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琼中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

琼中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

发布时间: 2021-01-10 10:22:45

㈠ 海南省如何通过旅游扶贫精准

近日,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扶贫联系点五指山市福关村开展扶贫日活动。活动现场,参与帮扶的分界洲景区、五指山曜阳度假养老公司与福关村签订结对帮扶合作意向书,一场“扶贫招聘会”为贫困户们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多年来,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为周边村庄累计安排扶贫资金3800多万元,安排200多名村民到景区就业,帮扶200多名贫困大学生,带动南
山周边区域农家乐餐厅、乡村酒店、农产品水果商店、游客停车场、花卉苗圃等一批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在帮扶周边村民的过程中,变“输血
式帮扶”为“造血式引领”,在劳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和安置当地村民,并针对性地为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务农
半天务工”的弹性工作模式,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乐业……

投入资金大、参与时间长、涉及面广、扶贫功能强,我省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全省旅游扶贫的主力之一。

农旅结合,发展产业助脱贫

借力“美丽资源”,农旅融合成为我省乡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除了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通过挖掘特色地方文化资源扶贫成为五指山妙自然茶业有限公司的一大探索。2013年,该公司从云南引进国家茶树保护新
品种“紫娟”种植在阿陀岭红山一带,目前已成功种植“紫娟”茶园300余亩。“公司+农户+基地+茶科所”模式,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

“公司给我们发放种苗,教种植技术,采摘的茶叶还负责收购,赚钱不用操心。”什会村村民王梅霞告诉记者,这让主要以种植稻谷、橡胶等农作物为生的村民们看到了挣钱的另一种方式。今年,紫鹃茶进入采摘高峰期,每亩可采摘茶青400斤,保底收入将达到4000元/亩。

以开发旅游驿站而整村脱贫的“白沙罗帅村模式”、互联网+旅游扶贫的“琼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的“琼海会山镇模式”……越来越多的乡镇在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按照《海南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到2018年底通过重点扶持4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其他特色村镇发展旅游业,带动10万以上贫困人口
增收脱贫。方案提出,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和开展精准帮扶为主要路径,重点在深入挖掘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与三次
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和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省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把乡村旅游纳入全省旅游规划的同时,通过将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到精品旅游线路中,来提高当地的游客到达率,并以此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高贫困地区的劳动生产力,甚至借此深度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建设大规模的乡村旅游景点

确实能够发家致富。

㈡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经济

琼中县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是发展农、林、热、牧综合性生产农业县。
清至民国时期,土地被峒主豪绅等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生产无法发展。刀耕火种,水平低下,粮食年亩产仅60多公斤。
1947年,琼中县境域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改变了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开始得到发展。1952年后,经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兴修水利,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使各项生产不断发展。1958年“大跃进”刮“共产风”,造成粮食产量和畜禽饲养量下降。“文化大革命”时期,只抓粮食生产,排斥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很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生产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各项生产迅速发展,产值锐增。1949年琼中县农业总产值448.1万元,1990年增至4281万元,增长8.5倍多。主要产品产量,1990年粮食达3.97万吨、橡胶973.29吨、水果6548.93吨、牛存栏量3.85万头,分别比1949年增长4.5倍,9731.9倍,44.73倍和1.88倍。
2010年,琼中县桑蚕种植面积发展到2.39万亩,养蜂发展到4.1万群(箱),新兴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新亮点。畜牧业加快发展,从2006年起生猪出岛实现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间生猪出岛量为1.77万头。全面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林权制度改革、家电下乡等30项惠农项目。琼中全县累计成立绿橙、养蜂、槟榔、橡胶等6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2年琼中县巩固提升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效益的同时,大力引导农民发展桑蚕、养蜂、绿橙、铁皮石斛等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琼中县农村产业多元化。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6.65亿元,同比增长0.27%。其中,农业产值完成9.65亿元同比增长22.12%;林业总产值完成10.89亿元,同比下降15.59%;牧业产值完成4.06亿元,同比下降2.51%;渔业产值完成6750万元,同比增长1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3767万元,同比增长28.57%。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定增长。2012年,琼中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万亩,总产量5万吨,同比增长7.9%。 清末民初,琼中县境内有零星私营手工作坊,行业有打铁、打银、木工、编织、纺织、酿造、榨油、制糖和烧制石灰、砖瓦等,从业人员20多人。解放前夕,时局动乱,大部份季工业者离境歇业。
1952年后,外县手工业者逐年流入琼中县,从事缝纫、编织、印染、打铁等业,1956年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综合生产合作社。并开始创办地方国营工业。1958年“大跃进”,琼中县社大办工矿企业,比例失调。
1965年有工厂26家,总产值318.7万元。1970年后,琼中县社工业发展迅速,至1978年达43家,工业总产值1036.7万元。
1980年起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逐步改革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添建一批全民工厂。集体工业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变,大多数承包给职工经营。个体工业开始发展。
1990年琼中县计有工业167家。其中全民17家,集体10家,个体140家。行业有机械、化学、建材、森工、食品、制药、造纸、印刷、纺织、电力、服装、自来水、制茶、制胶等。职工3238人,总产值2846万元,上缴利税87.8万元。
2011年琼中县生产总值达13.06亿元,人均GDP达9130元,分别是2005年的2.07倍和1.9倍;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92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是2005年的3.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是2005年的3.25倍。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5年的51.5:14.1:34.4调整到2010年的47.9:14.1 :38,一产下调约4个百分点,三产上调约4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2年全年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国家节能减排宏观调控的压力下,积极培育壮大环保绿色产业,引进绿色工业企业落户湾岭农副产品加工园。据初步估算,琼中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20.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828万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5040万元,同比增长14%。2012年琼中县发电量约为2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供电量13028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0%;琼中县自来水供应约为110万吨,同比增长1.1%。 招商办公室县政府办县发展改革委 县档案局(档案馆)县司法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统计局县民宗委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县应急办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人口计生委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商务局县教育局 县农税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旅游局县委办县工业与科技信息产业局 县委统战部 县委政法委 县委宣传部 县直工委 县纪委、监察局 县委组织部 市政管理局

㈢ 如何打造乡村旅游共同体 神州旅创

“农抄+旅”:开展包括绿橙采摘、品尝,绿橙认养认购、吃绿橙比赛、绿橙亲子植树等在内的琼中绿橙文化体验活动。
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游客推出自驾路线、徒步路线、团体路线、一日游、两日游“奔格内”乡村休闲精品主题线路,让游客充分领略琼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品味丰富多彩的黎苗文化;举办乡村音乐会、篝火晚会、对歌赛和绿橙露营大会等,加深游客对琼中的游览体验。

㈣ 特色资源的乡村旅游如何做旅游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群对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绿色服务与绿色产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拥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具有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在规划中将旅游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相结合,如何打造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景观?这一系列问题,将成为此类村庄规划关注的重点。
品牌塑造。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建设思路,强调村庄品牌塑造,依托现有的景观资源,围绕品牌塑造、旅游特色策划、产业带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特色节点设计、民俗节庆设计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同时展现民俗风情文化、体现乡村生态文明。铭智旅游策划有丰富的乡村旅游策划规划经验。在村庄景观的设计、营造与风格,项目的选择、命名和内容,标识的设计、色彩、选材等方面,都要突显村庄的“品”。
产业带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新型农业,诸如琼中山鸡饲养、种桑养蚕、冬种特色瓜菜等。一方面可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这些特色农业也可作为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作为生态农业观光节点,满足旅客购物休闲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的培育等多重要素的协调发展,使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

㈤ 海南琼中能发展起来吗

琼中位于海南中抄部,山地较多,袭交通不方便,另外琼中有限制不能发展工业(本来海南工业就很差,琼中又是最差之一),没有什么打开交通的理由,还有发展旅游业,但琼中没有什么景点可以吸引外地人,单一的景点不能吸引游客。
海南岛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向中部包围发展,比如之前的保亭很落后,但现在不错了。现在发展趋势中,似乎没有多大发展的就属于琼中,屯昌,定安。
琼中会发展起来的,但目前还很难发展,虽然最近的几年看起来不错。既然要发展旅游岛,那应该会考虑到整个岛的发展,所以发展不发展还不重要,重要是发展要能带起当地经济。不要发展起来,地被征用,钱花光,土地也没了。

㈥ 海南琼中的县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有发展前途吗,待遇怎么样啊

任何地方和环境的发展,一是自己的能力,二是机遇。这两者把握好了就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