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保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处

保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处

发布时间: 2021-01-07 03:09:24

A. 大保定的规划

按照“一城三星一淀”的规划,主城区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主的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南车、北电、城文”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完善城市功能,创建生态宜居城市。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四个组团合理分工,明确各自产业发展方向,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主城区和四个组团之间要加强衔接与联系。北部通过扩张“中国电谷”空间推动城区向北发展,加快与满城、徐水工业区对接; 南部依托长城、中兴和市汽车零部件基地向南拓展,加快与清苑对接; 西部畅通连接山区通道,加快与满城对接; 东部规划建设白洋淀大道和水运通道,快捷连通白洋淀。
通过北扩、南拓、西接、东联,构建“南车北电强实力,西山东水映名城”的大城市格局。“力争到2020年,使主中心城区辖区面积由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965平方公里,人口由目前的120万人增加到300万人,成为拉动全市发展的一匹‘大马’。”倪贺营补充说。
“大保定”怎么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过去,清苑等四个县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划,城市功能小而全,纳入大保定的行政区划后,就要统筹考虑。为此,我市提出“市县一体化规划,经济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郊一体化融合;城市一体化管理,利益一体化共享”的改革内容,拉开“大保定”建设框架。
市县一体化规划。统筹城市规划体系,完善市区与四县城镇发展规划,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大城市发展格局出发,将四个县列为城市规划控制区,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编制范围,并将四个县县城、市县连接线、重点城镇的规划,纳入市级管理。同时,优化产业布局规划,科学规划市区与四县发展功能定位和产业协作,统一安排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县、县县之间以快速路、直通路为主的道路系统建设,统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通信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市县、县县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与共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同时,加大四县新建、扩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力度,鼓励城区产业项目向四县扩展延伸,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开展新农村城市化培训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市的社会竞争力。
“通过统筹把握中心城区和‘三星一淀’的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建设品位,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使大保定区域功能更鲜明,产业支撑更强劲,拉动效果更明显,人居环境更优美。”规划局总工程师王宝玉展望着保定的未来。

B. 保定三年大变样规划图是具体怎样的规划的

太多了,发不完,就这点吧。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保定市人民政府
2008.8

目 录
第1章 总则 5
第2章 市域发展目标与战略 6
第3章 城市性质与职能 9
第4章 城市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9
第5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0
第1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0
第2节 市域空间管制 13
第3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4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
第5节 旅游发展规划 22
第6章 中心城区规划 23
第1节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3
第2节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27
第3节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28
第4节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 33
第5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4
第6节 市政设施工程规划 38
第7节 环境保护规划 43
第8节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5
第9节 近期建设规划 50
第10节 远景规划设想 50
第7章 规划实施建议 50
第8章 附则 52
附表1: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2008) 53
附表2: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54
附表3: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55
附表4:保定市域严格控制发展区一览表 57
附表5:保定市2020年城区与县城人口规模预测 单位:万人 58
附表6:保定市县城以外建制镇职能类型分布 59
附表7:保定市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表 60
附表8:城市快速路网络节点立交设置统计表 60
附表9:停车场配建指标统计表 60
附表10:配建停车位统计表 61
附表11:分区域停车布局一览表 61
附表12:公交站场规模一览表 62
附表13:货运中心一览表 62
附表14:文物保护范围一览表 62
附表15:保定市市区环境噪声标准 64
附表16:户外允许噪声级(dB) 65
附表17:市区河道治理标准表 65
附表18:规划消防站一览表 65
附录19:建设部:关于同意调整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67
附录20:河北省建设厅:关于保定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 69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编制《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安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同意保定市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
(6)《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
(7)国家、河北省及保定市的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
(8)《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区域一体化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在规划中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走中国特色的健康城镇化道路;
(3)坚持尊重、保护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
(4)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
第4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5条 规划区范围
本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除延续上版规划内容,包括市区312.3平方公里、白洋淀淀区366平方公里、西大洋水库水源地保护区210平方公里之外,还增加徐水、满城、清苑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12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6条 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市域
范围:保定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2109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
规划范围:包括市区,白洋淀淀区,西大洋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一亩泉水源地保护区,徐水、满城、清苑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127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空间管制分区规划。
(3)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市区内城市建设用地1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规划内容:中心城区规划。
第2章 市域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7条 定性目标
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价值链体系,成为世界级城市密集地区——京津冀城镇连绵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成华北内陆地区向沿海开放的桥头堡,并继续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京津冀都市圈中以承接京津项目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以节能节水型企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京津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京南现代物流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地区特色旅游休闲胜地。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具有明显龙头带动作用的示范地区。
第8条 定量目标
以2005年保定地区生产总值1072亿元为基数,设想保定宏观经济2006~2010年以12%、2011~2015年以10%、2016~2020年以8%的速度发展。届时2010年保定地区生产总值为1889亿元、2015年为3042亿元、2020年为4470亿元。2010年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例超过50%,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呈“三二一”型结构。
第9条 保定市域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1)积极推进外向经济,打破经济发展桎梏。
(2)利用区位优势条件,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3)立足自有基础条件,积极主动谋划发展。
(4)发挥紧凑型城市的优势,制止城市无序蔓延。
(5)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
第10条 产业发展策略
保定市的产业发展应实施以工业经济为核心动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二元化新型工业道路。
第11条 宏观经济布局:两片四区
第12条 (1)两片——西部山地经济片区和东部平原经济片区。西部山地经济片区包括涞水、易县、阜平、唐县、顺平、涞源、曲阳7县的山区部分。该片区以保护自然资源、涵养生态为重点、主要发展林果种植业和旅游业;东部平原经济片区包括西部山区7县的山前平原部分和保定市域除西部7县以外的其它县(市、区)部分,是工农业并举的发展地带,也是规划期内保定市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区域。
第13条 (2)四区:经济发展的四个次区域:西部山区次区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区;中心城次区域—保定城镇与经济发展主体区(包括保定市区、徐水县全部、清苑县全部、安新县全部、满城与顺平县的平原部分);东北部次区域—承载京津辐射扩散区(包括涿州、高碑店、定兴、容城、雄县的全部和涞水、易县的平原部分);东南部次区域—省会中心城市石家庄辐射影响区(包括定州、安国、望都、高阳、蠡县、博野的全部和唐县、曲阳的平原部分)。
第14条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 面向北京天津,“工业立市”、“错位发展”引导保定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高科技企业和“规模经济”企业参与较大地域范围的产业分工与竞争、增加地方经济总量、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以适用型、劳动密集型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解决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第15条 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战略。选择副中心城市,以“一城三星”的组团式格局共同担负起保定中心城市作用,协调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的关系。保定城镇应选择有重点的非均衡发展道路,新农村建设重点落实到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上。
第16条 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战略。加强东西向路网的建设,构筑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市域快速路网,完善普通公路网,并提高其等级和路况。加强保定与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之间、保定东西部地区之间、保定市域各级城镇与中心城市之间、都市区各组团城市之间的联系,构筑纵贯西部山区的南北向交通轴带。
第17条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战略。保定市域范围内用地的生态分区,按保护等级分为三个级别:生态环境一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二级保护区和生态环境三级保护区。
(1)生态环境一级保护区:主要包括山区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区,为生态环境各要素密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需要保护的重点地区,执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建设用地侵占。市域一级生态环境保护区占地比例达16%,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以及白洋淀湿地区,还包括大型水库区与重要河流水系及其缓冲区。
(2)生态环境二级保护区:主要包括生态廊道和山前生态缓冲区,为生态环境一级保护区的周边缓冲地区,执行较严格的控制措施,限制建设用地的置换。该部分区域为生态影响较大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建设用地的性质和开发量在该区内应尽可能进行控制,尽可能做为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用地。该部分区域占地比例达37%,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前区,用地类型以林地、草地为主。
(3)生态环境三级保护区: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和农田,是生态限制性因素较少的地区,在该区域内建设用地占地选择条件相对宽松,比较适合建设发展。市域生态环境三级保护区占地比例达46%,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的平原地区。
第3章 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18条 城市性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冀中地区中心城市。
第19条 城市主要职能
(1)京津冀都市连绵带南翼的中心城市。
(2)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基地。
(3)京南的区域性教育中心。
(4)商贸发达的市域中心城市。
(5)文化发达的宜居城市。
(6)京南交通枢纽、物流枢纽。
第4章 城市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第20条 保定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保定市域总人口为11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
远期2020年保定市域总人口为1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50%。
第21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25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70万人。
第22条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7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5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23条 城镇空间结构
本次总规确定保定市域的城镇发展轴为“一带两轴”结构:一条城镇发展带为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规划的京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用线以及规划的京石高速公路复线共同构成的复合型城镇发展带。两条城镇发展轴由保津高速公路、保霸铁路构成的发展轴,由省道定(州)蠡(县)线接蠡(县)高(阳)线构成的城镇发展轴。一带两轴的城镇空间结构是对保定市域宏观经济布局与市域城镇发展战略的落实。
第24条 城镇等级结构
保定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等级结构: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由“一城(保定城区)三星(满城、清苑、徐水城区)”构成都市区组团式中心城市。
第二级—市域次中心城市:涿州城区与定州城区。
第三级—县域中心城市:高碑店、安国城区及其它16县的县城。
第四级—建制镇:县城以外的其它建制镇。
第25条 城镇规模结构
2020年,保定中心城区将超过百万人口,为特大型城市;涿州、定州、高碑店、徐水为或接近中等规模城市;安国城区和其它县城镇为小城市。建制镇中高碑店的白沟和徐水县的大王店发展潜力较大,人口规模可能会大一些,其它规模较大的建制镇还有昝岗、留史、辛兴、李亲顾、清风店、灵山等。参见附表。
第26条 城镇职能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
大北京(或京津冀北)地区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其中:
中心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发展教育、文化和高端服务业,以及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制造业。
徐水城区—以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清苑城区—以汽车及其零配件生产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分担中心城区部分仓储与物流配送功能。
满城城区—分担中心城区部分文教、居住功能,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基地。
(2)市域次中心城市
涿州城区—北京卫星城,保定北部地区中心城市,京津辐射扩散项目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定州城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南部地区中心城市,以汽车、能源、煤化工等为主的产业基地。
(3)县域中心城市
高碑店城区:县域(县级市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安国城区:县域(县级市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成药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顺平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市。
涞源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性交通枢纽,“凉城”旅游服务基地。
涞水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市。
易县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工产品生产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市。
唐县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市。
阜平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性交通枢纽,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市。
曲阳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石雕加工业为特色的小城市。
定兴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汽车及其零配件和轻工产品生产为主的小城市。
望都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市。
容城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服装制造及流通为主的小城市。
雄县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塑料包装和印刷为主的小城市。
安新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旅游工艺品生产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市。
高阳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兴的纺织品生产及流通基地。
蠡县县城—县域政治、文化中心,县域棉、毛纺及皮革加工业服务中心。
博野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橡胶加工业为主的小城市。
(4)重点镇
涿州松林店—以汽车零配件生产为主的小城镇。
定州李亲顾—以金属拉丝为特色的小城镇。
高碑店白沟—以箱包生产及小百货集散为主的小城镇。
徐水遂城—以酿酒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
容城大河—以服装制造业为主的小城镇。
高阳庞口—以农机配件集散为主的小城镇。
蠡县辛兴—以化纤及毛纺织生产为主的小城镇。
雄县咎岗—以塑胶制品生产为主的小城镇。
定兴固城—以制药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
阜平城南庄—以红色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镇。
涞水三坡—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镇。
安新三台:以制鞋业为主的小城镇。
保定市县城以外建制镇职能类型分布见附表。

C. 保定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待遇怎么样

就在我们来大院里,河北建设集团的自院里,

隶属于保定市政府事业单位!

主要工作内容为编制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城市基础测绘以及工程咨

询等。是具有国家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国家城乡规划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国

家市政公用(道路、桥隧、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国家市政公用工程

咨询乙级资质、国家测绘乙级资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如果能进的话当然不错了,公务员待遇,五险一金,福利待遇都不错!

市政设计不算说,主要近两年的响应省里的三年大变样,很多工程的设计都

来自此院!还有保定新的城市规划和三环开通后的周遍设计改造除了规划局规划

设计外,就是城乡规划了!!

如果能进的话,那就别尤其了,很多人都想进的单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D. 河北保定白沟新城规划建设局在哪

光开始从岩石上皱缩,
一个年轻人,二十八岁,坐船来到
都有独特的气味
爱、孤独和死亡的面孔。
有一天他们将从他们的幽暗中出来——
永不言弃的个哈哈

E. 保定的城市规划有哪些优点以及哪些缺点

自复2012年8月17日《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制划(2011-2020年)》公布以来,古城保定正在按照规划的指引向现代化城市逐步迈进。规划指出,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为:主要向北发展,南部结合清苑协调发展,东部结合高铁站场适度发展,西部优化发展;南北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东西形成现代服务业基地,利用交通出入口的优势条件,依托城市发展轴线构件开放型城市发展模式。

F. 保定市人均耕地为多少谢谢!

人均耕地1.22亩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自1994年底地市合并后,辖三区、四市及18个县,310个乡镇,6251个村民委员会,27个街道办事处。420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土地总面积22187.9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9。1996年底总人口1027.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47万,人口密度为463人/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占全省l/6。人均耕地1.22亩。
保定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形态分为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两大类型,属北半球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和林牧业生产。
水资源由地下水和地表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主要产生在西部山区,山前平原区及东部洼地,径流量为14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约27.6亿立方米。
土壤类型繁多,全市共分十三个大类,28个亚类,118个土属,301个土种,褐土是最主要土壤类型,其次为潮土。多种地形和多种土壤类型,适合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育,全市植物约1500余种,动物约200余种,其中野生动植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而栽培植物、人工饲养动物则主要今布于平原及丘陵区。矿产资源丰富,约50余种,钼储量居华北之首,全国第三;锌、石棉和大理石的储量和质量均属全国之冠,另外,白洋淀周围及东部平原的石油、天然气、地热储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保定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繁多。交通十分便利,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京广107国道纵贯全市,另有三条地方铁路,50余条交通主干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即将动工兴建的朔黄铁路、保霸铁路和津保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连通京大、京九、津沪三大铁路干线,并直通天津新港,黄骅港、唐山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保定市土地利用现状
1996年末,保定市土地总面积221.88万公顷(3328.19万亩)(22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3.43万公顷(1251.49万亩),占总面积的37.60%;园地4.84万公顷(72.57万亩),占总面积的2.18%;林地20.46万公顷(306.96万亩),占总面积的9.22%;牧草地0.030万公顷(0.46万亩),占总面积的0.0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34万公顷(305.14万亩),占总面积的9.17%;交通用地3.52万公顷(52.76万亩,占总面积的1.58%;水域11.21万公顷(168.10万亩),占总面积5.05%;末利用土地78.04万公顷(1170.36万亩),占总面积的35.17%。土地利用率为70.14%,其中农业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7.36%,非农建设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2.78%。
保定市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460.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2.11亿元。第二产业181.96亿元,第三产业146.3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92元,单位土地产值为207.49万元/平方公里,耕地平均年产出945元/亩。
〔三)保定市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保定市幅员较大,有山区、丘陵、平原、洼淀等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耕地减少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据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保定市从1990年至1996年末六年中共计减少耕地3.25万公顷(48.7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0.54万公顷(8.1万亩)耕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今后土地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生态环境较差。平原地区果园侵占良田现象严重,有70%以上的果园占用了耕地;山区林木发展较慢,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占全市总面积的51%的丘陵山区土质瘠薄,不利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3、土地资源粗放经营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严重超标,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高达167.5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近40%;砖瓦窑占去了大片良田,许多废砖瓦窑取土坑未充分利用;四个县级市(涿州、安国、定州、高碑店)人均用地指标超过136平方米,市区容积率仅为0.35左右;17个县城人均占地面积高达150平方米。容积率均在0.3以下;独立工矿占用面积大、设备差、产出低,有些甚至于长年闲置。
(四)保定市土地资源潜力
1、后备土地资源潜力
根据保定市资源调查及适宜性评价结果,可开发的未利用土地中有宜农地2.59万公顷(38.9万亩)。宜牧地13.82万公顷(207.3万亩)。
保定市现有滩涂3.31万公顷(49.64万亩),其中宜农地0.81万公顷(12.1万亩);宜林地2.01万公顷(30.1万亩)。
以上两项合计本市可开发为耕地的潜力至少有3.4万公顷(51.0万亩)。
2、城镇村庄用地内涵潜力
保定市建成区面积为61.3平方公里,人均占用100.8平方米/人,经初步调查保定市工矿、仓储内部及城区内村庄闲置零散土地约有8平方公里的潜力。
县级市涿州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安国市、高碑店市人均133.3平方米,定州市人均占地面积129.6平方米,按国家规定标准人均105平方米计算,约有 1200公顷潜力可挖,其余17个超标的县城,人均用地指标均在150平方米以上.按人均120平方米的指标计算,有2268公顷(34020亩)的潜力。
保定市各县(市)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总计14.60万公顷(219.07万亩)。人均占地面积高达167.5平方米,除雄县、安新合乎国标外,其余各县严重超标,因此内涵潜力较大,按人均120平方米计算,考虑人口增长等因素。尚有1.33余万公顷(20余万亩)潜力可挖。
3、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保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一途径。保定市共有特殊用地0.97万公顷(14.58万亩),其中平原地区约有2.2万亩的坟地可复耕,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一部分农村道路及沟渠将废弃,通过规划整理转化为耕地。此外通过废砖瓦窑的清理、限期停产复耕等措施,这样可整理出耕地约3500公顷(5.25万亩)。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
保定市现有果园4.84万公顷(72.57万亩),其中平原地区果园约占70%.因此在大力发展山、丘区果园的同时,逐步将平原地区宜农园地退园还田,经初步测算可退园还田1.02万公顷(15.3万亩),使之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规划目标和方针

(一)保定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方针
以全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特点、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政策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及《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为依据,制定保定市土地利用方针和目标。
1.方针
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在珍惜和合理用地的前提下,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协调安排工业、 交通、水利、城乡发展等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依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大力挖掘城乡存量土地内部潜力;农业用地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保护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度开发宜农末利用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园林用地,搞好山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使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战略目标
全面完成《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到2010年我市耕地减少量控制在1.24万公顷(18.58万亩).补充耕地量1.89万公顷(28.38万亩),规划期内净增耕地0.65万公顷(9.8万亩),城镇农村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总量控制在22.19万公顷以内,保定市建成区规划期间控制范围90平方公里,林果用地达到3495万公顷(524.25万亩)以上,开发末利用土地11.9万公顷(178.49万亩),以满足农、林、园、工矿、水利用地需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746600公顷(1119.9万亩),保护率为89%,治理中低产田330万亩。按此规划,规划期末粮食总产量达到700万吨以上,人均耕地1.05亩,人地矛盾有所缓解,城镇村盲目外延的现象将得到遏制,林地占土地总面积达到12.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山区经济获得健康发展。
近期(2000年)
耕地面积 在1996年底83.43万公顷(1251.49万亩)的基础上,增加2767公顷(4.15万亩),使耕地面积达到83.71万公顷(1255.64万亩)
园地面积 在现状4.84万公顷(72.57万亩)的基础上,增加4316.14公顷(6.47万亩)。
林地面积 在现状20.46万公顷(306.96万亩)的基础上,增加3.2l万公顷(48.17万亩)。
城镇工矿面积 保定市建成区2000年控制面积为7500公顷,城镇面积控制在2.88万公顷(43.16万亩)。农村居民点面积在现状14.73万公顷(220.95万亩)的基础上,减少581.7公顷(0.87万亩),到2000年控制在14.67万公顷(220.07万亩),独立工矿从基期2.46万公顷36.89万亩)净增加2006公顷(3.0l万亩),特殊用地净减少313.3公顷(4700亩)。
交通用地面积 从基期的3.52万公顷(52.76万亩)增加2051公顷(3.08万亩),保证朔黄、保霸铁路、京武客运专线、107国道扩建、津保 高速公路等项目用地。
水域用地面积 从基期11.21万公顷(168.10万亩),减少1322.67公顷(1.98万亩)。
末利用地面积从基期78.04万公顷(1170.64万亩),近期开发4.39万公顷(65.91万亩),其中有2766.67公顷(4.15万亩)转为耕地。
规划期(到2010年)
耕地面积达到845393.8公顷(1268.09万亩)
园地面积达到62779.87公顷(94.17万亩)
林地面积达到286750.70公顷(430.13万亩)
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212083.28公顷(318.12万亩)
交通用地面积达到39492.53公顷(59.24万亩)
水域用地面积控制为109515.73公顷(164.27万亩)
末利用地面积减少至662476.93公顷(993.72万亩)

(二)保定市土地利用的远景展望
据预测,2030年前后全市人口将达到最高峰值,保定市总人口为139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约560万,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0%,各级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建筑容积率将进一步提高,届时村庄将不断地向城镇用地转化,交通及水利用地略有增加。由于人口的增加,因此人均耕地将从2010年的0.07公顷(1.05亩),下降到0.06公顷(0.9亩)左右。为此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大力开发宜农后备资源和加大土地整理(含村庄内部土地整理)的力度,以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力争实现保证人均耕地1亩的指标,因此2010年-2030年期间,宜农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土地整理,就是这一时期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

四、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调整方案

1、耕地
1996年末全市共有耕地83.43万公顷(1251.49万亩)。规划期间:建设占用11573.33公顷(173599.95亩),预计灾813.33公顷(12200亩)。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34753.33公顷(351800亩),其中:整理、复垦9280公顷(139200亩),土地开发14173.33公顷(212600亩),增减相抵,净增耕地1.11万公顷(16.65万亩),到2010年耕地达到84.54万公顷(1268.09万亩),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由37.6%提高到38.10%。其中2000年耕地为83.71万公顷(1255.64万亩)比1996净增2766.67公顷(4.15万亩),耕地面积占总积的比例为37.7%。
2、园地
1996年末全市共有园地48383.73公顷(72575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8%,在规划期间,计划在平原地区退园还耕893.3公顷(1.34万亩)、交通水利建设占用40公顷(600亩),开发未利用土地15333.33公顷(230000亩)增减相抵后,净增1.44万公顷(21.6万亩),到2010年共有园地62779.87公顷(94169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3%。其中:到2000年末规划果园面积为53699.87公顷(790498亩)净增加4316.14公顷(64742亩)。2001-2010增加10080公顷(151200亩)。
3、林地
1996年末全市共有林地204638.73公顷(306958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22%。规划期间计划在山区及河滩边造林8.32万公顷(125万亩)。到2010年共有林地286750.07公顷(43012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92%。其中,到2000年末调整为236750.07公顷(3551251亩),净增加3211.33公顷(48.17万亩)。2001-2010年净增加50000公顷(750000亩)。
4、牧草地
1996年末全市共有牧草地304.47公顷(45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1%。因本市无入牧习惯,为了保护林木器厂面积未做调整,到2010年仍保持原状。
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996年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共203429公顷(30514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17%。经调整,到2010年为212083.68公顷(318125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56%。其中2000年末面积为207443.30公顷(3111649亩),净增加4014.30公顷(60214.5亩)。2001-2010年净增加4639.98公顷(695997.7亩)。
(1)城镇用地 1996年末面积为21819.52公顷(327293亩),到2000年调整为24722.85公顷(370843亩),净增加2903.33公顷(43550亩)。2000-2010年,净增加4031.33公顷(60649亩)。面积调整为28754.18公顷(431312.7亩)。保定市建成区面积2000年控制范围为75,2010年为90Km。其余各县(市)建成控制范围见附表2。
(2)农村居民点 1996年末面积为147296.7公顷(2209450亩),到2000年调整为146715公顷(2200725亩),净增少581.7公顷(8725亩)。2000-2010年净减少4200公顷(63000亩),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142515公顷(2137725亩)。
(3)独立工矿 1996年末面积为24592.65公顷(36.89万亩)。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因此到2000年调整为26598.65公顷(398979.7亩),净增加2006公顷(30090亩)。2000-2010年净利增加5328.65公顷(79929.75亩),2010年控制面积为31927.30公顷(478909.5亩)。
(4)特殊用地 1996年末面积为9720.13公顷(145802亩),到2000年调整为94068公顷(141102亩),其中坟地约减少313.33公顷(4700亩)。2000-2010年再减少520公顷(7800亩),面积调整为8886.8公顷(133302亩)。1997-2010年计划平坟复耕833.33公顷(12500亩)。
6、交通用地
1996年末全市交通用地为35221.53公顷(52832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9%。到2010年调整为39492.53公顷(5923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净增加4271公顷(64065亩)。其中,2000年末面积调整为37272.53公顷(559088亩),净增2051公顷(30765亩)。2000-2010年净增加2220公顷(33300亩)。
7、水域
1996年末全市水域面积112065.07公顷(168097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5%。到2010年调整到109515.73公顷(1642736亩),净减少2549.34公顷(3824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94%。其中,2000年末面积调整为110742.4公顷(1661136亩),净减少1322.67公顷(19840亩)。2000-2010年净减少122667公顷(18400亩)。其中,在泄洪范围外的河滩地5082.67公顷(76240亩开发为耕地。
8、未利用土地
1996年末未利用土地面积780427.01公顷(1170640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5.17%。到2010年调整为662476.93公顷(993.72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36490.24公顷(11047353.6亩),净减少43936.77公顷(65.91万亩)。2000-2010年净减少74013.31公顷(111.02万亩)。其中11893.33公顷(178400亩)开发为耕地,15802公顷(23030亩)开发为园地,83333.33公顷(1250000亩)开发为林地。4506公顷(67590亩)调整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20公顷(36300亩)调整为交通用地,1506.67公顷(22600亩)调整为水域。

五、重点建设项目和布局和规模
根据对各地部门的调查,规划期间辖区范围内国家重点项目有朔黄铁路、保霸铁路、京武客运铁路、南水北调主河道及配套的渠道、津保高速公路、京广107国道扩宽、保定外环路等工程,其中朔黄铁路贯穿曲阳、定州、安国、博野、蠡县,预计占地333.3公顷(其中占耕地311.3公顷、非耕地22.0公顷),保霸铁路占地253.3公顷(其中占耕地206.6蜘.非耕地46.7公顷),南水北调工程占地1026.7公顷(其中耕地546.7公顷.非耕地480公顷)。津保高速公路占地373.3公顷(其中占耕地360公顷,非耕地13.3公顷),保定外环及京广公路扩建公路占地区293.3公顷(其中占耕地266.7公顷,非耕地26.7公顷)。

城镇用地依据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在对原城市规划进行认真分析反复协调的基础上,确定到2010年保定市建成区总面积控制在90平方公里,市区人均用地95.0平方米,县城人均用地104.8平方米,分别比1996年人均下降5.8平方米和29.6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逐步回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六、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我市的土地开发整治本着“先易后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确定:
一 、 东部平原地区。以废弃砖瓦窑、沟渠、道路的复星,空心村的整治,平坟造地为主,并注重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化经营强度和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二、西部山丘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则下,适度开发宜农荒地,合并小村庄,对坡度>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根据经上精神,具体分解各县市指标如下:
涿州市780公顷,安国市606.7公顷,深水县1413公顷,高碑店市:103公顷,阜平县740公顷,高阳县840公顷,蠡县920公顷,安新县873公顷,顺平县1060公顷,徐水县487公顷,涞源县3331公顷,定兴县1133.3公顷,唐县1060公顷,易县3407公顷,望都387公顷,雄县567公顷,满城2013公顷,博野473公顷,清苑县733公顷。

G. 河北省保定市建设规划局局长是谁

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苑景华:党组书记、局长,主抓全面工作

H. 保定市东三环两侧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草案公示

http://www.bdghj.gov.cn/

去规划局的网站看看
公示都在内上面容

I. 保定城市规划里的 东移北扩是什么意思未来市中心会在哪里

在保定“东移北复扩”的城制市规划中,“北扩”是指推动城区向北发展,建设城市交通路网北延工程,完善城乡生活配套,协助老城区缓解人口压力;“东移”是指合理布局产业格局,全面对接及承载雄安新区的资源禀赋,打造产业新城。由此可见,毗邻雄安新区的东北区域将成为保定及环雄安新区未来价值投资的最热区域之一。

根据保定市2017年整体城市规划——东移北扩政策,使保定、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发展将连成一片,形成京雄保城市群。

(9)保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处扩展阅读:

保定市在规划、交通、产业、创新方面与新区实现协同。特别是在产业布局上,一方面对接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一方面对接导入产业的行动方案,重点在高端高新产业上。未来新区是总部和研发,保定市就是落地和配套。

新区的西南部主要以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为主,为防止贴边发展,保定市的东部产业布局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产业的对接也必然形成保定市区扩张,并且重心有北移的趋势,这样才能够在路网建设上更加顺畅。所以看到的就是市区北部骨干道北延比较多。

J. 保定市南市区建设的规划

淮军公所规模宏大,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约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淮军祠堂与公所整体布局严谨,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风貌的混合建筑体。当你步入其间细观之,既能感到有北方的古朴浑厚,也能欣赏到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前半部的几个院落为徽式建筑,房屋高大、宽敞,两边的墙壁为高大的马头墙,即阶梯式的墙壁,一般高达8米,最高处高达14米,看上去雄伟壮观。后半部的几个院落为北方四合院式建筑,低矮古朴,便于居住。

其建筑特色突出一个“精”字。在每幢建筑上,无论是砖雕、石雕或木雕,间间都称得上艺术品,主体建筑的祭场内,木质结构的梁柱、檐枋、柱额、门楣、甚至马鞍形的椽架上,都被那巧手雕琢的团花似锦,刀刀到位,其内有花鸟,有器物,有走兽,其构图随构造而参差,依部位而取势,每组纹样随题材不一,图案各异,但不失和谐,各个神态栩栩如生,别无重样。柁檩正迎面,在精细的雕刻图案中镶嵌有五彩螺钿,并配有泥金,极具档次,白色的柱顶石(鼓磴),四周雕以精美的连方花序。柱顶石石顶基面都雕有花草图案,这在一般古建场所是不多见的。祭场内的戏楼样式更为不俗,雕梁画栋,透雕围屏,穹窿壮立体透雕藻井,更精美有加。每幢建筑物外面的砖雕,诸如门楣上方、山墙、墀头等等,用青砖做的深浮雕或伴有透雕的一幅幅吉祥如意的图案,构思浪漫而洒脱,工艺娴熟而自然,或花鸟、或人物、或走兽,刀法一丝不苟,切割有痕,粗犷见美,斩削无迹,细若传神,使人看后赞叹不已。中路的北院,两侧廊子内通往两侧的月洞门,其门罩是一组砖木合璧的群雕,巧用一对狮子滚绣球的透雕作戗柱支撑垂柱,构思新颖,雕工玲珑剔透,精巧入微,使人观后余韵永存。两院中间的甬道旁两边高高的马鞍形的封火墙,墙的顶部外沿下,当年手绘的水墨画已斑驳脱落,细看之:由竹林、溪水、庭院等景物,清淡素雅,别具情趣。具有北方风貌的建筑群,雕工虽见不多,但砖砌的山墙,磨砖丝缝,虽经历世纪风雨侵蚀,其形丝毫未动,使人叹为观止。窗棂的花样,有工步锦、冰裂纹、龟背棉、套六角菱花等等,巧出心裁,花样翻新,件件做工精心到位,别无挑剔。

这组不俗的院落群体,总体布局错落有致,雅而不俗,比例得当,实为一组佳作。在古建筑界有一句赞美徽派建筑的话,称作为“一宇之上,三雕骈美”,从淮军公所实际的艺术成就上来看,这句话得到了印证。

“艺术无价”,为充分保护辖区内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南市区突破思路、整合资源、进行了整体规划:扩建直隶总督署和光园连成一体;扩建、恢复莲池十二景并与慈禧行宫连成一体;修建钟楼、大慈阁文化广场;对淮军公所徽派建筑古民居、清河道署北方四进院落予以维护和加固;依托关岳庙,做大做强古玩市场……目前,淮军公所的修缮规划已经完善,前期原有住户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这一处美妙绝伦的艺术瑰宝的重现将指日可待,届时,淮军公所的建筑文化也将成为南市区文化名片上的又一耀眼的“头衔”。

北方商贾、民俗文化的“代表作”——西大街

西大街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古城风采和老保定历史文化的标志性街区,也是我国北方最有影响的古街之一。其建筑风格和文化积淀一脉相承,经久不衰,至今仍为直隶文化溯源朝圣之所。

西大街起建于宋淳化年间,形成于元代初年,经历代发展,到清末民初建成以“中西合璧”式建筑为主的商业文化街。

西大街长846米,平均宽度7.5米,是目前保定乃至全国保存较好的具有清末民初特点的独特建筑画廊,是以商业建筑为主的兼有衙署、学府、祠堂、金融、民居建筑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素有“北方名街”之称。它不仅代表着古建筑文化,更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

西大街商业的繁荣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卢汉铁路的通车和大批学堂的建立,使保定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应旅客和学生的需要,作为从火车站进入城内的唯一通道,西大街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渐渐地店铺林立,商业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西大街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复苏,一时间店铺林立,百业俱兴。旅馆、饭店、银号、钱庄、绸缎店、服装店、茶叶店、药店、钟表店、首饰店、书店等竞相开张,各种消费性商店应有尽有,远近驰名的老字号更是比比皆是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