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旅游扶贫理论发展演变
『壹』 旅游扶贫进入什么阶段了
行至年中,不少省份的旅游扶贫已有一些成效。四川省旅发委近期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版年,四川省乡村权旅游实现总收入1642亿元,有效带动56个贫困县、952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带动4.2万户14.6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665元。
对应目标期,地方也有相应行动。近期,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之前联合印发了《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方案(2018—2020)》,公布了首批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名单。2018年至2020年,每年建设100个左右旅游扶贫示范村,到2020年,300个左右旅游扶贫示范村基本建成完整的旅游扶贫产业体系。
『贰』 简述你对旅游扶贫政策的看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旅游业实现了财富从发达地区向内不发达容地区的转移,旅游地区的很多人可从旅游的直接收入中得到益处。1991年贵州省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扶贫”的观念,几年来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一是景区周围农民普遍脱贫致富;二是活跃了农村经济;三是给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通过旅游开发而脱贫致富的人口已有300万人以上,旅游业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的热潮方兴未艾。国务院9号文件充分肯定了旅游业的扶贫功能,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扶贫试验区。2000年,国家旅游局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在有中国“贫困之冠”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随后,一批国定、省定旅游扶贫试验区相继成立,许多贫困县甚至乡村也都充分利用本地方独特的旅游资源搞起了旅游业。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不少地方,如云南、新疆、四川、贵州、西藏、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都已经开发了一大批旅游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叁』 旅游扶贫要怎么做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细化分工责任、精准脱贫机制、创新帮扶举措、加强政策衔接、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通知强调,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起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旅游扶贫工作责任体系。国家旅游局重在做好顶层设计。各省级旅游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扶贫工作。各市县级旅游部门重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级旅游组织要通过推进精准聚焦目标、认真落实政策、编制专项规划、举办专场营销、加强专向指导、开展专题培训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肆』 旅游扶贫的活动主题怎么写
旅游扶贫的活动主题怎么写上网搜一篇好了?
『伍』 旅游精准扶贫与传统旅游扶贫有什么区别
不一定,但是如果当地的环境适合的话,发展旅游业确实能做到精准扶贫。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使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帮助那些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对我国旅游界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促进我国乡村经济转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一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乡村经济和旅游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乡村旅游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长期的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旅游扶贫模式和经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指向性、目标性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来实现。 一是切实贯彻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通过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互利共赢的合作战略,东西联动、双向开放,实现开放发展;通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实现共享发展。要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探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二是坚持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参与主体、受益主体的原则。乡村旅游的投资、管理、经营等有不同的模式和类型,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企业租赁或买断经营权,有的是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有的是农民自主投资经营。无论乡村旅游开发采用哪种模式、谁作为开发主体,农民都应该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不应该只是出租资源、拿租金的旁观者,而应该是主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是熟练掌握乡村旅游这种“渔”并用其脱贫致富的实践者。不然“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致富”就无从谈起。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量身定做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统计,目前全国仍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按国际极端贫困人口标准,我国目前仍有4%左右的贫困人口。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等各有不同,造成经济落后、人口贫困的根源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等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方案,做到目标精准、对象精准、方案精准、路径精准,让那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最适合的方式和路径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要有系统的引导政策和推动机制。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旅游扶贫是全国旅游界积极参与国家行动、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有系统的政策支持和推进机制,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动员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旅游业界参与到旅游扶贫这一历史性工程中来。政策内容应包括资金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援、技能培训等,推动机制应包括社会动员、奖励和激励、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等。通过系统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把旅游扶贫做得更加精准、扎实、卓有成效。 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启动了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取了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要求各级扶贫部门和旅游部门加强规划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广泛动员力量、扩大社会参与、组织开展培训、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把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旅游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使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陆』 旅游扶贫的定义
旅游扶贫的定义,应该是通过旅游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摆脱当地贫困的经济状况
『柒』 旅游扶贫开发是国际社会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英语翻译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area of poverty to become rich as soon as possible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捌』 旅游扶贫引导产业发展是关键吗
整体来看,目前旅游扶贫地区不少为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为旅游扶贫提供了一定基础。巅峰智业总裁助理、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馥馨认为,适合旅游扶贫的地区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比如好的山水景观,或者有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值得大家去旅游的基础元素。这些资源落至实处即要形成产业扶贫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这需要对扶贫乡村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产品打造后,旅游扶贫链条的下一环就是精细化运营。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欠缺较好的运营管理,可能造成旅游扶贫区域较低的盈利能力、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甚至难以可持续发展,回归贫困状态。这其中的一个误区是,过多依赖旅游业,对原本的农业反而重视不够,农业与旅游业难以形成一个互促发展的完整体系。
『玖』 旅游扶贫有哪些要点
国家旅游局近日确定了旅游扶贫行动方案,计划每年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从人才、金融、创业等多方面的专项扶持,旅游扶贫项目将不少于1000个,资金不少于3000亿元。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旅游扶贫,不是开发旅游资源后让当地百姓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要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符合当地情况的产业链,实现“造血式扶贫”。实现脱贫最需要依靠的是人的力量,同样,脱贫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旅游扶贫,不仅要让人们在物质上脱贫,精神上同样不能贫瘠。扶贫必扶智,旅游扶贫就是要通过旅游业这一个抓手,整合当地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既让当地的人们富“口袋”,也能富“脑袋”,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在发展中收获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旅游扶贫,归根结底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关键是要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长远的规划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用好旅游这一剂“药方子”,就能拔掉贫困地区的“穷根子”。
做好旅游业,生活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