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如何带动经济发展
⑴ 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的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首先当然是带动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城市魅力,扩大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比如房地产,金融业等都带动起来了,城市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现在大城市都有较强的旅游产业,比如北京故宫,鸟巢,杭州西湖,上海东方明珠,深圳世界之窗等等。中小城市也在极力发掘旅游文化产业,如云南香格里拉,湘西凤凰古城及几大名山所在地等等。旅游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⑵ 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诸多利好。这种大环境、大政策为旅游业持续、强劲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与环境 今日,“新常态”成为新闻媒体和经济界人士谈论的热词。
⑶ 旅游业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就中国这样个国家规模,旅游业只是满足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辅件,会作为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成经济发展内容,但论及“促进”却不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⑷ 旅游怎样带动地方经济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整体优化旅游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 现代服务业。
⑸ 旅游怎样带动GDP
7月14日,笔者从武陵源区统计局获悉:上半年武陵源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4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2.1%,GDP增速居全市第一。
旅游产业势头强劲。上半年,在全球经济逐步回暖的大好形势下,武陵源区借武广高铁、“阿凡达”等展开了一系列市场营销,扩大了“张家界·武陵源”品牌影响尤其是国际影响。重拳打击追客赶客、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使旅游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以我市申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一系列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上半年,全区仅门票收入就达3.58亿元,同比增长38.38%。
农业工业稳步发展。该区按照“中国生态旅游品质农业先导区”的这一战略定位,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15万元,同比增长5.3%,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新成立4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新发展蔬菜790亩、木瓜180亩;出栏生猪1.43万头、肉类总产量1504吨、家禽存栏23.5万只;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62万元,同比增长7.8%;工业用电76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5%。
消费投资持续走旺。上半年,在旅游强势上扬的带动下,全区住宿餐饮、旅游商品批发零售等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4亿元,同比增长35.2%。特别是核心景区推行门票周票制后,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逐渐增多,停留天数也有所增长,增加了旅游消费产品,从而有效拉动全区整个消费市场。
民生质量继续改善。今年来,武陵源区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极力改善民生条件、增强民生保障、优化民生环境。有序推进新农保试点,支出资金130万元,受益群众达3900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6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22万元;医疗单位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40万元。全区2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资金2130万元。在旅游经济和惠民政策的拉动下,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1879.14元,同比增长8.27%,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6169.69元,同比增长17.37%。
⑹ 怎样才能带动经济发展
捞钱。钱滚来钱。劳动源力的提供。人人都不消费。上面的吃什么。还有军事需求。这些没钱玩不转。根源就为了国家强盛。带经济就投资促消费,这样能提高财政收入。没钱就印,印多东西就涨。或劳动力不均衡时。通过投资改善。怎样带动经济。。关键一点是交通发达。其它的都可由他自己运作。除国家有特殊需求外。
⑺ 谈谈旅游业如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话,首先就可以促进当地的旅馆,酒店的这些消费。另一个就是当旅客去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肯定是要吃饭的,也就促进那个地方的饮食上的消费
⑻ 如何提高地方旅游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城乡经济的拉动性、对就业的带动性、对文化交流和环境保护的促进性等作用都在增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世界(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日益提高,经济效益也日益显著,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业经济效益现状的分析,指出影响旅游业经济效益发展的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我国旅游业;经济效益;途径
一、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和旅游经济效益水平
中国悠久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交流的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并正在朝着国内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的方向发展。
旅游经济效益是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耗费与成果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基本目标之一。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并显示出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巨大带动功能和拉动作用。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结构本身不断得调整和优化。
二、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经济效益提高的不利因素
我国旅游业有着继续发展的后足动力和可靠保障,但也由于国内国际以及市场制度和旅游业自身机制的原因,有一些影响前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阻碍着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落后,体制缺乏创新
由于目前旅游市场秩序尚待完善,各类旅游企业规模参差各异,人员配备更是迥然不同,所以很大程度上造成旅游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旅游企业的经营思路受到制约,旅游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很难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也会下降,这将会严重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行业发展。
(二)旅游行业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培养使用脱钩
旅游行业的发展原动力之一就是要有专门的旅游人力资源,可以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但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人才缺口依旧很大。数字统计表明,高学历人员数量在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旅游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很多都跨行从事其他工作,培养和使用方面严重脱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吸引游客
目前我国按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由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宗教朝圣、文体科技交流等6大类构成。在这些大类旅游产品中,很多地区都是盲目开发各类大小不一的度假胜地、养生会馆,很多地区盲目跟风开发旅游项目,旅游区开发建设不因地制宜而缺少特色,这些无形之中在浪费着旅游资金的投入,影响着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影响问题的解决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旅游法案,用来约束旅游主体和保护旅游客体的多是各种“规定”、“条例”和“办法”等。如《旅行社管理条例》、《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等。由于目前旅游业发展形势一日千里,现行一些旅游法规的相关内容很难跟上快速发展的旅游现实,各类旅游纠纷、投诉和伤害事件需要有统一的明文法律来裁定,所以加紧旅游立法特别是旅游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必要,否则长远来看会影响到整体旅游行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我国国内旅游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
(一)宏观方面
1、要使管理体制更加专业更加有效?
旅游行业的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具有很强的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有效积极的引导市场和加大宣传外,还要协调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2、宏观决策要更有科学性更具指导性?
要使旅游宏观决策更有科学性,就要遵循严格的宏观决策程序;要使决策更具指导性,就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时因地的总结经验,充分分析论证再实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旅游部门能够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依照自身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地方旅游经济效益,带动全国旅游业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和提高。
3、优化旅游业内部结构,应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旅游企业融合?
旅游企业要不断进行改革优化,推陈出新,要顺应目前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尝试组建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人员素质较高的集团型企业。从而迅速提升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整合优势规避劣势,更可以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不同性质旅游企业之间的有效
⑼ 如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旅游业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必然兴起的新兴产业。政府及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都要形成共识,进一步贯彻“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的工作方针,根据其关联度高,依托性大,带动面广的特点,切实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把发展旅游业与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与山区脱贫奔康,解决下岗再就业,繁荣区域经济结合起来,与提高国民素质,进行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二)继续完善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旅游业的发展要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引导和推动高层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统揽全局的广东省旅游业“十五”计划已编制完成,作为重点专项计划之一,该计划将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起指导性作用,各市应从衔接省的总体规划出发,突出各自的特点,编制当地的发展计划。制定规划时,要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正确理解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良好的环境本身也是一种优质资源;二是不同层次的市场容量与建设规模的关系,要实事求是、客观合理地评价资源和市场状况;三是现有条件的充分利用与新产品的开发关系。
(三)进一步开放、搞活旅游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发旅游景点和兴办旅行社,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形式,跨区域发展,实行专业化和连锁式经营;通过产权重组和市场竞争实现规模扩张,打造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提高整体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重点是为旅游景区(点)配套的交通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二是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大对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促销的经费投入。三是营造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五)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法制建设。法治管理是改善旅游经营环境、建立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资源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快旅游业的立法,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建立执法队伍和规范执法行为是加强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只有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才能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我省的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
(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首先,要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把旅游人才的培养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加强旅游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安全、便利、快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