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文化旅游厅陶

文化旅游厅陶

发布时间: 2021-01-06 10:28:08

⑴ 陶村的文化旅游

“西山下”位于村西的山脚下。山风穿过山上的古松林,给人以清新绝尘之感,而步入古建筑群中,凝重丰厚的历史令人不愿走开。对全村古建筑了如指掌的陶焕弘,自家老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面积近千平方米,很有气势。最典型的是边门上有横批称“五柳遗家”,中堂称“五柳堂”,这既表明家风志向,又与陶渊明连上干系。陶焕弘就是陶渊明第57代后裔。或许陶家为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境界,把“五柳堂”改成了“爱菊堂”,堂内3代后裔子孙近50人。另一座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场面宏大,中堂左右八只牛腿分别雕有戏剧人物、风景、狮子和鹿等动物,中间各嵌刻一个字:福、禄、寿、喜、荣、华、富、贵。刀功利落精美,加上花窗壁画,天井细石构图,可以想象当年的豪华。假如这仅是建筑上的显示,那么邻近一幢同样建于光绪年间的大屋中,存有的四首诗则可作为主人精神和生活的风景画,其中有“乡村四月闲人少,绕了蚕桑又扦田”、“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风漠笛在沧浪”、“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乌托邦式的世外小天地,古人明知虚境不可得,却愿其境长存可居,甚至不畏艰险,百般寻觅,哪怕捞到一鳞半爪的外景片段,也拟化成形,言之凿凿。而陶氏之后,更以陶渊明的英名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自豪。族谱之类也是往往万山归其一峰,千水溯于一源。陶村上畈心在清朝道光年间,建起了陶中祠堂(又称陶氏东祠),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部分两层砖木结构,中堂大厅,方形石柱之上,镌梁刻柱,花团锦簇,充满富贵气。听老人介绍,话语总绕不开陶渊明,少不了桃花源。解放后这里曾办过学校,现已办成文化中心,大门口就是人来车往的街道,现代开放气息浓重。离祠堂不远还有陶隆俊和陶泽法等人家的老屋,分别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和明末。前者厅堂长达近20米,廊道深深,牛腿上八仙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檐口瓦有勾头滴水,堪称少见。后者大梁镂刻又显得更古朴一些,尤为稀罕的是墙壁上画有戏曲故事,而其来历却有待专家考察。
陶村后山脚的古民居,建造上讲究的是一个“精”字。邹家宗祠的石柱刻字,戏台雕梁及其牛腿镂镌华美而细致。郑岳文等家庭的前厅堂,门外鹅卵石铺嵌地面和天井,图案有菊花、荷花等。马头墙封檐用的是特制砖,有雌雄榫,檐下墙画有兰花和故事人物。堂中石柱两两对称而双双浮刻花纹各自不同。所用隔壁的门扇窗框,无不拼花或用花板,人在其中仿佛被立体的古人物古动物古花卉包围。这里的特色是前堂大门有防偷防盗石柱,用来加固大门闩;后堂还有许多科举捷报单遗迹留于左右板壁上,其家族盛况环顾几眼即可明了于心。
而陶村街路两旁的几幢古屋也与众不同,除了建于明朝的楼栅斗拱及云头花饰雕刻之外,陶伯新家的老屋充满刚烈刀剑之气,突出一个“武”字。这幢房屋原由武进士陶建勋居住。陶建勋生于1870年,自幼爱武习艺,拜陶村武举人郑树标为师,喜用大刀、剑、千斤石练武。清光绪二十年(1895)中武举人,次年中武进士,钦点花翎侍衙,派乾清门行走侍卫。所以其居墙上有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赠送的条幅:“秀名满江国,芳声腾海隅。”柱子上有武进士亲笔题写的对联:“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现存的遗物还有:武进士头像、一对圈椅、一对茶几、一张石床、三块千斤练功石以及两块书有“钦默”字样的背匾和一把宝剑。从中看出,陶渊明的后裔,不限于世代消极避世、洒脱悠逸地生活,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人物。这些又可以从陶西宗祠一脉中就有23人进入仕途得到证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用此真正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来解释陶家祖先的志向和节操,应该是妥当的。
后记
曾经的繁荣与富有以及建筑时代和风格,陶村古民居能与相邻数十公里的俞源太极星象村媲美,只可惜现代建筑的夹杂和缺少必要保护措施,与兰溪的诸葛村或更远的古代徽州民居建筑相比,那逊色已不是一二了。正因此,去年仲秋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等人来陶村视察,提出要维护优秀古民居,传承民族文化。 延福寺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由僧宗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1190~1194)赐名延福寺。大殿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后殿观音阁和两厢。雍正八年(1730)至乾隆十三年(1748),多次修葺大殿,并增设天王殿和两廊厢房,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后殿厢房。
现存的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和两侧厢房。殿间有长生池,殿后有石涧井。山门和观音堂前有石狮拱门。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最为久远的珍品,殿方形,分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柱为棱形,侧脚有防震功能。柱础,一为雕饰宝相花的覆盆柱础,上加石礩;一为礩形柱矗前檐柱与金柱之间用乳栿蜀柱,下端雕刻似鹰嘴。平梁与金柱之间加弓形月梁,起搭牵作用,此法开江南弓形梁之先声。四周墙壁绘山水壁画和行草书作品,多为明代佳作。山门、天王殿和观音堂为清代建筑,装饰富丽堂皇。东厢房为明代建筑。
殿内文物有宋宝祐二年(1254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后殿前有元代石狮一对,殿内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刘演书写的《重修延福寺记》石碑、明天顺七年(1463年)陶孟端书写的《延福寺重修记》石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福寺建筑艺术的特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前来考察,并在著文中多处记述延福寺的结构特色。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曾三次前来考察,1980年9月与1981年4月,日本横滨大学博士关口欣也、南京工学院教授潘谷西等分别前来考察。此外,1978年3月2~3日,全国古陶瓷器研究会在延福寺召开。 武义桃花源峡谷漂流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陶村,顺山势而成,隐于崇山峻岭深处。漂流全长4.5公里,上下落差108米,两岸山高林密,在峡谷中穿行,时而游龙逐浪,时而平缓惬意,时而万马奔腾恩,时而跌宕起伏,沿途欣赏着飞鸟穿梭。游鱼戏水,四季常绿,山峦叠嶂的奇景,感受从高山玉带奔流而下的刺激,穿越游龙峡,时光隧道1,情人谷,龙潭峡,惊涛峡,将军峡,林荫大道,飞瀑峡,等幻境景点,尽情感受旋转,飞跃,驰骋,尖叫,血脉喷张的激情旅程,让身心得到最好的放松和享受。。
武义桃花源峡谷漂流景区距武义县城30公里,距离省道300米,路面平坦宽敞,交通便捷,是情侣约会,朋友小聚,家人共享,野外拓展的理想场所。 据传,迎大蜡烛源自陶村的百年古殿“镇善堂”。镇善堂,也称后殿,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是善男信女祈求神灵赐福,保一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圣殿,也是陶村每年马灯会、龙头会、大蜡烛会等民间组织碰头议事与聚会的地方。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镇善堂原址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古木参天,背倚后龙亭,亭如华盖;面朝溪水,亮若一湾明镜,钟灵毓秀,风水极佳,人气极旺,常年香火鼎盛。镇善堂前后两部分,总共十五间房,里面供奉着弥勒佛、观音菩萨和文武曲星等10余尊神佛之像。
1942年8月23日,侵犯陶村的日寇一把火烧毁了后殿古建筑及通惠桥,大蜡烛无宗地,被迫中止。直到2002年才复兴,且规模空前。这年正月十四日,四百余人分二路纵队排成300多米长的游艺队伍。叠完八仙,从中心广场出发,整整三个多小时,游经主要街道和路巷,许多人家摆设香案迎接。节日气氛四处洋溢,民众同乐的热闹场面,盛况空前。此后活动延续至今。
内容主要有:叠八仙、祭祀,游艺道具有大蜡烛、旌旗、盖伞屏扇、神像阁、大灯笼、乐队等等。应该说有所创新,也有所发展,如工艺的制作、机械的、人员的安排,乃至吹打乐曲的变化。这项活动靠的是群策群力,和民众内在的凝聚力与对乡土节日文化的执着需求,并非外力所迫而勉它既有历史的根源,又有传承与发展的成因。
2007年“迎大蜡烛”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民俗类三十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所谓“浪街”,其实是武义县桃溪镇陶村除夕之夜的一项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在陶村,每年除夕和元宵之夜,当热热闹闹的放花炮、迎花灯、舞龙等喜庆活动进入尾声时,民间乐手们便集结而行,演奏着幽雅的乐曲,穿行于大街小巷,当地人称之为“浪街”。据当地民间乐社《五音社》老艺人回忆,约在清朝末年,“浪街”即已在陶村盛行。
杜审言诗里说:“故节当歌手,新年把烛迎”,除夕之夜,听多了花炮声喧闹声之时,忽然传来清丽的竹笛声、婉转的弦乐声、抑扬顿挫的竹梆声、清脆的碰铃声……你是否会倾耳聆听呢?
陶村的浪街,以笛子主奏(正吹)、二胡、三弦等丝弦乐器伴和,板鼓、扁鼓、竹梆、碰铃压板击板,小锣、苏锣、次钹结合旋律作点缀性轻敲,速度舒缓,曲调文静幽雅、柔和细腻。演奏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余人。演奏者大多着长袍、礼帽,一人高挑纱灯(早年用松明火把)在前引路,一人肩挑锣鼓担供乐手敲打,鼓板先生指挥,丝竹弹拨随后,左右两边有大灯笼相伴而行。夜阑人静,乐曲优扬,穿街而行,乐音绕街……
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浪街在陶村流传至少已有百多年。早年间,陶村开明士绅徐凤鳌与陶云芳创办陶村昆腔坐唱班。徐凤鳌少年时曾在叔伯开办的昆腔坐唱班学艺,工大花脸,亦擅吹弹;陶云芳钟爱昆曲,擅长吹笛。徐凤鳌、陶云芳两人志趣相投,于1909年前后创办了昆曲坐唱班,常应邀为村人喜庆演奏。陶云芳还与弟弟陶舍昌及儿子等人组织过时调坐唱班,足迹遍及本地和周边乡村以至溯江而上到杭州演唱。当时当地民俗,大年三十夜是坐夜守岁,下半夜大多冷冷清清。不甘寂寞的乐手们便商议决定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上浪走一番,给平静的除夕之夜,给坐夜守岁的乡亲们送上清婉幽雅的音乐——这便是最早的浪街了。
“五音社”的老艺人说,上世纪70年代,当地艺人陶岳宣将乐曲工尺谱译成简谱进行传授。《浪街曲》原是由曲调风格近似昆曲的十首曲牌联套而成,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只留下《文路》、《插花饮酒》、《小令》三首曲牌。然而,就是这不多的曲子,给当地百姓的春节,带去了喜庆、带去了祝福…… 陶村共有六座宗祠,同处一村,蔚为大观,在县内村落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祠堂文化”。其中陶姓3处,邹、徐、郑各1处。陶村上畈心在清朝道光年间,建起了陶氏祠堂(又称陶氏东祠)为中心祠堂,坐西朝东,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部分两层砖木结构。中堂大厅,方形石柱之上,镌梁刻柱,花团锦簇,充满富贵气。西山下和下畈心祠堂为西陶祠堂。邹、郑祠堂建在后山脚片,两座祠堂门对门,两祠仅隔约30米。徐氏宗祠坐落于徐家地段内,坐北朝南。六座宗祠建筑都为四合院,并建有既与门厅后檐相连又相对独立于门厅的戏台,牛腿挑檐,飞檐翘角。后厅明间采用台梁式构架,柱子多为截面方形抹角的石柱,前厅后檐、后厅及厢廊前檐普遍施牛腿托挑檐檩。硬山两坡顶,粉墙黛瓦,五花山墙,外墙檐下绘有壁画。
在中国古代,皇族有太庙,百姓有祠堂。祠堂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建于唐宋时期。到明代嘉靖年间,“明世宗采大学士夏言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允许庶民建宗祠,老百姓有了专门祭祖的地方。到了清代,宗祠大量出现,清雍正皇帝在《圣谕广训》中说:“立家庙以蔫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家庙即祠堂,设家塾、置义田、修族谱等宗族大事,往往通过祠堂议事来完成,陶村的中心祠堂自民国时办学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供本村和外村的子弟读书求知识。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桃溪陶氏溯源
陶澍曰:“寻陶之得氏,实源于济阴,所谓陶丘者,帝尧初封于陶,其后子孙居焉。”以技为氏、以官为氏是错误的;以邑为氏,查无陶氏;以名为氏,以地为氏,陶叔、陶邱后亦为陶氏;以族为氏即以国为氏,陶唐氏帝尧是为大宗,而今之陶氏,实始于汉开封侯陶舍,望出丹阳、浔阳。
陶氏之族,出自济阴,居于平阳,今郡望皆云丹阳、浔阳。唐之姓氏书中,皆不载丹阳,而《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中又列青州乐安郡,注为陶唐氏之后。唐末有陶英,因忤朱温而避祸迁居广西昭州(今平乐),从此只见丹阳、浔阳二望。绛州至明时尚有陶琰一支大族。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陶舍自济阴从汉王,后以功封开封侯,子陶青袭爵,汉文帝时任御史大夫、丞相,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裔孙陶睢,于元鼎五年(前112年)以酹金失侯。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始诏复家。
陶青9世孙陶敦,京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人,于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被征召,后为少府。顺帝即位,陶敦以翊戴功为司空。一年后以卷入党争而免官。陶敦为避祸举族南迁至丹阳,卒葬当涂县东。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晋时盛于丹阳。
又据陶翊《本起录》:陶弘景13世祖陶超,汉末渡江,始居丹阳。《当涂县志》云:汉征君陶超墓在小朝山边。陶弘景8世祖陶基,吴时为交州刺史,子陶璜,于晋时仍为交州牧,开发越南中、北部起了巨大作用,璜封宛陵侯。子威、淑。威子绥,四世五牧交州达80年,恩威并孚。后柳宗元有铭曰:“汉光中兴,马援雄绝域之志;晋武一统,陶璜布殊俗之恩。恩随德成,功与时并。”
陶谦为陶基从父,《后汉书》与《三国志》均有传。谦父为余姚长,已迁居丹阳。陶谦与陶敦之关系史书不载,而各族家谱皆云陶谦为陶敦之孙,如果这样,陶敦又是陶超孙辈。
陶敦之孙陶同,在吴孙亮时,因职守而徙居鄱阳,其子陶丹徙居浔阳,丹妾湛氏,剪发待宾,其子即晋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魏时仍居鄱阳(今都昌苏山、左里间),陶侃子孙遍布鄱阳湖四周,是为浔阳之望。
陶侃第七子陶茂,茂子敏,配孟嘉之女,敏子晋陶渊明一代诗宗,承汉魏,开唐宋,三史列传,千古一人。元配陈氏,生子俨、俟、份,继配翟氏,子佚、佟。
《陶茂麟家谱》是陶氏最早的家谱,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江州从事赞皇李庆孙所作旧序载于《昌邑陶氏族谱》中,把世系上接陶渊明长子陶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亦载此世系,但云渊明生族人熙之)昌邑谱以陶侃祖陶同为1世祖,陶俨为7世祖居鄱阳马鞍山,陶茂麟为18世,其子19世庆元迁星子长岗,23世整迁马沥,24世陶诠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迁居新建昌邑陶家林,遂世代居之。34世为陶叔量,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其子孙分居会门、良门、东门、西门等地形成巨族。43世陶语,二子秉思、秉念迁居都昌之周溪、和合、西源。整兄陶鉴乃居长岗窑林,鉴裔述之(29世)迁进贤平塘,述尧迁南城。鉴裔又徙居南昌之石梁、瑶溪。
渊明三子陶份居都昌,迁湘城日就乡、阳城(即吉水)、奉新及抚州金溪。
浙江之陶起自泰顺,谱仍接茂麟家谱,但上接陶渊明第三子份。至处寂子陶褒因避武氏之难,寄居婺州兰溪。褒7世孙泰,泰子戬、乔。乔登唐穆宗长庆辛丑(821年)进士,为避权奸之害,弃官而遁入瑞安白鹤溪口(泰顺司前、溪口),复徙仙稔、下革。乔子永,永子归、史。史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年)徙居桂峰、葛,散居于司前池村葛、下洪、碑排、大安等地。其族有迁福建拓荣、霞浦、泉州及安徽淮南者。
台临陶氏出于陶侃21世孙陶儒(字述之,号柴桑),唐天二年(905年)进士,为严州太守,徙台州太守,因世乱而家于临海长潭。子温、良。陶温迁缙云陶滩、筠川。良12世裔孙应吉迁会稽,16世陶凯弟谊迁天台,又迁仙居、永康。陶温17世孙陶尊迁武义。浦阳陶氏,浔阳陶渊明裔孙陶弼之孙常修自临海长潭迁缙云筠川,常修孙公显迁金华八咏门,公显7世孙致和、致英、致祥迁浦阳通化乡。
9世孙陶河之子陶持迁居六丽之桃溪为一世祖因迁易名为善字孝良缘父爵号六评事
桃溪东陶的陶氏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始祖六评事,名善,字孝良,由处州缙云县陶滩析派而来。《桃溪东祠陶氏谱》云:“桃溪陶氏宣阳之世家也,其始祖六评事公,讳善,字孝良者,先由缙云陶滩析派,因赘余相公(讳静,字善卿,宋政和间历仕太师兼总五军都尉,典赠忠肃公)之女,由东床(即女婿)斯土,见山川景物之秀,土沃民淳,遂就居其地,名曰桃溪,是始迁为第一世祖。”陶善因其父亲官“评事”,故以官称名,余太师女为驮娘,生六子。
桃溪陶氏东祠
陶村上畈心在清朝道光年间,建起了陶氏祠堂(又称陶氏东祠)为中心祠堂,坐西朝东,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部分两层砖木结构。中堂大厅,方形石柱之上,镌梁刻柱,花团锦簇,充满富贵气。祠堂前半部分现已建成服装大楼出租,陶氏东祠名下现共计有1200余人。 大事件:
1.参股成立武义五柳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购回大楼产权,继续出租。
2.2012年又捐资20余万元委托金华天下谱局重修族谱。预计重阳节前出版。

⑵ 本溪有哪些旅游景点

免费的景点:
1本溪湖公园不错 里面有世界上最小的湖 本溪湖 公园也是免费的
2平顶山公园 免费 就是需要爬山 需要半天时间
3太子城枫叶广场 像公园一样 沿着太子河建设的各种雕塑 人造沙滩 景观雕塑 很像大连滨海路的感觉 很多婚纱照外景都是那里拍的
4鲍家游园
5青年山公园
6望溪体育主题公园
7真武山公园
8高峪山公园
特色餐饮
1、长宽猪蹄
长宽猪蹄系列产品乃祖传秘方配制,精心选料,细致加工而成,主要品种有:猪蹄、猪肚、猪肘、牛肉、兔、鸡脖等熏制品,该主品是燕东一绝,风味独特,具有咸鲜味醇酥嫩脱骨,柔韧适口,冬气 郁,四味无穷,老少皆宜。
国家一级厨师,本溪龙升酒店经理孙长宽在辽宁省地方风味食品大赛中一举夺魁。
本系列食品选用长白山老林中二十余种名贵中草药为调料,具有健脾和胃,补气养血,增填肾精之效力,又具滑润皮肤之功能。是您馈赠亲友和餐桌上的珍品佳肴。
2、刺嫩芽
刺嫩芽含有丰富的人参素,可以医治风湿、糖尿病、胃溃疡、白带等病症 ,有强身壮体之功效。嫩时为城乡人伞很爱吃的野味,属山野菜中的上品。
3、喇蛄多生于本溪山溪、河流的石下,形状颇似虾,有蟹身鱼尾之态。可烧或煮食,亦可捣烂后取汁熬熟,制成味道鲜美的喇蛄豆腐。
4、蕨菜
在山区林荫、山脚、草甸或田野到处可见,资源极为丰富,嫩茎可食,拦凉菜,炒腌俱佳。若腌至冬春,以清水脱盐,烧炒肉丝,同鲜嫩时期并不逊色。蕨菜还可入药,全株含单宁9.44%,味革性寒,有镇静安神之功效,可治疗高血压、失眠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⑶ 宜兴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境内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为陶中上品。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兴陶业中心鼎蜀镇,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近两万 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

宜兴又以茶叶、毛竹生产基地著称。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这里的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宜兴现已列为太湖中大风景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旅游机构、旅游设施正在不断齐全。明天的宜兴,将更加灿烂辉煌!

⑷ 景德镇陶文旅-望陶南苑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楼盘名称:景德镇陶文旅-望陶南苑

城市:景德镇

别名:望陶南苑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回33386平方米,容积答率,绿化率34%,共10栋楼,停车位共683个 地上:30个 地下:653个

周边配套:项目地处陶溪川南与陶艺街交汇处,工艺美院旁。东至老陶院,南至珠山实验学校,西至方家山农贸市场,北至十七小。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⑸ 陶文旅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陶文旅商标总申请量9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件,有9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陶文旅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⑹ 如何看待佛山陶瓷如何看待岭南的文化

祖庙博物馆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及地方民俗文物为主,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三月三”北帝诞、乡饮酒礼、春秋谕祭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馆内还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
2、岭南天地
感受岭南文化,怎能错过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岭南天地,位处禅城核心地带,秉承「上海新天地」的理念,运用现代手法,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充分运用镬耳墙、青砖屋、石板路、蜿蜒街巷等岭南建筑特色,保留原有文化特色,亦注入现代商业元素,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商业及文化的旗舰式国际综合地产项目。
为了保留的风情风貌,岭南天地对项目内的22处文物单位,合共100多幢建筑物进行重整活化,其中祖庙、东华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简氏别墅及文会里嫁娶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18处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一方面将结合环境风貌恢复部分古镇历史景观和历史建筑,拆除影响历史风貌的现代建筑物,改善基础设施,并辟出部分街区作原生态保护和展示;另一方面在引入现代商业元素的同时,鼓励民间手工艺以及老字号进驻经营。通过该片区改造,传承岭南文化精髓,重塑老城辉煌,使该片区成为展现岭南广府文化的窗口,成为别具一格的象征古老精神的文化街区。
3、南风古灶
要了解石湾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风古灶旅游区将是一大遗憾,走近它将使你真正了解石湾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产过程。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
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石湾龙窑每窑一宝,却非神话,这是龙窑特有的“窑变”现象。龙窑的特点是温度升降变化大,烧窑时火焰气氛与装窑的位置,以及釉料成分的不同,烧成的产品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釉色特别艳丽,这就是:“窑变”。但“窑变”的数量很少,人们视为珍品,故有“每窑一件窑”的说法。
岭南天地表现的是岭南民居,而清晖园则算是岭南豪宅,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园内水木清华,妙联佳句、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绝非一个美字了得。
清晖园与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神韵。
首先谢邀!
如果要感受佛山的岭南文化的话就要从她的最根本、最本质的地方去了解她、品味她和欣赏她......
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又有着“美食之乡”、“陶瓷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广纱中心”......之美称
现在就由我来带领你们去探寻一下她的岭南文化吧!
一、饮食文化
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乡”,历史上“食在”早已美名远播。有许多风格各异的美食菜点,饮食的一些老店、名菜、美点、技艺早已名扬四海、有口皆碑。饮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面貌。
早上和晚上到酒楼喝早茶或喝夜茶,是人历来的喜爱。每当喝茶时,酒楼内坐满了人,一家大小,知己良朋,或洽谈聊天,或共聚天伦,形成本地特有的饮食文化。
出有很多小吃,如:盲公饼、扎蹄,大良野鸡卷、炸牛奶、蹦沙、双皮奶、小凤饼,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狗仔鸭等等,皆名闻遐迩。
而令人食指大动主要菜式、名菜有:的禾花雀,号称“天上人参”,市的河鲜——鱼、金边龙利、鲥鱼、醉翁鸡、八宝冬瓜盅、手撕鸡、脆皮鸭、项骨大鳝、清蒸河鲜......在厨师的精湛的手艺中,千变万化,制成各种可口的食物。
二、旅游文化
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岭南水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广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其中以:祖庙、西樵山、长鹿农庄、荷花世界、南风古灶、森林公园、陈村花卉世界、清晖园、西岸森林生态园、岭南天地、1506创意产业园、芦苞温泉、康有为纪念馆、李小龙乐园、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皂幕山、金水台漂流、九道谷漂流等景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
三、陶瓷文化
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石湾陶瓷则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正因为有了石湾陶瓷,享有了“陶瓷之乡”、“南国陶都”的桂冠;正因为有了石湾,才形成了今天以石湾为基础延伸发展起来的“大陶瓷”这一地域经济的概念。
石湾公仔是广东省市石湾出产的陶瓷工艺品。陶瓷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领域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青花瓷、唐三彩等名陶早已享誉海外,蜚声国际,而“石湾公仔” 以“石湾公仔”为代表的石湾陶艺品却是汉族民间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四、武术文化
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
明初,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名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
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
五、粤剧文化
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粤剧,由原来的一种戏剧,一种富贵人家的娱乐消遣,通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渐渐地,它上升为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潜藏的精神力量,一直在广东人和粤语存在的地方生根发芽。
六、建筑文化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由于受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等影响,地区的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特色。传统建筑是岭南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
而的传统建筑的代表是:祖庙、梁园、清晖园、南风古灶、仁寿寺、东华里、大旗头村.....
七、民间艺术(工艺)文化
1、佛山剪纸
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在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
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由于制作方法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纯色剪纸,铜衬料、例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几种。
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或在特制的铜箔、银箔上剪、刻而成。
2、木版年画
是广东的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木版年画中的主要品种,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至民初及抗日战争前最为鼎盛,行销华南、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地,与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成为中国著名木版年画五大产区之一。
3、佛山狮头
是广东省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
狮头的造型,一般是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9只细翅。
艺人们还别出心裁地设想出一只狮角,把它做成拳(头)角、(竹)笋角、(麻)鹰角、鳌鱼角,外形十分醒目,故有"醒狮"之称。
4、龙舟竞赛
龙舟文化一直是传统文化里最亮眼的一笔。龙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端午前后,除去龙舟赛,起龙船、吃龙舟饭等,都是各区各镇街、村民年年传承的传统民俗活动。
5、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春节前夕,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东特有的年宵花市。
6、佛山秋色
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秋色是广东省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
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汉族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秋色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永乐年间(),秋季丰收后的一个夜晚,一群孩童用茭笋壳扎成龙形,并在龙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杆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
此举被人所赞赏,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娱活动,而内容日渐丰富,亦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秋色。
八、中药文化
的医药发展在我国一直是名列前茅。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医药文化发展速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医药文化都已经吸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成药业的祖铺老号众多,清乾隆年间,仅是200米的豆豉巷,从事药业的就有27家,30多万人口的,制药店铺近百家,而百年老字号就达30多家。
较著名的有梁家园少林药膏、马伯良七厘散、源吉林甘和茶、甘露园紫雪丹、冯了性风湿铁打药酒、刘诒斋卫生丸、黄祥华如意油、何福山黑鬼油......
九、广纱文化
广纱威名噪天下,穿衣,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居“衣食住行”之首,足见人们的重视。广东地区很早用植物纤维进行纺织。
据《广州府志o前事略》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和三年(422)广州尝献入简细布,一端八丈。”这表明,南北朝时所织的麻布已非常精致。
到了明清时代,广府的丝织业飞速发展。明嘉靖《广州府志》记载:“粤缎之质密而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
在清干隆《广州府志》中已有 “广纱甲天下,缎次之”的说法。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也说:“‘粤缎’和‘广纱’皆为岭外京华、东西二洋所贵。”
十、产业文化
制造业是的立市之本,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的发展目标。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些地方:
陶瓷行业:禅城 石湾
纺织行业:禅城 张槎
有色金属、五金行业: 禅城 澜石、南海 丹灶
家具行业: 乐从、龙江
钢铁行业: 乐从
涂料行业:
电器行业:
首先谢邀!
如果要感受佛山的岭南文化的话就要从她的最根本、最本质的地方去了解她、品味她和欣赏她......
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又有着“美食之乡”、“陶瓷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广纱中心”......之美称
[题主采纳]很高兴受邀回答你的问题,对于我们本土文化我对你简单介绍一下,来到当然先到祖庙逛逛有历史悠久的北帝,到万福台感受一下粤剧发源地,然后到祖庙旁边的岭南天地东华里感受一番以前的古老建筑,就在祖庙路还有一个民间艺术社里面有的剪纸,秋色制作等等,要是你对武术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西樵山看看醒师表演,参观黄飞鸿会馆和叶问武术馆,武术也是历史久远的文化,还有一个石湾陶瓷之都文化,到石湾看看五百年还窑火不断的南风古灶以及古玩一条街,看看陶瓷之都的艺术精髓。
[题主采纳]很高兴受邀回答你的问题,对于我们佛山本土文化我对你简单介绍一下,来到佛山当然先到佛山祖庙逛逛有历史悠久的北帝,到万福台感受一下佛山粤剧发源地,然后到祖庙旁边的岭南天地东华里感受一番佛山以前的古老建筑,就在祖庙路还有一个民间艺术社里面有佛山的剪纸,秋色制作等等,要是你对武术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西...&
岭南文化包括粤菜、粤剧、岭南画派、广东话、广绣、广彩、岭南建筑风格等等。
建议你到区的清晖园和禅城区的梁园(广东四大名园)观赏一下岭南园林;到逢简水乡看看岭南水乡特色,顺道品尝一下地道的粤菜,俗话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指的就是,建议试试“水乡人家”,均安蒸猪和炒牛奶都很好吃;到岭南新天地逛逛,虽然是翻新建筑,但仍可见岭南建筑风格。

⑺ 中国凉都是在那个省

贵州省。
中国凉都,是指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气候独特。年平均气温12.3-15.2℃,其中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19.7℃。中国气象学会研究认为,六盘水市气候具有“凉爽、舒适、滋润、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的特点,于2005年8月授予“中国凉都”称号。2006年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机构评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之一。
【名字由来】
2005年8月12日,中国气象学会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六盘水”论证项目进行了论证审定。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院、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市气象局、贵州省气象局等单位的十二位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六盘水”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并对研究工作的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结论等进行了严格的质询。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气象学界学术泰斗陶诗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联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黄嘉佑等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中国凉都·六盘水”课题组从气象、环保、医学三个方面,通过气候资料分析、空气质量监测、气候对疾病影响的分析,以及紫外线负离子、气象探空等观测,充分论证了六盘水市夏季“凉爽、舒适、滋润”的气候特点;紫外线辐射比同类城市小的特点;“空气清新、适宜旅游疗养”的特点。
论证缜密、方法得当、结论科学可靠,充分肯定了六盘水市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可称为“中国凉都”。中国气象学会向六盘水颁发了证书,六盘水成为中国第一个气象资源优势得到首肯的城市。

去旅游有那些好处

可以缓解压力,使身心放松。都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确实如此,生活于一个一成不变的环境也会限制你的想象。若长期生活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环境中,它限制你的想象,限制你的眼界,你以为周围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旅游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风景,听到的传说,见到的物件,都会丰富我们的世界观,提高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力,甚至改变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包容,对社会,对人际关系更融洽的相处,会让我们越来越和善,格局越来越大。

⑼ 山东潍坊的旅游景点。

1、景芝酒之城。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坐落于“齐鲁酒都”景芝镇,是1948年集72家酿酒作坊于一体成立的最早的国营白酒企业之一。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以纯粮固态酿造为主。

2、青州古城旅游区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青州市境内,总揽青州古城、云门山、博物馆三大板块,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城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区。

3、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它建筑风格独特,俯视似八条巨龙相抱互拥,给人以腾飞的动感;平视似古埃及金字塔。馆内设五厅一室。

4、潍坊金宝乐园1996年建成开业,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有娱乐项目200多个,集娱乐、休闲、知识、趣味性和参与性于一体,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巧妙合理的布局,构成了韵味独特、民俗风情浓郁、田园风光绮丽的观光旅游最佳景地。

5、洰淀湖风景区位于江北最大的湿地区——渤海湾湿地,湖区面积25000亩,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湖泊保护名录,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中国首家原生态设计景区、中国北方单体湿地面积最大的景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