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产品的优点
⑴ 我国内资旅行社的特点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从发展初期的寡占行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垄断竞争行业,行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所注意的那样,与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渐入困境,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此同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最终达成和我国政府对加入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态度,决定了我国旅行社业终将夸直接面对由外国旅行社的进入而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所形成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特征和现行经营体系的系统分析,提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以使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未雨绸缪,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三类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5.4%,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4.24%。这些资料反映的还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进行的调整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只是取消了曾经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
旅行社市场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更加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导致质量被忽视,无意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它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⑵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文旅游资源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综合性首先表现旅游资源由同要素组综合体山岳景观由高耸挺拔山体与林、云雾等组;峡谷景观由谷、河水及林组;些气象、象景观更种素共同作用结彩虹、夕阳、佛光等都阳光光线与定质量气作用结由于些景观形素都相确定性其发利用应注意同素作用条件满足文旅游资源具综合性特点古村落作种旅游资源由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形概括起称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态要素指影响村落与环境关系要素风水、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建筑物构筑物体系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古村落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各面四面古村落整体景观形缺某面破坏能导致整景观破坏
旅游资源综合性表现旅游资源发由于单资源发往往旅游者吸引力限实践程同类型旅游资源结合起共同发形互补优势西湖风景区虽湖泊主包括山丘、林、古建、古桥等系列资源类型些资源类型虽所同发都应服于致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协调统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发与保护都应具备整体眼光用联系看待问题发能见树木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发建设;保护能痛医脚痛医脚应联系寻找解决问题
2.域性
域性指旅游资源布具定域范围存域差异带色彩旅游资源域性由面引起:首先由于域异素(纬度、貌、海陆位置等)影响自环境素气候、貌、水文、植物现域异导致自旅游资源现域性赤道雨林景观、温带陆内部荒漠景观、南极冰原景观等别现于同表区域其由于文景观与自环境紧密联系性种联系性农业社及其前历史期甚至表现强烈依赖性自景观域性导致文景观域性同民族具风格各异文化、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域性旅游流产根本素同同自与文化环境旅游者求新、求异理需求使旅游者定条件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游览现代旅游发要求要充挖掘资源特色发独特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竞争越越激烈今特色旅游产品拥市场宝见确认识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自身特色资源发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域性受挑战尤其文景观域性削弱科技术发展使工业产标准化、规范化受重视知识、技能、价值观遭忽视全球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体化浪潮掀起文景观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程保护现富含类历史信息信息特色景观资源迫眉睫
3.旅游资源移性
其资源经发或其自身或其产品输往其供利用旅游资源般域固定移便形旅游资源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移性面理解:首先自旅游资源自杰作都定自理环境形由于其规模往往巨或与理环境紧密联系性使其难发空间位移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于特定理环境用工力量搬迁或异再现;第二文旅游资源特定域环境特定历史条件类社产物价值主要体现包含类社、历史信息丰富性由于类资源与其环境紧密联系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影响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完整性、原性真实性使资源价值降低巍巍群山蜿蜒断万城意利罗马古城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金字塔都与其自文环境紧密联系;第三现代经济技术条件其仿制名旅游资源能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由于脱离历史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原魅力意义其命力非限
希望所帮助
⑶ 旅游产品的供求特征并谈谈对我国协调供给关系的认识
我们知道,旅游产品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它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即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因为这种产品属于奢侈品而且可替代程度高,所以,一方面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不同,生活必需品为人们生活不能离开的东西,它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小,故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小;而奢侈品不是人们生活不能离开的东西,是否购买这种产品主要取决于收入状况和价格水平,故它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就大。另一方面旅游产品之间的可替代程度较高,当一个旅游点的价格高或服务不好时,旅游者就可能选择到其它地方旅游。上面这两个因素决定旅游产品是富有弹性产品。二是旅游产品具有消费上的关联性和多样性。它的关联性表现在:旅游产品的消费与其它商品不同,人们购买一般商品一次可能只买一件或两件,但外出旅游特别是远距离旅游一般要参观若干地方,而不会局限于一两个景点,否则消费成本太高了。旅游产品消费的多样性表现在:它是集观、行、吃、住、购物等系列的消费行为。旅游产品的这两个特点决定,在旅游产品比较集中的地方,保持旅游产品的低价位有利于增加总收益。
一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按规律办事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违背规律不仅不能达到好的效果,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西湖免费开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国内一些旅游景点通过适度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益,尽管在做法上截然相反,但都是符合价值规律的:杭州通过西湖免费开放损失了门票收入,扩大了旅游产品总需求,但西湖免费带来的损失小于旅游产品总需求扩大带来的收益,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内一些旅游景点通过适度提高门票价格增加了收益,是因为价格上升的幅度小于旅游产品需求下降的幅度,所以在提高价格的同时也增加了收益。但是价格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当价格提高的幅度太大的时候,就很可能适得其反,使总收益减少。近年来,国内一些旅游景点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结果是旅游人数锐减,收入大幅度下降。范蠡采取“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策略,主要是考虑自然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影响,“旱极则水,水极则旱,故于旱时而预蓄舟,水时预蓄车,以待其贵,收其利也。” (《汉书.货殖列传》)。大旱之后会出现大涝,大涝之后会出现大旱,所以要在大旱的时候储备舟船,大涝的时候储备车辆,到时价格上涨,便可以多赚钱。采取“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策略,主要是考虑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影响,“夫物极贵必贱,极贱必贵” (《史记•货殖列传》)。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上下波动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必然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上升,周而复始。所以在价格上升到最高点时,为避免因降价带来损失,应当象粪土一样把商品卖出去;在价格下降到最低点时,应当象珠玉一样把商品买进来,以便当商品涨价时赚钱。
二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策略。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不论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都是如此。由此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努力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仍以旅游产品为例,是降价有利还是提价有利,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同时还要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杭州西湖免费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杭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政府决策的出发点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是通过免收西湖门票既带动旅游产品总需求的扩大,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经济的角度看,杭州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但是,如果某地只有一处古迹,短时间内便可观赏完毕,此时采取降价的办法能增加效益吗?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旅游景点少,降价不可能使旅游者逗留的时间延长。在原有价格不太高的情况下,旅游者人数增加带来的收益很可能低于旅游产品降价导致的收益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价格稳定或适度提高价格的策略的有利的。
第一节 价值的两个条件:效用和获得的困难
其一物品要有交换价值,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它必须具有某种效用,即,(如前所述)它必须得有助于实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欲望。任何人都不会为了取得对自己没有用处的物品,而支付某种价格,或放弃对自己有某种用处的物品。但是,第二,这种物品不仅必须具有某种效用,而且在它的获得上必须存在若干困难。德•昆西先生说:“任何物品要获得那种称为交换价值的人为价值,首先它本身必须是达到某种理想目的的手段;其次,即使它无可争辩地具有这种初步的有利条件,如果能够无偿地、无须作出努力就获得它,它也决不会具有交换价值;后一条件是必要的限制因素。因为,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即,某种称心如意的物品可以无偿地取得;一弯腰,你就可以把它拾到手;但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弯腰动作,需要作出辛勤的努力,因而你很快就会发觉,你捡拾物品实际上不是无偿的。在加拿大的大森林里,时时能够无偿地采集可以装几只船的野生草莓,但是由于弯腰的姿势和十分单调的劳动令人疲惫不堪,可以不用多久谁都乐于雇人去做这种工作。”
正如前一章 所指出的,其一物品在买主评价中的效用,是该物的交换价值的极限。它的价值不能超出这一限度;除非特殊情况提出这样的要求。德•昆西先生恰当地对这个问题作了说明。“走进几乎任何一家店铺,购买你所看到的第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格是什么决定的呢?十之八九是由要素D,即获得的困难决定的。另一要素U,即内在的效用,对此完全不起作用。假定这种商品(按照它的效用来估量),就你的目的而言,值10畿尼,你就会拿出10畿尼来购买,而不愿意放弃它;可是,如果生产这种物品的困难只值1畿尼,则1畿尼就是它所具有的价格。但是,U不发生作用,我们就能够认为U不存在吗?不能;因为,如果它不存在,毫无疑问,即使以最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这种商品,你也不会购买。U虽然不影响价格,对你却有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假定情况与此相反(虽然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你坐在苏必利尔湖中的一艘轮船上,前往远离文明800英里的无人地带,意识到在未来的10年中完全没有机会购买任何奢侈品(小型的或大型的)。同行的一位旅客带有一个漂亮的配乐鼻烟盒,在日落以前你就要同他分别;根据经验,你知道这一玩具有控制你自己的感情的能力,你时时可以利用它使你的激动心情平静下来,因此你急切地想把它买到手。在离开伦敦的时候你忘了购买,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但是,持有这一玩具的那位旅客同你一样地知道你的处境,决心利用这个买卖尽可能将价格抬高到远远超出U的程度,即大大超过你按照个人的目的对这一物品所估算的内在价值。在这个场合,他完全不考虑D的控制力和缓和作用;最后,虽然这种玩具你在伦敦或巴黎可以用6畿尼买到一整车,但是当最后的钟声敲响,告诉你现在不买,你将永远没有机会购买时,你将宁愿付出60畿尼,而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同前述情况一样,这里也只有一种要素在起作用,前者为D,后者为U。但是,D虽然不起作用,毕竟并非不存在。D不发生作用,使U得以发挥它的全部作用。好象在一架抽水机里,由于D的压缩作用已被消除,U就象机内的水脱离空气的压力而喷出时那样发生作用。但是,很明显,纵然价格[不是由D而]是由另一者(指U——译者)决定的,你还是把D放在心上;因为任何交换价值只有U和D同时存在才能形成,而且,无可争辩,在你同意把价格提高到U的限度以前,你对这个D,即获得的极端困难(这时是可能存在的最大的困难,也就是获得的不可能性),一定作过周密的考虑。特殊的D已经消失;但是,在你的心目中,它已为没有限度的D所取代。不容置疑,你已完全承认U是决定价格的力量;但是你仍感到D隐而不见地存在着。不过D没有什么实际的力量,因而它对价格不起任何作用——这就造成一种完全的真空,由于这种真空的存在,U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和极限的作用。”
这种价值完全取决于买主的需要和欲望的情况,就是严格的、绝对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买主想得到的物品只能从一个人那里获得,因而这个人可以强行索取任何代价,只要价格不超出一定的限度,总能找到买主。但是,即使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价值提高到这一极限,也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这一点,在我们考察了价值依存于另一要素、即获得某一物品的困难程度的法则以后,就可以理解。
第二节 获得商品的三种困难
决定价值的获得的困难,并不总是同一种困难。它有时在于供给的绝对限制。有些物品要超出一定的狭隘界限来增加数量,按自然法则来说是不可能的。例如只能在具有特殊的土壤、气候和日照的情况下生产的某种葡萄酒就是这样。古代雕塑、古代名家的绘画、善本书和稀有的古币及其他古玩也是这样。面积有限的城市(例如威尼斯或需筑城防护的城市)中的房屋和建筑用地、任何城市中最理想的地点、自然景观不佳的那些地方风景特别好的房屋和庭园,都可以列入这一类。一切土地都有成为这种商品的可能性;在土地全被占有和耕作的国家,实际上也许就是这样。
另一种情况是,获得商品(包括大部分能够买卖的物品)的障碍只是生产这种商品必需付出劳动和费用。这种商品,不付出一定的劳动和费用,是无法获得的。但是,任何人如果愿意承担这些花费,就可以无限量地增加这种产品。如果有足够的劳动者和足够的机械,棉织品、毛织品或亚麻布制品的码数就可以比现在增加几千倍。毫无疑问,由于地球不能提供过多的原材料,产量达到某种程度就会停止增加。然而就政治经济学的目的而言,无须考虑这种想象的限度什么时候会成为实际的限度。
第三种情况,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而略为复杂。这种情况现在我只能简略地提一下,但它在政治经济学上是极为重要的。有一些商品能以劳动和费用无限量地增加,但不能以固定数量的劳动和费用无限量地增加。一定的费用只能生产有限的数量;如要生产更多的数量,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费用。前面曾多次提及,农产品及一般地说土地的一切天然产物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特殊性造成了一些极其重要的结果;结果之一是必须限制人口;另一结果是必须支付地租。
第三节 数量绝对有限的商品
三类商品的情况已如上述;一切能够买卖的物品必然属于这三类之一,我们将依次加以考察。首先考察数量绝对有限的物品,例如古代雕塑和绘画。
关于这类物品,人们通常都说,它们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稀少性。但是,就我们的目的而言,这种说法不够明确。另外一些人说,它们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这一说法较为精确。然而,即使是这一说法,也需要作许多解释,才能清楚地说明某一物品的价值和产生这种价值的原因之间的关系。
某一商品的供给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用语。它是指提供出售的数量;也就是有意购买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所能购买的数量。但是,需求的含义是什么呢?它不仅是指对于商品的欲望。乞丐可能希望获得一块钻石;不过,无论他的欲望如何强烈,也不会对价格发生影响。因此,著述家们都对需求一词的含义作比较狭窄的解释,将它定义为兼备购买力的占有欲。为了区分这专门意义上的需求和与欲望同义的需求,他们称前者为有效需求。有了这
个说明,通常人们就以为不存在别的困难了,因而都认为,价值取决于上述定义下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比率。
但是,这些用语是不能使要求观念清晰及其表达十分精确的人们感到满意的。说名称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会有比率,这是非常不恰当的说法,其中必然有混淆不清的地方。在某一数量与欲望(即使是兼有〔购买〕能力的欲望)之间怎么能有比例呢?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比率,只有将需求解释为需求量,并将这一比率解释为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的比率,才易于理解。可是,需求量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同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的。物品价格低廉的时候,其需求量通常大于价格高昂的时候。因此,需求部分地取决于价值。然而,如前所述,价值是取决于需求的。我们将如何摆脱这个
⑷ 我国的旅游业和其他国家相比有那些优势啊
如果是问 我国的 旅游业 和其他的国家比起来的优势
那么有以下几点:
1. 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去的地方很多,而且大多都比较有看头.因为幅员辽阔,因此自然风景变化多样.然而又有黄河和长江孕育的悠久的历史文明,因此又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
2. 中国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鉴于旅游业是赚钱的无烟工业,在响应和谐社会的当代,国家和地方对旅游业政策上有一些优惠.并且为了更好的拉动内需,甚至有长假让人们出门旅行,这也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做用.
3. 我国旅游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廉价.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与廉价的土地资金,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比如我前两天话了50圆去看了江南的张谷英屋群.这也是其他的国家高的景物保护修缮费所望尘莫及的优点.
⑸ 我国做旅游的企业都有哪些都有什么具体特点
首先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就不可能产生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其次,旅游业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提供服务方式业不同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游客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从中盈利 并力图通过经济核算,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再次,旅游业是综合性经营的行业,它可以促使和带动与旅游有关的其它经济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和促使货币的回笼。
2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旅游业生产旅游商品,并通过出售这些商品,获得经济效益。旅游业是一种产业。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产业:哪三个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这里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和)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的产业。在我国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金融)机都是为了获得一种物质文化享受 满足其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旅游者在食、住、行、游、构、娱等方面所付出的消费,其本质是文化消费,如旅游者欣赏名山大川、了解文物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美味佳肴、感受旅游乐趣,都是文化消费行为。旅游业就是以生产和制造能满足这种旅游消费需要的产品为己任,并通过与旅游消费者的交换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内容的、有特色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帮助旅游者实现其完美的旅游愿望,同时表现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因此,旅游业既是经济产业,有是文化事业,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旅游业在出售“服务”产品时,要突出文化性,在旅游整个过程中要深入发掘文化内涵,以满足旅游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⑹ 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全域旅游的优点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⑺ 旅游产品有哪些分销渠道类型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直接分销渠道:是指旅游企业在其市场营销活动中不通过任何一个旅游中间商,而直接把旅游产品销售给旅游者的销售渠道。
旅游企业----旅游者
直接分销对供应商的好处:
简单、额外销售机会、快速反应、增加利润、控制力强
直接分销对顾客的好处:
控制力、节省时间、准确度高
缺点:
就是推广面比较有限,人力有限。
方法:实体店直接销售、上门推销、电话营销、因特网营销、直接邮寄、
2、间接分销渠道:是指旅游企业通过一个或多个旅游中间商向旅游者推销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
旅游企业--旅游代理商---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旅游者 多级分销渠道
旅游企业--旅游零售商---旅游者 一级分销渠道
间接分销对供应商的有利之处
拓宽销售网点•不需管理费用的推销队伍
间接分销对顾客的有利之处:
服务方便
缺点:
价格比较贵
方法
抖音
这个新兴的宣传推广渠道可谓是十分火爆。这是诸多营销推广方式中可以获得更多潜在客户的首选方式。摆脱了传统宣传推广的束缚,创新性的思维与方式让企业在这样的平台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
微信
线上营销推广的渠道众多,微信便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渠道更便于沟通交流以及推广宣传。可以说这是一个小型的全方位的网络平台,无论是支付交易还是沟通都是比较便捷的。能够把握这个渠道,通过正确的营销思维与策划方案,必然可以在这里获得较好的推广效果。
微博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具有权威的推广渠道。专业的营销公司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等来制定适合的方案。将企业推广在微博中获得较好的反响,让企业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电商平台
在诸多的电商平台中也是可以获得较好的推广效果。甚至可以获得较好的流量以及增加交易的频率。
⑻ 英国、俄罗斯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有什么特点和经验,对我国旅游业有什么借鉴
英国我不知道。俄罗斯的旅游产品和中国的旅游产品是截然不同因为国专情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要属是按照中国的打发估计一年只剩下5%的公司能活下去。但是他们因为开展多种经营也活的很好,比如在旅行社代买机票,火车票。租车服务。俄罗斯的旅游产品是很贵的。因为他们没有购物环节,没法赚回扣。俄罗斯给中国旅行社的报价也是很贵的,基本上国内旅行社的领队,也是联系当地的中国人,当地的地接事先联系好路线。把成本压倒最低。来赚取差价。
就伊尔库茨克来说吧,当地的旅行给国内的旅行社安排很多项目的旅游路线,各个主题不同,文化方面,有宗教之旅,当地的藏传佛教比如俄罗斯的最大藏传佛教中心。自然遗产 贝加尔湖之旅和民俗文化之旅。席米尔人文化之旅。可是报价出奇的高,国人难以接受。另外一方面国人的素质方面。因为应试教育,对于人文学科我们是欠缺的,即使导游说的天花乱坠也是对驴弹琴。不如俄罗斯小妞实惠。市场对俄罗斯团有一个戏称“大清炮队”。两国的文化差异太大。了解俄罗斯文学的那一带,眼看就快迈不动步了。
⑼ 简述旅游商品市场的特点
3.旅游景区(点)产品所具有的特征 旅游景区(点)产品除了具有一般旅游产品特征(其他旅游行业所具有的综合性、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较大的需求弹性)外还有以下特征:
[1]景区特色的稳固性。
无论是自然景区、文化历史景区和人造景区,只要形成一种特色就会在游客心中留下长期稳定的印象,给市场造成固定的认识。这种固定认识对景区营销会起两种作用。一是缩短目标顾客购买决策的过程,能很快将旅游消费投向意向景区。这是有利于景区营销的一面。另一个作用是一旦目标顾客兴趣发生转移,景区特色立刻暗淡,不但形不成吸引力,反而等于向市场昭示该景区不是顾客所求,对景区营销起到相反作用。依据这个特性,旅游景区(点)应充分挖掘景区服务功能,通过不断变换景区活动内容,推出新主题,延长产品寿命来推动营销,让目标顾客感到“山水依旧,感受常新”。
[2]产品质量对社区环境的强烈依赖性。
我国的旅游景区(点)都是从地方社区脱胎而来的,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社区利益与景区利益一致时,社区会协助景区开展经营活动;当社区利益与景区利益不一致时,社区会采用种种方式破坏、阻碍景区经营,加大景区经营困难和经营成本。根据这个特性,可以通过两种办法解决,一个办法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协调二者关系,开展区域整体旅游营销,另一个办法是按市场法则让社区参与景区部分经营活动。我国贵州草海旅游景区与社区的扶贫、教育、环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发旅游业,并注重社区环境中人口素质的提高,达到了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并举的良好状态,值得借鉴学习。 答案补充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不是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有形产
品,而是以多种服务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综合服务产品的基本特征和旅游产品的特殊
情况,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特点:
()l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
(2)无形性
(3)综合性
(4)不可贮存性
(5)不可转移性 答案补充 旅游市场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市场,它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一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
和本身特点的“旅游产品”,它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市场,有如下特点;
1、旅游市场同一般消费品市场和单项服务市场相比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旅游市场的购买目的既不是为了生产消费,也不是为了日常生活消费,而是为了
满足现代旅游这一特殊生活方式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享受。
3、旅游者在实现旅游的全过程中既要接触旅游市场又要接触同旅游有关的消费品市
场。
4、旅游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另一特点是产销不能直接见面。
5、旅游者在旅游的主要市场中购买的是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交通和旅游服务
所提供的效用和利益,
6、旅游产品不具有储存能力。
7、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差别特别明显。
⑽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 的优缺点
优点确实没什么特别的,缺点倒是不少,最简单的就是你到国内任何一个旅游点,卖的产品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