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缺乏文化

旅游缺乏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1-05 22:45:03

❶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特征无不十分突出。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旅游具有文化属性,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的,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相反,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增强市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相关管理,保持旅游的文化灵魂,使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

❷ 没有文化的旅游业能“游”多远

通过多年来我们对云南旅游业或云南现象的关注,深深地感觉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也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或归宿,更是旅游业兴旺发展的源泉。 推进文化和旅游自觉的融合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基本的战略。“在旅游中间更多融入文化的元素”,从各级党委政府、经营单位看,已把它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共同选择。比如商品开发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云南,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 近些年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成了许多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但是,怎样发展?以什么为灵魂?用什么做内核?却是大相径庭。结果也是迥然不同。有的地方是沉下心来在挖掘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上下功夫,在弘扬自己特色民俗上做文章。有的地方则是把硬件当文化,把建筑当文化。这里建一个什么“微缩景观”,那里建一个“仿古公园”;这里修一个“狩猎俱乐部”,那里修一个“民俗文化村”。但是,因其缺乏文化内核,所以显得不伦不类。 看到外地修庙建寺,自己就连忙修庙建寺;看到外地修仿古建筑,自己也连忙修仿古建筑;看到别人度假村风光红火,自己就连忙大建度假村;看到别人历史名人、历史遗迹受到热捧,自己就牵强附会地生千一些伪名人、伪遗迹。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某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本来一个很有名气的革命根据地,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心弦的革命歌谣,流传着许多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这本来应该是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很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深入挖掘整理,就是很好的文化名片。事实上,每年也有几十万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参观、瞻仰。 但是,当地领导却认为这些都过时了,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不符合现代人的时尚。因此,他们放着这丰富的宝藏不开采、不挖掘。而是把重心转移到所谓的休闲旅游上。围绕休闲旅游大兴土木,建风景区,建寺庙、建道观、建主题公园、建仿古建筑,甚至还以一些子虚乌有的传说为依据,建设一些乌七八糟的迷信场所。 就是一些红色历史故事也以重新包装的名义把它异化为红色迷信。结果,许多怀着寻访先烈足迹,追寻红色历史的旅游者看了之后,感到是对先烈的亵渎,对革命历史的玷污,因此大为不满,是来了之后就不愿意停留。而那些想看看新奇、看看民俗的旅游者又觉得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也失去了兴趣,是走了之后,再也不愿回头。当初怀着良好的愿望、怀着美好憧憬花巨资建起来的那些建筑很快就成了人迹罕至废物,躺在那里静静地晒太阳。 出现这种现象的不一个原因是,一些地方官员们心情浮躁,急功近利。在发展经济、发展旅游时,没有长远规划、没有长远目光,没有自己的思路。而是幻想着一锄头挖出个井来,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在发展旅游业时,不是在文化上下功夫,在优势上做文章。而是看到别人什么吸引眼球?哪里什么叫好又叫座就不顾自身的特点、不讲自己的长处,跟着风潮跑。再一个原因是,有些地方官员本身文化底蕴不足,不懂得文化发展的规律,不知道文化的社会功能,更不懂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总认为文化是虚的,把钱投在文化上是花钱不讨好,是打水漂,不容易出政绩,不容易出效益。不如建一些硬件,修一些建筑长远。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的官员对旅游文化的认识有偏差,总认为那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哪怕是才有文化底蕴,才是真正的文化。才能吸引人、愉悦人。而革命故事、红色文化已经落伍了,过时了,被人遗弃了。因此宁肯花钱去发掘那些伪文化,去整理那些假传说,也不愿意却挖掘、整理那些有地域特点,有地方特色,有历史背景、有群众基础的真文化、红文化。结果却是与他们的的预想背道而驰,因为,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游”不了多远的!应该说,旅游游的就是文化,只有独特的文化才能让游客兴致勃勃,才能让旅游红红火火。因此,“在旅游中间更多融入文化的元素”就应当是发展旅游业最佳选择。但愿张坚忠的这番话能够让那些正在怎样冥思苦想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官员们得到启示!

❸ 怎样理解‘’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也会缺内乏活力,二者容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只有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才能加快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者的双赢。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目前,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正面临大好机遇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以促进旅游业发展

❹ 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约1万余处,现在已开发并可以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仅有1800余处,不足1/5,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正是由于对风景区已超常开发,使得其人工化,商业化现象十分严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气息,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墙边上架设电梯的计划更是严重的景区开发过度。
2、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饭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交通问题、饭店旅店业问题、文化旅游信息化问题等,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它拥有很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饭店入住不好等,也会导致文化旅游业受到限制。
3、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涉及到各个方面,它是一个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国目前文化旅游主要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业也没有发挥作用,融资渠道单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
4、法规体系不健全。
中国旅游法律体系应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居主导地位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除旅游基本法外,还应当包括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但目前看来,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也不够健全,主要是范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具有暂时性,后续法规缺乏。由于对旅游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导致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以及破坏旅游资源的等各种违法现象充斥着我国的旅游市场,例如“香港阿珍”事件,还有众所周知的“海南三亚宰客”事件,这些都必将导致该地区旅游业收入的急速下滑。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缺乏优秀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我国旅游业是最近兴起来的,在人才的培养上明显落后与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为依托的来发展旅游业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❺ 中国不缺少文化,但缺少发现文化的人。

记得在《旅游》杂志是看到法国安锡(Ancy)小镇的照片,当时就是震惊。法国这个小镇,有穿城的河,有河边成群的咖啡屋和酒吧,更重要的是,几乎全城的建筑都上了年纪,古朴凝重而有情趣,不禁觉得法国人是如此懂得享受生活,我们在工作,他们却晒着太阳喝咖啡呢。后来发现,原来欧洲的小镇都是如此,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建筑都全部保存,现在还作民居。欧洲一眼便能让人感受到文化。拉斐尔之于伦勃朗,冷不丁就出现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巴尔扎克的故居兴许就隐藏在某个不知名的屋檐下,你会感受到置身于历史,哥特的教堂,巴洛克的穹顶,也许你会一不小心坐在路易十四的椅子上。在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纵然被一个胸前画着大红十字的骑士拦下,你也是决不会感到惊奇的。
我虽无缘得见欧洲的古镇,但中国的却还到过不少。黄龙溪的大榕树确实有些味道,但刺耳的麻将声却是我不能容忍的。不过川西的民俗文化,黄龙溪仍在。中国的小镇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朱门金锁,只有破落的瓦片,开裂的横梁。潮湿的墙壁。在这里断找不到欧洲的辉煌,但这正是中国。只是每一个古镇、每一间瓦屋、每一段城墙都是千篇一律。甚至街头吆喝的烧饼也只是变了几种花样。狭长的青石街道走马观花便过去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能吸引你的注意。在阆中或丽江,游人都知道循着导游或地图找几条主街道照相留影就可以回去休息了。因为每条街道都是一样的,每一间店铺,出售的都是相同的纪念品。你不必担心会因为大意错过了什么,也没有什么值得你在古镇里穿梭找寻。就连古镇里的导游们都统一了着装。一切都为了旅游,挣钱的便保留下来,其他的,便被深埋在青色的基石下面了。
现在各地都为旅游经济而眼红,一个又一个藏匿在深山中的古镇被发掘出来,可当它们得见天日的那一天起,也就注定了它的文化的消失。最终一个特色小镇沦为平庸,真正一文不值了。只剩下破落的躯壳,而失去了内在的文化——它的精神。
中国不缺少文化,但缺少发现文化的人。

❻ 旅游文化发展维艰的现状有哪些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类型,与建筑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等并列,这也是与文化旅游最大的区别。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所形成的文化属性,是我国文化建设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国家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文化旅游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下,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文化旅游地产的大好前景,吸引了众多巨头参与,相关项目遍地开花,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一方面确实促进了行业的优质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产品的同质化。
同质化现象的产生,致使成熟的开发模式遭到大范围模仿,创新意识极度缺乏,文化资源过度解读,最终造成资金、文化资源的浪费。
其次,文化旅游地产局限性突显。文化旅游并非独立的产业,与餐饮、商业、创意产业等密切相关,需要其他产业配合。不过,由于文化旅游地产的根基是地产,地产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地域范围,从而影响到其综合多元化的发展。

❼ 为什么文化旅游商品会缺乏特色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 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琳琅满目,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大同小异。这样以来文化商品便缺乏了特色。

❽ 旅游业对当地文化带来的坏处都有什么

1、一定抄程度上破坏当地文化。袭例如出现伪民俗这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为了配合旅游,将许多民俗商业话,例如傩戏等。本来只是在特殊的节日举行的特特殊仪式,现在为了迎合游客需要,有些景区就开发了这个节目,每天均上演,已失去其原本的含义。
2、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人们的生活。甚至出现旅游民族。旅游民族就是当地人民以旅游资源作为市场资源进行获利的一种现象。例如,在云南某山村,由于旅游开发,,本来应该是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的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开始改变其行为,不再耕种,而是为游客服务,例如,提供合照照相服务。总之,她们变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附属品,也不是旅游业发展依托的主体。
总体上来说,旅游给当地文化带来的影响是,商业化,盆景化。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看看“旅游文化学这本书”

❾ 文化旅游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1、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2、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3、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4、法规体系不健全。
5、缺乏优秀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苏州华采堂可以帮你弥补这些问题,可以试着请教一下他们。"

❿ “旅游+”背景下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1、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
为了发展旅游业,旅游地为了满足旅游者猎奇的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迎合游客,把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东西任意移植仿照,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舞台化明显,甚至出现“伪民俗”。
2、民俗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
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随着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闭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也必然受到冲击,这使得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削弱。
3、利益分配不公平阻碍
由于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在发展的重点是招商引资,缺乏统一的机制平台协调各方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导致社区参与不够,居民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阻碍了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