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研究

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1-01 10:32:59

『壹』 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很猖狂太黑,云南旅游为什么这么乱

第一:云南旅游幕后的操作人都基本不是云南本地的人,云南人穷,弄旅游的很少,基本都是湖南、湖北的!所以做的方法都是杀鸡取卵的方法,才会出现这样。
第二:目前云南旅游整顿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至少目前不再有以前那么强制购物什么的,现在都是游购分离,导游不能进购物店了!可以算是良性发展的前端吧!

『贰』 关于云南边境贸易的最新资料。因为要写论文了,谢谢!

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
〔摘要〕从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镇)发展的角度,对云南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和城市(镇)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扩大云南边境城市(镇)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边境贸易;边境城市(镇);口岸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和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2003年7月1日开始
实施《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简称“10+
1”协议)后,云南的经济地位从原来的边疆少数民
族贫困地区上升到中国与东盟对外开放的前沿。云
南边境地区也从原来处于全国经济的末梢变为了中
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开展自由贸易的结合部。本
文探讨在这一新格局下,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
发展的关系。
一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的关

1·边境贸易对边境城市(镇)城市化水平的影

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接壤,边境线
总长4060公里,双边航空对接、陆路相连、水路
相通,共有8个边境州市的26个边境县市与3个
邻国的6个省(邦)32个县(市、镇)接壤相
连,有着特殊的地缘、亲缘关系。目前国家在这些
区域共设有11个一类(国家级)口岸(其中有8
个陆路口岸, 1个空运口岸, 2个水运口岸); 8
个二类(省级)口岸和90多个边民互市通道、
100多个边民互市点。口岸、通道涉及到的城市
(镇)有20多个。
由于历史、社会、政治因素的长期影响,云南边
境地区的城市建设滞后,城市化总体水平低。云南
8个边境州市除西双版纳州外,城市化水平均低于
省内平均水平和全国水平,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城市
经济最不发达的区域(见表1)。
由表1可见,作为区域内部边境地区经济中心的8个一类陆路口岸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边境贸易发展历史长,贸易流量大的口岸城市,城市
化水平高,如河口县、瑞丽市、腾冲县、孟腊县的城市
化水平都超过30%以上,而边境贸易发展起步晚,
口岸升级慢,贸易流量较小的口岸城市,城市化水平
低,例如红河州一类口岸城市的金平县、麻栗坡县,
因边贸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于河口县30多个百
分点(见表2)。
2·边境贸易对边境城市(镇)产业结构的影响
边境城市(镇)的崛起、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边
境贸易的带动。与传统的用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道
路不同,边境城市(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
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城市(镇)
的产业发展具有典型的贸易促动特征。云南与周边
国家因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贸易互补性强,交流频
繁。随着双方商品交易量的逐年增加,当地物流、交
通运输、宾馆、饭店、修理、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等
行业渐渐发展起来。河口、瑞丽、畹町、腾冲、景洪等
口岸城市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聚集了众多商贩、商
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低档商品市场和物流中心,
通过划地兴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仓库和优惠政
策的实施,使城市(镇)也有了一些加工工业进驻。
如腾冲、瑞丽的玉石加工、贸易在国外都享有一定的
声益。云南边境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品结构历来单
一,除粮食外,主要种植甘庶、茶叶、橡胶、咖啡,技术
含量低,加工落后,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参与国内、
国际交易。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这些产品在
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农业种植、农民增收的后劲不
足。相反,边境贸易形式多,投资小,见效快,经济回
报高。参与边贸相关行业带来的高收入与农业生产
的低收入形成了强烈反差,给第一产业向城市(镇)
第三产业转移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口岸城市
(镇)聚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很多农民、国营
农场的下岗职工丢下锄头,从边民互市小额贸易、易
货贸易起家,不断积累发展壮大,开办公司,成立企
业,开展边贸和大贸经营,逐渐成为支撑当地私营经
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绝大多数口岸城市(镇)的
三次产业结构早已打破一、二、三次产业传统排序而
形成三、二、一的排序。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所占
份额不断上升,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越来
越大。近两年来边境城市(镇)对外贸易的发展还
通过贸、工、农一体化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加工工业和
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在对外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的
带动下,蔬菜、温带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出口
的生产、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当地农民脱贫
致富的有效途径。
3·边境贸易的极化作用
边境贸易长期以来是边境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
形式,边境贸易的飞快发展使众多国内外客商聚集
边境口岸城市(镇),给边境城市带来了人流、物流、
资金流。2003年通过一类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有
830·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68·4万吨,货值9·12
亿美元。同期从二类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有463·13
万人次,货物16·51万吨,货值2·37亿美元。
2004年,云南对缅甸、越南、老挝的边贸进出口
总额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至11月,对缅甸边贸
进出口总额为3·4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对越
南边贸进出口总额为8915万美元,同比增长
19·4%;对老挝边贸进出口总额1379万美元,同比
增长25·1%。8个边境州市有6个州市的边贸进出
口呈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边境贸易的发
展扩大了边境城市(镇)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聚集规
模,给边境城市(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
间。
二边境城市(镇)发展的机遇与
挑战
1·机遇
中国与东盟的缅甸、泰国等7个国家都是WTO
的成员国,WTO的有关规定对边境贸易有例外安
排,即边境贸易所享受的各项优惠待遇不受WTO
的有关规定限制。在不违背WTO贸易规则的前提
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市场开放程度上比
WTO更进一步。例如,大幅度的关税减免和多领域
经济技术合作给云南开展同接壤国家地区的边境贸
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随
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以及泛亚铁
路、昆曼公路的开工建设,云南的国际大通道战略全
面展开,云南边境地区通过口岸与缅甸、越南、老挝
开展边境贸易和一般贸易,同其它东盟国家发展过
境贸易,并与东亚、非洲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将为
边境城市(镇)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2·挑战
———边境城市(镇)口岸出入通道建设严重滞
后。当前,制约边境城市(镇)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
出入通道建设滞后这一瓶颈。经过多年的投资建
设,边境城市(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供
水、供电、邮电通讯等市政公共设施逐步齐备,城市
道路得以拓宽、修缮,城市绿化、美化质量逐渐提高。
但是城市(镇)的出入道路建设缓慢难以适应对外
贸易发展的需要。使得出入口岸的车辆、人员由于
道路等级低无法用大型货车进行运输,出入境物资
只能采取小批量运输。这造成了停留时间长,耽误
交货期,通行成本高的后果。特别在雨季,出入交通
的严重阻塞使众多国内外客商叫苦不迭。国际市场
风云变换,因交货不及时,交通成本超支导致商家血
本无归的情况也有发生。出入通道交通的制约,使
得众多客商望着本该便捷的最近通道却步,向省外
寻求其它通行渠道。受国家投资体制的制约和其他
因素的影响,边境城市(镇)的出入通道建设缺乏资
金支持,发展滞后。
云南边境地区各口岸间的连接道路多为塘石
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没有一条真正的沿边公路。
口岸间的联系往来大多采取绕道或改道通行,甚至
出现向外国借道通行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各大口岸
间的便利来往。云南边境城市(镇)的各类口岸、通
道相互之间的交往本来很频繁,若有便畅通行的沿
边公路存在,云南边境城市(镇)口岸的竞争力将大
为增强。边境城市(镇)的其他优势也会得到更好
地发挥。
———口岸建设发展落后于周边省份。目前,云
南边境口岸的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有待
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口岸的通关费用高和不合
理限制条件多,以及不齐全的口岸基础设施使口岸
整体综合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云南的某些口岸甚
至是国家一类口岸连基本的联检楼、货场、仓库、金
融服务机构都还没有配备齐全。而相邻的广西在这
方面的城市建设步伐要快于云南。由于云南边境口
岸交易成本过高,商家只得舍近求远,绕道广西口岸
出入境。如果云南边境口岸不尽快克服自身劣势,
加快建设速度,城市(镇)发展速度将慢于其它同类
城市(镇)水平。
———与周边国家对接口岸建设不协调。云南边
境城市(镇)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也面临周
边国家口岸城市的竞争。与我国口岸对接的一些邻
国口岸所处的城市非常注重自身建设,发展口岸经
济的建设步伐快于云南。他们积极兴修公路,提高
公路等级,规划建设仓库、货场、宾馆、饭店,发展旅
游业、娱乐业、商贸业,用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优惠
的政策措施招商引资,以提高口岸吸引力。并增加
旅游者在口岸城市的消费额、消费天数和吸引外国
客商到该地投资设厂,发展加工贸易等其它产业活
动。例如,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对边境地区发展口岸
经济的扶持政策,甚至动用总理资金兴建了一批功
能齐全、设施完善、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政策宽松的
边境口岸,其招商引资的能力有大于我方与之对接
口岸之势。这对于云南边境地区城市(镇)长远的
综合发展是较不利的。云南只有抢先一步在边境口
岸建立健全服务设施、服务网络,才能促进双方市场
与产业、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才能形成中国与东盟更
深入的经济交融。
———边贸企业缺乏竞争力。城市经济的发展,
归根结底有赖城市经济动力———城市主导产业的发
展。边贸企业是边境贸易的主体。边贸企业的经济
实力、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强弱与否,关系对外
贸易发展的全局,关系边境城市的持续发展。云南
目前800户边贸企业大部分为民营的贸易流通企
业,小部分为加工贸易企业,总体实力弱,人才缺乏,
组织化、集团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此同时,
政府的扶持“门槛”过高,扶持范围窄,让很多边贸
企业可望而不可及。并且国家对边境贸易的政策较
多变,边贸市场常随之动荡。银行也对边贸企业的
贷款意愿提出更多的苛刻条件,甚至认为边贸企业
只能小打小闹,难成气候,把招商引资、放贷的兴趣
放在大贸和工业生产上。这种不太宽松的发展环境
让众多边贸企业观望思想严重,只能处于小规模、浅
层次,低水平发展的阶段,难以做大做强。同时,政
府也有一种担忧,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
后,边境贸易的优惠生存条件会消失,从而降低了对
边境贸易及边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杜森伯利和诺思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区域输出基础模型和后来输出基础理论的发展,我
们知道城市(镇)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
基础部门,在内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城市经济的增
长和扩张主要由基础部门———输出部门通过乘数作
用实现。云南边境地区多为山区,粮食生产难以达
到自给自足,得靠区外输入一部分来满足需求,经济
作物生产、加工仅属一般专门化产业,加之云南工业
生产极不发达,技术力量薄弱,如果盲目上马发展周
边落后国家所需的中低档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工业
消费品生产,只会构成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不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违背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发展战略,也
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分工要
求。所以当前云南边境城市(镇)能够参与国际、国
内专业化分工的,主要就是因开放口岸活跃起来的
边贸行业。有了边贸行业的发展才能有相关产业的
发展,才能有贸工农一体化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
展。
三边境城市(镇)扩大发展的基
本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后边境城市
(镇)需加快建设发展的几个方面。
———走贸易促动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新路,积极
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
边境城市(镇)经济实力。边境城市(镇)产业布局
应结合口岸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一方面,
不盲目上马国内其它区域已具规模和发展优势的工
业生产,而依据东盟市场需求,积极吸引、联系国内
其它区域的工业企业参与出口贸易,用贸易之长补
自身工业之短,通过繁荣口岸贸易促动区域经济发
展。同时依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温带农产品、特色农
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强第一产业的输出能力和第
二产业的增值能力,实现边境地区经济的增长。另
一方面,积极认真研究国内市场需求,根据自身接近
东盟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开展进口贸易并在某些原
材料进口的基础上发展加工工业,服务国内市场。
这样一手向内一手向外使自己真正参与到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的建设中,谋划更大的发展
空间。
———加强边境城市(镇)出入口岸的基础设施
建设,发挥边境城市(镇)在国际大通道中的重要节
点作用。边境城市(镇)应在国家扶持建设云南参
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大通道的背景下,积
极争取国内外对出入口岸所在地的县乡(镇)公路
的投资改造以及沿边公路的建设,克服交通瓶颈,为
沿边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边境城市(镇)应以口岸连点串线带面,实
现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云南边境地区属典型的山
区,平地少坝子小,边境城市(镇)的城市用地扩张
空间有限,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不可能仅靠某一或
某几个边境口岸的有限发展就能使聚集效应和规模
效应产生。因此只有各口岸城市(镇)加强彼此间
的经济联系,通过沿边地区密集的口岸交往、沟通实
现规模扩张,并带动边境城市(镇)其它区域的经济
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构建边境城市
(镇)更快发展的软环境。各级政府在边境城市
(镇)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能否充分认识并发挥其相应职能是边境城
市(镇)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中央政府应对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的内容做进一步
的细化和具体的部署安排,加强和东盟国家的谈判
与磋商,加大对云南边境地区的资金、政策扶持力
度。地方政府应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架》下充分考虑边境城市(镇)发展优劣势,辅助中
央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对边境城市(镇)
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定位作出科学的安排和规
划。
参考文献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3
2贺圣达,王学鸿,宫占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
向东南亚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
战略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9
4王燕祥,张丽君.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002

『叁』 云南边境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7月27日 01:55 你找钱文科呀,他是海大旅游学院的毕业生,写过这方面的专著。

揪错 ┆

『肆』 求研究云南旅游的研究方案

摘要: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旅游资源;资源优势;开发
Abstract: The success undertook ' 99 Chinese Kunming world gardening exposition's Yunnan Province tourism development to be rapid, in 1999, the entire province received the tourist total number of people nearly 38,000,000 people, the tourism always receives breaks through for the first time 20,000,000,000, achieved 20,400,000,000, compared in 1998 to grow 49%. In order to cause the Yunnan tourism to march into smoothly the 21st century, realized completes Yunnan travels the strong province goal, the promotio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 has analyzed in the Yunnan tourist resources superiority foundation, proposed certai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o touri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key word: Yunnan travels; Tourist resources; Resources superiority; Development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多民族性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谷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4、地域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区。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5、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较异亦大,便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由此可见,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

6、生态性

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包含五大展馆、6个专题园的昆明世博园更是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于一体的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7、跨境性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联单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国家级口岸10多个,省级口岸10个,还有86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全省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越、中老、中缅临时过境游,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

8、潜力性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势如刀劈剑削,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迄今仍是无人登顶?处女峰";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东方多瑙海"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开发状态。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冲、滇东北等地,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状况;而大理、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5个重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5大旅游区。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例如:

(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

(2)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

(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

(4)中甸地区部分草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

3、行业管理差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4、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区,由于环境管理差,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极少有回头率,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

5、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6、宣传力度不够

云南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泰国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入的30%在全世界对其旅游进行宣传,美国则更多,而云南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不到旅游收入的5%。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九五"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服务全国,辐射大西南,以深度开发为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环境质量好、容量大且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享受、访友、疗养、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的旅游资源。

2、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3、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

4、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云南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云南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以首届昆明国际旅游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之机,实现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3]欧阳国斌:《云南优势资源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
[4]沈安波主编:《新编云南省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5]杨桂华:《突出特色,深化云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云南大学旅游经济重点学科研究文集,1996年。
924347849 论文咨询.............专业博士教授

『伍』 结合文化人类学知识论述云南民族文化与云南旅游发展的关系

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里的一个分支,以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事项为研究对内象。比较偏应用。容主要的理论一般都是借用主流人类学中的大理论。
旅游人类学中常用的理论视角有:涵化理论、发展人类学、个人经历转换(人生过渡仪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旅游。
请参看:《旅游人类学》,【美】丹尼逊·纳什著,宗晓莲译,云南大学出版社。
该书内容较全面。

『陆』 桥头堡战略下的云南边境旅游如何发展

将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绿色强省,面向西南及东南亚的国际性通版道。
积极发展权并巩固同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经济学术交流,促进边境互市贸易。
大力宣传云南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普洱茶文化,云南小粒咖啡在中国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柒』 云南旅游业的现状

1.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组合优良,相得益彰。不少景区(点)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条件。具有邻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通过建设国际大通道,配合云南境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和水运建设,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和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并融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

2.旅游业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经过多年来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景区景点,全省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14个;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居全国第三;有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国土面积的3.3%,其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山、腾冲、威信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经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审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4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02个,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为云南"十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8%。同时,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扩大。这将为我省旅游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明确了对旅游业发展较为有利的各种优惠政策,如旅游国债、对外开放、财政税收、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政策等,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将使云南真正从对外开放的末端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6.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正式提出共建统一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打造东南亚八国公园的构想。按照这一构想,云南省将在有关各国合作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发挥枢纽作用,通过扩大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转接次区域的游客到国内其它旅游地的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到云南旅游。同时,将按中国有关规定办理到次区域各国进行边境或出境旅游。

与此同时,竞争压力正在迅速增大。我国西部多数省区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似性及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构性。随着西部地区对发展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省区普遍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支柱或重点产业扶持,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压力和挑战。

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区域性市场竞争和集团化趋势愈演愈烈,旅游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对我省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 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

『捌』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影响

帮你找了几天,没发现有关这方面的,到是有一些介绍云南旅游的书。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