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江西旅游业的发展
1. 江西旅游资源初探
江西山水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游业仍存在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致使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市场反应迟钝、客户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服务。
一、政府主导下的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选择及实施思路
江西旅游信息化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运营方式,以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政府主导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管理,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惯例。谈到政府在旅游息化发展中的运营模式,需要明确政府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
信息化规划以宣传目的地鲜明突出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为重点,逐级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
信息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并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商等利益主体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他们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化规划运作方面,利益机制上,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出资,体现整体产业到具体企业的利益协调和相互联动。
因此,政府从职能上来说,应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
2.政府在旅游信息化中的运作模式选择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目的地实施旅游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如表),江西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因素、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状况,应使用第二种运作模式。
3.政府主导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实施思路
在国际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包括我国的绝大部分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都采取了政府主导战略,政府起着统筹、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必须在整合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与目的地参与主体之间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1)整合资源建立江西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2)鼓励利益主体参与投资,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基金来源方面则显示出多样性,投资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
(3)开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江西旅游信息化项目能否及怎样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国外成功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在收益方面,国外许多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都是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站上发布信息并接受预订的旅游企业收取佣金,如奥地利Tirol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就将这种形式作为系统运行的收入来源之一。
二、江西旅游信息化战略下的政企合作运营模式的构建
政府部门运营模式应向协同型方面转变,建立新型协同合作的政府运营模式(见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旅游规划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门不仅需要聘请旅游专家,还应充分调动本地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参与规划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资源与产品调查,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参考旅游者的反馈信息。
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江西旅游管理部门应摆脱原有相对狭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游专业资源、旅游企业资源和游客资源,结合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开展产品与市场营销,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旅游统计、旅游招商、审批管理还是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过综合信息系统的统计,充分利用网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对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监督管理和培训支持,受理旅游者投诉。
在旅游服务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需要协同各类公众服务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并且需要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呼叫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方式增强与游客的直接沟通。
图中政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者和发起人的角色,协同下属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公众服务部门参与江西信息化建设,并加强江西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合作,鼓励他们加入信息系统中,参与网上旅游信息化的构建,包括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为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信息化规划服务;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为目的地旅游市场开发包括在线产品市场开发服务;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旅游服务,通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服务实行监督,并接受来自旅游者的了投诉;政府和企业通过客户信息管理搜集旅游信息,为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在线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反馈参考。
2. 江西省的旅游特色是什么
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因具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规模与水平逐年提高(详见表6-5)。
表6-5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江西旅游紧密围绕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和“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整体形象,以发展红色旅游为突破口,引领旅游产业全面跨越发展。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并形成了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瓷都名村文化旅游线、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一批专项旅游线路。
3. 如何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2、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3、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4、继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
4. 为什么江西拥有那么好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没有发展起来
江西人细致、安稳,有时候比较小心谨慎——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可能这是存在于我们专基因里面的先天性格。属这种性格的人是不太会做商业化运作的。我老家赣州,其实就周边18个县市的消费能力已经足够支撑起一个中等规模的旅游城市了,更何况离广东、福建、湖南等都那么近,可是真的是空有底蕴,没有发展。有时间我再把老家的宋城底蕴详细说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5. 1.列举江西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列举潘阳湖水利
1,红色旅游景点多,比如井冈山,比如秋收起义,八一起义等等。
2,自然风景美,比如庐山、比如三清山等等。
鄱阳湖要做的是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湿地。。
6. 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的优势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对江西省来说,发展红色旅游是“三位一体”的重大工程。
江西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被称为“红色摇篮”。这里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这里还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这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值得永远学习和传承的伟大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发展红色旅游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江西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省份之一,正在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品牌。早在2000年,江西省就提出树立“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旅游品牌。2004年1月,江西省联合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2004年10月,联合15省市开展了“红色之旅万里行”大型红色旅游宣传活动,为发展红色旅游宣传造势;提出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新形象”的红色旅游主题,努力把“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力求对全省的红色旅游发展加强指导和规范,努力使红色旅游成为江西省旅游新的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和探索,江西对中央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是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
红色景区蕴藏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是资政育人、培育干部的重要基地。红色旅游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与现代旅游形式统一起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多年来江西省井冈山、瑞金等革命圣地一直被辟为党政军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去年,中央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发改委、财政部等36个部委在瑞金修复旧址并辟为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红色景区被广大党员干部誉为“党性培养和锻炼的大课堂”,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活动的“寓教于游”功能,是新形势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鲜活形式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江西省在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中广泛开展的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饭、看一场红色歌舞、走一段红军挑粮路、写一篇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等“六个一”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充分发挥红色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是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优化、提升当地经济社会资源,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径
发展红色旅游能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为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江西省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区和完善旅游六大要素,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排水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作用,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江西省委明确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劳动力输出的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做强、做大江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几年来,江西省紧紧围绕江西发展战略,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了井冈山、瑞金、南昌、安源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04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的30%,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2%。“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效应,使江西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红色旅游热点,扩大了对外影响,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7. 吉林省的旅游业发展好还是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好啊
我感觉江西的好一点。江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一些,而且连带的周边几个省资源也不错,季节差别不大。吉林省主要靠冬夏两个季节,冬天的滑雪,夏天的长白山。但是配套设施不是很好。知名的景点并不多,做地接也很苦。
8. 长江中游经济圈给江西省带来什么发展优势
长江经济新格局中江西的机遇与挑战
江西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承接全球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相对沿江其他省市来说,江西在区域范围的拓展上受到一定限制。
彭春兰:我们知道,江西水域发达,赣江和鄱阳湖流域在历史上对发展经济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赣江经鄱阳湖汇入长江,有着天然的关联。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新格局中,江西的机遇与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斐:江西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承接全球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
相对沿江其他省市来说,江西只有九江沿长江,且仅有152公里岸线,在区域范围的拓展上受到一定限制。而且,江西的产业发展基础、承接平台建设的能力等都不占优势。
当然,优势也有不少,主要体现在:有发展沿江经济的基础,特别是九江,正在全力加快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西港区建设开发;江西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业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江西已确立这些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承接的重要方面;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相对低,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搭建了发展平台。
可以说,发展沿江经济,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对江西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长江中游其他省份合作共赢,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影响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完善,进一步建设沟通沿江区域的交通网络,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和紧密;沿江经济带的建设能进一步促进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建设,完善江西城市体系与空间布局,发挥城市群对经济腹地的经济拉动作用;建立区域合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求加强沿江区域的合作分工,消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可能会对江西本地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省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在与沿江经济区域的建设中,一方面要维持沟通与协作,另一方面要维护江西的利益。
江西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
江西要在充分发挥本省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推动长江城市群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尽快组织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积极寻求与其他省份的合作沟通,倡导建立高效的合作共赢机制。
彭春兰: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沿江的湖北、江苏等省已经迅速行动,加快融入。江西省委提出的“十六字方针”首先就是“发展升级”,我想积极融入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也是“发展升级”题中应有之义。您认为江西应该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陈斐: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尽快组织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积极寻求与其他省份的合作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倡导建立高效的合作共赢机制。
在充分发挥本省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推动长江城市群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消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引导人口和产业合理集聚转移。
以大城市为中心,主要是以南昌为中心拉动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建设。具体来说,无论是在城市建设、产业招商、区域空间等领域,均须在省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改变仅靠南昌一己之力打造南昌的旧思维,应站在全省的高度上和需求上,大胆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使周边城市资源向南昌聚集,迅速使南昌占全省经济比重增至三分之一以上。从而发挥城市群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城市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和人力。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以生态建设和江河湖泊治理为重点,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与其他省份要联合行动,以长江、洞庭湖、鄱阳湖为重点,共同加强防洪大堤加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污染综合治理等合作建设。
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让江西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融入长江经济带。当前,要着力推进交通、信息、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解决好沿江经济区基础设施的对接和融合,合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江西省的旅游产业、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零配件、医药等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
《中共江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着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和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等省级战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几个省级区域战略如果实施得好,会让江西面貌一新。尤其是昌九一体化,南昌市还需要尽快地把增长极做大做强,如果在省直管县试点中能助力增长极,那么南昌市就会有发展的纵深腹地。
在区域发展潜力方面,我认为江西要进一步拓宽视野,下定决心,积极推进“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战略,倡导打造“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战略是省内不同增长极的分工,“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构建,则需要萍乡市主动先行探索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合作机制,找准定位,借助长株潭城市群融入长江经济支撑带,努力把试验区打造成省际合作的示范区、赣湘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突破省际壁垒,拓展发展空间,以“一轴”为纽带,以边界产业园区为平台,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
9. 怎样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
首先是观复念上的创新。
按照城市制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岛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大景区。把旅游六要素同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会风貌等社会资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创新。
从对旅游业的管理上升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变条带式的管理为板块式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紧紧围绕来秦旅游者需求设计和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是产品上的创新。设计培育新的主打旅游产品,探索大型参与式的四季皆宜的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打造特色节目。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组合新的旅游线路,创建“宜游”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