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走廊文化旅游
① 辽西走廊的历史
辽金之前古人长途旅行的足迹并未穿过辽西走廊。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这里只开辟了无终(天津蓟县)至碣石(葫芦岛绥中),其间的榆关(山海关)至碣石正是辽西走廊的最西段,也就是说,秦时辽西走廊并未贯通。秦汉至隋唐各朝,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现葫芦岛所辖)、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东北重镇辽阳。缘何如此?辽西沿海丘陵起伏,岩体广布,人烟稀少,虽有草丛毛道,仍处荒漠闭塞状态,既无重镇又无要塞,又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游牧为主,居民分散,没有较长久的地方政权,地方官吏不过是臣服中原朝廷的民族首领,朝廷和百姓没有打通辽西走廊的要求。而大凌河畔人烟稠密,柳城(朝阳)是西汉辽西郡重镇,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成为东北的繁华地区,营州(朝阳)是唐朝辽西政治经济中心。古人利用河岸道路发展了社会经济。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从柳城班师回朝,走的就是这一路线。
开拓辽西走廊通道始于辽而发展于金。契丹建立大辽国后,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辽西已成辽国腹地。辽军从中原俘获大批汉人,安置于辽西做奴隶。汉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开荒种地,建立城池。辽西走廊土地的开垦,促进了道路的开拓。公元947年辽灭后晋,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走的就是辽西走廊,“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这是从山海关直通锦州的最早记载。
后来,东北的女真建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与宋协议灭辽。只是两国有辽相隔,人烟稠密商旅不绝的繁华地区如凌源朝阳等又尽被辽设卡堵截,宋与金的使臣们不得不采用了防范松弛的辽西走廊通道。协议成功后,金兵大举南下,走的就是辽西走廊。1122年,金兵攻陷辽的中京(内蒙宁城)直取燕京(北京),东北尽被金占。1124年,金太宗下令,至京师(上京会宁府)至南京(北京)五十里置驿,至此,辽西走廊通道纳入国家管理。参加金太宗完颜晟登极大典的北宋使臣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写道:“由榆关东北傍海行,经迁州(山海关附近)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菊花岛),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高桥附近),九十里至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石山站附近),经由十三山下,一百里至显州(北镇)”。又说:“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1184年,金世宗完颜雍从燕京回会宁府,辽西走廊各州县,尽皆治桥修道,路况大好。
辽西走廊通道完善于明清。明初,辽宁西部除辽西走廊外全为蒙古势力范围,民族矛盾日益激烈。洪武十四年(1381年),魏国公徐达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创建关城,设山海卫,始名山海关。“关外”也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人们习惯叫做“关东”。山海关以东包括现今辽宁省大部,又称辽东。山海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叫“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东门外即属辽东,是关城重点防区,威远城八里堡等城堡墩台罗列,紧紧护卫着东门,警惕地注视着东方。山海关的位置,恰好处于辽西走廊西端的咽喉之地,像一把大锁,牢牢锁住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上通道,难怪古人称颂: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1442年明王朝又下令修筑边墙,巩固辽西走廊安全,保卫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地位。修筑边墙之后,东北各地经朝阳入中原的古道再不能随意通行,辽西走廊作用凸显。同时,朝廷进一步加强辽西走廊的经营管理,鉴于绥中与锦州之间相距三百里而无州县,不利防务,遂决定“在曹庄汤池之北,建立卫治,赐名宁远”,使得这里又多了一座要塞,多了个经济中心。并且在山海关到锦州沿线广设屯堡烽燧,各卫间遍设驿站。重要的卫所驿站从西到东分别是:广宁中前所(绥中前所)、广宁前屯卫(绥中前卫)、广宁中后所(绥中)、宁远中右所(兴城沙后所)、宁远卫(兴城)、连山驿(连山)、宁远中左所(连山塔山)、杏山驿(锦县杏山)、广宁中屯所(锦县松山)、广宁中左屯卫(锦州)。星罗棋布的防卫设施,使辽西走廊成为名符其实的交通要道,商贸兴旺,客旅不断,住户日增。
满清入关后,清廷将东北视作“龙兴发祥之地”,这里还有陪都盛京和皇陵,有皇家田园参场,中原与东北的往来更加频繁,辽西走廊通道也更加完善。它的拓展和完善,使得昔日的大凌河谷通道失去了当年风采,有些路段已然淹没于荒草之中。
② 张占宇 辽西九华山的温泉
锶型温泉,谁体验过,我是体验了,相当不错。凌海九华山温泉
悠悠九华山 一脉泉水入心底
辽西走廊,锦邑屏藩,渤海之滨,大凌河畔。凌海九华山温泉酒店由凌海花园集团斥资10亿投资兴建,地处于辽西九华山国家4A级度假区北部。集团在锦州、凌海市委市政府规划下,以温泉为核心,打造凌海温泉旅游文化聚集区——九华山温泉新区。
凌海九华山温泉酒店位于风景秀美的辽西九华山北畔,南临国道102线、省道305线,北接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是辽西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于2012年12月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是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养生温泉为一体的多元化度假型酒店。张占宇 凌海张占宇 凌海花园集团张占宇 大爱凌海 大爱九华山
凌海九华山温泉酒店由A、B两座楼体组成、拥有客房五百余间,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入住。客房设有豪华楼层、商务楼层、行政楼层、女士楼层、无烟楼层、行政酒廊及总统套房等。张占宇 凌海张占宇 凌海花园集团张占宇 大爱凌海 大爱九华山
酒店餐饮部拥有二十余间大中小型风格迥异的包房,可提供各式围餐及自助餐、冷餐宴会等,宴会大厅宽敞明亮,可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酒店会议中心拥有八个多功能会议室,可提供远程电视、电话会议,董事会和签署仪式等多样式会议服务。2013年承接了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大小相关会议和签署仪式,也是全国百强旅行社论坛、凌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等各大会议的举办地。
酒店拥有康乐、健身中心,娱乐中心,茶艺中心棋牌室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康乐、健身中心设有瑜伽、体操馆、各色健身设备;台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更有室内外大型网球馆。娱乐中心设有家庭式量贩KTV、休闲酒吧、茶艺中心、棋牌室以及五个数字在线影院。
九华山温泉水城,作为凌海九华山温泉酒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堪称为辽西地区水上游乐浓墨重彩的一笔。水城总建筑面积六万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0人同时游乐,以“动感、奇妙、梦幻”为核心,打造了辽西最大的温泉水世界。九华山温泉水城拥有九大水上娱乐项目:大型造浪池、儿童互动水寨、速度直线滑梯、漩涡滑梯、浪摆滑梯等等惊险刺激。水城还拥有美容、养生的温泉泡池三十余个,温度不同、疗效不同,中医药疗池、鱼疗池、美容泡浴、火龙浴等一应俱全。
凌海九华山温
泉酒店于2014年开启室外温泉水世界,超大型户外海啸造浪池、大型亲子互动水寨、室外水上碰碰船、大型造访古船、古色古香的室外温泉长廊带你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巧夺天工的舍利塔,精美绝伦的千吨玉佛,气势恢宏的浮雕降魔图,庄严肃穆的慈海寺、辽西地区首家大型佛教讲堂等,圣水湖之上的观音洞与文化广场隔湖相望,人行廊桥、步步佳境,浑然一体,胜似江南园林美景。张占宇 凌海张占宇 凌海花园集团张占宇 大爱凌海 大爱九华山
张占宇 凌海张占宇 凌海花园集团张占宇 大爱凌海大爱九华山
张占宇 凌海张占宇 凌海花园集团张占宇 大爱凌海大爱九华山
张占宇 凌海张占宇 凌海花园集团张占宇 大爱凌海大爱九华山
③ 辽西走廊,在明朝末年的战争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可以很直接的说,明朝末年,辽西走廊的得失与否关乎着明王朝的存亡。
④ 辽西走廊的历史沿革
辽西走廊
开放分类: 地理、辽宁、走廊
辽西走廊
(LiaoxiZoulang)
在河北省山海关市和辽宁省锦州市间。是辽西丘陵东南的沿海狭长平原地带。为华北通往 东北的交通要道,京沉铁路经此。
辽西走廊 为辽西低山丘陵东南的沿海狭长平原地带,在地理上称山海关走廊, 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辽宁省粮食和水果产区之一。位于省境西部锦州至山海关间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公里,宽20~30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海拔500余米降到50米以下。低丘突出平原上成为孤峰或延伸入海形成半岛和岛屿。海岸线长330公里。小凌河口到六股河口为基岩—砂砾质海岸,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港湾;六股河口以西几乎全为沙岸,岸线平直。河流流短水急,大都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
走廊地面平坦,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肥沃。走廊地带背山面海,形势险要,即走廊北靠松岭,南临渤海,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联系主要通过这里,是便捷的天然交通要道,京沈铁路、京哈公路并行纵贯,是交通要道。主要城市有锦州市,是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辽沈战役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仗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另有锦承、叶赤、魏塔等铁路北通阜新、朝阳、赤峰、承德等地。沿海有葫芦岛港可泊海轮。
走廊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明清宁(兴城)锦之战、松(山)锦之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1948)均在此进行。
⑤ 辽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
绕道蒙古专,路途遥远不说,且属是高原地带,非常不适合大部队先进,人员、粮草供给都成问题,更何况当时的那一块并不是像现在一样富庶。另外走廊外全为蒙古势力范围,民族矛盾日益激烈,之所以称之为咽喉之地,像一把大锁,所以成了唯一方便的通道。
夺取了锦州意味着山海关被完全掌控了,自然无路可退!也就是山海关为什么能称为“天下第一关”!
⑥ 辽西走廊的简介
锦州、葫芦岛、兴城、绥中、山海关等城镇是扼守走廊的军事要地。走廊背山专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属,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明天启六年(1626),后金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企图打通走廊,夺占山海关。明将袁崇焕借城防坚固,挫败后金军,史称“宁远大捷”(见宁远之战)。次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围攻锦州、宁远,明军依有利地形,凭险据守,重创后金军。明崇祯十三至十五年(1640~1642),松(山)锦(州)一战中,明军关外主力丧失殆尽,走廊遂被清军占领,成为清太宗进图中原的前进基地。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见直奉战争)中,奉军配置在绥中、兴城、锦州一线,以辽西走廊为依托,攻破山海关,进入华北。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克锦州,继而占领走廊,封闭东北与关内的陆上通路。今有京沈铁路贯穿走廊。
⑦ 辽西有哪几个城市
包括锦州市、葫芦岛来市、秦自皇岛市、阜新市、朝阳市。
辽西是典型的大陆文化兼有海洋文化的主要特点。辽西地区是中原地区进入东北的必经之路,长期是兵家必争之地。
辽西的盛衰是华北发展的风向标。原住民为汉。历史上辽西冀北京津承都属于一个行政地理区域,燕国秦汉隋唐明朝前期的冀北幽州直隶包括辽西承德赤峰北京天津地区,辽西方言接近于北京承德赤峰地区,发音中和,平卷舌分明。
(7)辽西地区走廊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锦州:“锦州”一名是从辽代开始的,“锦绣之州”的意思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从此有了“锦州”。
朝阳:朝阳一名始于清代因境内凤凰山的朝阳洞得名有“凤鸣朝阳”的意思
葫芦岛:最初是海岛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全辽志》,1623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其他许多文献都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于在军事、交通、贸易诸方面发挥出的显著作用,葫芦岛已蜚声海内外。
营口:营口在三国时称辽口,两晋时称历抹口,明朝时称梁房口,清代称没沟营,因为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家窝棚相连的形状就像军营一样就被叫做营子。
⑧ 辽西走廊是什么河西走廊是什么
辽西走廊(LiaoxiZoulang) 为辽西低山丘陵东南的沿海狭长平原地带,在地理上称山海关走廊, 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辽宁省粮食和水果产区之一。位于省境西部锦州至山海关间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公里,宽20~30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海拔500余米降到50米以下。低丘突出平原上成为孤峰或延伸入海形成半岛和岛屿。海岸线长330公里。小凌河口到六股河口为基岩—砂砾质海岸,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港湾;六股河口以西几乎全为沙岸,岸线平直。河流流短水急,大都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走廊地面平坦,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肥沃。走廊地带背山面海,形势险要,即走廊北靠松岭,南临渤海,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联系主要通过这里,是便捷的天然交通要道,京沈铁路、京哈公路并行纵贯,是交通要道。主要城市有锦州市,是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辽沈战役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仗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另有锦承、叶赤、魏塔等铁路北通阜新、朝阳、赤峰、承德等地。沿海有葫芦岛港可泊海轮。走廊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明清宁(兴城)锦之战、松(山)锦之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1948)均在此进行。
河西走廊
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 、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故名。
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由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最宽300千米。面积8.9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砾石组成,多砂碛、戈壁,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大多为黄土状物质,便于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区。走廊的河流全属于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内陆水系,51条大小河流汇合为石羊河、弱水(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
河西走廊内部起伏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剥蚀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走廊中间是2—3公里宽的冲积平原,它们又被突出其间的丘陵、山地分割为武威平原、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个平原的中部多是绿洲区,沟渠交错,耕地如织。绿洲之间贯穿有戈壁、沙漠。
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温约6~11℃。走廊是西伯利亚气流南下 的通道,故冬季达半年之久 。1月均温多在- 8~ - 12℃之间,极端最低温超过-30℃ 。7 月均温多在20~26℃之间,极端最高温高于40℃ 。年降水量30~160毫米 ,而大部地区蒸发量2000~3000毫米,年日照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无霜期约160~230天左右。绿洲农业发达,是中国大西北的粮棉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由汉武帝主持开发。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现代兰新铁路经此。
⑨ 辽西走廊和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地位同样重要吗
我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走廊:河西走廊和辽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联系东北、西北的咽喉。历史上由于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原因,我们更多了解的是河西走廊。但是相对于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的河西走廊来说,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辽西走廊更加关键。作为东北和中原的关键通道,历史上既有中原王朝跨越河西走廊攻击东北的先例:燕国越过辽西走廊扩展辽东领土、唐朝越过辽西走廊攻灭高句丽、曹操追击河北袁绍后裔平定乌桓等等;也同样有崛起于东北的政权通过辽西走廊入主中原:崛起于龙城的前燕慕容氏进入中原建立诸燕、清朝从关外进入中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⑩ 一条狭窄通道,辽西走廊为何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辽西走廊这条狭窄的通道其实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次数非常之少,我们更常听到的是河西走廊。宋辽之前,辽西地区几乎荒无人烟,甚至没有被完全打通。后面随着东北地区的辽国兴起,辽西地区开始发挥它的战略作用,而作为其中一条通道的辽西走廊,更是由于之后在明朝时期被修建起了山海关诚实,自此成为重要的军事要道,更是各方兵家必争之地。其军事战略地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都企图以人工建造的力量来利用险峻地带,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阻止外敌侵犯。辽西走廊虽在历史上鲜少被提及,但它发挥的重要军事战略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宁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