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 简述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于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权威、源最具概括性的是1987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把生态、环境、资源看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必须辨证地予以分析,绝不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只有辨证地分析、把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有所作为。
(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国内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无不印证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环境为前提;要优化生态环境,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保障。因此,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什么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12维度
Sustainable tourism is “tourism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present visitors and host regions while protecting and enhancing opportunity for the future”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
1.Being different
2. Achieving authenticity
3. Reflecting community values
4. Understanding and targeting the market
5. Enhancing the experience
6. Adding value
7. Respect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values
8. Achieving conservation outcomes
9. Having good ‘content’ (‘telling the story’)
10. Achieving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in design
11. Providing mutual benefits to visitors and hosts
12. Building local capacity
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旅游是“满足当前游客和本地区的需求,同时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旅游”。
1。具有特色
2。实现真实性
3。反映社会的价值取向
4。认识并定位市场
5。加强旅游体验
6。增值服务
7。尊重自然和文化价值
8。实现保护成果
9。具有良好的'内容'('讲故事')
10。实现卓越的设计和创新
11。向旅客提供互惠互利
12。当地能力建设
3.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新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旅游可持续发展也日益成为各界频繁讨论的论题.
定义: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Globe'90)上,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指标: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核心目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旅游业的可持持续发展要使四方受益,即旅游者,当地百姓,未来的旅游者以及未来的当地居民,涉及到同代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同一利益群体代际之间和不同利益群体代际之间的公平问题.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生产要素,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有限性和脆弱性.自然旅游资源无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还是内含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半自然景观,都不再是可以任意无偿使用的资源,对它们的利用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再生能力;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不可复制性,对它同样要采取"只取利息,不动底本"的消费方式,以保证后人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使用不受侵害.对这类文化性很强的旅游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带来的成本支出将是无穷的,也必将是永远的负效益.因此,开发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时,必须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杜绝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的破坏开发,适度开发旅游产品,保持资源的文化特性.
4.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定义是什么 名词解释,最好详细点!谢谢
“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5.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是什么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发展速度要与发展质量相协调,发展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才能促进人们将旅游愿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景区景点则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如何确保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景区景点经营效益的持续获取。“恢复西湖历史水面90顷,新建、恢复景点160余处”,短短六年,杭州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6. 可持续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的简来单理解应该是这自样的:
可持续旅游应该是让旅游有个良性的发展,能够永得子孙;而不是那种毁灭性的利用,不是那种饮鸩止渴式的开发利用。也就现在我们常说的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和谐发展。特别是对一些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更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实行保护前提下的利用与发展。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等旅游资源就应该首先考虑保护问题,而不是过度去开发。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那范围可就更大了,较多的牵涉的政策层面的问题,是当地政府旅游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一个地方的旅游业长期永续利用及发展下去,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如当年深圳的锦绣中华,当今世界上的大型娱乐设施迪斯尼乐园,以及影视藏地拍摄后遗留下的“三国城”啊、“水浒城”啊等等。更多地考虑恰当地利用当地的现有条件,挖掘出可供旅游利用的资源。为旅游发展源源不断的补充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
以上两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能说的有点绕,只不过是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7.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传统的生产流程是“原料——产品——废料”模式。这里追求的只是产品,但加入生产过程与产品无关的都作为废料排放到环境中。
(2)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我们应当运用经济的机制刺激和鼓励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之中。
8.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是什么
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发展速度要与发展质量相协调,发展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才能促进人们将旅游愿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恢复景点160余处”,短短六年,景区景点则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如何确保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景区景点经营效益的持续获取。“恢复西湖历史水面90顷,新建
9.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前瞻网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旅游业改革,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加速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总量的有效举措。旅游业具有联动性广、经济性强的特点,可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旅游业每增加1个单位效益就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增加4个单位效益。与此同时,旅游业就业具有门槛低、覆盖面广、劳动密集的特点,可以有效带动其他行业就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发现,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可为其他产业带来5个就业机会。加快发展旅游业将会在未来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给我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旅游业相较其他产业而言,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成本小的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依靠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向低耗能、高收益的新模式转变,达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引领和带动相关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转变以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为主的贸易出口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积极接待入境旅游,打开国门,欢迎各国朋友,通过旅游让其充分了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逐渐消除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偏见;另一方面,大力组织民众出境旅游,走出国门,通过宣传中华文明来提升华夏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开放、自由、民主、富强的国家形象。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融合。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要着重将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向规模化、效益化进行转变,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优化服务和提高环境质量,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在景点建设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适度、科学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应加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合理利用农村的特色旅游资源,依托当地生态环境,积极发展草原旅游、湖泊旅游、山川旅游等,同时借助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一大批特色古镇、古村,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加强对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创新设计,鼓励旅游用品的研发,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借助文化、体育、信息、交通等行业优势,实现不同行业间的交叉互补,推动旅游产品和行业的发展。
构建多样化旅游产品,实现结构创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当前旅游产品仍然比较单一,为满足群众的需求,需要加大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开发。旅游产品开发要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其一,要抓住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的内在需求,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公共休闲设施,营造积极健康的休闲文化。其二,大胆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升级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例如,要遵循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在编制旅游规划时本着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做到专业、个性、创意和特色;要加快发展国际旅游,坚持入境游和出境游并重的思路,转变旅游市场结构,实现国内游和国际游均衡发展;要实施精品战略计划,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将景区打造成集观光、度假、休闲、商务等多维一体的综合景区。
进行旅游业管理创新,深化市场机制。旅游管理机制创新是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旅游产业结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创造出适合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引导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企业要实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改革企业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社会融资和政府支持,提高规模效益和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整合中小型旅行社,建成一批集旅游、购物、住宿、娱乐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旅游企业,使旅行社从“小、散、弱”向龙头式的集团化方向转变,成为推动旅游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监督,规范企业行为,遵循市场秩序,并不断鼓励民营、私营企业的参加。
建设旅游业保障体系,加强旅游安全。建立旅游业的安全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和安全救援体系等旅游管理的服务能力,实现对广大游客生命财产的负责。其次要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完善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险等旅游险种,增强旅游保险的理赔效能,提高规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最后,要不断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认真听取和处理游客的投诉意见,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各地旅游景区应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及紧急救援机制;强化对游船、大型观光旅游设施、索道等的安全管理;加强景区内餐饮住宿卫生管理;大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应急能力,切实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不明的地方欢迎追问 还望采纳谢谢!
10.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只有注重环境保护才能使旅游业可持续发专展。首先,要对旅游的属车辆进行限制,车辆必须在尾气排放达标,在距离景区一段距离就下客。景区要限制游客数量,并规范游客行为,景区不能乱丢垃圾。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必须远离景区。同时,景区上风头上游不能规划建设工厂或工业园区。否则,在废水废气的侵蚀下,任何美丽的景色都很快褪色。就象漂亮的时装穿旧后就沦为垃圾堆里的破布一样。
任何地区可接纳的旅游人数是一个定值,容纳这个人数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一个自然恢复期。只要注意以上两点,同时做好环保,就可以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否则,破坏环境必然导致土壤、植被、空气的恶化,各种生物失去适宜的生存条件,要么迁徙,要么灭绝,那么原来的旅游景区,必然变成各种污染物和苍蝇蚊子的生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