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景点的区别

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景点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1-01-13 22:31:50

1. 急求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别,非常重要,需要有权威文献论证,拜托了!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好似区别不大,这两个词汇在中国【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前身。后者相对完善且受法定保护。

2.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

历史文化街区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3. (22分)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魂与脉,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经历了千百年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1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因为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通报批评哪些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正是其履行职能、担负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责任的体现。(4分)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由于监管不严、决策失误,甚至滥用权力、违法行政,造成保护不力,政府负有不可推下的责任。(3分)但是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并不能包办一切,公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过程中的参与度、其它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力。(3分)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分)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魂与脉,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防止历史文化街区被保护性破坏,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3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防止历史文化街区被保护性破坏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2分)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防止历史文化街区被保护性破坏既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又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2分)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防止历史文化街区被保护性破坏能进一步激发城市的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2分)

4.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的区别和联系

1、性质不同:旅游产品是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性休闲体验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

2、特点不同: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从旅游的目的地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3、原理不同: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概念。旅游产品就是旅客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联系:旅游景区包含在旅游目的地中,两者均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4)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景点的区别扩展阅读

旅游景点

(一)价值上的观赏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出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三)时间上的季节性。(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四)使用上的永续性。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五)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5. 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属于两山理论范畴吗

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属于两山理论范畴
历史文化街区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历史,世易时移,历史岁月沉淀为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标志,并融入当地人独特的习俗,在居住生活之余,渐渐成为当地人时常光顾的休闲场所,最终因为本地人的活动,增加了地域化的独特生活场景和氛围,然后就对外地人构成了旅游吸引力。这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同样也是历史文化街区今后保护和发展的依据和规律。

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于新建的所谓文旅小镇,新文旅小镇要么挖掘文化,要么植入文化,但由于时代变迁,即使复原了建筑景观,附会了历史文化,也给人物是人非的感觉,缺少的就是前人遗存的历史场景,尤其是人文情境。历史文化街区大都都处于城市的核心区,拥有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域文化。一般具有历史、地域、市井三种机理,并由此衍生出文化性、独特性、生活性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基本体现了历史文化、生活化与生活景观化、旅游化。要在现代城市发展环境下保护并打造好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必然要从这三个特征入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都是历史孕育出的、因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不论曾是王朝都城,还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抑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一般都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这些遗迹大都集中在历史文化街区内。上海和青岛是两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也都存在一些现代历史文化街区。

多伦路,号称文化名人街,作为虹口区“抢救文化遗产、保护故居遗址”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成为上海都市文化旅游引人注目的新景点。街上林立着古钱币博物馆、奇石馆、藏筷馆、藏钟馆、左联会址和纪念馆、夕拾钟搂、鸿德堂等,其中景云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活动过的地方,多伦路因此有了“现代文学重镇”的地位。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门面洞开,雅商云集,一路过去,褐红色的呈几何型图案的弹阶路饱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婉蜒地把人们引向尘封许久的历史深处,很是风雅。

6. 历史风貌区与历史文化街区有何不同

一 历史风貌区,侧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和建筑,比如实实在在的旧楼房
二 而历史文化街,除了有少部分的建筑物和物品,也会有现代方法包装的物品展示,比如用古代英雄做出来的动漫人物

7. 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版物古迹、历史建筑,还权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8. 什么是历史文化街区什么又是构成其主体的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其构成包括所有要素:
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

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历史
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08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保护
保护外貌、整修内部,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不必像文物那样一切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历史性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那些改动不合理的地方,维修时可恢复其原貌或原来的风格,对有悖于历史风貌的新建建筑可以适当改造,恢复历史原来的风格。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个问题不解决,居民就很难在这里继续生活,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要逐步整治,反对大拆大建。之所以提倡逐步整治的方法,是为了精心设计与施工,保存更多的真实历史遗存,也是为从容筹集资金,减轻政府压力,更是为保存和延续社区文化,保护其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它的保护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要特别关注保护实施中的方法和政策问题,总结前一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可以认为,凡是需要保护的地区,就不可能就地平衡资金,所以也不应该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运作。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制定了好的保护规划,但由开发商来主导建设,为了平衡资金、追求利润,只能是不断修改规划,其结果是达不到保护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按着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证按规划实施。同时,要注意采取逐步整治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愿,保护居民利益,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政府出资为主,居民出资为辅,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这样才可以做好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工作。
有的地方全部迁出原住民,把房子重修再高价卖出,或变成有钱人居住的新社区、或变成高档娱乐休闲地、或变成专供旅游参观的布景道具,这些都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方向。国外一些城市旧区的成片更新,往往针对的是已衰落的商业区、仓库、码头等,很少有大量迁出原住人口的。从避免社会分隔出发,他们也不赞成“绅士化”的改造。

9. 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的关系

李霞、朱丹丹编写的这本《》,不仅从理论基础角度综述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版展,而且引用权介绍了本身曾经实际编制的旅游街区规划设计案例,或者总结提炼其他机构开发、管理的旅游街区发展案例,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旅游街区八大开发模式,基本上概括了各种情景下的城市街区开发旅游景区的多种途径和成功经验,为其他街... 显示全部信息

10.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与名街区别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区别是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由相关国家政府机专构(住建部和国属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一项认定工作,旨在保护城市中风貌完整、传统建筑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经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非国家政府机构(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组织的评选活动,主要是对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宣传推广。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