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高句丽文化旅游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
『壹』 我想要查一下吉林省集安市的城市总体规划,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要在哪查,有谁有
1这个你可以登录那边的官方网站查询
2或是查询你那边的县志,就可以看到详细记录
希望能帮到你
手打不易,还望采纳
『贰』 高句丽王朝在今天的集安市保留完好的文化遗址是
公元前37年,朝鲜北部地区及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即今天的集安市,高句丽都城统治长达425年,后迁都至朝鲜平壤,直到668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国、辽、金、元、明各朝,在此期间,高句丽王朝发展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也适当吸收了了中原的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
集安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烂的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文物古迹,多处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好太王碑、五盔坟、国内城、丸都山城以及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等高句丽古迹早已蜚声海内外,“古迹文化游”令人流连忘返。
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山奇水碧,风景秀丽,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游”,足以使人领略江南塞北名山大川的秀美景色。它还是边境城市,中朝界河鸭绿江风光旖旎,“边境风光游”独具特色,异域风光令人陶醉。以古迹文化游、生态环境游、边境风光游为主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高句丽古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2004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历史遗迹有:将军坟、好太王碑、高句丽古墓壁画、好太王陵、丸都山城、国内城。
将军坟
将军坟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坐落在集安市区东北5公里的龙山脚下,是一座形似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墓。
将军坟是集安上万座高句丽古墓中方坛阶梯墓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宏伟的古墓之一。它巍然屹立于龙山脚下,南望鸭绿江,北依禹山。龙山、禹山交会,将军坟处于其间,远远望去,两个山头与高大古墓构成“二龙戏珠”之势。中国专家经过考古与研究证明,这座方坛阶梯墓应该是高句丽第20位王“长寿王”的陵寝。
将军坟建于5世纪初,以1100余块修凿工整的长方型花岗岩石条垒筑而成,中间以卵石和沙砾填充。为了防止自身重量压迫使条石外移,四面各放置三块巨大的护坟石。除北面失落一块外,其余各面护坟石至今保存完整。将军坟高12.4米,陵墓外形为7级阶梯,墓室开口在第五级阶梯中部。墓室上面以一块约50吨重的整块石板覆盖。墓室内有两个石棺床,但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
文献记载中的“长寿王”“体貌魁杰、志气豪迈”,他继承了父亲“好太王”创下的基业,继续开拓疆土,为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他把都城迁到了平壤。高句丽政权在“长寿王”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史书记载,高句丽人有厚葬习俗:“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长寿王继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倾全国之力厚葬乃父。太王既安,长寿王开始修造自己的陵墓。与好太王陵相比,长寿王陵形制略小,但更加豪华。根据墓顶出土的大批青灰色莲花纹瓦当和铁链等遗物可推测,当年墓顶上应有寝殿一类的建筑。
好太王碑
青山绿水环绕中的古城集安,仿佛湖水中一片静立的荷叶,而城中伫立了1600多年的好太王碑则似荷叶上的一滴露珠,璀璨夺目。
“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区城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是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陵墓所立,高大、端庄、通体黝黑。据史料记载,好太王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一块完整的巨大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在1.34米至2米之间。碑体重约37吨,碑身略呈方柱形,无碑额。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
“好太王”名谈德,于公元391年18岁时即位,39岁死亡,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专家研究表明,好太王在位的22年间是高句丽历史上的空前繁荣发展时期,他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东讨西征,占辽东、驱倭寇,侵汉江、降扶余,使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
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其父的功业而树立的。碑的四面刻有碑文,为汉字隶书,方严厚重。四面碑文竖行共44行,行间以界格,每行41个字,原有文字1775字。上千年的岁月磨蚀,以及晚清、民国时火焚除苔和不当拓字,使碑体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可识之字仅为1600字左右。碑文文意大体明了,惟断句、考证所涉及历史、考古诸多问题争议不少,中外学者因此著书立说,各陈己见。2004年7月1日,好太王碑与太王陵一起被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壁画
高句丽政权于公元前37年就已建立,壁画墓的出现却是在此之后300多年。考古学家证实,20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朝鲜境内先后清理和发掘出一批高句丽壁画墓。高句丽壁画墓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和朝鲜境内。这些壁画墓中封土石室墓居多,占90%以上。
早期高句丽壁画墓大约出现在公元4世纪上半叶。壁画的内容再现高句丽王公贵族家居、宴饮、歌舞、百戏、出行等社会生活。绘画方式一般是在石壁上抹白灰,然后在白灰上作画。壁画作品比较好地反映出该民族的独特传统,比如酷似今天日本相扑的角抵运动,骑马狩猎的场景等,还有长白山森林中常见的虎、鹿、野猪、熊、狍子、白兔、雉鸡等动物。
经过雨水的侵蚀,脱落与霉变是很多高句丽壁画面临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壁画,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高句丽壁画墓已严密封闭保护。为满足人们的观赏愿望,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壁画墓维修过程中采用了地下廊道和数字视频相结合的技术,游人无须踏入墓穴,即可一览部分“现场直播”的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美轮美奂。
图文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叁』 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的发掘情况
已发现的壁画墓近20座,重要的有角抵墓、通沟12号墓、长川 1号墓、舞蹈墓、三室墓、四神墓、五盔坟4号和5号墓等。墓用石材砌筑,封以黄土,也有的封以砾石。墓室有单室、多室之分。墓多早年被盗,墓内遗物多已无存。墓内壁画反映了高句丽的贵族生活和社会风俗,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可分3期:前期壁画多绘于白垩壁面上,以描绘贵族生活为主,如角抵墓由前室、甬道、后室组成。墓室方形,顶部为抹角迭涩构成穹窿式藻井,其上绘日月星宿。墓室四壁绘主人踞杌上,妻妾侍宴,二壮士于大树下奋力角抵,白发老翁依杖观看,车马待驾。壁画运笔朴拙奔放,单线平涂,设色单纯。中期壁画在描绘贵族生活的同时,出现了四神图,如三室墓呈曲尺状,有3室,以甬道相连,墓室方形,抹角叠涩藻井。一室四壁绘宴饮、狩猎、攻城、出行。二室四壁绘力士、武士,藻井绘日月星辰、仙人奇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三室四壁绘托梁力士,藻井绘飞禽、走兽、莲花等。内容丰富,线条豪放。室内出土黄釉陶器等遗物。在长川1号墓中,还绘有佛像和菩萨像。晚期壁画直接绘于平整的石面上,如五盔坟5号墓为方形单室,抹角迭涩藻井。四壁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衬以莲花火焰网状图案。四隅绘人身怪兽。藻井绘伏羲、女娲、牛首人、锻铁治轮羽人、伎乐天、仙人、日月星辰、龙虎缠斗等。画面点缀鎏金花饰,龙虎鸟兽眼珠均以绿松石镶嵌。壁画色彩浓重绚丽,线条遒劲而又富有变化,装饰富丽堂皇,布局严谨,代表了高句丽壁画艺术的水平,从壁画内容和形式,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肆』 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的概述
在高句丽权来贵的坟墓中,除自陪葬品之外,常常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矿物颜料。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宝石等等,这在中华壁画史上也是罕见的。集安1966年曾有11280座古墓,到1983 年普查时,尚存 7627 座。高句丽壁画主要分布在洞沟古墓群中,分布范围东西长20 公里 , 南北宽3 公里,这里还不包括距市区20公里以外的长川一、二、四号墓。至今,已发现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画,还发现一座书法墓--墨书长文墓。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于公元3 年至公元427 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众所周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凿建敦煌莫高窟。由此推算,集安高句丽壁画创作时间与敦煌早期壁画创作时间基本相同, 或更早一些。只是敦煌莫高窟历经北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代 ,历时千载,相继凿建,现保存壁画4.5 万多平方米。而集安古墓壁画,由于高句丽迁都平壤、战乱和封禁,长达1500多年一直埋没在乱石荒草之中,直到1949 年全国解放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才对集安壁画认真清理和保护。
『伍』 吉林集安高句丽的句字的读音
高句丽句的读音是;句,gōu。
句是多音字。
1、句,jù
句子:语~。词~版。造~。
用于语言:三~话不离权本行。写了两~诗。
2、句,gōu
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陆』 集安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有:
太王碑、将军坟、五盔坟、太王陵、丸版都山城,现在为套票,权100元/张。
另外风景区有:
五女峰(50元)、云峰水库(20元),老虎哨(无门票),中朝边境鸭绿江(可自选快艇15元),中朝大桥(30元)。价钱大概是这样,记不准了,但差也差不太远。
『柒』 集安高句丽古迹的好太王碑
在集安市东北5公里的高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好太王碑,无论碑体造形专、碑刻技法,属还是碑文风格,堪称中华民族碑刻艺术的瑰宝。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寿王为纪念19代好太王而建树的,碑高6.39米,由一整块巨形角砾凝灰岩雕凿而成,为不规则的方形柱状体。碑文四面环刻,计44行1775字。高句丽古迹还有古城遗址丸都山城、国内城等许多可供游人览胜之去处。
『捌』 为什么中国集安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 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各朝。清光绪28年(1902年)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5月改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集安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古老城市,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3年高句丽的第二代国王——琉璃王迁都集安。集安作为高句丽的国都历时425年,经历了十九代王,是当时东北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古代的灿烂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级)、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国家级),其中高句丽古墓群七十五座、古墓万余座,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大型王陵十余座——将军坟最为雄伟。还有号称“海东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号称“东北亚艺术宝库”的壁画墓二十余座,数五盔坟的壁画最绚丽多彩。集安文物古迹对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句丽古迹
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2004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将军坟
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5公里的龙山脚下,“东方金字塔”之称,建于公元五世纪初,为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
寿王之陵。
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边长31.58米,高13.1米,用石条 1100多块,其势宏伟壮观。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闲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
好太王碑
集安市区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6.39米,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将它立起来,然后书写、镌刻。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付44行,每行41字,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共1775个字。碑文为汉字,大小在9-10厘米左右,为方严厚重的隶书,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好太王陵
位好太王碑西南200米,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之墓。始建于391年。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好太王陵的方坛构筑前曾下挖80厘米的基槽,奠基90厘米,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层变化,方坛基部变动较大,边长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14.8米,方向近于正西。太王陵的内外结构与将军坟略有不同,太王陵目前可见16级阶梯,第一级阶坛由5重修琢工整的石条垒砌,顶部修筑墓室,东西2.95米,南北3.25米,藻井上部石条稍内收,盖顶石系一整块长园形石板头长径8.4米,短径5 米,厚0.8米,墓室高3米,墓道长5.3米,宽1.85米。
丸都山城
位于集安城北的丸都山上,与国内城相距2.5公里(千米)。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筑“尉那岩城”建安二年(197年),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溃败,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修筑大型宫殿,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209 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脊平缓处,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北高南低,形若向南倾斜的" 簸箕"。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6395米。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使建筑、军事、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口簸箕形山城的建筑模式。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
国内城
位于集安市市区中心地带,古城墙经历千年,依然坚实牢固,都城风范,潇洒依旧。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 年)朱蒙在西汉玄菟郡辖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 号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山城),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同时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至北魏始光四年(427年)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种。早期和中期的壁画,拙朴、雅气,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幽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在这些壁画上, 人们可以看到:贵族和妻妾宴饮,厨房中厨师在烹鱼炒肉。喜爱舞蹈的高句丽人排起长队,头戴羽饰,挥动双臂,跳起集体舞, 或者表演独舞。市集上的表演更热闹,在大树下有耍猴的,表演幻术的,玩杂耍的。争战和扩大疆土是高句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双方将军身披铠甲,头戴兜鍪(móu盔),战马也披着铁甲,兵刃相加。双方的步兵也扑打在一起。战胜者举刀砍杀俘虏, 被俘者跪在马前,引颈待毙……
集安古墓壁画除了上述反映生活风俗的内容之外,还有极大一部分是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特别是晚期的壁画,这种内容占了主体。其中描绘四神的壁画较多。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题,独占四壁。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此外,须弥座上的佛祖、菩萨群像、护法狮子、童子、莲花等宗教内容也出现在壁画中。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伏羲、女娲、神农氏、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这一现象,正好说明,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高句丽壁画另一个特点是装饰图案。主要有“王”字连续花纹,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等。这些图案简洁明快, 富丽高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玖』 集安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玩多久
遗址公园是免费对外的,如果只看景点,那么几分钟就可以。如果想在公园内转一圈,20分钟应该足够了。公园里可以纳凉和拍照,也会有胆子大的松鼠出来觅食。总之,是一个很小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