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旅游业的关联
① 电子商务与旅游业有什么关联
如今移动电子商务都和抄旅游业产生关系了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首先,旅游业与环境关系密切,而电子商务实现业务无纸化,对环境不紧要不破坏还要发展它。提供一个供客户查询,订票的网络平台是电子化旅游业的关键,信息的互动是现代电子商务为旅游业提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节省了电话费用成本。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
从网上轻而易举地获得超大量的信息,可加强旅行社与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的联系,也可使旅行社的传统经营运作方式信息化、简单化、科学化,促进旅行社经营管理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实施促使旅游业改变经营机制,转换服务功能,积极开拓新的业务。
我是ctrl+v的
② 旅游业发展呈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吗
据报道,自“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全球化趋势明显。
未来十年,将有更多的国际品牌加快中国布局,国内旅游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将加快,中国旅游产业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为此,中国旅游企业要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成为中间的一环,从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资源掌控,争夺国际分工话语权。
③ 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荷金融服务和保险业、旅游业发达。 航运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欧洲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 所以经济全球化给荷兰带来的是更家发达的海运
④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有何影响
区域性规则对多边体制之影响,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双面性,具体体现为: 1、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对多边贸易体制具有积极影响。它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同样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目标,一定程度上对多边贸易体制起补充作用。服务贸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所谓“贸易创造”,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服务为其他成员国成本低的服务所代替,原来由本国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现在从区域内其他成员国进口,新的贸易得到“创造”。由于从其他成员国进口成本低的服务代替原来成本高的服务,该国就可以把原来生产成本高的资源转向生产成本低的服务,从而获得收益。自由贸易可以使全世界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少在区域成员国之间取消彼此间的贸易限制,虽然对外实行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不失为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次优”选择。(2)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可以实现将已取得的区域内服务贸易自由安排制度化,抵制区域内某些成员国内部利益集团的贸易保护主义。由于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加强,更由于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经济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各国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是否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服务业不具明显比较优势的国家大多举棋不定。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大量存在于各国国内法层面,对国际服务贸易提供者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产生最直接最广泛的影响。国内立法者贸易政策取向较易受相关利益集团之影响,其摇摆不定阻碍了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通过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各成员国间已采取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措施锁定,藉国际条约之力量抵制某些成员国内部利益集团的贸易保护主义,防止各国立场的倒退,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多边服务贸易自由化。(3)区域性服务贸易自由化规则的制定及实施,为多边服务贸易规则起到“实验田”的作用。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之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就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规定。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的疑虑,为多边规则的达成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同时,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定,为多边服务贸易规则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先例。服务贸易理事会十分重视区域性协定项下相关规则的研究以资借鉴。例如,服务贸易理事会下设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工作小组就曾应世贸组织秘书长之要求,就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协定项下有关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进行考查,分别就其程序性规则和实体规则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提交报告,以作为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总协定》项下相关规则之参考。 2、区域主义为实现本地区的贸易利益最大化,对区域外成员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贸易自由化的次优选择,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服务贸易领域尤为突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一定程度上被“贸易转移”效应所抵消。所谓“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区域性集团内部取消贸易壁垒,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会使原来从区域外国家进口的服务转由区域内成员国进口,产生了贸易转移。这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给世界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块状”的区域性市场及相应的一体化规则人为地将无边界的技术区域化,对全球及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将带来消极影响。当今世界,电信服务、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等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在统一的全球大市场内进行,地理上的距离已不足为障。在这一无边界的信息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已不足以促进甚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中的服务原产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多边贸易体制,尤其是多边体制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解决第三国“搭便车”乘机享受区域内部服务贸易自由化之便利,皆有严格之原产地规则规定。原产地规则除了产生贸易限制作用外,其管理也徒增行政负担及带给厂商额外的取证及举证成本,《欧共体罗马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澳新服务贸易议定书》以原产地规则来判定服务提供者之“原产地”(国籍),用以决定是否可以享受区域安排之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关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在欧美等国平均实际有效税率已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贸易限制效果,相对已较轻微。服务贸易的歧视待遇,不仅出现在市场进入方面,而且存在于产品进入后之国民待遇中,而使原产地规则对服务贸易实施歧视性待遇之意义远大于货物贸易,换言之,原产地规则对服务贸易之贸易限制较货物贸易为大。因而,服务原产地规则容易被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利用作为一种贸易保护工具,背离了多边体制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另外,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协定中的争端解决条款将与世贸组织的管辖权发生冲突。(3)区域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差距。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协议数量剧增的原因除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与加强合作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市场上发挥地区优势保证地区利益。经过多边贸易体制下多个回合的谈判,全球关税税率已大为降低,然而,各区域间各不相同的规则、标准及原产地规则构成了新的区域间壁垒。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及欧盟作为世界上两大主要的经济力量,正是这种争夺世界市场竞争的始作俑者,二者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其加强对世界市场争夺的重要工具,相互较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从现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来看,呈现出以美欧为轴心不断向外辐射扩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美欧处于这一格局的中心,操纵着游戏规则,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最不发达国家往往被排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外。在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力更不能同日而语,就服务贸易达成区域性安排也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目前已达成的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进一步增强了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更处于劣势地位。欧美皆已是成熟服务经济,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尤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之金融服务及电讯服务方面,其共识使《服务贸易总协定》及相关附件得以顺利通过,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之劳动、雇佣服务自由化却又强制给予封杀。 综合以上分析,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多边贸易体制可谓利弊兼具。从国际社会的现实来看,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世界经济中的集团化和全球化并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而是两种趋势并存,共同发展。基于国际社会的现实,在区域贸易协议与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关系上,世界贸易组织确认了区域性贸易体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同时确立了多边贸易体制的首要的和主导的地位,将区域贸易协议的发展置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之中。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作为国际服务贸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边服务贸易规则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但不能取代多边服务贸易规则。处理二者关系的正确途径是:区域全球化而非全球区域化。如何约束区域服务贸易一体化,消除其负面效应,使其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是世贸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
⑤ 旅游业的全球化表现有哪些
旅游主体--中国旅游者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
旅游企业纷纷向国外拓展发展步伐;
旅游商品生产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
⑥ 为什么说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经济产业
通常认为旅游产业是由生产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旅游企业集合构成的,因此不少关于旅游产业链的定义从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应角度出发,如Tapper和Font将旅游产业链定义为一条包含了所有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应与分配的链条(Tapper & Font, 2004),旅游价值链因此可分为赢得订单(win order)、分配前的支持(pre-delivery support)、分配(delivery)以及分配后的支持(post-delivery support)四个阶段,以实现旅游产品的端到端无缝连接(Yilmaz & Bititci, 2006),或者将旅游产业链定义为包含了旅游供应商、旅游开发商、旅行社和游客四个部分的单链(KaukalHőpken & Werthner, 2002)。
⑦ 说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旅行和旅游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做了扼要介绍,同时做了相关的文化链接,以中国旅游历史文化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传统艺术文化、器物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历史文化传媒为内容主线,力求在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趣味性、拓展阅读面、概括章节小结与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
本书注重突出人文教育,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应用性,它不仅是很好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旅游行业不同层次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各行业人员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训教材,同时也为社会各界读者提供了一本非常好的文化科普读物。
目录编辑本段
第一章中国文化1
第一节文化渊源1
一、什么是文化1
二、文化发展2
三、文化与旅游3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4
一、中国文化4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5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6
第三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7
一、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7
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8
三、东西方文化差异9
思考题10
第二章中国历史11
第一节重大历史事件11
一、民族融合11
1?黄帝战蚩尤12
2?春秋诸侯争霸12
3?昭君出塞13
4?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13
5?文成公主入藏14
二、政治改革15
1?商鞅变法15
2?王安石变法15
三、思想变迁16
1?百家争鸣16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7
四、古代战争17
1?楚汉战争18
2?赤壁之战18
3?淝水之战19
五、对外交流20
1?张骞出使西域20
2?玄奘西游21
3?鉴真东渡22
4?郑和下西洋22
第二节杰出历史人物23
一、思想先驱23
1?老子23
2?孔子24
3?孙子24
4?墨子25
5?韩非子25
二、千古帝王26
1?黄帝26
2?秦始皇26
3?李世民27
4?朱元璋27
5?康熙大帝28
三、文坛巨匠29
1?屈原29
2?司马迁29
3?李白30
4?杜甫30
四、科技英才31
1?鲁班31
2?蔡伦32
五、民族英雄33
1?戚继光33
2?郑成功34
3?林则徐34
第三节重大科技成果35
一、天文、历法、地理、医学35
1?天文方面35
2?历法方面36
3?地理方面37
4?医学方面38
二、农业、手工业40
1?农业40
2?手工业41
三、四大发明42
1?造纸术42
2?指南针43
3?火药43
4?印刷术43
四、古建筑44
1?万里长城44
2?赵州桥45
3?故宫45
思考题46第三章思想文化48
第一节儒家思想49
一、孔子与儒家49
1?孔子其人49
2?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49
二、儒家思想及发展50
1?孟子的“仁政”、“民本”、
“性善”说50
2?汉儒的“三纲五常”51
3?宋明理学51
4?现代新儒学52
三、儒家文化及名胜52
1?儒家文化之精华52
2?儒家名胜53
第二节中国道教55
一、道教的思想渊源——老子与
道家55
二、道教文化56
1?道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56
2?道教经典与标志56
3?道教教义56
4?道教供奉的诸神众仙57
三、道教名胜58
1?五岳58
2?道教名山59
3?道教著名宫观60
第三节中国佛教60
一、佛教概说61
1?佛教的产生61
2?佛教的发展与传播61
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62
二、佛教文化64
1?佛教教义64
2?佛教的经典65
3?佛教诸神65
4?佛教礼仪和主要节日67
三、佛教名胜67
1?佛教四大名山67
2?著名佛寺68
思考题69
第四章制度文化70
第一节职官制度71
一、官制71
1?先秦中央官制71
2?秦汉中央官制72
3?隋唐中央官制73
4?宋元中央官制73
5?明清官制74
二、选官制度74
1?禅让制度74
2?王位世袭制75
3?军功爵禄制75
4?察举与征辟75
5?九品中正制76
6?科举制76
三、职官文化链接77
1?任用制度77
2?考课制度78
3?勋赏爵位制度79
第二节教育制度80
一、教育的产生80
二、官学80
1?中央官学80
2?地方官学81
三、私学82
1?私学的产生83
2?私学的发展83
四、书院84
1?书院的产生84
2?书院制度的确立84
3?书院制度的官学化84
4?书院制度的勃兴与毁禁85
5?书院特质的消失与改制85
第三节法律制度86
一、奴隶法制86
1?夏朝法制86
2?商朝法制86
3?西周法制87
4?春秋战国法制87
二、封建法制88
1?秦汉法制88
2?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制89
3?隋唐法制89
4?宋元法制90
5?明清法制90
三、历史上的酷刑92
1?梳洗92
2?剥皮92
3?腰斩92
4?五马分尸92
5?凌迟93
6?缢首93
7?请君入瓮93
8?刖刑和棍刑93
思考题93
第五章民俗文化95
第一节民俗文化95
一、民俗概述95
二、民俗的形成96
三、民俗文化特征97
第二节服饰文化98
一、服饰文化的历程和要素98
二、服饰特点99
三、服饰的文化内涵100
第三节节日文化101
一、节日文化概述101
二、文化的特征及社会功能102
三、中国的主要节日102
第四节信仰与禁忌文化104
一、信仰民族文化105
二、禁忌民俗文化105
思考题108
第六章传统艺术文化109
第一节传统书法艺术109
一、汉字110
二、书法源流111
三、文房四宝113
第二节传统绘画艺术113
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艺术115
一、隋朝以前的音乐115
二、隋唐时期的音乐116
三、宋、元、明音乐117
四、清代音乐和西洋音乐的
传入117
五、近、现代音乐118
第四节传统舞蹈艺术120
一、中国传统舞蹈的历史发展与
沿革121
1?原始社会的舞蹈121
2?奴隶社会的舞蹈122
3?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123
4?汉代的舞蹈124
5?两晋、南北朝的舞蹈125
6?唐代的舞蹈125
7?宋代的舞蹈126
8?明、清的舞蹈127
二、少数民族舞蹈127
三、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
发展128
第五节中国传统戏曲艺术129
一、元代杂剧和南戏129
二、明、清时期的戏曲131
思考题132
第七章器物文化134
第一节古代器物134
一、古玉器134
二、古陶瓷器136
三、古青铜器137
四、古钱币138
第二节中国工艺美术文化138
一、中国工艺美术品概述138
二、工艺美术品特征139
三、工艺美术品分类140
思考题141
第八章饮食文化142
第一节食文化142
一、烹饪简史143
1?中国烹饪的起源143
2?中国烹饪的发展144
3?中国烹饪的昌盛145
二、饮食研究对象145
1?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的内容145
2?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145
3?中华饮食文化研究的分类146
三、风味流派、饮食民俗146
1?八大菜系147
2?民俗、食俗148
3?小吃149
四、筵宴食器150
1?筵宴的特征类型150
2?食器151
第二节酒文化151
一、有关酒的酿造151
二、说名酒153
三、名酒的评定154
四、酒俗、酒礼155
第三节茶文化156
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56
1?茶文化的形成156
2?唐代茶文化的兴起157
3?宋代茶文化的兴盛158
4?饮茶风气的鼎盛159
5?中国茶叶再现辉煌160
二、茶文化的内涵162
1?茶道162
2?茶艺164
三、茶叶的制作与名茶165
1?绿茶165
2?红茶168
3?乌龙茶168
4?黄茶170
5?白茶171
6?黑茶172
7?再加工茶类173
四、茶叶的品饮173
1?茶量174
2?水温174
3?时间175
4?品茶的礼仪175
五、茶馆文化176
1?茶馆的形成与发展176
2?风格迥异的现代茶馆178
思考题183
第九章景观文化184
第一节山水文化184
一、概述185
二、山水文化的共性186
1?山水崇拜186
2?山水鉴赏186
3?山水科学186
三、山水名胜187
1?名山187
2?水景观文化的类型188
第二节建筑文化189
一、概述189
1?中国古代建筑的本质189
2?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90
二、城市建筑191
1?旅游城市类型191
2?城市标志建筑191
三、宫殿建筑192
1?宫殿沿革192
2?宫殿的布局与陈设193
3?实例简介193
四、园林建筑195
1?中国园林的由来与发展195
2?中国园林的类型195
3?中国园林的特征196
4?园林的组成要素196
5?造园手法197
五、坛庙建筑197
1?坛庙沿革197
2?主要坛庙198
六、陵墓建筑199
1?陵墓沿革199
2?陵园建筑199
3?地宫199
4?随(殉)葬品200
5?帝陵200
七、宗教建筑201
1?佛教建筑201
2?道教建筑203
八、民居建筑203
1?民居形式特征203
2?近代乡土民居类型204
九、桥梁建筑204
1?拱式桥204
2?梁式桥205
3?其他形式的桥梁205
思考题205
第十章历史文化传媒206
第一节民族语言与汉字206
一、语言文字起源207
二、汉语言文字207
三、民族语言文字209
第二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10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1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意义211
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212
1?民间文学(共计31项)212
2?民间音乐(共计72项)213
3?民间舞蹈(共计41项)215
4?传统戏剧(共计92项)217
5?曲艺(共计46项)220
6?杂技与竞技(共计17项)221
7?民间美术(共计51项)222
8?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223
9?传统医药(共计9项)226
10?民俗(共计70项)226
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8
思考题229
参考文献231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公共关系与旅游公共关系2
一、公共关系与旅游公共关系的含义2
二、公共关系的界定5
⑧ 旅游服务业要如何向经济全球化迈进
必须要全体旅游工作人员一起努力
⑨ 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明确了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各界的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旅游项目建设。
这一开放的投资政策促进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但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总体上呈持续优化趋势。
未来10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10.4%的年均增长率,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为9.8%,企业/政府旅游增长率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
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从2002年的5.44%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未来几年将有重大投资机会。
(9)全球化与旅游业的关联扩展阅读: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
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2.47%。
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⑩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要在旅游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应该如何
主要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性价比。讲好文化旅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