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南京旅游文化论文2000字

南京旅游文化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07 17:52:08

❶ 关于青春激昂成就梦想的论文字数200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追溯历史,悠悠华夏五千载,南京的文化承载了多少人的汗水和泪水。珍惜现在,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结晶。展望未来,对事业的热情,对明天的憧憬,对成功的渴望,对于聪慧的南京人来说,已不再是梦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每一次的回忆都会给予我们不同的感悟,而每一次的遗忘,也会给予我们不一样的默然与痛心,是的,1937年,南京沦陷。留血的是土地,飞翔的是熊鹰,呼啸的是风,是子弹,是绝望,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南京人在短短的一周内被清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杀绝。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彼时彼刻,金陵城中的同胞们,擎着炽烈永恒的火焰,为华夏子孙烧尽荆棘。这火,焚出了坦荡;这光,亦照亮你我的胸膛,勿论国仇家恨,这刹那舒展眉头,施命运宽解乐观的笑。这一刻,我们永远铭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
曾几何时,站紫金山巅,望玄武湖水。在有幸,叹几声岁月愁,道几句人间苦。心中烦恼不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广阔的玄武湖见证了南京的成长,从昔日的‘六朝古都’到今日的‘花园城市’,从2007年的空气质量为差到今天在紫金山发现狼的踪迹,这过程,我们努力了太多太多,市政府花了大代价来改善南京环境,从朱善璐到杨卫泽,多少代人的努力只为南京有一个美好的蓝天,也为南京能够申请青奥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
秦淮河不仅不是南京旅游的代表地,还是南京文化的孕育地、发源地。每日傍晚,万家灯火通明,吸引了无数旅游者的视线。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地,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南京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得以使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办,这是南京人的一次机会,一次走向世界,面向世界的机会。作为南京人的我们。我认为:应当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向世界大放异彩。让世界人民都对南京人民刮目相看。 我们应牢记青奥会目标: 1。将全世界的青年运动员们都集合起来,并为他们而欢庆。 2。用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 3。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 4。在节日般融洽欢快的气氛中分享世界各地的文化。 5。向世界各地的不同青年团体推广奥林匹克精神。 6。在年轻人之间提升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 7。在奥林匹克发展运动中成为一个创新的平台。 8。成为能代表国际最高运动水平的赛事之一。 他年若遂凌云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青奥会本是一项以全民健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项目。作为礼仪之邦,我们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内涵,当田径场场上那一响亮的枪声响起。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你看那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不论表现怎样,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观众的心中,这些运动员都发挥出了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体育精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英雄,是贸易学校的“刘翔”。不论结果如何,我们的健儿都会用努力赢得裁判员的高分,都会以微笑面对结果,用永不言弃的精神去打动场上的每一人。 此时此刻,青奥会已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程序。更是代表着无数南京健儿展示自我风采的一次机会。让豪情万丈,吸无数眼光,现华丽风采。青奥会因在南京举办而精彩,南京因青奥会而自豪!

❷ 南京大屠杀论文

为什么没人写元朝大屠杀,清军入关大屠杀???
哎! 蒙古人占领我们中回国建立元朝的答时,光北方的汉人就被杀了80%左右,华夏民族几乎断种,尤其是南宋最后几十万汉族精英崖山跳海集体殉国。宣布传统意思上的中国彻底终结。朝鲜,日本举国素茹,上下悲痛。自此开始敌视异族统治下的中国,日本也开始称中国为支那。在日本和朝鲜看来,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只能他们了。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等哪一次不是不是屠杀上百万汉人~~他妈的,现在电视剧还天天歌颂他们。。。现在的汉民族早就不是宋朝以及之前的华夏汉民族了,2次异族的屠杀,早就杀光了民族魂。剩下的只有汉奸和奴隶~~~

❸ 南京地貌形成原因2000字论文

南京地貌形成的原因我
肯定好的,了解

❹ 关于南京地方文化的论文怎么写

关于旅游文化(简介)
197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格波特在合著出版的一本《旅游学:要素、
实践、基本原理》中,用“旅游文化”作为书中一章的标题并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在国内,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旅游文化”这一概念被广泛的争论和探讨,动辄以“总和”为结论,研究比较空洞,尚未作深入的研究,截止现在,许多人仍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概念混淆,缺乏横向比较和国际衔接。许多研究和书籍大多停留在对旅游内涵,即包括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旅游审美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旅游媒体文化,旅游法律文化的研究,对旅游文化的特性研究也等同于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继承性、变异性等一般属性,其特殊性研究等同于历史的一些特点,缺乏对旅游文化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处于相对冷淡的时期。
喻学才认为,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狭义地说,它是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立足本国本地创造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的学问。从笔者目前看到最新的资料上,对“旅游文化”有比较全面的定义为:
马波定义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方志远等认为,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形式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现的总和。
章海荣认为,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
赵荣光、夏太生等认为,旅游文化是参与者在全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过程、原因、影响及其与介入其中各种要素的社会文化聚合。
看来,大家都认识到旅游文化是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旅游媒介(直接、间接服务的旅游企业)在旅游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客体的感悟和对撞以及与旅游媒介的交流和服务,是相互影响,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社会关系总和。它更多浸透了旅游客体的客观历史文化和旅游主体的主观文化以及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媒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文化。我坚决反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扩大或者泛化旅游文化,特别是在分析和研究旅游文化中,应该从文化、考古、历史等角度来全面评价旅游文化,防止“文化侵蚀”、“文化掠夺”与“伪文化”现象发生。现以西安和洛阳争夺“丝绸之路”为例,浅谈旅游文化(主要是旅游客体文化)历史的本真性和市场的商品性这一特点,因是初探,理论有待完善。

❺ 跪求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论文,2000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 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有200个座位,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该馆已编辑出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照片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等专辑。
纪念馆正面石壁上的馆名为邓小平亲笔题写,“1937.12.13-1938.1” 一行黑色大字,标明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一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令人触目惊心。悼念广场有“警世钟亭”、“兴华宝鼎”、“《狂雪》诗碑”,有“历史的桥梁”、“残破城墙”和“断裂的军刀”3组建筑,以及“遇难者头颅”、“断臂”两组雕塑和长明火等主体设施。院内散置着13块记载着13处大屠杀主要遗址史实的石碑。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呈棺椁形,陈列着由该处挖掘出的部分遇难同胞遗骨。旁边竖立着母亲像雕塑和刻有3000个遇难者名单的“遇难者名单墙”。大型墓室史料陈列厅,陈列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专题史料,共展出400多幅日军现场屠杀照片、60多件实物和数十件档案资料等

❻ 本人要写一篇南京旅行社现状及发展战略的论文,急用!!!

旅行社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发展状况关系到旅游行业发展的好坏与成败。面对当前旅游市场复杂的现状,旅行社为了自身能更好更稳定规范的发展,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管理,还要未雨绸缪,预知行业发展的态势。对企业的重大问题做出长期全局性的谋划方案,对企业制定实施及评价与控制活动所进行的一个全面复杂的管理过程。为此,旅行社为了自身规范健康的发展,为了促进整个旅游市场的稳定,应当从全局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常规管理与战略管理并行的管理机制。一、旅游市场环境分析(一)旅游方式小型化随着个性化,消费化时代的到来,散客游、自助游、委托代办式旅游越来越多,传统的团队旅游随之减少。在国际旅游中散客旅游占到了70%,团队只占到了30%,近几年来已形成一种趋势。就我国目前旅行社经营状况来看,外联人数没有减少,但团队客人越来越少。因此,旅游方式的小型化是一个长远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二)旅游时间常年化我国消费者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淡旺季比较明显。目前国内旅游基本上处于大起大伏,高峰低谷的状态,这与我国现行的节假日制度有关。大体上有春节,清明,五一,国庆,中秋几个高峰期,高峰期时旅行社应接不暇,质量事故频出,淡季时门可罗雀。这种现状随着新的旅游政策的出台是不会长久维持下去的,今后应该会有推动常年化旅游措施的实施。例如,目前有个别单位已实施的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等,如逐步大力推行,就可使我们旅游时间常年化逐步发展。从国际旅游趋势来看,淡旺季的区别已经在逐步减缓[1]55-56。(三)旅游服务社会化目前有一些旅行社开始尝试门市的社区化,让市场争客源成为各级旅游局一个普遍的态度。再加上目前各级旅游局也参与经营各地旅游资源,旅行社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是跨区域的,因此,希望有一个全程质量监督体系以保证接待质量。这就促使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但是真要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做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为旅游者提供方便,从而实现门市社区化。(四)品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网络旅行社品牌的多元化经营网络是今后旅游市场经营的主导性趋势,这种主导性趋势的产生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最符合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品牌一体化经营网络不是单一的,它是以旅行社的经营网络为基础,同时发展其他方面的网络经营。从企业综合角度来分析,将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模式,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完全是资金因素,而是市场因素,不仅取决于资金的规模量,更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适应性。总而言之,面对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和复杂性,旅行社的生存发展是机遇与限制齐力并行,需要客观审视[2]45-55。二、旅行社的经营战略管理经营战略是旅行社为了寻求自身持续、稳定的发展,在预测和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对自身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出的谋划和根本的对策。在做好日常的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具备未雨绸缪,预知未来发展的战略管理能力。旅行社经营者在实施战略管理时,应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挑战,要针对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审时适度,勇于创新。(一)差异性战略管理差异性战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以保证在不减少销量的前提下制定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获得竞争的优势。旅游者差异性的喜好程度越高,那么他们同旅行社的联系就越紧,旅行社所获得的优势也就越强。成功的旅游差异性经营管理可以使旅行社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收取较高的营销价格,提高销售量和获得旅游者对其品牌的忠诚感。无论何时,如果旅行社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价格超过了为获得差异性经营而花费的成本,那么差异性经营战略就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盈利能力[3]89-90。

❼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的论文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安石(半山园).王导.谢安(王谢故居).顾恺之(画龙点睛).徐达(胜棋楼.徐达墓回).常遇春(常府街).李文答忠(李府街).贾思勰(文心雕龙).邓愈(邓府山).张昭(老虎头).吴敬梓(儒林外史).卢郢(南京第一个状元).付善祥(中国历史第一个女状元).祖冲之(科学家).陶弘景(药圣)

❽ 南京灾害论文

南京简称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临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连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区域地理可分为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文化两部分。自然环境包括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
南京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
南京山脉
在城区外围,六合县境内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以玄武岩为主的方山、灵岩山;江浦县境内分布着东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脉;城郊和江宁县是宁镇山脉西段的分布地,沿江边第一列(即钟山北支)分布着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第二列(即钟山中支)有灵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钟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县境的东部是茅山山脉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有名称的小山丘外,还有许多无名岗地间杂其中。
南京城区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余脉向西延伸,在太平门旁为富贵山,进城为小九华山、北极阁,继续向西连接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下蜀黄土岗地,把南京城一分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在城北锈球公园附近还有狮子山(又名卢龙山),城西有马鞍山,城南有石子岗(又名玛瑙岗、聚宝山)。
南京地理优越,风景佳丽,赢得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赞誉。诸葛亮曾赞叹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47亿立方米,但南京市承接了长江、水阳江、滁河的大量客水,入境水量达9162亿立方米。河流方面,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
湖泊方面,南京市区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根据实例,分析后得知水资源特点:(1)本地水资源量少,客水资源量丰富:我市地处两江两河下游,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9000亿m3,2000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9311亿m3,其中长江客水9266亿m3,占99%,水阳江客水29.57亿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亿m3。
(2)本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丘陵山区缺水较严重;
(3)城区地表水水质较差,丘陵山区地表水水质较好。
但是,南京年实际用水量已超过56亿立方米。这就引发了人们关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讨论与分析。根据《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汇总分析》报告:本地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须依靠客水资源补给,通过利用长江水,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频繁,遇干旱年份,丘陵山区连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沿江地区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县在中等干旱年、特殊干旱年缺水严重,只能靠从外地提、引水。
所以,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更应该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工作,平衡水资源供需。
南京拥有较丰富的气候资源。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但是仍旧有不少气候资源方面的劣势,例如灾害性气候。灾害性气候有: 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长江流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也可能是我国为患最严重、频率最高、抗灾费力最大、迄今还无法根治的自然灾害,是中国的心腹之患。近些年长江大洪水高频发生,除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因素外,全球变暖所引发的长江流域气候、水文特征的变化是主要原因。
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总的说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

❾ 求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大概2000字左右,万分感谢啊~~~

南京历史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1、历史文化悠久。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谋士范蠡在秦淮河畔的古长干里构筑越城,迄今已有2700多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清凉山筑金陵邑。此后,秦朝称之为秣陵,东吴称之为建业,东晋称之为建康,唐朝称之为白下、上元,元朝称之为集庆,明朝称之为南京,清朝称之为江宁府治,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1927年设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称南京市。期间,六朝时期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还有南唐、明初、清末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有54位帝王、元首在位,建都历时447年。南京还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南京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猿人类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古都与文化的交融,彰显出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2、文化遗存丰富。南京共有市以上文保单位27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4处4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10处117个点,市级文保单位129处。2003年明孝陵“申遗”成功,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拥有70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陈列馆和纪念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标本。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及保护手段之有力,位居同类城市之前列。近年来,南京有几十项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三处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处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等南京特色文化具有人无我有、异彩纷呈的鲜明个性,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品牌。
3、文化传统优良。南京经过数千年的风雨,通过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孕育了无形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优良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气质与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养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在教育的设置和经费的投入上优于其他地方。因此,南京在历史上曾拥有中国曾经出现过的各类学校,上至太学、府学,下到县学、义学。晚清之后废科举而兴学堂,南京则涌现出各种现代的大学、专业学校和中小学堂。自从南京开办学府之后,尊师重教一直蔚然成风。二是造就了海纳百川的胸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汇的地方。另外,由于战争、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口变动,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在南京混合,促成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南京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度。三是形成了凝重而不古板的气质。南京历代王朝,由于政权频繁更迭,使得南京在文化上产生不了西安汉唐时期及北京明清时期所出现的盛世文化,但也正是这种偏安王朝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南京与其他古都的不同之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在这里相互补充,形成了凝重而又不古板的文化形态。
4、名人名作辈出。南京自六朝以来文化名人辈出,文化成果丰硕,文化中心地位延及至今,为世人公认。早在东晋时期,当时的建康就延续了被打破的西晋文明。建康的石刻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的最高水平。南朝的政治宽松、经济富裕和文化的活跃,使北朝的有识之士纷纷移居建康,南北两朝形形色色的文人才子,在建康施展才华,使文化精品迭出。唐宋和明清期间,先后称为金陵、升州、江宁的南京成为小说、戏剧、书画和诗词的创作热土。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等诗家名士留下了与金陵有关的许多不朽诗篇。结束帝制进入共和,南京积累了可观的民国文化,中山陵就是其建筑文化的杰作。在文化领域,有南朝古经史文学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有以南京为第二故乡的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有总领文坛五十年的清代《随园诗话》作者袁枚;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以南京作为战斗一生之起点的现代文豪鲁迅;还有言情小说家张恨水。在戏剧领域,有踏遍金陵为一剧的清初大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当过梅兰芳昆曲导师的近代词曲大师吴梅;还有国歌歌词作者、剧作家田汉。在书画领域,有著名的六朝画家顾恺之;有清代版画巨著《十竹斋书画谱》的作者胡正言;有“金陵八大家”之首的龚贤;有清代小说家兼园艺家李渔;有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有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有诗词书法绘画皆精并以草圣闻名的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还有诗人书家并一身的著名学者高二适。在教育、科技、医药等各学科人才济济,贡献卓著。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