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古道文化旅游区
❶ 商於古道的史料记载
商於古道在唐代及以后曾经多次修缮,增设了仙娥、商於、洛源、棣花、四皓、桃花、武关、青云、层峰、富水等驿站。这些古时重要的驿馆,在当时的交通往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秦岭山脉西北部到其东南部中原的古道山壁上,还可依稀见到一些孔穴,似乎要将那些飘散在风中的故事一一收拢,捧给后人。
古道遗址仍依稀可辨。据当地老年人讲,1970年以前,这条古道最宽处有4米,最窄处只有2.5米,不过马车和驴车都能通行。尤其是秦岭峡谷段,虽然高山纵横,谷底幽深,危崖高耸,险滩密布,却仍是当时当地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 武关,为秦之南关,与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并称“关中四塞”。春秋前称少习关,战国时更为今名,史称“三秦要塞”。这个商於古道上的重要关隘,北依少习山之岩险,东、南、西三面临武关河谷之绝涧,山环水绕,险阻天成,为“秦楚咽喉”、“三秦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势分开秦楚界,水声流尽汉唐人”。据史料载,武关古为“少习国”,是习姓祖籍的发源地。自春秋战国以来,武关皆置重兵,以控扼东南、豫西、鄂西北,历代兵事频冗,为千古用兵之要塞。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为争夺商於这块地盘,曾展开过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想攻伐齐国,但忧虑齐、楚结成联盟,便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张仪利诱楚怀王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不听屈原的劝告,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使者入秦受地,张仪却对楚使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王大怒,兴兵攻打秦国,结果秦兵大败楚兵于丹阳(今豫西丹水之北)。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国运日渐衰败。后来,秦昭王又以与楚怀王谈判为名,诱使楚怀王来到武关会见秦王,并趁机将其扣押,解往咸阳,囚禁至死。不久,楚国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秦国所灭。后人对楚怀王不听忠言,轻信他人,客死异乡的悲惨境遇多有感慨。
商於古道由长安东南行,经蓝田,越秦岭,通到商州,再东南行经武关,进入河南的南阳和湖北襄阳,当初是秦国为战争所需而开辟的一条通道,为秦国一统天下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历史也是十分诡异的,公元前202年,也正是通过这条商於古道,刘邦的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直捣咸阳,终于让秦帝国走向灭亡。
商於古道不仅是条军事之路、商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在古代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条古道上,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为仕途奔走者发出了“往来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的无限感慨。这些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孜孜学子们或进京赶考,或职务调迁,或去各地视察,或赴京拜谒,或贬谪江南,“憧憧往来皆出是郡”。有学者统计,仅唐一代,往来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诗人约200余人,有的还往返多次。白居易“七年三往复”,元稹“七度武关”,张九龄“四过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盘垣过七八个月,“苦吟诗人”贾岛辞去蓝田县令落拓为僧时,曾以“无本上人”的法名,挂单镇安云盖寺。盛唐隐逸派诗人王维,虽半隐辋川,对商州山水仍无限神往,曾以题赠友人赴商州赴任等形式,写过多首赞颂商州山水的诗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出自韩愈之手,而这句写的也是商於古道。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供养。由于路途遥远,百姓怨声载道。韩愈见状,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下诣处死韩愈。所幸宰相和其他大臣替他说情,韩愈才免于一死,被贬潮州(今广东省)。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在去潮州路经秦岭蓝关古道(即商於古道的蓝关段)时,大雪封山,难以前行。危难之际,幸得亲人相助,韩愈不胜感慨,吟出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千古诗章。这一批又一批诗人于此间边行边吟,一路踏歌来去,为后世留下了千余首古典诗歌。
❷ 古道的代表类型
古时候,勤劳智慧的商人在巍峨的秦岭间开辟出一条蜿蜒险峻、连接东南和西北的重要贸易通道,史称之为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是指战国时期商邑与於邑之间的水陆通道,泛称“商於之地六百里”。其西起古商州蓝桥,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称作“武关道”、“商於道”,唐代又称为“商山道”或“商州路”。自春秋战国时起商於古道便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通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今,我市“一体两翼”宏伟的经济蓝图描绘,商於古道被拂去厚重的历史灰尘,新的时代里重新焕发其经济文化势不可挡的光彩和魅力。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商於古道是先秦时期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族团交错过渡地带,是楚族、楚国、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经略南国的战略通道,是战国时期秦、楚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是秦国扭转乾坤,一统天下的战略支点,是初唐、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第二条“国道”。秦时,商於古道是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汉时已成为全国驰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国及秦汉魏晋时期,商於古道的主要功能偏重于军事方面,由于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秦孝公十一年,秦国控制了东进中原的函谷关和南下江汉平原的武关,并在武关以西“城商塞”,加封公孙鞅为“商君”,改名商鞅,“封之於、商十五邑”,为得是要商鞅为秦国守住商於古道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史料中有记载,王陵在刘邦项羽之争时屯兵于上洛南三十一里的古道旁襄王沟内建城号称襄侯王(古道寒川佛诞公园襄王沟内王陵故城) ,助刘邦往返商於成就大业;明末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因屯兵商洛而养精蓄锐、恢复元气,最终走出商洛后直取京城;民国时期,商於古道成为陕西抗击日寇东路军侵略的军需供给线,又是中国共产党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和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北上的重要通道。 约开辟于宋朝,是京都临安通往福建、广东一带的“国道”的一段,北起台州黄岩温岭地界,南至温州乐清雁荡山。长约260里,宽平均约七尺,石块砌铺,至今路况基本如旧。《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盘山秀岭古道行》云:
金公刚裕庚七七,从戎功成复拾笔,狮步沉健性超逸。
刘翁妙顺年七二,笑谓人生信如寄,讲台馀年谨惜器。
陈生民荣富春秋,政策许休而未休,为民甘为孺子牛。
彭君福云正年轻,公务休假爱旅行,砚田呼来信手耕。
吾自知天命,学孔一日也三省,乐山乐水动高兴。妻儿俩也有同好,几大名山攀不剩。
大家昨游龙湫归,相约今日古道潇洒走一回。盘黄村北岭如梯,石级云扶没天倪。要为官道通帝阙,千年几受驿马蹄。两旁花草侵路心,二三短亭颇积泥。标语梁柱成文物,革命年代浓墨题。[1] 行行逗逗五六里,转身俯睇岭南迷。万家甍瓦任模糊,雁峰蒲水已难稽。更陟一弯逼鞍嵴,盘山中听两州鸡。清风吹汗若洒珠,男女老少游兴齐。众人腰脚动力足,越岭渐觉暑气溽。洪武尖下林多青,泉争坡竞仄莫束。嵝民轻易不下山,歧径虽通芜欲局。主途展阔曾一段,当时造旨未见录。或谓憩众备上岭,或谓詅产小插曲。谈论声中步前方,迤逦降入太湖乡。驿道截剩几段闲,接以车路铺青黄。沿途屋舍新旧杂,偶有老馆无完墙。长溪两岸田野旷,耕种牧饲各施将。富余农力易身份,申办厂企开作坊。蝉鸣幽静犬吠闹,声响遥逝八面冈。认准解人询前程,曲折奋上秀岭坪。有纪有堂生话题,说是茶楼昔经营。挑夫嗨嗨马铁响,京宦粤商赖稍停。丛筱扶出芦苇高,紫蕨放拳野蔓荣。歌禽逗人鼲看人,榛莽远近听虫鸣。佳日傍午当艳晅,岚消颸动衣衫翻。道里悠悠难穷原,世界今古逝与存。山头双向瞰山根,秀岭南北秀岭村。
【注】标语:驿亭内木构件上部可见多处不同时期的政治标语,如“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人民公社好”、“灭资兴无”、“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实现四十条建设新农村”等等。 古羊肠坂在豫西北与晋东南接壤的南太行山中,东经112°54′,北纬35°10′。南口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北口泽州(今山西晋城)。从沁阳西万、山王庄呈人字形入山,到常平汇交呈之字形北上,古称“羊肠坂八百盘”。羊肠坂是古代太行五陉之一的太行陉,又名太行道。它盘旋在海拔200至940米之间,长45公里。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悬峭屏连。在古代,这条坂道是古柏参天,虎豹拦路,阴森恐惧。
沁阳市常平村北至山西新碗城一段长2.5公里,在海拔450至850米之间的碗子城山间,被称为羊肠坂上的咽喉要道。这里东越幽谷是天池岭,西跨龙门河是班鸠岭,向南一览众山脚下小,向北高山屏翠一线天,正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在这段坂道上,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刀光剑影犹在眼前。主要有古代坂道1500多米,哨卡、城寨、题刻等10多处。
羊肠古道是太行陉的最险要路段,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497年,孔子游说赵国,曾过羊肠坡。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伐韩之野王,在野王屯兵期间,曾使人经羊肠坡至赵施“离间计”;公元206年,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路过羊肠坡适逢大雪,面对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万千,写下著名诗篇《苦寒行》,羊肠坡也由此更名为羊肠坂。 京西古道贯穿北京市门头沟全境,古道多且长,主要有永定河古道、商运道、军用道、进香道,它们相互交织、绵延缠绕。其中商用古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虽显得沧桑古旧,然风情古韵犹存。水峪嘴—东石古岩村,这部分属于西山古道北路,基本是沿着永定河谷而行,逶迤远去。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但也可直接从水峪嘴开始,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到达东石古岩村。
❸ 商於古道怎么读
您查询的是:商於古道
查询结果:共包含 4 个汉字,总笔画数 36 画。
去除重复汉版字后权:共包含 4 个汉字,总笔画数 36 画。
以下为单个汉字笔画数:
11 画shāng商
8 画yú於
5 画gǔ古
12 画dào道
❹ 商的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西起古商州蓝桥,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回时称“武关答道”,唐代称“商山道”或“商州道”,全长约六百里,是古都长安通往中国东南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素有中国“诗歌路”、“商业路”美誉。今天的商於古道横穿商洛东西,沿途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等人文资源密集,生态资源丰富,集中展现了商洛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