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最新通知
㈠ 什么情况下,你不会旅行了
首先是出现不可抗力因素
(1)自然灾害:台风、洪水、火灾、冰雹、地震、暴风雪、疫情等。
(2)社会异常事件:战争、武装冲突、社会骚乱、罢工等。
(3)政府行为:各种临时规定不能出游等。
电影《罗马假日》里面有句台词: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大意是说:你可以旅行或者读书,但是你的身体或者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爱旅行,即便因种种原由我不能再出门远行,但是我的心也会继续一路前行!
㈡ 官方称恢复跨省团队旅游,是怎么回事
2020年7月14日晚间,文旅部官网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称,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
根据通知,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经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同意后,可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开展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通知还要求,调整旅游景区限量措施。旅游景区要继续贯彻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旅游景区室内场所。
(2)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最新通知扩展阅读:
2020年7月2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通知,经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研究同意并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决定从即日起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将全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旅游景区室内场所。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各市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扩大复工复业工作,结合团队旅游涉及范围广、流动性大、链条长等特点。
指导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制订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并及时动态调整相关措施。压实旅游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旅行社严格执行《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充分评估产品安全风险。
将防控工作贯穿于招徕、组织、接待等各环节。严格按照“一团一报”制度,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填报旅游团队信息,签订和上传电子合同。督促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加强清洁消毒和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疏导,确保不发生人群聚集。
旅游团队如发现疑似症状人员,旅行社要立即停止该团旅游活动并第一时间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排查和防控措施。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旅行社要立即落实应急处置预案,配合做好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
各市要严守汛期旅游安全,特别是皖南、大别山区等地要深入开展旅游景区隐患排查,扎实做好防汛、防地质灾害等工作部署;密切关注雨情汛情预报,及时调整团队旅游线路,必要时暂停旅游经营活动。
㈢ 文化和旅游部将如何推进“非遗+扶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已具备良好的基础,研培计划对传统工艺传承人群的研修培训,为培养扶贫带头人提供了人才支持;已在全国支持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帮助传统工艺项目提升品质、融入生活提供了有益经验;山东、湖南、贵州、甘肃等地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典型经验;许多传统工艺企业、作坊、合作社主动招收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增收。来源:新华社
㈣ 《关于2020年双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都提到了哪些内容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场工作,对旅游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督导A级旅游景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完善门票预约管理制度;督导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在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和购物场所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督促星级饭店严格落实卫生防疫要求,开展定时消杀。
引导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加强自律,推出小份菜,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引导游客按需取餐,文明就餐,拒食野味,剩菜打包,落实“光盘行动”;引导游客遵守旅游活动中的疫情防护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游规定。
落实好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加强监管网络表演、娱乐场所、艺术品经营单位等,畅通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和旅游投诉热线。
(4)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最新通知扩展阅读:
针对十一能否出去浪,张文宏发声
针对十一能否出去浪,张文宏表示:浪要100%正常,现在是90%。可以理解为这个意思可以“浪”就是100%正常,那是完全常态化,不是新常态。
张文宏说,他曾经说过一个理论——我们每分钟都是安全的,但我们每分钟都有可能存在着不确定的、极小的风险。
“你现在出门旅游,可以说接近100%的概率不会碰到新冠病人,但是我们输入的风险始终会有,虽然这个概率极低,但是这个风险是有的。我们不能让这个风险扩大,这个风险如果没有防范住,一下子这个火苗就会扩大。”
㈤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有关疫情后跨省旅游的规定
国家文化旅游局的话,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啊,没有啊,目前没有。
㈥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有限年令的规定吗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有限年龄的规定吗?我认为应该有,年龄太大了出去旅游,身体上肯定会出现各种不适,一旦出现问题对旅游业照成很多麻烦的。
㈦ 2020年北京市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规则说明
【导读】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通知》(办市场发〔2020〕91号)及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的通知(办市场发〔2020〕88号)的通知精神,现将北京地区2020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现场考试)有关规则说明如下:
一 、考试方式:
科目五考试采用人机对话、人机作答形式进行。
二、考试时长:
中文类考试36分钟。(答题顺序:“景点讲解”人机对话→“综合能力题”人机作答。)
外语类考试40分钟。(答题顺序:“景点讲解”→“景点相关问答题”→“综合知识问答题”→“口译测试”。外语类考试均为人机对话。)
三、分值:
满分为100分
(一)中文类:
景点讲解(55分);综合能力题(33道题,45分)。
(二)外语类:
景点讲解(40分);景点相关问答题(5道题,26分);综合知识问答题(2道题,14分);“中译外”、“外译中”
(各1道题,20分)。
外语类考生须用所报考语种的语言进行听说考试。
四、考察要素
根据导游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现场考试的考察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语言表达
考察考生的语言能力,包括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逻辑性、生动性、感染力等。
(二)景点讲解
考察考生对北京市主要景点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建筑特点等基础知识讲解的正确性和条理性,讲解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否具有一定的讲解技巧。
“景点讲解”分为若干小题签,考生按计算机系统随机自动分配的题签作答。(详见附件一)
中文类考生的景点讲解范围为: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
外语类考生的景点讲解范围为:故宫、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
(三)综合能力
考察考生对北京地区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建筑特点、民俗生活以及主要景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考生对北京时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以及导游应掌握的基本业务技能。
中文类及外语类考生景点知识范围: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北海、雍和宫、景山、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孔庙和国子监、恭王府、大运河、中轴线。
(四)口译
考察外语类考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使用中文和外语之间口头互译的基本能力。
五、考试题库
考生可按照北京地区2020年科目五考试问答题题库(详见附件二)进行备考。外语类考试问答题同样基于此题库,但口译题不限于此题库。
时政类考题可参考中国政府网、国家部委官网及北京市政府网、首都之窗等官方渠道查询。
六、考试流程
北京地区2020年科目五考试流程,可下载考试流程介绍视频模拟机考Demo盘(详见附件五,将于10月底前挂出)观看。
七、注意事项及其他
(一)北京地区2020年科目五考试考生须知详见附件三。
(二)部分考试内容考生可参考景点资料(附件四),但考试内容及作答不限于此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2020年北京市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规则说明的相关内容,希望2020年考试的考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如果你想要考中高级导游证,那么对于中高级导游证考试条件及科目一定要了解清楚,做好充分准备。
㈧ 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看旅游+文化如何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但并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来做旅游,也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转化为有文化影响力、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文化做旅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够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有多大,市场吸引力就有多大,你可以在市民广场上搞,也可以搞文化园之类的东西,但那肯定是凝聚市民意志与精神用的,当然还有一个前提,这个人物是有正面导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于活化为产品。文化转化为产品有三种路径,文化需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传说中走出来,这是一个文化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