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① 中国的陆路口岸有哪些
1、日屋口岸
历史上,日屋口岸就是中尼两国传统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197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口岸。由于日屋至边境线(陈塘)不通车,口岸除民间小规模互市贸易往来外,并未真正通商。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开放。2002年国家投资修建日屋至陈塘的公路,以推动日屋口岸的边贸发展 。日屋口岸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境内的日屋镇南部。
2、普兰口岸
普兰口岸是中尼、中印边境贸易的通道,位于西藏阿里地区西南普兰县境内,地处喜马拉雅山段南坡,与尼泊尔、印度两国接壤,是境外两国居民朝拜西藏境内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的必经之地,也是国际旅游者进出中国的通道之一。
3、吉隆口岸
吉隆口岸位于西藏西南边境,地处喜马拉雅山南侧,在吉隆沟和吉隆盆地,从吉隆镇驻地到口岸所在的热索村25公里,北纬28°58′,东经85°14′,吉隆县面积9300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62公里。
4、磨憨口岸
磨憨口岸与老挝磨丁口岸对接,是中老两国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口岸。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5、霍尔果斯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境内,地处东经80°29′,北纬44°14′。霍尔果斯口岸因其而得名。
②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强什么旅游合作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强国际化复合型的旅游合作, 构建北部湾国际化旅游战略联专盟。北部湾滨海属旅游产业要在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等6市建立的旅游无障碍缝接、同城一体化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国际化合作旅游战略联盟,确定战略联盟的主体责任制或轮值制。整合资源,发挥区域合作联盟机制,强化区域城市和港口合作,共建海上旅游大通道,以区域联盟整体向外宣传,完善无缝接旅游机制,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应急事件处理和市场整顿机制。
加强与海丝沿线国、东盟相关国家的海陆旅游战略合作,在《2011年至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合作框架上推进北部湾地区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共同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对外营销机制,将北部湾旅游产业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跨国旅游精品,塑造国际化区域旅游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