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中国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原因

中国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1-01-12 16:37:53

㈠ 论文:台湾旅游业发展

从发展的过抄程看,国际旅游业对台湾国际收支的影响可分为三个有所不同的阶段。第一,平衡国际收支结构阶段(1956年至1983年前后)。1949年后,台湾经济重建面临的一个极大问题就是外汇,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诸如发展进口替代工作、保护关税等措施,以限制进口,防止外汇流失。从1951年起,台湾开始接受美国的“军援”和“经援”,据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公布的数字,1951一1965年间,台湾接受“经援”和“军援”金额累计达14.8亿美元,“美援”成为刺激台湾经济复苏、平衡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力量。由于台湾国际旅游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创汇能力有限,1956—1964年间,台国际旅游接待业创汇累计达2.925万美元。但是,到六十年代中期后,随着“美援”的终止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创汇能力的增强,国际旅游接待业逐步发挥了平衡国际收支结构的积极作用。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台国际旅游接待业弥补外汇逆差的积极作用是相当明显的。1965--1969年间,国际旅游接待业创汇对外贸逆差的弥补率分别为17.2%、35.3%、25.3%、46.7%和34.3%。

㈡ 中国旅游业为什么发展迅速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1、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出现了稳步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水平也有随之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些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2、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假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公民就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走出去看看”的期望值提高,可以性增加,旅游成为现实。
3、国家政策的支持
“黄金周”的出现,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4、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一个面积大国和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大,旅游价值高,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㈢ 台湾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其实运抵台-湾的黄金很少,甚至很多不是纯金,那只是政-府为安抚民心所做的行动。

2000年,民-进-党执政时期,民-进-党籍的中-央银行副总裁陈师孟去位於新店山洞的金库查看。陈师孟说,当年蒋-介-石带去的黄金,估计只有三百多万两,迄今仍有不少储放在架子上,它们形状不一,多为当年用金圆券从民间换来,且成色不足,很多只有92%,根本达不到99.99%的可用标准。

中-共建-政后1950年,大陆当时并不发达的广-东一省即收兑黄金7455万两,由此可见运抵台-湾的黄金之少。

当时政-府因应抗-战、戡-乱,欠下大量外债,国库空虚。而且最终运抵台-湾的黄金也只占大陆总黄金量不及1%。1950年完成的大量台-湾民生建设,还是透过官员的私人关系向美国西屋公司借了200万美圆才得以实行。

台-湾经济之发展,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时期来说下:

一、经济重建期(播迁前后)

二战期间的台-湾,满目苍痍,半数以上的工厂遭到摧毁,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1945年,政-府收复台-湾之后,非常重视重建工作,修复了民生基础。如台-湾电力在二战结束后,发电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日-本电力人员返日,离前还讽刺说,台-湾三个月后将陷入黑暗。政-府随即派来技术官员孙运璿,抢修台-湾电力,在五个月内就复原了台-湾80%的供电系统。

在民生复兴的基础上,政-府在台-湾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日据时期,台-湾地主是日-本的特权阶级,农民是下等人民,没有人权,种地毫无收入。1947年,当时担任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的陈仪开始发起耕者有其田;继而在1949年,由农业复兴委员会委员蒋梦麟建议,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实行实行三七五减租;最后在1951年至1976年间分九期实施公地放领。

这些土地改革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并使农民经济独-立并有余力受教育,参与政-治,最有名的例子是三级贫农佃农之子陈水扁后来当上中-华民-国总-统。

而土地改革,也成为台-湾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发展的基础。日-本学者若林正丈分析说:

1、借由放出公营企业的股份,将地主的土地资本转成产业资本,这是民间资本确实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2、改革的结果,透过肥料换谷制(用国-家独占生产和进口的化学肥料,跟米谷实物做不等价交换)等方法排除地主,国-家直接掌握农民的生产剩余,以供养庞大的来台人员;同时透过低米价政策等措施,使农业资本可能移向工业资本。

3、因改革而使获得土地的农民提高生产意愿,同时配合农复会推动的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性,使农村有过剩劳动力,以此累积未来丰富、廉价,具有高竞争优势的产业劳动力。

而在1949年6月15日,台-湾省政-府确立了台币为台-湾地区所用之唯一合法货币,切断了和大陆上法币、金-圆-券的联系,稳定了金融,通-货-膨-胀受到控制,此政策也是奠定了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之一。

二、进口替代时期(美援时期)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播台-湾后,带来了将近300万的人口,无疑给并不富裕的台-湾带来社会冲击,期间受全球和大陆金融危机,国-家财政岌岌可危。1949年2月18日,当时省主-席陈诚面对大批不断来台的船只,只得下达入境管制令,算是缓解了不断爆增的人口。

因为不愿接受1943年开罗会议上,中-国向美国提议的战后让朝鲜独-立的要求,直接导致1950年6月25日,北韩在苏联的指示下发动对南韩的攻击,11月,中-共投入韩-战。

美国长期对华政策乃在防止中-国在亚洲独大,并以利益为优先。由於蒋-介-石在二战、戡-乱时期表现出不服从美国之态度,美国在一段时间内幻想与中-共一起制衡国-民党。大陆沦陷之时,美国若非韩战爆发,早已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达到与苏联共同分享大陆利益的目的。

1949年7月,金门发生古宁头战役,国军完胜共军,造成国际轰动,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台-湾的价值,加上之后韩-战的爆发,美国势必要将台-湾纳入亚太防链,於是开始在经济上给予大量贷款。

出於这种大时代背景,美国与中-华民-国签定的《中美防御条约》,答应在军事上进行援助,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协防。稳定了台-湾的民心,使人民安心工作生产。

不过,《防御条约》只写明协防台、澎,未写前线金门,条约更是要求国军不得对大陆进行海陆空攻击,1958年,台海爆发八二三炮战,国军炮火击中厦门油库,共军死伤连绵,国军趁势准备登陆,第七舰队却驶入,阻止了国军的登陆。纠其原因,乃是美国对蒋把持全中-国后会使中-国独-立而不放心,而想另觅人选(如美国曾策动孙立人兵变),此可以说,美援是用牺牲大陆换来的。

而共计共约45亿的美元经济贷款,直到200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才全部偿还。

不过,在当时而言,美援确实发挥了稳定经济和民心的作用。上述三七五减租计划便有美援的投入。

政-府的农业政策,一方面发展农业,一方面透过肥料交换(肥料换谷)、扩大农工差价方式,将农业所得引导到工业。

1953年政-府实施第一期经济建设计划,发展劳力密集轻工业,以替代进口商品。并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外汇管制等方式,扶植民营企业,特别以纺织业为重。1959年起对生产过盛的纺织业采取促进出口政策,并改革外汇管制增加产品竞争力。

到1959左右,百姓生活已有改善,从1949年人均收入不到100美圆,高涨十倍达到1000美圆左右,工业以每年10%以上的成长率快速发展。台-湾创下了以农业带动工业发展的先例。

不过此期间,台-湾还是呈现在一个农业社会的面貌,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80%以上。

三、出口扩张、进口替代时期(美援停止、技术转型)

1965年,美援停止。当时美国等先进国-家正欲将劳力密集产业外移,尹仲容、严家淦等技术官-僚为吸引外人投资,决定采取自-由开放、鼓励出口等政策,如1966年在高-雄成立加工出口区,由出口带动生产,台-湾逐渐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国-家外汇也开始重新累积。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8年,当时整体经济并不丰盈的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将原先在大陆就实行的6年国-民教育延长到9年,当时全世界实施九年以上义务教育的国-家不到十个,部分人反对,政-府力排众议,推行此政策,高达80%的台-湾人民因此受益,为台-湾未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蒋-介-石历来重视教育,大陆时期虽长期战-乱,但仍不放弃发展教育。后来很多人成为建设台-湾的砥柱乃至发光於国际。如华裔诺贝尔得主杨振宁、丁肇中、高锟等人均受到政-府教育政策的泽被。中-共原子弹的主要参与者朱亚光也是受到政-府的资助,才得以赴美留学。

进入70年代后,世界上发生石油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不景气,生产成本剧增、出口大幅下降。加上退出联合国、中日断交、中美断交等重大外交挫败,民心不稳,使投资意愿下降。

因应此一情况,1972已经当上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开始指导发展重工业、化工业,建立自主经济体系,进行大规模公共投资。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蒋-经-国出於同情民众,限制油价涨价,犯了他在上海「打-老-虎」经济制-裁的老毛病。在蒋-介-石的指导下,才逐步开放油价市场化,这也使得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政-府能够稳定自若。

经济部-长孙运璿还深入虎穴,带著陴益双方的合作计划,访问沙乌地阿拉伯,在英美纷纷受到油价限运的当时,中-华民-国却不在此列。

由於民间投资意愿的低迷,1974年蒋-经-国开始推动十项建设,包括交通、电力等基础工程,及钢铁、石化、造船工业。即民间害怕风险不发展,政-府立即投入发展。

大兴土木的结果是使失业率下降,培养了大量的工程、科技、管理人才,所得成长持续提高,带动国内外投资泰安,也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由於对待金融危机反应快速,使中-华民-国快於其他国-家复苏,当时外汇累积达到全球第四、全球第十四大的贸易国、亚洲四小龙之首。

这段经验就是举世闻名的「台-湾奇迹」,至今是开发中-国-家学习的宝贵经验。

四、国际化时期(产业升级)

经历石油危机后,政-府看到未来发展耗能少、低污染、高附加价值产业是大势所趋。於是在1972年,决定设立工业研究院。

科技研究原本就是要由技术人员自-由发展才有科技研究的弹性。因此经济部-长孙运璿当时准备以财团法人的形式设立工研院,即为政-府占有股份的民间机构,运作不受政-府控制、经费使用不受立院审查。立法院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几经行-政部门与立-法-院沟通,才得以在1973年通过成立工业研究院。并在1974年设立工研院电子所,开始准备发展电子高科技产业。

工业研究院是台-湾科技人才的摇篮。今日张忠谋、曹兴诚等台-湾科技名人都出自此院。

不过当时立法院仍对发展高科技产业充满疑虑,认为那是空中楼阁,是只有美国才能掌握的高科技技术,不如多造几条高速公路。孙运璿则铁心继续推动。

而说来,台-湾日后成为积体电路王国的一场决定,竟是1974年2月在台北一家豆浆店完成的。当时旅美学人潘文渊向包括孙运璿、李国鼎在内的政-府技术官-僚说明当今世界积体电路的发展,得到政-府重视。最终,由潘文渊领导,召集了一批在海外的华侨学人,成立了TAC(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

这些华人大多是当年受恩於国-家教育政策方能出国留学,加上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和热情,如TAC成员郑国宾回忆说当时由美国到达台-湾已经半夜,孙运璿仍在机场等候让其感动。所以这些华人均可以说是不计一分报酬(受制於立法院,TAC没有经济来源),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当时政-府意向是和HUGHES的NMOS订合同,但TAC团员提议,应该将RCA的CMOS转移到台-湾来发展,政-府尊重并接受其意见。今天全世界的电脑主板基本都是CMOS系统,因此可说是使台-湾在70年代就获得半导体科技的先机。

1977年,行-政院长孙运璿协调国-防-部,征用新竹所在的科学园区的用地后,并於1980年代初顺利完工。1979年制定「十年经济建设计划」,将机械、电子、电机、运输工具列为「策略性工业」。

在竹科落成后,台-湾成为当时全球可以生产集成电路的少数地区之一。

1984年,中-华民-国科技之父、行-政院长孙运璿不幸中风,离开政坛,最终使李-登-辉成为蒋-经-国接班人。

孙运璿中风后,继任的俞国华、郝-柏-村分别开展1984年的「十四项建设」与1990年「国-家建设六年计划」,以公共投资促进产业发展。1990年公布「产业升级条例」,发展通讯、资讯等十大新兴行业。

而在经济自-由、国际化上面,1983年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1987年新外汇条例实施,人民得以自-由持有及运用外汇;1989年开放民间设立新银行;逐步推动公营企业民营化。

最终,台-湾所得不断提高,1970年代末期已开始受世人瞩目,1980年代末已成为已开发(经济发达)地区。

五、和平、团结、奋斗

中-华民-国在台-湾近50年的高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於每个国-民将国-家看作自己家的那种大义凛然风范。

中-华民-国迁播台-湾后,中-共接受其在大陆的资产,在国际上声言要冻结中-华民-国的海外资产。当时政-府的决策,竟是将国-家海外的财产,划归到大大小小官员的个人名下,如宋美龄、俞国华等都有参与,但这些官员与国-家共同克难,不发国难财,一分也没贪污。(如宋美龄去世后只留下12万美圆遗产,更没有自己产权的房子)

在如此朝夕不保的情况下,政-府仍旧全力戮力建设、发展,建设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

其次,执-政者具备用人的气量、执行者有辽阔的国际视野。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倘若当时没有那麼多大陆、海外的人才来台帮扶,台-湾经济也无法快速飞跃(如孙运璿是山东人、李国鼎是南京人、潘文渊是嘉兴人,他们原本都是建设全中-国的人才)。技术官-僚是国-民党戒严时期的特殊名词,如孙运璿、李国鼎、高玉树等,都是在两蒋时期被提到做官的人才。他们有的原先只是在公营的企业裏服务的技术人才,有的还支持台-独(如高玉树),但政-府不以政-治为最大考量,而是以技术能力为首项。

这些技术官-僚,也不负所望,其看的远,想的多,由於技术官-僚能够跳脱政-治束缚,认定对的政策就一定全力推动,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上则奉行大同,照顾各个阶层利益。土地改革在西-方国-家要花上几百年,中-共土-改则血流成河,最终田地仍掌握在中-共政-府自己手裏,农民依旧是无自己之田(台-湾农村土地实行私-有-化)。而台-湾土改则秉承政-府在大陆上土-改的原则,和平、逐步推进,以公股换田等政策从地主手中收回田地,即使地-主损失减少,又使农民有田。

在工业化、十项建设之后,农业、中小企业受到打击,政-府没有做所谓「腾笼换鸟」,全面扶持大型、新型企业,而限制中小企业的这种作为,而是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和农业的品质。

譬如1982年,针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城-乡差-距与贫-富不均,孙运璿内-阁推出了「全面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以两百亿的资金,使台-湾农业现代化,技术化,缩短农民与非农民所得的差距,并加强农村福利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如今台湾农业已形成公司化、产业化、基地化、市场化和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典范。

诚然美援在一定时期内提升了台-湾的经济,但倘若不能善用美援,台-湾经济亦不会有今天之面貌,正是执政者了解到要将国-家危亡系於己肩之上,促进了团结的气氛。而大量民众受到国-民教育中文化熏陶,承继了中-国人善良、诚信、奋斗的美德,在政-府的指导下,为国献力,也求得了自己的幸福。这些都是将国-家放在心中首位的表现。

政-府知才、养才,愿意接受专业人才的意见、每一个国-民的奋斗,都是台-湾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天时地利人和。而综观台-湾经济,其发展的原理,就是和平、团结、奋斗。

㈣ 台湾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则在于政策对旅游业的推动。尤 其是台湾当局将“观光及运动服务业”正式确定 为重点发展产业后,台湾旅游业更是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

㈤ 台湾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意义,在线等,急!

台湾目前的现况是劳力密集的产业几乎都已外移~所以现在在台湾的都是属於公司或贸易性质~台湾有两千万的人口~目前的工作机会只能满足60%~所以在就业率上就有两个政策方向~其中一个就是你提到的旅游业的积极意义~基本上台湾是个海岛~地理位置与气候非常适合观光~加上农产品与国家公园风景区的积极维护~重点在於台湾每个景点的距离不远~行程很好安排~饮食文化也是中国的缩小版~你想想~光吃的方面~中国各个省份的小吃经过改良後都有在台湾这麼小的地方出现~你想吃个山东馒头或是吃个广东大菜~不需要到处跑~在台湾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夜市就搞定了~所以台湾目前想用这样的特色来吸引外来的观光客~也创造了就业率

㈥ 台湾旅游业由产业变成惨业原因是什么

政策,使得大陆游客大量减少,所以就变惨了

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原因: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旅游是一种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最好的方式;旅游是放松紧张工作压力的最好出口;旅游是一种向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的,从小到游公园,大道游各自的省会城市,再到跨省旅游,到出境游。

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消费群体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外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不久,许多人未到过中国,认为中国很神秘,中国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国内的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壮大,更是旅游消费的主力。

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对于扩大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具有极大的意义,所以国家大力支持。有了国家的支持,企业自然争着投资开发。

(7)中国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原因扩展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

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㈧ 台湾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台湾旅游的潜力是很大的 不过大陆人去还是有点麻烦的

㈨ 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原因

一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宣传和鼓励。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老百姓物质生活好了,同时也在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手里有钱了,精神上的需要。
三是发展旅游将成为各旅游地发展重要选择,从而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