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特色建筑对旅游业发展规划

特色建筑对旅游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1-02 03:41:28

① 中国古代建筑对旅游有何价值

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南京城南,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在夫子庙还有中国最大的古代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除了这些还有总统府,这里有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有金陵48景的莫愁湖,

② 1. 历史建筑被商业化(例:历史建筑被改建为旅游景点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

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吧 见仁见智的问题 我个人学历史的 从个人角度看 当然持反对态度 对于历史遗迹首先是保护最重要的

③ 高迪建筑为什么受到旅游业的青睐

西班牙的顶级景点之一,这座出自现代主义大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之手的杰作,在他去世80多年后仍在建设中,灵感来自于自然和哥特风格的这座巴塞罗那奇特的教堂直冲云霄,无比庄严和雄伟。
安东尼·高迪将后半生献给了这项工程。他坚持基本的哥特式十字形状平面图,但设计了一座能容纳13000人、长95米、宽60米的礼拜堂。你可以悠闲地探索已经建成的部分和博物馆。
东北方的耶稣诞生门(Nativity Facade),是神圣家族教堂的艺术顶峰,它大部分是在高迪的亲自监督下完成的。你可以通过电梯和狭窄旋转楼梯攀登四座塔楼——那将是让人晕眩的一次体验。这些塔楼容纳有能够演奏洪亮而复杂的音乐的管钟。塔楼下方是三个部分的出口,主题是耶稣的诞生和童年。但你站在下面往上看的时候,它似乎在往外倾斜。高迪在很多雕塑中都使用真实的人和动物作为模型,偶尔还以当地停尸房里的尸体当模型!从左到右,出口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望(Hope)、爱(Charity)和信(Faith)。代表爱的入口的雕塑林中,你可以分辨出由一头牛、一头驴、牧羊人和东方三博士围绕的马槽,上面则是天使乐师。
西南方的受难门(Passion Facade)的主题是基督最后的日子和他得受难。受难门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和耶稣诞生门一样,也有四座支撑塔和一个有雕塑点缀的大入口。雕塑家苏比拉克(Josep Subirachs)并没有尝试模仿高迪的作品,而是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有争议的多角图案。三层的雕刻是S形的次序,从底部左侧“最后的晚餐”开始,到顶部右侧“基督的埋葬”结束。如今的苏比拉克仍在继续给这座门增加元素。
半圆形的环形殿(apse)是最早完成的部分(1894年)。教堂的内部仍然是一个建筑工地,但中央广场上面有顶,并且有一个角度特别的柱林。树的图形并非偶然,因为高迪在规划中遍设想这样的效果。
荣耀门(Glory Facade)的建设已经开始。和其它门一样,它也被四座塔楼环绕——总共12座,象征耶稣的十二使徒。更多装饰使整座建筑成为基督教堂的微观象征,其中耳堂上方一座高达170米的巨型中央塔象征耶稣,余下的5座正在规划中的塔,则象征圣母玛利亚和《圣经》中“福音书”的4位作者。
地下的高迪博物馆(Museu Gaudi)的开放时间和教堂相同,它收藏着和高迪一生有关的有趣的资料和其它作品,也包括神圣家族教堂的模型和照片。你可以看看他得铅垂线模型的极佳典范,这些都展示了他在建筑中逃避压力和紧张的能力。高迪去世后,其遗体埋葬在远处朴素的地窖里。

④ 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对古建筑的影响,如何应对

我就是南屏村的!
说说怎么留住我们徽州文化吧。相信对你会有些帮助。
第一:避免村中的居民外迁。不然会造成文化的断层。毕竟文化是每天的耳濡目染的结果。没有民居的传承与变迁,就没有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以“家”为目的的抱元归一。干任何事的目的都是以家为前提的。比如家祠,天井,屋里面小窗户,都体现这么一点。
第二:适当的进行旅游开发,南屏并不能像西递或者宏村那样商业,那样大力开发,资源殆尽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村前的田能说明这些。因为我们不丢弃自己的本行,也就是农民种田。乡村的文化大体和田园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工具,田所处的地名,发生过什么事,给后人是什么启示,这些都是文化。所以,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使得这些千年流传下来的耕织文化慢慢消失。这是我所担心的。
第三:旅游开发并不能代表传承,只能算是粗浅的保护。我去过平遥,听说那以后要把居民全部外迁出去,在以后去平遥要穿古装,拿古钱币购物。这样好吗?肯定是不好,因为任何一个文化的介质是人,是实实在在的人!没有人的平遥肯定是死城,那些个没有在当地熏陶过的人当然只能走马观花,达不到传承的目的。留在书卷上也只是死文化,就像我们的一些节日的复礼,弄的现代不现代,古代不古代,这就是我所说的断层。
第四:需要一些教育的介入,就我而言,在黟县中学上学我们老师就系统的说过徽州文化。这些也是最重要的,但这些必须在当地才有奏效。
我所说的就是,对古建筑的影响就是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就是对当地人的影响。所以,从“人”这个方面找到切入点谈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影响就行拉。
在就是,我住在南屏的“溪边”,再去的时候一定要到我们那边逛逛,听听老人说的。因为在明清时期我们那边居住的外姓人最多,也是外来文化对南屏影响的一标志,以及外来人是怎么融入南屏的文化的。

⑤ 中国古建筑对旅游的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悠久,现保存下来的内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容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及革命文物,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有反映民族关系史的历史文物,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纪念地。
2.古代建筑。这里说的古建筑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楼阁之类的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3.古城遗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许多古城今日虽已残垣断壁,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

⑥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看看故宫就知道古代建筑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地位了。很多古镇,古城都是以当地特有的建筑特色为卖点,黄鹤楼,滕王阁等等。

⑦ 关于旅游的考察报告

突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加快崆峒古镇建设步伐
——赴西安、晋中、天水等地学习旅游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2006年11月1日至7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张晓宇带领区旅游局、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旅游集团、区建筑设计院负责人,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西安市的大唐芙蓉园、新桃花源,晋中市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天水市的南郭寺、伏羲庙、玉泉观、胡宅,清水县的轩辕黄帝塑像,甘谷县的脊兽生产场等旅游景点。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收获颇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西安等地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尤其在仿古建筑保护、建设、利用方面的成功做法,对于建设崆峒古镇·问道驿站,推动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地旅游景观景点建筑和开发保护管理特色
(一)建筑风格各异
1、仿唐建筑雍容华贵。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建设的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全园12个景观区域分别演绎着12个文化主题,融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于一体 ,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博大气势和繁荣尊贵。特别是以紫云楼为核心的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建筑群雍容华贵,和300亩水面的湖光景色相互交融,足以使游人有“梦回大唐”之感。唐诗峡则是以表现唐代文化之精粹--唐诗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景观,将精选的唐诗,由著名的书法大家书写、镌刻于诗峡摩崖之上,又辅之以相关大唐榜书、中国印、瓦档图案等多种文化形式补白,和诗峡的山势奇峻完美结合,形成精神内涵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情景交融的独特境地,足以使游人在悠闲自在里怡然于唐诗风韵之中。
2、仿明建筑宏大雄伟。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的伏羲庙是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该庙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布局严谨规则,一条主轴线贯穿南北,坊、亭、庑、殿疏密有致,布局对称,宏阔幽深,富丽堂皇。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3、民宅民居古朴纯真。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与淳朴的民俗陈列浑然一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宛若汉字中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外观威严高大,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内视富丽堂皇,状若画舫,斗拱飞檐、石刻砖雕、牙版楼、彩绘金装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
4、脊兽艺术巧夺天工。脊兽多是装饰在古建筑屋脊上的一种民间装饰艺术材料,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及鸱吻,由民间传统手工艺制成。古建筑运用脊兽装饰,一为房屋美观漂亮,二为驱邪除魔保平安,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甘谷脊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制作题材广泛,从民间传统到神话典故,从鱼虫鸟兽到花草树木,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采用当地红壤土纯手工制作,既有现代的简练厚重,又有清代的繁缛华丽。
5、平遥古城巍峨壮观。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的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古城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偏东15度,整座城池恰如龟形,城楼、角楼、敌楼、垛口防卫设施一应俱全,城上的点将台、魁星楼、上下城墙的马道等布局合理。古城内部,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蛐蜒巷主次分明,从空中望去,犹如龟背纹图,构成了城内四通八达、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宫观、庙宇、商号、镖局、店铺错落有致,一处处四合院星罗棋布,一条条街巷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城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有中国金融史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的唐代道观清虚观,有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有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等,在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二)文化底蕴深厚
1、仿古建筑寓意笃深。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在建城思想上突出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礼”序标准,仿古建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十分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利用古建筑群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保护开发利用古城、古民居为特色,大力开发独具魅力的旅游业,再现了中国汉民族璀璨绚丽的历史文化。
2、民宅民居地域特色突出。山西省悠久的历史、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造就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著名宅院。乔家大院集中表现了精湛的建筑艺术,还汲取了许多宫廷式建筑特点,有鸱吻、筒瓦、滴水、排山等构件,显得气势非凡。乔家大院为了让游客便于记忆,把南面3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定为一院、二院、三院;把北面的3个大院,从西往东依次定为四院、五院、六院。大院的设计精巧,建筑考究,规范而富有变化,既有整体美感,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这是集北方民居建筑精华之大成的艺术品。从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屋顶造型看,有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以及平房顶;从门的结构看,有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角门、抚拦半出檐门、硬山顶单出檐门、砖雕式侧跨门等;从窗的格式看,有仿明式条栅型窗、通天隔棂型窗、雕花型窗、双开扇型窗和挑启型窗。形成各异,变化多端。而王家大院这一民间建筑群,代表了清中叶中层官僚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其所处的文化层次。建筑的构建布局,实属少见,充分显示了汉民族文化的精湛技艺,不仅有绝妙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
3、新旧景区文化内涵隽永。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内民俗陈列室多达上百个,展出民俗器物、文物珍品5000余件,民俗陈列以人生礼仪、衣食住行、岁时节令、农事风俗、经商习俗、票号经营、武行镖局等为主题,分设各院、居之中。乔家大院“谦益堂”陈列的“乔家三宝”(九龙灯、犀牛望月镜、万人球)堪称稀世之宝。王家大院以民俗文化为题材,将岁寒三友、四季花卉、二十四孝等分别雕饰在石、木、砖上,形成精美的“三雕”艺术,基本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民俗文化的至高境界。平遥古城内更是民俗商品店铺林立,民间装饰物、挂件、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遐接。丰富的民俗文化加上浓重的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是“一城二院”古而不衰的灵魂所在,其各类陈列馆中展示的无穷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不仅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更是研究历史、艺术、政治、经济的知识殿堂。
(三)保护与开发并举
西安、晋中、天水等地在景点、民居、古城和仿唐、仿明、仿清古建筑方面,坚持发掘保护为主,开发利用并举。
1、布局考究的古建筑规划。以平遥古城为代表的中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很好地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在仿古式建筑物的建设中,真正做到了“精、美”。平遥古城的建设、保护和修复,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此,从古城初建时,就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同时也着重体现了中国汉民族在古城建设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风范,成为明清时期的杰作。
2、保存完整的古城民宅。修旧如古,复古如初,古而不旧,旧而不俗是平遥古城建设、保护、维修的宗旨。迄今为止,平遥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传统色彩非常浓厚,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其建筑特点:一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山构筑,依山重叠,随形生变,依势而曲,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二是堡墙高筑,四门俱全,由四道封闭圈组成,沿袭了西周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多进庭院建筑,丰富了封闭的空间层次,增强了安全防范机能。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规定的等级品位建造,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差别及士大夫的意念和理想。三是气势雄伟,功能齐全,主体建筑呈中轴对称型,院内套院,门内有门,厅堂楼阁,因地制宜,书院、花院、厨院、围院成龙配套;石雕、砖雕、木雕题材繁多,内容丰富,刀法娴熟,技艺精湛,集民俗民艺于一体,为清代建筑装饰“纤细繁密”风格的典范。
3、以史为鉴的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其特点在于:一是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二是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距今已有100多年时间,在中国近代商业史和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三是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集中体现了公元14-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和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三地旅游产业开发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与西安、晋中、天水旅游业发展相比,我们尽管在旅游景观景点开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区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以崆峒山景区和崆峒武术为主的旅游业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区委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十六届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做大做强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设全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是正确的,正在建设中的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也是富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决策,完全符合我区旅游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双休日和“黄金周”的持续实施,发展“假日旅游”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必须发挥优势,借鉴外地经验,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携手共促旅游业发展。政府要围绕全区“十一五”规划,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前瞻性地抓紧制定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崆峒山、太统山、南山生态公园、十万沟-大阴山等重点旅游景区的详规编制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规范旅游市场管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抓好旅游宣传推介,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搞好宏观调控,加强组织领导,监督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培育和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二是深入挖掘崆峒文化内涵,捕捉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应该紧紧抓住“黄帝问道”这个主题,坚持“仿古风格,文化嵌入,山镇合一,旅商并举”的原则,加快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建设步伐。通过建设崆峒文化名城、修建名人故里、树立标志性群雕,深入挖掘崆峒文化资源,利用举办崆峒文化旅游节、崆峒文化论坛、崆峒武术表演和创办崆峒文化特色产业公司、创作崆峒文化艺术精品,弘扬崆峒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赋予景区“活”的灵魂,努力打造“道源圣地--崆峒山”旅游黄金品牌。
三是采取务实灵活的宣传推介方式,提升崆峒旅游品牌知名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营造大旅游氛围,巩固客源市场。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上对我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连续性集中宣传推介,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广泛传播“崆峒旅游”信息,拓展客源市场。积极与省内外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点)合作,实现旅游市场对接、客源互动;积极组织景区(点)、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节会,举办宣传促销活动,组织“崆峒旅游”促销团,在各大中城市进行宣传推介,从而拓展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同时,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拓宽宣传崆峒旅游的途径和方式,出版一批介绍崆峒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的书籍、影像作品,打造一批影视、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充分借鉴乔家大院依托电影、电视剧制播,平遥古城建立“全国摄影基地”、“影视制作基地”等多种开放性活动的做法,请名人名家谱写歌曲,拍摄影视剧;举办国家级大型演唱会和文化节会,建立开放型的对外交流基地,面向全国、全世界扩展客源市场。
四是全面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通过成立崆峒旅游培训中心,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将院校教育、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尽快做到所有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深入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共同塑造和维护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
三、对建设崆峒古镇·问道驿站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外地成功经验,现就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建设以及今后的经营运作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崆峒地域特色。一是突出古镇文化内涵。古镇建设要于细微之处体现崆峒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古镇整体布局和建筑物表面石雕、木雕、砖雕、彩绘、装饰等,在保留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点的同时,要有区别于其他建筑的地域特色。在古镇中心广场,设计建造能体现崆峒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轩辕黄帝雕像,供游人参观和祭拜。修建“三教合一”的宫殿,辅之以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注入佛、道、儒文化,供游人焚香祭拜,祈佑安康。绘制《崆峒道教八十一画》、《平凉八景》、《黄帝问道》等大型浮雕和壁画,提升古镇的文化内涵。二是恢复平凉民宅民居。聘请平凉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按照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恢复平凉名人古居,如紫禁城、韩王府,柳湖书院、峻谷山庄等。通过协商,整体搬迁和改造白家大院、吴家大院、举人家园等“平凉大户人家”私宅,规划建设成客栈式的民居,使其成为平凉民宅民居的代表,供游人参观居住。三是院内置景要相互融合。湖面沿岸曲线设计既要与整体建筑风格、古镇整体道路设计相协调,又要营造出泉水叮咚、溪流潺潺的动感效果,动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古镇内外的绿化工作也要突出地方特色,街道及道路两旁以“左公柳”为主,民居院落以桃树为主,庙宇殿堂以松柏为主,楼侧湖畔路边以草坪为主,形成大景见全绿,小景有特色的格局。区间道路应注重生态性,有砖不显砖,有草不显草,依景随势,蜿蜒通幽,绿树掩映,静谧神往。四是开展特色餐饮服务。古镇餐饮要突出崆峒特色,要将平凉罐罐蒸馍、锅盔、烧鸡、羊肉泡馍、酥馍、酿皮、炉齿馍、黏糜子、搅团等知名小吃进行精细加工和重新包装推出,挖掘崆峒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设计、包装、推介“崆峒风情宴”,弘扬悠久的崆峒饮食文化,动员平凉一些“老字号”率先入驻古镇,如春华楼、百兴园、祥盛园等,既要让他们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又要突出其菜肴特色。五是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利用每年的崆峒旅游节、崆峒武术节、崆峒山“四月八”庙会及端午、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举办秦腔大赛、春官赛诗会、高芯子表演、佛事道场等特色民俗宗教文化活动。
2、坚持市场化开发经营。一是积极探索和创新建设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在规划已定的情况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古镇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措施,积极招徕全国全省知名的大型旅行社、特色餐饮、旅游企业入驻古镇,设立分店,开展旅游特色服务活动。二是古镇建成后,邀请全国知名服饰公司,设计出适合崆峒古镇整体风格的、能够体现崆峒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的服饰,由古镇管理人员、门店经营与服务人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分别穿着,聚集人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古镇融入人文、生活气息,既象繁华的集市,又象安逸的家园,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三是邀请名人名家题写古镇街区、道路、公益性建筑名称、楹联,以及经营门店店名、匾牌、对联等,并悬挂独具特点的花边招牌锦旗。四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省内外、区内外地域、民俗、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组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咨询委员会,指导并参与古镇建设,确保古镇建设顺利进行,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力将崆峒古镇打造成为游客满意的精品工程。
3、建筑装潢科学精美。崆峒古镇建设要科学合理选用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辅以木材等其他建筑材料,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价格低廉,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容易腐变、风化,保存期长,同时可以减少雷电、风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从“三市”仿古建筑的工艺来看,水泥材料运用得当,做工精细,仿石如石,仿木如木,能雕能塑,宜彩宜绘,足可以假乱真。在崆峒古镇装饰装潢上要求精求美,电缆线全部埋入地下,建成后绝对无任何明灯明线,电表盘、灯具、音响等很恰当地用古物做装饰。灯笼、彩灯、街灯、角灯、台灯也应该以仿古为前提,与多功能区的文化主题相协调、相吻合。尤其室内装饰要突出精美,以雕刻、壁画为主,适当悬挂一些仿古字画和民间手工艺品,充分营造出和谐美观与内外统一的明清文化氛围。
4、深度开发崆峒武术资源。在古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崆峒武术学校,作为崆峒派武术的培训基地,可以让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既增加崆峒山的人气,又有利于游客参观,同时配套建设一座大型演武场做表演之用。在崆峒武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崆峒功夫艺术团”,在古镇、崆峒山景区,乃至国内外巡回表演崆峒派武术。积极承办、主办国内外重大武术赛事,推出以崆峒“禅”、“武”和崆峒“道”、武”为特色的武术文化旅游线路,以武术比赛、武术表演为载体,吸引中外客商来崆峒山观光旅游,领略崆峒武术故里的真功夫。加大挖掘、整理、普及崆峒武术的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传统的崆峒武术套路进行挖掘整理,使一些濒临失传的崆峒武术得以传承。整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崆峒武术套路书籍,在全市中小学体育课中普及学习。设计、制作、销售具有崆峒武术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崆峒飞龙剑”、“玄鹤刀”、“镰枷棍”、“崆峒武术扑克牌”等。
5、创作崆峒影视作品。联合省、市、区艺术团体,组建崆峒歌舞团,成立崆峒文化演艺公司,邀请全国名家创作以崆峒派武术、黄帝问道、泾河系列传说、明代韩王逸事、平凉劫盟、秦皇汉武巡幸崆峒山、崆峒山五百僧大战西夏军等为素材的小说、影视剧本、歌曲、舞蹈等文艺精品,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与影视、演艺公司合作,改编拍摄影视剧、编排舞台剧及大型歌舞。邀请影视制作公司在古镇拍摄电影和电视剧,提高古镇知名度。同时,在古镇规划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演义大厅,可用于电影放映、舞台剧演出、举办节会等。建成后的崆峒古镇既是独具道源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又是西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完全可以作为西部影视城,吸引国内外众多名家来此拍摄制作影视剧。
6、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成立崆峒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省内外旅游纪念品厂商合作开发纸织画、皮影、木雕、根雕、剪纸、刺绣、香包、玄武印章、轩辕铜镜、竹简、葫芦画、戏剧头饰、脸谱、烙画、瓷盘画、挂毯等具有崆峒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古镇旅游纪念品销售门店提供充足的货源,并积极拓展销售市场,使其成为崆峒旅游发展的有力补充。

⑧ 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哪些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引导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⑨ 保护古建筑物与开发旅游的可能性分析

古建筑文化旅游是目前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是不得不专面对的一大难题。远景设计研属究院古建筑旅游规划专家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古建筑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古建筑显得更加紧迫与必要。然而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科技支持、制度保障等,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古建筑的旅游利用模式迅速发展,很多古建筑开始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对古建筑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以做到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⑩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打广告 造话题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