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知识试题
A. 历史文化是中国旅游业的灵魂
访古、怀古,借古讽今是中国文人的传统。
儒学注重追古风。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
风景游、民俗游等都离不开历史文化。
若以上几点可以为文章的提纲提供参考,则幸甚
B.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
第三章 中国旅游地理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主要的人文景观,掌握旅游名山大川。
重点:名山大川
主要人文景观
难点:记忆历史文化名城
记忆优秀旅游城市
第一节
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1)
一、山
(一)五岳
1、东岳泰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2、西岳华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3、南岳衡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4、北岳恒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5、中岳嵩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二)旅游名山
1、黄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2、庐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3、武夷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4、雁荡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称
文物
景点
特产
5、武当山
6、千山
7、阿里山
8、井冈山
9、武陵源
10、三清山
11、龙虎山
12、神农架
第一节
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2)
二、水
(一) 长江
正源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雪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11个省市,最后注入东海。
(二) 黄河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等9省市,注入渤海。
(三) 珠江
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漓江是其支流桂江的一段,上源为云南高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最后注入南海。
(四) 黑龙江
中俄界河,也是中国冰封期最长的河。
(五) 富春江
是我国锦绣河山的代表。
(六) 京杭大运河
北起北京,南止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1700余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开凿的运河。
湖泊
1、瘦西湖
2、大明湖
3、玄武湖
4、镜泊湖
5、滇池、洱海
瀑布
1、黄果树瀑布群
2、壶口瀑布
3、蛟龙瀑布
4、诺日朗瀑布
5、大龙湫瀑布
6、吊水楼瀑布
泉水
1、温泉
2、冷泉
3、矿泉
4、奇特泉
海滨
大连海滨
青岛海滨
北戴河海滨
亚龙湾海滨
天涯海角海滨
三、动植物景观
1、植物景观
岁寒三友:松、竹、梅
化石植物:水杉、银杉、珙桐等
2、动物景观
四、气候和天气景观
1、气候环境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康乐气候是指人体感觉舒适的气候条件,一般指气温在10——22度之间,气候学上用候均温来划分四季。低于10度为冬季,高于22度为夏季,10——22度之间为春秋季,这也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2、天气景观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大气状况的综合。天气景观有日、月、云、雨、霜、雾、雪等,他们也是大气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节 中国主要的人文景观
一、祠庙
1、山西解州关帝庙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2、稷益庙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3、郑成功庙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4、屈子祠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5、武侯祠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6、包公祠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7、林则徐祠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8、五公祠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9、晋祠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二、故里
1、庄周故里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2、华佗故里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3、司马迁故里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三、建筑
1、中国古代四大名亭
兰亭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醉翁亭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陶然亭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爱晚亭
(1)地理位置
(2)历史典故
(3)著名看点
2、仿古园林
(1)上海大观园
(2)北京大观园
3、仿景游乐园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的其他内容
一、自然保护区
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两大部分,即保护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和这个环境中的一切资源。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把一些能揭示自然界内在规律的、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森林、草原、水域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以及自然历史遗迹地等,划出一定的面积,设定机构,管理和建设起来,作为保护资源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地。
(一) 综合型
有长白山、阿尔金山、肇庆鼎湖山、锡林郭勒草原等自然保护区等。
(二) 生物型
有卧龙大熊猫保护区、金佛山银杉保护区、安徽宣城扬子鳄保护区等
(三) 自然风景区
如庐山、九寨沟、武陵源风景区等
(四) 自然历史遗迹型
如蓟县上元古界地质剖面、五大连池火山地貌等
二、风景名胜区
(一) 自然山川风景型
(二) 湖泊水域风景型
(三) 海滨风景型
(四) 森林风景型
(五) 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
(六) 历史古迹名胜型
(七) 历代宗教名胜型
(八) 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三、《世界遗产名录》
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中国已有29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1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另有2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具体名录如下:
世界文化遗产(20处):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世界自然遗产(4处):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福建武夷山。
文化景观(1处):江西庐山。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2处): 昆曲、 古琴
四、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1、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982年,国务院公布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1986年,国务院公布38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国务院公布37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2、优秀旅游城市
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54个)
(各类城市按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海内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顺序排列)
一、直辖市(共3个)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
二、副省级市(共14个)
深圳市、杭州市、大连市、南京市、厦门市、广州市、成都市、沈阳市、青岛市、宁波市、西安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长春市
三、地级市(共24个)
无锡市、扬州市、珠海市、肇庆市、苏州市、黄山市、桂林市、昆明市、威海市、烟台市、秦皇岛市、海口市、长沙市、岳阳市、南宁市、绍兴市、合肥市、三亚市、承德市、镇江市、泰安市、北海市、郑州市、咸阳市
四、县级市(共13个)
峨眉山市、都江堰市、亳州市、敦煌市、曲阜市、武夷山市、吐鲁番市、韶山市、库尔勒市、景洪市、井冈山市、大理市、瑞丽市
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67个)
一、直辖市(共1个)
重庆市
二、副省级市(共1个)
武汉市
三、地级市(共41个)
中山市、乐山市、佛山市、福州市、江门市、泉州市、汕头市、徐州市、金华市、惠州市、开封市、丹东市、柳州市、石家庄市、吉林市、玉林市、南昌市、宜昌市、鞍山市、马鞍山市、嘉峪关市、乌鲁木齐市、宝鸡市、安庆市、常德市、芜湖市、银川市、张家界市、濮阳市、牡丹江市、抚顺市、太原市、贵阳市、荆州市、十堰市、伊春市、本溪市、大同市、大庆市、包头市、拉萨市
四、县级市(共24个)
昆山市、南海市、江阴市、吴江市、宜兴市、常熟市、临安市、诸暨市、济源市、句容市、琼山市、阿城市、永安市、儋州市、建德市、蓬莱市、登封市、文登市、锡林浩特市、荣城市、崇州市、钟祥市、绥芬河市、胶南市
2001年已批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16个)
一、地级市(共11个)
九江市、常州市、锦州市、淄博市、三明市、洛阳市、韶关市、清远市、阳江市、温州市、梧州市
二、县级市(共5个)
都匀市、青州市、东阳市、桐乡市、涿州市
2003年已批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共45个)
一、地级市(共32个)
廊坊市、保定市、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葫芦岛市、齐齐哈尔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湖州市、嘉兴市、漳州市、赣州市、潍坊市、聊城市、日照市、三门峡市、安阳市、焦作市、鹤壁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郴州市、东莞市、潮州市、湛江市、河源市、绵阳市、广安市、自贡市、延安市、天水市。
二、县级市(共13个)
永济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临海市、温岭市、乳山市、灵宝市、新郑市、赤壁市、开平市、琼海市、格尔木市、喀什市。
C.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一、集合性(形态的多样性与消费的广泛性)
二、继承性(历史继承性和演进性)
三、民族性(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
四、区域性(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
如果想要全一些的,就按照我告诉你的网址自己去看吧!
D. 我国有哪些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喜欢历史类的文化旅游景点。下面说说历史类的文化旅游景点。
1,说起历史文化,北京故宫自然不能略过,元明清连续三朝帝都的身份已经使故宫成为文化的象征,故宫不仅仅是景点的存在,他更是历史的结晶,他保存的不仅仅是艺术品,更多的是祖先们的精神与智慧,其底蕴决不可一言以蔽之。
2,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将外来文化用中国人自己的的思维方式展现出来,包容万千,博采众长,若故宫是历史的厚重,那这种底蕴更像是一种横向的扩散。
3,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4,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立体画卷。
5,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大典的所在地,泰山亦是各路文人的云集之地,从孔夫子游泰山而知三乐到到杜甫一览众山小,泰山启发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从古至今,泰山都是华夏儿女的脊梁。
6,西安,西安作为13个王朝的都城,其文化底蕴完全不输北京,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决然不同,北京光鲜亮丽而西安朴实无华,但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聚集之地。
以上都是比较有名的历史类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我曾经游览过的景点。
E.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成就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1.北京: 故宫 长城 明十三陵等
2.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大雁塔
3.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4.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5.陕西敦煌:莫高窟
6.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7.江苏南京:中山陵
8.山东泰安:泰山
9.山东曲阜:孔庙
10.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F. 谈谈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的认识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G. 结合历史谈谈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H. 你都学到了那些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
学到过很多有关旅游方面的中国历史文化和相关的知识
I. 试述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作用
随着改革抄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旅游业袭逐渐发展壮大。但其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业要想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必须提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必要的服务知识和技能,较强的人际交流和社会活动能力,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购物,而越来越注重回归自然、旅游地的文化内涵等,以此愉悦身心、开拓眼界、享受生活。近来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度假村就体现了这种趋势。这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旅游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一名普通服务者,而必须是一名有较高文化层次和文化素养的,具备与旅游业相适应知识结构的“文化人”。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加强文化修养,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才能保证我国旅游业成为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从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来看,许多人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职业能力,还未能达到现代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