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生态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生态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发布时间: 2021-01-03 00:28:25

A. 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 (一)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虽然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 。 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 此后,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B. 生态旅游有哪些特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 0将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不损坏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的永续; 0以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润回馈地方; 0给参与游客最大的旅游满足;
0通常出现于相对少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或文化区域; 0游客应成为对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正面贡献者; 0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营管理制度为目标。 Butler(1990)指出生态旅游还有以下的特点: 0规模小;
0通常由当地居民开发;
0在相对未受破坏的自然区域观赏、学习享受自然和当地文化; 0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福利为目的; O有适当的管理。
上述概括较为笼统,笔者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性”:
(一)自然性
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护性
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和产业革命以前的旅游活动相比,当时的旅游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一种活动,旅游并没有对旅游对象及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当时不可能提出保护的问题。
和产业革命后的大众旅游活动相比,大众参与的传统旅游由于参加人数之多、旅游热潮来势之猛,使旅游业中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均为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下的应急行为,在旅游经济效应的推动下,开发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游活动影响甚至破坏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人们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护,旅游将消耗掉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残留下来的最后的人类自然和文明将丧失贻尽。

C. 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1、山地型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适于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
4、湿地型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适于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滨、海岛。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7、人文生态型指以突出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态与其生境为主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适于历史、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旅游项目及活动。
(二)产品分层1、大众生态旅游产品适应大众化旅游消费市场而开发形成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保单位、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生态资源中进行的游览、观赏、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2、示范生态旅游产品主要指生态资源独特,旅游开发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经营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文保单位等生态旅游资源单位内,进行的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3、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生态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在市场上形成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鸟、观察野生动物迁徙、沙漠探险、自然生态考察等。这部分产品数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品牌。

D. 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过程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护法》。(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旅游业协会召开多次旨在保护生态的研讨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4)重视当地人利益。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 。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E. 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回的经历,这种经答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F. 桂林生态资源对发展生态旅游的优点

1、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第一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逐步趋向于合理化、多样化
坚持以当地农业原有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合理调整种植业之间以及种、养、加之间的产业结构、利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3、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增加销售渠道。另外客流量增大,游客消费增长,不仅可以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而且可以带动旅游纪念品加工业、工艺品制造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从而使农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
4、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由于生态旅游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故就业成本低,因此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其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动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5、生态旅游农业的开发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旅游农业是由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由温饱迈向小康乃至富裕而又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旅游者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又学习了农业、农村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扶贫和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方面,生态旅游农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由于它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防治等,使得其可以避免农业由于过分施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环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G. 生态旅游和传统旅游发展的区别

传统旅游,提指旅游景区、游客、消费三者的互动并产生经济利益。
生态旅游,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安全、环保、可再生循还”的管理措施。
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院、布达拉宫景点,过去的传统旅游,只要在开放时间内均可参观。近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主张“生态旅游”,每天参观的人数就开始设限。
还有,对于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工程,政府为保护自然生态不受破坏,对一些可能会导致人为的环境污染,也会禁止开发。

H. 生态旅游的特点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I.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去旅游,而这样的旅游资源却非自然旅游资源莫属。要开发赤峰市自然旅游资源,就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J. 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有哪几种

现状:乱,烂,差趋势:洁,整,齐意义:还一份自然,该热闹的地方就得热闹,该宁静的地方就不能有几个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