出新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
其次,将三国文化产业与旅游营销相结合。如将三国文化旅游的相关景区用游戏的形式串起来,制成电脑游戏,既开发了文化产业项目,又为三国文化旅游提供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可组织三国网络游戏大赛,吸引更多人关注三国文化,参与三国文化旅游。还可以利用三国历史中的悬念故事来吸引游客,诸葛亮六出祁山发明的木牛流马即是个绝好的题材,如组织国际性的木牛流马设计表演大赛,用此类节庆活动来吸引世人眼球,塑造旅游地形象,使其具有文化使命感,从而增强竞争力[8]。
第三,将文化研究普及与旅游产品创新相结合。三国文化旅游的灵魂是三国文化,随着西方文化的流行和多元文化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果有一天,中国的青少年不再了解三国故事,不再为三国英雄而激动,那一天便是三国文化旅游的结束日。三国文化的研究普及既是三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可以直接创新产品、带来游客。协作体可以通过组织这方面的研讨会、培训班,来提高相关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4 结语
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是四川“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四条精品路线之一。对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是四川旅游行业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旅游产业升级、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重大举措,它对进一步增强旅游开发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四川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丰富四川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方海川(1965-),女,四川泸州人,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与生态旅游研究。
冯佳(1987-),女,湖南长沙人,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5级学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向玉成.巴蜀旅游史资料选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460.
[2]沈伯俊.三国漫谈[M].成都:巴蜀书社, 1995.
[3]丁季华.旅游资源学[M].上海三联书店, 1999: 113.
[4]吕一飞.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 2006(6).
[5]郭跃,张述林.旅游资源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 349.
[6]王迎涛.我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地域研究与发展, 2009(1).
[7]赵荣光,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95.
[8]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108-109.
⑶ 四川三国文化线路旅游攻略及预算
四川广元是三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其中有以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尤为出名,当然阆中古城和昭化古城也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去参考我写的旅游攻略,四川广元旅游攻略有很多遍。
⑷ 有没有三国文化游的线路推荐
诸葛古镇,有武侯祠、马超墓,还有出师表的演艺演出,喜欢三国文化的人,很值得一去。而且商业化不浓,客栈很有特色,很惬意休闲,适合去玩。
⑸ 三国历史文化游怎么走
三国历史深度游
http://blog.sina.com.cn/sangotour
每年会组合中港台朋友一起去考古三国古迹
⑹ 想进行一次关于三国历史文化的旅行, 有那些值得去的遗迹,或者名胜符合史实
三国题材,历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头戏,世世代代为人们高度关注。近年来,三国文化迅猛升温,无论研究领域还是普及层面,热爱三国文化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这种局面的出现,给三国旅游带来了机遇。襄樊作为三国文化名城,必将在三国文化旅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襄樊是我国三国旅游线的起始点,三国文化丰富、历史遗迹很多。
襄樊三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文化价值评估
襄樊在三国历史地位中举足轻重。《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0余回与襄樊有关,“三顾茅庐”、“隆中对策”、“马跃檀溪”、“
孙坚跨江击刘表”、“刘备携民渡江”、“诸葛亮登楼去梯计”、“徐庶走马荐诸葛”、“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史实和故事均发生在这里。
三国的开头始于襄樊,即“隆中对”。没有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战略分析,就不可能有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的结尾终于襄樊,即羊祜、杜预先后屯兵襄樊,精心策划了灭吴大计,后又从襄樊发兵,顺江而下,一举灭吴,实现了三国归晋的结局。三国历史的这一头一尾,说明了襄樊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其他任何城市不可比拟的。三国旅游,唱响这个主题,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升襄樊在三国旅游中的城市地位。
襄樊在东汉末年,作为荆州的首府,统辖两湖及两广、河南、贵州部分地区,一度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全国的文化学术中心。当时汇集在襄樊的都是各学科的顶尖人物,他们在襄樊兴学术、办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吸引诸葛亮到襄樊来和他成才的重要因素。
以上三点,是襄樊在三国时期的亮点,自然也应是襄樊三国旅游的亮点。
景区、景点价值评估
古隆中古隆中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已形成“隆中十景”:躬耕田、六角井、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小虹桥、半月溪、野云庵。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修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碑廊、腾龙阁等景点。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其影响越来越大。
襄阳古城池襄阳城始建于西汉时期,古城墙周长7.3公里,外墙内土,高8.5米,宽5至10米,基本保存完整。护城河平均宽180米,最宽处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城与护城河合称襄阳古城池,自古有“铁打的襄阳”赞誉。三国时期,刘表将荆州首府设在襄阳。诸葛亮从14岁至17岁住在襄阳,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曾一度也驻兵襄阳,因此,将襄阳古城列入三国旅游线,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襄阳古城池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整修,内外环基本形成,护城河基本沟通,初步形成了古城池环城风光带,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荆州古治及荆州北街历史文化街区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荆州街北段,距大北门南280米处,原为券门式建筑,其上有“荆州古治”匾额。它是中国古代行政区标志性建筑;也是襄樊一度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标志。东汉末年,刘表把荆州治所由汉寿徒至襄阳,使襄阳一跃而成为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及广东、广西一部分的荆州首府。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刘备投靠刘表,诸葛亮登楼去梯计等故事均发生在这里。
凤林关三国古战场遗址东汉末年,孙坚与刘表争夺襄阳,在凤林关战斗中,孙坚被刘表伏兵乱箭射死。“三国演义”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有描述。此处还有凤凰池、凤凰台、观音阁等景点,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故里涧南园亦在此处。凤林关除有众多的历史景点外,其靠山临水的自然风光也是十分独特的,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马跃檀溪处刘备马跃檀溪是不亚于三顾茅庐的三国故事。马跃檀溪处留有摩崖石刻及古人附会的蹄窝。此处尚有“襄樊铭”摩崖石刻及真武山“擦擦石”等景点。
樊城会馆截至民国初年,樊城有19家会馆。现存山陕、抚州、黄州、中州、小江西等5家会馆。尤其是山陕会馆目前保留基本完整。山陕会馆历史上即供奉关羽。这些会馆虽然不是三国遗迹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三国文化,其民居价值也很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构建三国旅游线势在必行
全国三国旅游线大体上分布在河南、江苏、湖北、四川等省。襄樊是这个线路上的重要一站。但是,现代旅游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人们不可能依照专业部门设计的线路,在如此大的范围内进行专题旅游。旅游者来襄樊,也不可能只看一个隆中就会满足。所以,襄樊必须把三国旅游题材做充分,形成品牌,变三国旅游的过境游为目的地游。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市必须要有一个内涵丰富,形式独特,布局合理的三国旅游线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游客,延长游客在樊时间。我们认为,经过二至三年努力,我市三国旅游线是可以建成的。
这个旅游线包括:古隆中、襄阳古城池(含荆州古治、夫人城、仲宣楼)、凤林关、马跃檀溪、樊城会馆。然后再辅以广德寺、米公祠、习家池、鹿门山等景区景点。只有景区景点丰富了,才有可能为旅行社提供可以自由组合、为旅游者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旅行线路。
上述景点、景区,是我们的旅游产品。大的品牌是“三国文化游”。这个品牌推向市场后,可以整体销售,也可以拆零销售、甚至可以搭配销售。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
按照这个思路,首先是襄樊旅游的目的性增强。襄樊的三国文化游,在全国旅游市场上增加了一个品牌,为旅游者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来襄樊旅游的人数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特别是高速公路全部开通后,将会出现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襄樊更应抓紧机遇,早作准备。其二,来襄樊的游客延长驻留时间,多停留一天,旅游综合收入就会增加1到1.5倍。其三,襄樊旅游的潜力在于荆山生态旅游,三国文化游的开通,将为荆山生态游奠定基础。襄樊两大旅游品牌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三国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依托襄阳古城池,开发乘舟揽胜游
重点恢复南城门城楼及湖心环岛和吊桥,定期举办开城仪式和襄阳民俗表演,使其成为环城游的亮点。全线疏通护城河,开辟乘舟(船)环城游,中途辟襄阳公园、文园、荟园、仲宣楼、襄阳人家、铁佛寺、夫人城等为停靠点,让游客上岸观光。将临汉门、仲宣楼、长门开发为襄阳军事(战争)、名人书画以及古城墙博物馆、增加游线文化内涵。控制古城内的建设与发展。一是彻底将城内生产企业外迁;二是控制城内常住人口;三是控制城内建筑密度及高度,尽快恢复古城风貌。
开发荆州北街及荆州古治,将其建设成三国旅游线的起点和旅游纪念品市场
荆州北街以西建设两层以下仿古民居,整修附近古城墙和大北门瓮城,修复荆州古治券门,开辟诸葛亮登楼去梯计纪念处。
建设凤林关文化公园
在207国道侧建凤林关牌楼,刘表击毙孙坚雕塑及记事碑等。扩建观音阁,重建凤凰亭,整修凤凰池。在观音阁北侧复建涧南园,即孟浩然故居,为唐代二进宅院,建浩然诗碑园。凤林关景区开发的关键在于南渠的污水治理,此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景区环境。
开发檀溪文化公园
檀溪文化公园包括马跃檀溪遗址,襄樊铭、真武山采空区及南渠流经段。在公园内恢复檀溪原貌(南渠),并修建刘备跃马雕塑,在山顶修建汉亭,在沿山处修依山回廊并于其中彩绘马跃檀溪故事,在采空区建“穿杨亭”等景点。鉴于这一带景点密集,建议现有公路向东移30米。
开发以关公文化为内涵的樊城会馆群
把山陕会馆从二中剥离出来,退还会馆地盘,拆除对文物有影响的违章建筑,逐步恢复会馆原来面貌。在此基础,做好殿内陈列。建议按历史原貌,恢复对关羽、周仓、关平的供奉,并增设关羽在襄樊的“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历史故事的陈列和展示。就近开辟抚州会馆及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小江西会馆等景点。
⑺ 关于猇亭三国文化旅游的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⑻ 三国文化旅游产品有那些呀
5月21日,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线路开发调研座谈会在成都武侯祠举行。受王怀臣副回省长委答托,省政府副秘书长崔广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副局长陈加林、吴勉、纪检组长张令祥、机关党委书记陈立祥,省旅游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相关市(州)分管领导、旅游局长,部分重点县(市、区)领导、部分重点旅游企业和旅行社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⑼ 四川在三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三国文化旅游特点是什么
四川是三国三足鼎立蜀国发展和开辟的地方,剑门关、涪城、成都在三国电影里随时能听到,现在三国遗址武侯祠、张飞庙、蜀门栈道、富乐山等很多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