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旅游业发展概况
A. 三门峡的旅游名片是什么
提到河南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我国影响力数一数二的人口大省,在全国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说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它的历史比较悠久,独具特色的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座河南的五线小城市,被大山峡谷“包围”,却有着这三张旅游名片。
其实经济发展并不是考量一座城市的唯一指标,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都有着自己迷人的地方。对于这一座被峡谷森林所包围的五线城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这里旅游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B. 三门峡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的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回南部,属秦岭主脊北部山答峰。亚武山以险峻、峭拔的五峰为主体,以山清水秀为特色,景区内有景点150个,人文景观30多个,景区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座。五座主峰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其中最高峰2413.8米。
C. 河南省三门峡市最近有什么旅游活动
黄河旅游文化节已经结束了,三门峡渑池仰韶大峡谷风景区,“六.一”搞活动 购原价门票一张,可免去全家3人的门票,联系方式:康辉卞子:0371—86630776
D. 三门峡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陕州地坑院、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三门峡大坝、虢国博物馆、夏后皋墓等等。
E. 去三门峡旅游什么时候最好
10月中旬最好 黄河汛期大 天鹅多
F. 三门峡旅游怎么样,三门峡旅游好玩吗
还行吧,放眼全球,你找不到城市里有野生天鹅的,
还有地坑院,这个也是独内有。
地坑院要买票,天鹅湖在市容区不要票也不要停车费,
人比较多,多的时候一天5.5万人。
主要是在冬天,灵宝函谷关也可以一去,还有三门峡大坝。
G. 河南三门峡市旅游景点有那些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回划面积答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H. 河南三门峡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
河南三门峡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那么河南三门峡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呢,我们来盘点一下。
豫西大峡谷
这里有最大的中国红豆杉培养基地,河南最刺激的漂流!罕见的柯楠树,神奇的绿壳蛋,醇香的毛河酒,美味的十三花??
虢国车马坑博物馆
一开始是建于1984年,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是仿古歇山式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十分壮观。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在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鹅有时打闹,有时玩耍,有时又舒展翅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的拍照欣赏,是有着“美丽天鹅城”的旅游景点。
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
金秋时节,甘山森林公园峰壑山峦,沟岔河畔,丹枫流霞,层林尽染。红叶就像燃烧的火焰,绚烂的晚霞,在绵延浩瀚的绿树丛中显得格外光彩夺目。也是一道迷人的秋色。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感受拥有独特民俗文化的地坑院;珠江之源南国曲靖推出了一条水陆空动感之旅,麒麟水乡、大海草山、九龙瀑布、花海温泉、山水画卷,都令人心生向往。
I. 促进三门峡红色旅游发展有哪些对策
看看其他地方的案例
一、延安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辛苦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养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旧址。延安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首的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提升延安GDP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红色旅游主要是针对其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等方面内涵而提出的。不同学者对此内涵有不同的认识。毛日清提出红色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使革命先辈的功绩与历史事件浮现在眼前,印记于心脑,达到丰富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影响思想意识,起到教育激励作用的旅游[1]。李宗尧认为是以游览革命老区和遗迹为主,在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方式[2]。潘碧秀提出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的观点[3]。
综合以上观点: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的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精神吸引并接待旅游者,并且组织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体性旅游活动[4]。
(二)红色旅游的功能及其发展意义
我们对于红色旅游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其中刘建平、伍先福是较早分析红色旅游的学者,提出红色旅游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三大功能[5]。周振国、周海生(2008)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6]。现在大家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红色旅游至少具有四种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传承文化功能和凝聚民心功能。总的来说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红色旅游的经济功能如何实现。
(三)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资源。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块红色的革命圣地上,共存有革命旧址351处,是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遗址群。
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5处,其中古文化遗迹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石刻1344处,古建筑180处,革命旧址350处[7]。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单的有9种,省级保护的有13种。这些文物遗址成为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延安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从上海成立到井冈山会师、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每一个时期、每一次成功中所表现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8]。
据统计,2013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847.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51.90亿元人民币。如图可以看出“十一”黄金周七天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次最低为影视城0.6万人次,最高接待人数为13.8万人次。壶口瀑布接待人次达影视城的20余倍。各大宾馆饭店节假日期间客房七天平均出租率达到92.1%,其中10月2、3、4、5日宝塔区范围内连续客房出租率为100%。
据数据分析显示,2009~2013年短短五年间,延安红色旅游业产值增幅高达98.02亿元,增长率为181.92%,逐年稳步提升。2011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也成为延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度评价指标角度分析得到,旅游业对延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9年的7.48%增长到2013年的11.22%,旅游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步增强,平均贡献率为9.44%,成为拉动延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二、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延安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风景名胜区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的态势良好。然而近年来在延安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规划项目策划开发等工作滞后、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率太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等。
(一)经济基础薄弱,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的畅通和通讯的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当前红色旅游突飞猛进的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这个难题将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宣传活动不到位
我们要遵循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接待规模越来越大,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占63.9%,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学习和休闲度假等[9];青年比例较高、学生市场和中老年人市场构成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而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占有比例较低,机会目标市场是专业修学市场[10]。但是我们却没有抓住客源特点,准确开发游客喜欢的红色旅游景点。 另外,虽然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景点开发与利用有限,红色资源的开发单一化、程序化,景点形式基本一样。整体规划不足,项目开发、宣传活动、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落后,导致参与型和学习体验型的旅游项目过少。
(三)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形式单一,大大削减了游客的兴趣
旅游是一项广义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延安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例如陕北秧歌、陕北民歌信天游、民间剪纸、安塞腰鼓等,但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却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向游客展示,这种形式单调无趣,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互动,使旅游者的参与程度降低。
三、促进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延安务必要抓住中央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抓住旅游重点区,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等手段力争将自身建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景区。
(一)加大红色旅游投入力度,确立红色旅游长远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主题的旅游,它既具有传统旅游的风格,又具有现代旅游的特质,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在交通条件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延安红色旅游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增加旅游产业的投入,例如拓宽马路,改变交通拥堵现象,加快建设4G网络全覆盖,在旅游的同时留下对延安的美好回忆等等。
注重打造以红色品牌为目标,优化投资政策环境,鼓励当地多元化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将餐饮、娱乐、住宿有机结合,不仅要将红色旅游纳入延安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以红色旅游为主的延安旅游业上升为延安的精神支柱产业。
(二)传播延安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塑造中国延安红色旅游网络品牌
延安旅游的龙头是红色旅游。目前正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我们延安应结合政府主导模式,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抓住红色旅游人群特点,拓展以青少年目标人群为主的旅游形式。调查表明,游客的文化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因此延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须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位,如利用博物馆动态宣传充实红色旅游文化,用新金属的音乐风格演绎红色歌曲,并让游客亲身感受红色歌曲,丰富延安旅游的文化内涵。
利用网络,加强与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出“指尖上的延安”等活动,使游客利用网络、手机将延安文化尽收眼底;并采用网络购票优惠政策让绝大部分人有机会游延安,最终实现口碑宣传、网络宣传双丰收的效果。
(三)丰盈旅游产品,激发游客旅游兴趣
以丰富的文化主题项目创新丰盈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融合多元素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对延安人文气息的游览追索兴趣。让旅游者穿上革命服饰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亲身体验革命精神,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扶持和创办窑洞主题宾馆,让游客感受黄土风情与特色住宿文化,配套提供延安特色小吃和红军餐,设计使用凸显革命时期特色的粮票、餐票、水票等为购买形式。恢复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知情旧址,开展“知情游”等活动,加强它的文化底蕴。
在建立方便快捷的旅游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餐饮住宿设施,在干净整洁、朴实实用的同时,凸显延安红色旅游区特色, 建议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如吴起荞麦醋,甘泉豆腐干、子长糜子黄酒等,让游客购得满意;
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适应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红色旅游工程的启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弘扬延安精神,发展延安文化,拉动延安经济新增长,成为当下建设和谐延安的新需求,未来我们将打造一条展示西北红军革命和战斗历程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展示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使延安红色旅游更“火”!
J. 三门峡旅游有哪些攻略
黄河在三门峡市全长120公里,形成了水势浩渺的壮观景象,其中以黄河大坝景致最为壮观。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
黄河古栈道: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从遗迹上可以看出,黄河古栈道是在紧靠三门峡谷的黄河两岸徒壁的河水冲击处开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再在路断处凿上一排深深的四方洞,然后塞上木桩搭成小道,供船夫们在上面拉纤上溯。今天仍然清晰可见,这些四方洞,散布整个栈道的石壁上,大约有八、九百个。古时人们在石洞上钉进木桩,借此向石壁攀登。牛鼻可让纤夫系上绳索攀援,遇到风浪时即可就近把船栓住。
栈道的开凿时间已无法考究,现存最早的石刻出现在东汉桓帝时期(公元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的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栈道上还有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
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7米左右;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也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
中流砥柱自古以来就是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
此外还有张公岛、梳妆台、大禹公园、迎宾阁、黄河三门峡展览馆、中日友好果园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