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旅游发展数据
A. 怎样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
针对目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尚无明确定义,但是人们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的特征有:
(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一)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将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护法》。
(二)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
(三)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
(四)重视当地人利益。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
(五)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以加强管理。
B. 旅游大数据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大数据在旅游行业主要应用于旅游市场细分、旅游营销诊断、景版区动态监测、旅游舆情监测权等方面。通过旅游大数据,对游客画像及旅游舆情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创新等变革。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从供给角度分析来看,全域旅游是供给侧改革,大数据带来旅游目的地战略定位、精准营销与业态创新。从需求角度分析来看,供给侧改革归根到底服务于游客,大数据要立足于建立面向价值生态系统的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服务与体验。
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来看,在旅游+互联网下,利用大数据破除产业发展的藩篱。全域旅游强调资源配置,大数据时代下的资源配置,其实就是利用数据数量、维度与广度,综合分析各类信息,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及产业发展、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游客市场等旅游状况在数据空间内对其进行时空重构,以最优的分配原则进行资源配置。
从产业监管角度分析来看,大数据有助于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全域旅游要实现游客满意,必须尽量避免与减少游客的“负面感受”。
C. 绿色旅游的标准及发展现状
绿色旅游 英文名称: tourism 定义:是可选择旅游的一种,与乡村旅游有一定联系,具有自然旅游的环境兼容性,对目的地有很小或没有生态影响。
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D. 搜集区域十年或十年以上的旅游经济发展数据,最好有趋势分析图~急求!!!!!!
楼主,是哪个区域的?你那么着急,没说明白我也没办法给你啊~~~
E. 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如何
世界上,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映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信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保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保意识的增强,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向“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c)”情结,使自己融入自然,进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境界。这种旅游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F. 绿色旅游能带来什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绿色旅游能让人们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更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天津为例说明:蓟县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充分利用开发本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京东名胜游、自然生态游、山乡风情游、素质之旅等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商旅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新路。
念活“秀美经”,唱活“文明戏”,拓宽发展路,是蓟县“大旅游”观念给我们的启示,值得借鉴学习。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的天津蓟县,本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促进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去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仅“五一”旅游“黄金周”就接待中外游客15.1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52.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100.4%,创历史新高。
蓟县位于天津北部,古称渔阳,居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交通快捷、便利。经过多年的生态环境建设,蓟县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9%,宜林荒山全部得到了绿化,形成了冬青、春花、夏绿、秋果的绿化美化格局,被誉为天津市的后花园。近年来,蓟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及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被列为津门十景之首的黄崖关长城以及独具特色的石趣园、九山顶等风景区。
为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蓟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完善景区软、硬环境建设。今年,投巨资开发建设长城龙台、九龙山梨木台景点,恢复乾隆行宫,建设天池山庄、青山岭旅游度假区等系列工程,积极培植旅游名牌,提高景区、景点的载体功能,相继推出了京东名胜游、自然生态游、山乡风情游、素质之旅四条旅游精品线。采取农旅结合、商旅结合的形式,开辟田园风光游,建成6个果品采摘超市,以及融参观购物于一体的长城旅游纪念品商店。与此同时,举办第三届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盘山登山大赛、长城国际书画展、飞车跨长城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在开通京、津、唐至蓟县旅游专线的基础上,开通了马来西亚、日本、丹麦到蓟县的旅游专线。
围绕唱活“文明戏”,念活“秀美经”,不断提高景区管理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实行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力推行标准化服务、微笑服务和文明服务,积极为游客创造安全、清新、整洁的旅游环境。
众多游客到蓟县旅游,不仅给蓟县带来大量的财流、物流和信息流,而且大大加快了蓟县对外开放的进程,促进了蓟县经济的发展。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6.3%,三级财政收入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3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941元,同比增长14.8%。
G. 白色旅游,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的资源特点,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红色旅游是依托红色资源而存在的,这些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集中程度,在我国的政区图上可划分出 12 大红色旅游区,可分为东、西、南、北、中 5 个资源地带。
(一)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历程
我国红色旅游由萌发到市场化的进程。作为以红色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发展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
即公费学习和政治接待阶段,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而是当作政治任务进行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产出。
2、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地方,开始起步发展旅游业,并占得一定先机。
3、快速发展阶段
90年代中后期,以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纪念活动为契机的重大活动给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四是市场化阶段
进入21世纪,受“假日经济”等因素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也明显受益。各地加大了对市场化条件下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的实践与探讨力度,红色旅游正逐步按照旅游发展的规律走向纵深。但从总体来看“红色旅游的发展仍滞后于国内整体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中央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驱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快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步伐。红色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并逐渐得到国外游客的关注。
2、红色旅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红色旅游一经推出并受到普遍欢迎,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参观游览人数明显增长。
3、红色旅游发展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
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 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三、红色旅游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发展面临大好机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规划到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新的起点和新的模式。
1、红色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主题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在自然风景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旅游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效益,比较成熟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宣传、旅游服务基本形成,红色旅游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品牌的树立,将促进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红色旅游将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红色旅游的资源分布,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增加人民的收入,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目标。一方面,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相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业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开发服务也可以提高收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减小城乡差距。
3、红色旅游发展逐步成熟,形成特色化产品和综合性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的发展,将会出现一批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产品,成为特色化持续性红色旅游发展项目。另有一部分产品将与自然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产品融为一体,在综合性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效益。
红色旅游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高效发展态势,其发展趋势前景广阔。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红色旅游发展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协调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H. 绿色旅游指的是什么
绿色产业指的是零污染、零排放的产业,旅游本身有一定的污染和排放,比如游客内大小便,餐容饮企业水体和空气污染,旅游交通中的汽车尾气等。
比较理想化的绿色旅游应该是利用旅游接待宾馆的自动降解设备和技术,通过游客的自律(不乱丢果皮、食品包装袋等),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是无法实现的,一是国人的素质问题,二是科技发展水平的问题。
因此,从本质来说:绿色旅游在中国的提出,和绿色食品一样属于商业策划和运作,是通过讨好消费者来实现盈利目的的途径。
I. 清远旅游发展的相关数据拜托各位大神
2011年清远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02.62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61.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人均内消费为容620元人民币。其中一天游人数为1822.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8%,过夜游人数为780.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旅游收入排名第六、旅游人次排名第八。 2010年清远全市接待游客21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43亿元、入境游客31.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5.3%、44.42%和37.87%。 2009年清远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850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4.33%;实现旅游总收入约75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3.31%。
麻烦采纳,谢谢!
J. 谁知道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数据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ww.cnta.gov.cn/html/2008-9/2008-9-10-11-35-98624.html
国家旅游局综合旅游统计http://www.cnta.gov.cn/html/zh/index.html
基本上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内数据都能在上面找到,如果还有容需要,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上查http://www.stats.gov.cn/tj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