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发展机遇
⑴ 经济发展新常态 为旅游业带来哪些机遇
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宣告了镶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高投资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经济冲突以及过度管制带来的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民族复兴的绊脚石。人民深深认识到,大改革和大调整是重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石的唯一选择。这种“大改革”与“大调整”共识的形成是“新常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 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中国在GD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大国经济效应”开始全面显现。一是在市场上出现全面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对冲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下降;二是消费开始上台阶,中国消费规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开始与中国的“世界市场”相对接,在内外贸一体化的作用下使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度上扬。 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虽然到2014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但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不仅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腾挪空间,也为中西部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产业的梯度大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老龄社会的逼近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招工难”和“用工贵”问题主要凸显在农民工领域。中国的就业格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相并存。每年700多万大学生毕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就业起薪与农民工平均工资开始拉平。而这恰恰是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这说明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准备了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产业后备大军。以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 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仔细梳理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类指标,我们会发现,在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同时,中国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崭露头角:一是专利申请大幅度提升,于2013年达到257.7万,增速为15.9%,占世界总数的32.1%,居世界第一;二是R&D经费支出突破低水平阀值,于2014年达到GDP的2.09%,增速达12.4%,进入高速度、中等强度阶段;三是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大幅度提升,2013年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469亿元,增速达到16%;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总额达到66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五是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在2013年已接近30万篇,迈入世界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六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上述这些参数说明,只要进一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技术创新红利必将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新”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知识密集产业过渡。 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市场、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升级的势头:一是在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时,消费开始出现大幅度升级,开始从过去30年的以吃穿住行为主体的工业化消费转向以高端制成品和服务消费为主的后工业化消费;二是产业在需求拉动下,开始大幅度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升级版经济的雏形开始显现。 第七、“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予中国前所未有的进行大开放和全球布局的机遇。一是中国开始从“商品输出时代”转向更为高级的“资本输出时代”,海外并购突飞猛进,其平均增速超过30%,对外投资总量2014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二是以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全面强化中国开放的板块效应;三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展开中国空间战略与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并通过互联互通打造中国新的国际合作格局;四是以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构建,打破欧美一统国际金融的格局。这些拓展有效扩张了中国资源配置的空间以及盈利模式,必将把中国发展带入新阶段。 当然,要很好把握上述七大机遇,将各种战略机遇转化为真正的增长和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有效解决“新常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还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⑵ 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带来啦哪些机遇
全域旅游带来的机遇很多。目前全国大力开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由于全域旅游对景区周边的发展规划,融入当地民俗风情,使周边商业也被带动发展,包括酒店,民俗,农家乐,餐饮,当地的特产和民间手艺等等,全都打开了市场。
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全域旅游方面的内容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
⑶ 论述一带一路给旅游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首先,基础设施联通将大幅提升旅游可达性。尤其是深处内陆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将极大改善交通条件,极大促进东部主要旅游客源市场进入中西部旅游资源集中的目的地,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周边国家与中国边境省份之间的边境旅游。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应当积极利用新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有的国开行、亚开行等资金渠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吸引各大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企业。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简化人民往来的签证手续,将极大促进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对于连年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入境旅游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而蓬勃发展的出境旅游则将以更高的速度狂飙突进,增加更多异域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产品。尤其是中亚和东盟除新马泰之外的其他各国,将是中国旅行社企业、投资商和线上旅游OTA、APP的最新拓展方向。
第三,合作重点中专门提出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是未来几年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过程中急需突出特点,融合协调。目前丝绸之路各省份已然提出各自定位,各省份的旅游产品也需要差异定位,避免重复。
第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东部沿海各港口城市,将促进邮轮旅游、海上旅游一跃而上一个大台阶。通过简化签证手续、通关手续,甚至互惠免签,不仅吸引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入驻开辟更多母港和停靠港航线,还将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投资邮轮港设施、中国企业组建邮轮船队和航线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南海海域也能够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上岛旅游而继续宣示主权,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
⑷ 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
机遇: 1、更加开放的国家政策; 2、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3、各级政内府对旅游业的重容视; 4、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更注重休闲旅游; 5、环境保护深入人心。 挑战: 1、国家间的产业竞争; 2、我国旅游业规则有待完善; 3、专业
⑸ 旅游黄金周给旅游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
旅游黄金周发展的机遇肯定是有很多人进行旅游,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挑战则是因为人多,如何有序地保证旅游的安全,给旅游者很好的旅行体验
⑹ 市场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与机会
一、抄信息服务行业
预计未来国内电袭信服务业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内部结构呈现下特点:固定电发展速度趋缓目标市场主要农村市场主;电信消费发生结构性变化固定电业务比例下降、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消费比例上升增长率大大超过固定电业务
二、文化传媒业
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业典型朝阳产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也高收入弹性产业我国文化传媒业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大能支持该产业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有大发展潜力
三、 旅游业
旅游业典型高收入弹性产业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旅游消费人们消费总额比重逐步增大人们收入更多部分投入旅游去因此国家旦经济发展解决了老百姓温饱和生存问题旅游业必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⑺ 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有哪些
作为来一项朝阳产业,当前我国乡自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首先,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村镇化规划布局当中重要的领域,必将受到城乡广大居民的更大亲睐。
其次,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并且在用地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类型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再次,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
最后,改善的农村设施,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社会水平明显提高,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⑻ 信息化给旅游行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旅游业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信息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决定旅游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经验的丰富,其需求的求质性特征日益明显,从而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旅游行业,从景点规划开发、旅游信息统计,到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市场竞争策略,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后盾。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渗透到现代旅游业的各个环节。
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至少落后于国际旅游业信息化水平10~15年,因此旅游业企业对于进行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的愿望和巨大的需求。信息技术真正应用于旅游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 550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游团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如果从1981年算起,我国旅游业应用信息技术已有20年的历史,但应用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出保守被动、不成体系和实用性差等特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我国三分之二省市旅游局的信息系统相当薄弱。许多国内旅行社目前还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导致诸多弊病,如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成本高,办公效率低下;无法整合客户信息,造成客户流失,出现财务管理监控的漏洞;市场反应迟钝等。
以旅游信息化发展相对较好的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500家旅行社中在Internet上建立网页的有352家,有独立域名的只有2l家; 7000家宾馆酒店招待所中建立网页的有1035家,28家有独立域名,能够实现在线订房的有18家;370家旅游景点中建立网页的有348家,有独立域名的只有2家; 21个地级以上市中只有11个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由此可见,中国旅游行业信息化尚需大力加强,任重道远。
⑼ 信息化给旅游行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求解求解
1、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是智慧旅游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已经具备,智慧旅游进入建设阶段。
国内不少地方正在和准备建设云计算中心。旅游业运用云计算,搭建旅游信息平台,其优点在于:首先可以将大量甚至海量的旅游信息存放于云计算中心,旅游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查询各种旅游信息,无须东找西找,这些平台信息最终连接到目标信息,类似于google搜索,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其次,许多中小型旅游企事业单位无需自己购买服务器和建立网站,只需将信息存放在云计算中心,便可进行管理和发布旅游信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2.、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劲硬件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智能移动终端蓬勃发展。其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是下阶段的生力军。
智能手机除了具有手机的功能,也具有电脑的许多功能,如上网、处理电子邮件、看书/文件、交友、玩游戏等等;还具有电脑所不具备的功能,如拍照/录像、GPS导航等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超便携性,为智慧旅游提供了硬件支撑,使移动互联网有了使用的载体。
(9)旅游市场发展机遇扩展阅读:
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智慧旅游依托信息技术。
主动获取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数据积累和分析体系,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资源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智慧旅游通过量化分析和判断营销渠道,筛选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