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中国传统旅游文化建筑

中国传统旅游文化建筑

发布时间: 2020-12-31 22:54:43

Ⅰ 中国著名古代建筑风景旅游胜地

1、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宫殿,国家5A级旅游景点,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几乎每周一闭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区。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根据考古工作发现,秦陵的陵基为近覆斗方形,夯土筑成,陵基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围绕封土堆,在地面上还筑有两重南北向长方形城垣,内城和外城的四面均有城门,城的四角还筑有角楼。1987年被列入物质文化遗产。

3、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

4、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Ⅱ 中国传统建筑旅游胜地有哪些

剖也会议符合 舔也硬天然花粉电话图uyh体育特瑞发汗退热体育发货人同意

Ⅲ 中国古建筑的旅游价值都有哪些

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悠久,现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及革命文物,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有反映民族关系史的历史文物,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纪念地。
2.古代建筑。这里说的古建筑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楼阁之类的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3.古城遗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许多古城今日虽已残垣断壁,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

Ⅳ 中国古代建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

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物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它综合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所达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是当时物质生活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古代建筑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观赏性很强的人文景观资源。我国古代建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工程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作为京畿要地,历代留存的古建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四合院等,天津的独乐寺、风情街,河北省的避暑山庄、赵州桥、山海关等。

在各类古建筑中,宫殿建筑尤其受到旅游者青睐,因为历代的宫殿都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当时最高规格的建筑。历代统治者为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权威,满足其穷奢极欲的享受,倾举国之财,集国内外之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富丽堂皇的豪华宫殿。丰富珍贵的收藏物和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等,更使宫殿充满神秘的色彩。天坛祈年殿(见图3-1)、故宫是最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天坛祈年殿。

Ⅳ 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承载了哪些传统文化形式,并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评定工作的意义

中国建筑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到宋元明三年(1100)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如以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②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如殿、亭等形制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同时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到了清代,这种规格化已达极至。③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⑤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中国建筑艺术按时间序列可分为秦汉、隋唐、明清、近现代四个阶段。①秦汉阶段。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庭院形式、对称布局、木梁架结构、单体造型、大屋顶等已初步形成,不过因诸侯割据而南北各异。秦汉时已有雕刻和彩绘,布局舒展、整齐,具有明确的伦理、等级、秩序等内涵,表现出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②隋唐阶段。汉末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至唐代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宏伟、规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宫殿、坛庙,规模巨大、形制多样的寺塔、石窟,造型浑厚,装饰华丽,展示出博大伟美的风格特征。③明清阶段。经五代两宋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各地方文化,乃至蒙古、藏、阿拉伯文化的进一步交融,至清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走向最成熟的阶段。城市街巷规格方整,宫殿陵墓建筑定型化,但形制增多,手法多样。造园艺术空前繁荣。其总体风格是雍容、典丽、严谨、清晰。

Ⅵ 中国最著名的建筑有哪些

Ⅶ 中国古建筑对旅游的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悠久,现保存下来的内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容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及革命文物,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有反映民族关系史的历史文物,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纪念地。
2.古代建筑。这里说的古建筑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楼阁之类的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3.古城遗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许多古城今日虽已残垣断壁,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

Ⅷ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2008-1-1由楼西庆著,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定价69.00元。本专书是一本关于属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的书,尤其介绍了一些中国大地上具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建筑,包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四合院和紫禁城、祭祀与坛庙、陵墓、皇家园林、小品建筑等。

Ⅸ 中国两种传统建筑的特色

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在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中是一个中心焦点。它由一栋高88层的塔楼。一栋高6层的裙房和满占基地的3层地下室组成。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其高度为420.5米,目前仅次于美国的希尔斯大厦、马来西亚的佩重纳斯大厦,暂列为世界第三,为中华第一高楼。

金茂大厦的建筑集中了当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是一座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和运转的智能化大楼。

金茂大厦的外形令人联想起古代中国的宝塔。双轴对称的塔楼形式使人们无论在上海的哪个角度观赏,均可获得全景观。阶梯状造型以逐渐加快的节奏向上伸展,直到高耸的塔尖。它采用了强化透视学方法,增加了建筑的高度感。夜晚,在上海天际线的衬托下,塔楼和塔尖被照得如同一座闪闪发光的灯塔。裙房水平铺开的体形与塔楼的垂直感恰成对比,与众不同的曲线形屋顶和精心推敲的细部使简洁的体形增色不少。

塔楼的外墙由铝、玻璃和不锈钢组成;裙房的外墙主要由红色花岗石和水平的不锈钢线条组成;波浪形的屋顶和天窗还用了表面经过搪瓷处理的玻璃和铝材。塔楼的银色基调与天空背景融为一体,也反映出周围建筑和环境的色彩,裙房的红色基调不仅表现了它与大地的关系,而且还是塔楼银色基调的衬托。

金茂大厦以抽象方式表达传统文化,以进取方式运用先进技术,而不是具象形式的模仿和僵硬照搬式的重复。该设计是在各国建筑师参与投标的多种方案中评定的,中标的是美国SOM设计事务所。这家设计事务所累计承担的建筑设计名列美国各大建筑事务所的前茅。

西藏大厦

坐落在北京四环路上的西藏大厦,是一座富有藏族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此处紧邻亚运村,北面与藏学研究中心相对,东面有西藏中学,正好形成一个西藏文化区。这组建筑以其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融合在现代化的北京市中。

西藏大厦应具有藏族的特色,应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藏式建筑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建筑的一支独秀,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的瑰宝,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它不仅具有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也显示出藏、汉以及其它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藏式建筑融合了藏式宫堡、印度佛教建筑和汉族宫殿与宗教建筑的特点,创造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格。

西藏大厦在造型上体现了藏式“宫堡”的特征;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选择了最典型的女儿墙、窗回和入口顶部及门廊等部位加以装饰,以其细部处理来突出藏式特色。在裙房女儿墙部分用紫褐色花岗石,在客房楼女儿墙部分用紫褐色面砖,同时嵌以金色不锈钢条,以象征藏族建筑女儿墙部分的“白玛草”装饰带。用一些圆窗和金色铝窗花象征藏式建筑的壁饰。在裙房正门厅上部,用铝板镀钛材料做了一个仿藏式的歇山顶,由于铝板材料与藏族用的塑金铜板材料性质接近,所以看起来颇有“金顶”之效果,同时在屋脊及裙房女儿墙转折部位还做了一些不锈钢的“宝瓶”,更丰富了建筑的轮廓线。客房楼除窗套用黑色花岗石外,墙面全部贴灰白色仿石面砖,颇具藏式石墙的效果。

大厦的室内设计也是按照“西藏传统,时代精神”的原则进行的。大堂部分的室内重点在柱子、电梯厅。楼梯与跑马廊栏杆等部位,将藏式特点与西洋古典形式相结合,以暖色大理石为基调,配以黑色、红色、墨绿色的细部,使大堂显得华贵富丽。二层多功能的“西藏厅”,从藏味浓厚的红色大门到室内藻井式的天花、墙面的分割以及用藏式铜喇叭做的壁灯等,都巧妙和谐地将现代化的多功能厅装饰得具有西藏风味。

西藏大厦的设计是我国建筑师在现代化的建筑物上吸取民族的、地方的传统风格的一次成功探索。

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新馆位于福州市湖东路南侧,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1995年10月建成启用。

为了使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不致走向单调和贪乏,人们希望在尊重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中,更多地注意到地域性的特殊文化。反映在建筑文化上同样如此。地方性的建筑文化是一个地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人工环境的特殊气质与形式,又是一个地区乡土民俗、民间信仰在建筑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更是一个地区在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中产生的人为场所的特性。所以建筑的地方性是一种固有的特性,它不仅在历史上存在,而且必然要延续发展。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借用女儿墙起翘的特征。这里没有使用坡屋顶,只是取其最有特征的分段起翘的天际线,因为这是从闽南传统民居中概括、简化出来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它留给人们强烈的印象,构成了有效的记忆形象,即地方性的“标准意象”,从而得到地方性的认同。

采用同样的方式,在图书馆的入口处增加一个圆形的环廊,上部作为室外阅览廊,下部架空,形成上部封闭、下部透空的外观形象,围合成一个半圆形的空间,隐喻福建最独特的民居建筑——土圆楼。

适应不同层高的变化,在立面上采用不同形式的方窗,更突出了立面的艺术效果。顶部的三个大型音洞采用福州民居最有特色的曲线山墙的轮廓,以此对建筑所在地的传统形式有所表现。

敦煌国际大酒店

敦煌国际大酒店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敦煌目前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旅游宾馆,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由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

敦煌,自古就是佛教圣地,被称为“善国神乡”,因此保留在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从人文资源看,敦煌堪称世界艺术宝库,震惊世界的莫高窟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珍品;从风光资源看,敦煌是座“大漠万物聚珍区”,这里地貌复杂,景观万千,具有典型的中国大漠自然风光。晓月的三危山,虬龙婉蜒的鸣沙山,涟漪潆洄的月牙泉,天马出水的渥洼地,险奇的雅丹地貌,奇幻的海市蜃楼等等.今人叹为观止。

为此,敦煌国际大酒店的设计,以表现地方传统特色为主,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采用了象征手法,以多处弧形实体与空间及抽象化的重楼、月牙形水池来表现沙漠、莫高窟、月牙泉的流畅、浑厚、质朴的风格。因敦煌旅游季节骄阳似火,当地居民多开小窗,大酒店也一反宾馆多用大玻璃窗的处理,而采用小窗。色彩采用白墙蓝窗,以期与大漠一片黄色取得朴素明朗的对比效果。

敦煌国际大酒店以其独特的造型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特色,力求与大漠风光相呼应,让客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鲜明的地域风情。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国家级大型博物馆,馆区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

这座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成功地吸收了唐代建筑博大雄浑的风格特色,借鉴了我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采用中央殿堂和四隅崇楼的构图模式,全面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把多种功能要求巧妙地组成整体,形成了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具有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象征的现代建筑。

在“陕博”方案构思时,考虑到这座博物馆主要功能是保存、展示陕西史前文化的丰富遗存和我国封建社会从发生至鼎盛时期的珍贵文物,博物馆所在的城市西安又是这段历史时期11个朝代的国都,作为这样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建筑的形制规格必须是高档次的,应是“大式”,决不能采用“小式”。从而明确这座博物馆建筑如同是陕西历史文化的殿堂,应具有宏伟、庄重、质朴、宁静的格调。

唐代建筑雄浑质朴的造型,简洁明确的构造,整体明快的色彩,特别是建筑艺术和功能、结构的高度统一,这些都与现代建筑的逻辑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本着这种精神,“陕博”挑檐下的椽子、斗拱不仅造型简洁,而且在结构上都是受力构件,构成屋顶坡势平缓、出檐深远、翼角舒展的造型,突出了洒脱的唐风特征。

“陕博”以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和材料,模拟了唐代庄严有序的空间程序和雄浑质朴的单体造型,成为西安市继兵马涌之后的又一名胜。

陕西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一。

长安大戏院

易地重建的长安大戏院位于北京长安街的东端。由写字楼(5000平方米)和剧场组成,总建筑面积为8.5万平方米。

大厦外部造型和立面设计,首先考虑到著名的长安大戏院是以演中国传统京剧为主的文化建筑,故应能体现出民族传统风格,同时又有一座大型现代化的写字楼与之配套,不能过分雕饰。外墙材料选择了与周围建筑形成对比并能减轻体量感的玻璃幕墙材料,侧面和背面配以铝板墙。玻璃幕墙的划分采用了绿色和银灰色两种反射玻璃,使人感觉出窗的尺度,同在首层长安大戏院的人口做了一个花岗石梁柱与铝板项的牌楼。为了与老长安戏院增加一些历史联系,在牌楼正中复制了老长安戏院的白色大理石金字匾额,每个字约90厘米见方,在大街上清晰可见。为了烘托整体的戏剧文化气氛,在底层的各柱间做了16块以京剧脸谱为主题的浮雕,每块约2.2米见方。把靠色彩表现的脸谱变为靠光影来表现,并从雕塑角度体现出其美感,确实不易。这是由雕刻家包泡先生配合设计制作的。

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安大戏院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新闻界评论说:“如今的长安大戏院是一座融古典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剧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