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 2021-01-11 18:10:08

① 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

3、观音净土

白元乡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宝村的清凉寺、水牛沟村的净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张文德有《春日游净土、清凉、金山诸寺》诗:“晚来汲露煮茗芽,古寺无人犬护家。座上真文余贝叶,阶前云气绕昙花。蒲团半纳随藜枝,舍利多珠隐木瓜。为问老僧何处去,白云深锁众峰斜”。三寺所在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从远处望去,一尊巨型观世音菩萨仰卧伊河东岸。

伊川名胜古迹观音净土的图片

观音头朝龙门,脚登金山,头部前方有村曰“土门”,按当地口语称“头门”,意为佛头之门。土门遗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绘有日月运行,一年四季的历法图案 [洛阳旅游http://www.uu01.net]

伊川名胜古迹土门彩陶缸伊川缸的图片

七千年前画有太阳月亮一年四季运行图案的伊川土门彩陶缸

清凉寺位于观音眼角之下,佛泪下落,清凉无比。观音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宝”,地方口语即称“下巴(儿)”。观音腹部位置是净土寺,脚的位置是金山寺。净土寺在隋唐时为皇家寺院,名为东都净土道场。

隋大业七年(611年),偃师人陈玮随其二哥陈素在净土寺出家,法号玄奘。他于武德九年(626年)离开净土寺到京都长安,贞观元年(627年)由长安出发,去西域(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有唐玄奘在净土寺出家的记载。“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笔孤征。”《旧唐书》载:“僧玄奘,娃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净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净土禅寺记》石碑,洛阳各县寺院主持均有签名,证明白元乡的净土寺就是历史上东都洛阳净土寺,目前该寺已修整一新接待游人。

伊川名胜古迹白元乡净土寺的图片

伊川名胜古迹白元净土寺的图片

4、庄子蝶梦

白元村东的蝴蝶山下,有庄子隐居的蝴蝶洞,《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白元村有《庄子洞》和《周漆园吏庄子墓》。庄子墓仅存一小土丘,庄子洞保存完好,洞内有泉水涌出,被称为“不老泉”。庄子洞内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结核,朦胧看去这些石结核犹如各种姿态的蝴蝶。《庄子•齐物论》记其事:“昔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洛阳旅游http://www.uu01.net]

庄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宣传哲理。风格幽默,想象丰富,具有浓厚浪漫色彩。他讲到鲲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写疱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奇......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此外,象“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后边有猎人”、“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之书。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其学说是治国、齐家、修身的哲学,也是长寿之道。

5、杜康醉牛

葛寨乡黄兑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头朝东南,牛首似钻入山中,据传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沟水库,过黄栋树村,在烟涧村北与明水会合,经双头附近入伊河,北魏《水经注•伊水》记载此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隶汝州全志》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水经注名康水”。此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烟涧村制作的青铜器精美绝伦,中央电视台《历史中国》专题报道,闻名中外。

伊川名胜古迹烟涧村青铜器的图片

相传杜康避难于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闻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宫,就把头钻向山中,从远处看牛山,确实象一头钻头不顾尾的大牛。

伊川名胜古迹杜康的图片

伊川名胜古迹杜康的图片

1996年《考古》上刊载,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时期的精美酒器.

伊川名胜古迹夏代少康酒器的图片伊川名胜古迹夏代少康酒器的图片伊川名胜古迹夏代少康酒器的图片

伊川名胜古迹夏代少康酒器的图片伊川名胜古迹夏代少康酒器的图片伊川名胜古迹夏代少康酒器的图片

洛阳伊川出土公元前1880年的酒器

常川乡有杜沟、康沟、康庄、土沟水,城关镇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江左有杜康避难的“纶氏”邑。杜康遗址遍布伊川大地。青牛不醉才怪呢?

6、聚仙泉声

沿着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白元乡双头村与葛寨乡双头寨村之间有一个“三年两头过神仙”的道观“升仙观”,又名“聚仙观”。相传八仙在此聚会,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们由此越伊河,飞海山,会西王母,各施飞升本领,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附近还有“吕洞宾戏牡丹”的“牡丹窑”。

聚仙观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仔细聆听,似琴声,似鹤鸣。有时泉音如高山流水,来自天际。俄而又似雨过竹林,龙出深涧。故此泉称明(鸣)泉,今称回音泉。《山海经•中山经》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鸣)水出焉”。《水经注•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东北流与明水会,西南流入于伊水。 ”鸣泉水是优质矿泉水,饮之延年益寿。昔日求水者络绎不绝。如今鸣泉被村里出租给有人搞矿泉水开发而封闭,游人只好望泉兴叹了。 [洛阳旅游http://www.uu01.net]

伊川名胜古迹聚仙观鸣泉的图片

伊川名胜古迹聚仙观鸣泉的图片

7、龙岭银光

水寨镇韦村东黑龙沟古有龙玄寺,玄在汉代四灵中为玄武,即蛇龟,也叫龙龟。盖因从吕店丁流西河盘龙山普明寺向西,至水寨龙玄寺的地形为一巨型龟状,称龙岭宝 地。在龟背的阳坡上,有后梁太祖朱温墓宣陵,唐代著名的牡丹园也建在天王院。白沙乡小王村有九龙洞,石岭村有唐相姚崇故宅。

古时传说站在伊河西的山岭上,有时可见到龙玄寺一带有银光闪耀,被称为宝光,但到实地却找不到宝光发自哪里。据说七十年代初,确定秘密军工158厂址时,在飞机上曾看到龙玄寺一带闪银光。

龙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为龙泉寺。中外合资豫港龙泉电力集团和豫港龙泉铝业公司建在龙泉寺附近。不仅成为伊川县的支柱产业。而且是花园式工厂和旅游胜地。千古传颂的龙岭银光,如今成为现实,那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电和铝不正是炫耀光辉的银光吗?

8、万安盘龙

吕店乡丁流西河村古有盘龙山普明寺,现寺已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许多古代碑刻。还有古莲花桥,流传有“桥上路,路上桥”的传说。普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绕寺而过。水东为石山,层层斜状石线纹理如巨龙之纹,故名盘龙山。水的西面为土岭,以S线分界,极象常见的阴阳图。惠水又称湮阳水,谐音即“阴阳水”。

以盘龙山为南北轴线,北边万安山下吕店乡梁沟有魏文帝曹丕陵,南边半坡乡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时这一带林木繁茂,是游猎好去处。《水经注》载:“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资治通鉴》载:曹丕与其子曹睿在此打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万安山主峰海拔937.3米,是伊川最高峰,峰顶有万安宫、祖师庙。登顶可一览洛阳、偃师、伊川风光。 [洛阳旅游http://www.uu01.net]

伊川名胜古迹万安山的图片

伊川名胜古迹万安山的图片

万安山晚眺

伊川名胜古迹万安山的图片

② 如何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地资源

(1)历史遗址类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依法保护的原则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利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遗址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不利于保护而损害遗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许的。在开发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文物保护法规,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系统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服从于省、市、区的总体规划,与邻近地区相呼应,兼顾社会效益与民生工程。实行遗址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保护与局部开发相结合、遗址开发管理措施与旅游景观建设技术措施相结合、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组合与遗址区整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重点突出近期实施项目,合理规划中远期项目。搞好重点景区景点的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对历史遗址的系统开发、科学开发和动态连续性开发,促进区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
③恢复原有人文环境的原则
依据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在不干涉遗址遗迹本体的前提下,保证原真性及完整性,要尽可能减少对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本体的干预,保护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性。营建改善与遗址类旅游资源相协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保存和恢复遗址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风貌,充分发掘历史遗址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所蕴藏着的历史人文价值,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④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类型各异,既有居住遗址、工业遗址、军事商贸遗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遗址。从发展来看也很不平衡,有的发展得比较早,有的仍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的保护阶段。类型不一样,开发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外在表现就不尽相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开发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各类遗址及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及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于起步阶段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观光消费;对发展较早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传及管理措施。
⑤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体验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学识层次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建博物馆、导游解说的层次上,而应通过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使游客融入遗址,增加游客参与的程度,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新的保护规划方案中,将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而在工业遗址或作坊遗址开发中,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产品的过程。
(2)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是当前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遵从的主要观念之一。其含义不仅仅是要在利用时保护历史遗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保护模式。其动态保护就是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纳入当地的生态保护系统、文化旅游开发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把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全局的观念去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历史遗产。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可持续性保护;一是历史遗址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实体的可持续保护,也包括价值观的再认识。
②“生态博物馆”理论
生态博物馆是指在原来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下保存人类群体遗存及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即历史遗址应原状地、动态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某种意义上讲,遗产环境等同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换言之,在生态博物馆中,人们将不再从博物架上看结果,而是在房前屋后观过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生态博物馆的观念是法国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观念,他主张将一个完整地域以博物馆的观念来思考,将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统合在现代人的生活整体环境中,整体的展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历史古迹保存与增进现代人生活整体环境的目的。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区域保护的原则,以及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同一环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对于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将遗址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遗存等动态的保护与展示给公众,用全局的观念去开发和保护[1]。
(3)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遗址公园
就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也通过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我国现阶段的遗址公园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在公园内是有所保留的遗址,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园的雷锋塔、成都望江公园的崇丽阁等;第二类是遗址本身可以成为公园,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第三类是考古型的遗址公园,它强调的是对文物遗存有所展示,并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展示,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②旅游景区
许多遗址处在风景名胜区之中,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示性开发。如乐山大佛旅游区内的苏轼故居,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内的张良庙、青岛的琅琊台遗址,重庆的合川钓鱼城等,拥有丰富的古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③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指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无论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为了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我国对历史遗址采取通过兴建博物馆的模式来保护展示宣传其文化内涵。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形成的原址上,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通过展示遗址本身的形成和变迁遗址博物馆使公众了解过去,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环节。如1925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再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数百家遗址博物馆,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遗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过程,并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现成为重要的参观游览地。
④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中国有许多遗址面积大,遗址区内居民众多,国家目前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拨出大量资金,清空区内人口,对遗址资源实施保护。因此在遗址区建设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比如汉长安城面积巨大,居民5万多人,主要以农业经营为主,为了有效保护遗址,可在遗址区内发展都市农业,建设观光农园、市民休闲体验农园、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等。

③ 论述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用关键字搜素。
前言】: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开发业已成为各省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经。然而,实践证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调研报告主要通过了解旅游资源的一些类型,特点,来针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做一些简单介绍。

【关键词】:旅游 开发模式 利用

【正文】:

一、 旅游活动的概念。

通俗的讲,旅游活动就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出于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自然类旅游资源是指由地质、地貌、水体、气象气候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考察价值,能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物和环境。

按自然资源分类的例子有高安的 ‘高安八景’’和“筠阳八景”, “高安八景”是荷山象石、仁济凉涛、华林灵迹等。“筠阳八景”是:凤山飞羽、锦水翔虹等

(2)人文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陕西被誉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比较著名的文物名胜有田猿人遗址,半坡原始村落遗址,轩辕皇帝的陵墓,唐代法门寺地宫珍宝和佛指舍利,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如高安风物像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采茶戏、无公害蔬菜、太阳粉丝、黄沙挂面、田南老酒、大观楼牌腐竹、建山面条、龙潭皮蛋、家乡肉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三、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型资源开发模式

(2)企业主导型资源开发模式

(3)民间投资型资源开发模式

(4)外商投资型资源开发模式

【意见和建议】:

(1) 资源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全方位开发模式是是指对于依托资源的旅游度假区,在保证国家完全拥有文物资源所有权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由政府统一安排按照事业规律管理,科学开发,市场化经营。

(2) 资源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重点开发模式针对本地区最有特色,最能带动产业链,最能拉动内需,并且最有价值的地区或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

(3)资源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特色开发模式是将本地区最不同于其他同等地区,有特色的资源重点开发。培养特色文化,如客家文化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4)资源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如: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一些让顾客朋友们能够参与的旅游方式

(5)资源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如音乐节旅游,工业旅游

【参考文献】: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资源开发》

高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学术)

浅谈我国度假旅游开发模式(文献)

蒋飞洋《文物历史》

④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的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大部分。前二者
相沿悠久,后者刚刚兴起,但前景十分广阔。自然风光是天然的,是永恒的;历
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够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帮助中国人了解自身的传
统,但有局限性,表现在上层的帝王将相和下层的宗教信仰,很难代表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的全貌;就各个分布地域来说,这些历史遗迹只在中国版图上占着有限
的一块地盘,且分布很不均匀。民俗文化却在层次和地域上占着绝对优势。它首
先是民族集体创造与集体传承,其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
到再生产、交易的经济文化,以及人生仪礼和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若进行比较,
历史文化(例如陵寝、宫殿、寺庙)是过去的文化,民俗文化却是活的文化,既
是传统,又活在民间。例如,春节的社火及其他民间节日活动,无论上层、下层
人民,无论中国、外国都能接受,可以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传统。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是它的功能决定的。传统的民俗文
化有许多事象正在丧失它们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功能,但能通过游游业的开发,使
它们以另一种崭新的方式保存起来,满足现代人对传统的认识和审美的需要,丰
富现代人的文化生活。

⑤ 如何结合历史文化因素,说明发展旅游事业

(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版费需求;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
(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3)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

⑥ 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应开发成旅游景点

1.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什么?使文化遗产本体能够尽可能长久的保存下去。那么为专了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什属么?硬性的:资金、保护设施设备、基础设施设备;软性的:登记著录、学术研究、社会认同。2.恰当的旅游可以带来什么?资金、社会认同。所以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是有利益契合点的,完全可以合作。3.旅游的风险是什么?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错误信息传播甚至破坏文化遗产本体。4.综上,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自我实现的一种方法论,要点在于:旅游开发之前,必须经过有效的评估——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资源都有旅游价值;旅游行为的规划、实施、监督必须要有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参与,某些情况下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是有一票否决权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当做企业资产;旅游能为所在地居民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文化遗产旅游要对观众进行哪些前置教育等等。5.参加过几次文物部门的执法督查活动,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些文化遗产所在地政府的急功近利心态和对文化遗产法律及常识的无知,以及难以协调好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关系。总之,理念不难,难在执行。博物馆角度,鄙作并蒂莲花共呈娇——从博物馆行业角度谈博物馆与旅游的发展,或可供参考。

⑦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在旅游中有什么作用

1.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寻根旅游价值亲缘一般会随着代数的增加而减弱,但是如果亲缘与名人文化相联系的话,便会产生不竭的吸引力,比如挖掘两岸共同的祭祀祖文化。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吸引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不辞辛苦而来,并可以给旅游景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可以借助历史名人优势,拓展人脉关系,从而保证旅游景区发展渠道的畅通。通过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维系一批人,从而使旅游景区增加新的纽带。

2.历史名人文化具有激励作用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其自身必定有突出的贡献和非凡的能力,学习他们先进事迹的同时,也能被他们的精神所激励。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名人文化内涵的景点能够吸引很多游客,成为一个城市旅游业的标志和名片,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3.历史名人文化的名人效应及文化作用名人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具有特殊的凝聚力。

4.历史名人文化具有体验旅游的价值旅游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离开惯常的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

⑧ 赤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有哪些

1.可进入性差,可进入性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与我国大的交通通道的通达性差。主要指赤峰市与北京、沈阳、大连、集宁、二连浩特之间的连接线路的等级偏低。②赤峰市域内部交通的可达性较差。主要指远未形成交通网络体系,公路等级偏低;静态交通不完善;景区和市内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性差。

2.旅游的整体形象不鲜明,缺乏王牌产品长期以来,赤峰市在促销上没有把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综合优势结合起来,没有将赤峰各旗县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在促销上各自为政,造成旅游者对赤峰旅游资源认识的模糊与错位,最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有震撼力的王牌旅游产品。

3.现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现阶段赤峰市主要是以蒙古族风情为主题的观光和休闲旅游,而缺乏度假旅游、会议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等。另外,缺乏反映当地资源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节事活动。

4.旅游接待设施发展滞后旅游接待设施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现有的接待设施不足;②接待服务设施的类型单一(以蒙古包为主),不能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③体现在设施的布局上,旅游设施的建设没有很好地与现有的自然村落结合起来,没能充分发挥旅游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5.旅游季节短适合旅游的黄金季节一般仅为6—9月,每年5月之前和10月之后的半年时间处于旅游的淡季,游客稀少。

6.人力资本短缺人力资本短缺主要表现在人的观念落后和旅游人才不足两个方面,

人的观念落后:①市场意识淡薄。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规制作用;不重视市场调查,没能够很好地立足本地资源,发挥优势、挖掘潜力,跟踪游客需求的变化;旅游宣传促销不足,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②生态意识缺乏。由于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所以产生了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低层次破坏性开发等现象,部分景区景点的盲目开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③缺乏全民旅游意识。一个地区的旅游不能仅靠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当地企业、居民、团体的作用。

旅游人才不足:①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②合格旅游接待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接受过专业旅游培训的导游人员数量相对不足,而且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7.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度低由于在开发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行为,形成了“自然是自然,人文是人文”的开发格局,或者是形成像“草原+蒙古包”这类简单的自然与人文组合方式,没有从赤峰作为我国“北方文化之源”的高度去开发、组织自然和人文旅游项目,使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度低。

8.旅游业的价值链短目前旅游开发主要是以“草原+蒙古包”的开发形式为主,即以“游”为主,没有从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高度去审视旅游,使得旅游的附加值较低;并且在旅游业内部也没有从“吃、住、行、游、购、娱”良性互动、综合发展的角度去发展旅游,使得旅游业表现为“观光为主,外加低档次度假、低档次购物、低档次休闲”的粗放式经营格局。旅游业价值链短,使得旅游业没有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发动机”。

⑨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各地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21世纪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其内在吸引力,文化产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进和价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洱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以下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依托资源,“创意为王”。

魅力源于实力,实力展现魅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发挥地方优势,打造文化品牌的意义十分重要,我认为要本着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特色文化产业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呼应时代,贴近大众,适应市场,把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品,创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有了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创意、包装与整合,也难于形成产业基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以战略的思维和眼光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丽江、凤凰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能把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效果发挥到了较高水平,且在不断提升创意,体现和贴合群众性和大众消费的特点,较为吸引人。

努力创造市场的聚集效应。

文化产业除了有好产品,还要有市场的聚集效应,必须把旅游、文化、科技、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要彰显人气,只有把人吸引进来,才能有效应。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综合考虑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功能,使游客既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使之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文化资源。我县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挖掘整理当地文化资源,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控和支配资源,同时大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把市场运作交给企业,既要培养当地的文化企业人才,更要吸引省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文化企业和经营人才到我县投资文化产业,通过打造会展、传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务和旅游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强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学规划,保证投入。

规划是做好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点,即先做什么项目,后做什么项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文化产业的政治、经济和市场的目标。文化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要不断的研讨,不断的创作,形成产品,还要进行市场运作,整个过程都与投入分不开,可以说,没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因此,要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产品、管理、服务和营销之中。我们要依托我县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实际,科学发展。

做好文化产业必须结合实际,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交通基础等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结合起来,抓住重点,突显亮点。享受文化成果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必然。借助云南旅游文化市场比较热的机遇,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市场。但作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做好这项工作也不宜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逐步繁荣壮大。

几条建议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宁洱文化优势,打造宁洱旅游文化品牌,是长期以来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整合宁洱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档次,赋予新意。

如红色旅游方面,把民族团结文化展示从屋内移至公园,着力建设民族团结之圣地;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普洱茶文化城,着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观园;磨黑古镇建设中,把杨丽坤故居与盐文化、磨中的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做大做强;还要把以银饰品加工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壮大起来;把以那柯里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做大起来,做精做强文化产品,使游客到宁洱后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环境支持。

借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亚铁路重点建设工程,极力改善宁洱的交通条件,使之真正成为大通道上的旅游文化重镇。同时,做好景区景点的软硬件建设,提升宾馆档次和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县城和特色街区,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高人文素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农耕文化观念仍在束缚着宁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少干部和群众中还比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还是生产力,还能创收的理念与实践都不足,所以,落实“旅游文化活县”的战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使文化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觉的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

出台鼓励政策,使文化企业有所获、有所乐。

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积极出台对现有文化企业经营户如银饰厂、奇石场的扶持政策,鼓励其他产业的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给他们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前来投资的文化企业,在用地、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倾斜协调,使他们有所得、有所乐,我们有发展、有市场。并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宁洱资源、区位、交通之优势,极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只有县城经济的综合发展,才能带动和促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县城经济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环。在推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宁洱要彰显特色、展示独特魅力,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使之打造成为有活力、有竞争力、有浓厚文化底蕴、有国际化风格的特色产业。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