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发展旅游二十一条
⑴ 武威的旅游景点有那些
1,武威文庙抄
武威文庙(市博物馆),AAAA级景区,位于武威市城区东南部,坐北向南。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武威文庙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
2,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称大佛寺,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
3,海藏禅林
海藏禅林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河西走廊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梵宫之冠”。
4,摩天轮主题公园
此主题公园是以摩天轮为园区核心,集体验观光、休闲游乐、生态建设为一体,水陆空多空间、多角度、多层次的大型文化游乐综合体。
5,天马湖
天马湖景观,南起连霍高速公路桥,北至拥军桥,全长7.14公里,东西两岸以堤防为界,对河道进行防洪改造和景观设计。河道两岸统一规划设计,增设景观绿化等设施,突出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旨在打造具有突出地方特色和鲜明历史文化特色的园林景区。
⑵ 武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一、打造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打造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从金武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角度、人居环境以及发展的历史角度看都非常必要,是完全可行的。
(一)从金武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看。金昌市工业经济实力较强,主要以有色冶炼加工为主。2009年,金昌市GDP达196.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1.58亿元,占5.9%;第二产业155.68亿元,占79.4%;第三产业28.83亿元,占14.7%;其中工业142.93亿元,占GDP的 72.9%。武威是一座传统的农业城市。2009年,武威市GDP达192.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3.5亿元,占27.8%,较金昌高2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73.77亿元,占38.3%,较金昌低4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65.52亿元,占33.9%,较金昌高19.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 48.65亿元,占GDP的25.2%,比金昌低47.7个百分点。两市比较,武威一、三产业发达,又是河西的第一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与以重工业为主的金昌市相比能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互补。加强两地经济要素流动,促进两地强强联合,推动各自产业优化升级,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良策。
(二)从金武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金昌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型城市,因开采镍而兴起,在单个大型企业的基础上扩展为城市,金川公司至今仍是金昌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源,在城市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2009年,金川公司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金昌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但非再生资源的资源衰竭特性和结构过分单一严重影响金昌市的生存和发展。金川镍矿目前的保有储量,使整个矿山的服务年限只有40年左右,为了避免陷入"矿竭城衰",确保金昌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必然趋势,且刻不容缓。武威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久远的耕种历史,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利用的规模化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承接参与金昌市资源性城市转型是武威发展的应有之义,金昌市金川公司也应主动融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因此,促进金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从居住环境看。金川公司是一个国有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对本地环境污染严重,2003年、2004年金昌市因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近年来虽然环境有所改善,但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排放量仍较高,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时,金昌市区四面戈壁,相较武威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且风沙大;而武威城区处在绿洲的中心,无污染,气候宜人,人气旺,适宜人们居住生活。所以从人居环境看,也需要金武区域一体化。
(四)从金武发展的历史角度看。武威和金昌地理相连、山水相依、人文相亲、血脉相通,历史上,金昌属于武威,古往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且金昌武威同属一个生态区,两地人民一直以来同饮一河水,共享一方资源,经济上天然就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相同的人文地理和相亲的历史渊源为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便利条件。
二、打造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变革思维,以更加宽广的眼界、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共同谋划金武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强长期协作、交流、沟通和融合,推动两市组团发展;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通有无,互促互进,实现区域化大发展;通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农产品资源、工业产业布局与规划、人力资源和环境、旅游市场与文化产业、产学研等七个方面的一体化,实现经济大融合,带动区域大发展,推进金武一体化,促进两市共同繁荣。
三、打造金武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和建议
金昌武威应联合尽快申请省政府将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纳入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有序推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要求。武威、金昌有过统一地区的历史,公路、铁路、水电煤等公共基础设施曾有过一体化雏形,当前推进武威、金昌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就更加容易。一要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借鉴美国大都市区域规划组织(MPC)模式,将武威和金昌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进行有效对接,研究出台《金武经济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规划》,指导加快推进金武经济一体化发展。二要积极推进交通网络一体化。公路上,要以国道312线为横轴线,以省道212线为纵轴线,力争金武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使武威到金昌的距离由85KM缩短为65KM,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加快永民公路的施工进程,论证建设金左高速公路,建立起内连兰州、张掖,外接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努力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铁路上,加快兰州至张掖客运专线、金阿铁路建设,努力形成以武威、金昌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铁路交通网络。航空上,尽快申请、改造武威机场军民两用,并与金昌机场携手开展金武空中通道。三是以两市"同区号"为依托,加快推进信息一体化。按照科学规划通讯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通讯运营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推进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力求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同沟同井同基站,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二)推进水资源规划与利用一体化。武威、金昌水资源缺乏,并分布不均衡,污染及生态脆弱问题使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有限。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是两市共同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执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有关规定,同一政策,同一标准,上下联动,共同治理。二是要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在国家水利部和省委的领导和协调下,编制"金武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用于指导金武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三是要解决好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划分流域上游与下游责任以及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
(三)推进农产品资源一体化。武威是农业大市,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和畜牧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供应及畜牧养殖基地,且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优,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而金昌市农业人口比重只有4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人口比重会更小,用43%的农业人口养活57%的城市人口,本地主要农产品供需会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必须从相邻地区调用大量的农副产品来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打造金武经济一体化,可充分发挥武威的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促使武威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将优质农产品,长期融入到金昌市的绿色通道,把武威打造成金昌市的" 米袋子"和"菜篮子"。
(四)推进工业产业布局与规划一体化。实现金武区域产业布局与规划一体化,必须立足于两市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合理调整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区域布局,协调大项目的分布,加强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改变产业规划上缺乏两市间协调和互动发展的局面。一要工业经济布局一体化。金昌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大,有色金属、无机化工、能源加工等重工业优势突出,2009年,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达70%左右;武威轻工业具有发展优势,尤其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较发达,2009年,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所占比重达70%左右。金武两市在工业经济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市要有统一布局,发挥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相互带动,寻找发展接合点,共同向省上争取政策,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避免趋同发展。二要依托金川公司和镍都实业公司发展武威工业。近年来,武威为发展地方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但却忽视了与邻近的"金娃娃"的合作。2009年,这两个公司实现的增加值达123.13亿元,是武威全部工业的2.5倍;实现的利税总额达56.49亿元,是武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13倍。因此武威应多做" 金娃娃"的文章,主动出让土地,在武威建设"金川工业小区", 延伸这两个公司的产业链,承接金川公司产业转移。三要依托金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武威工业的辐射带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除省会城市外,只批准了石河子,今年3月21日,金昌市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甘肃省继兰州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此开发区达27平方公里,享受国家开发区政策,重点开发新材料,延伸有色金属、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六条产业链,武威应依托此开发区,根据本地条件有选择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拟将在武威建设的"金川工业小区"纳入金昌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开发区政策。四要建立区域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及市场协调委员会,签订一系列促进产权市场联合的协议,进而推动产业布局与规划一体化。五要吸引金川公司和"八冶"公司参与武威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招投标,从而促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推进人力资源和居住环境一体化。从人口状况来看,武威是人口大市,2009年,武威市常住人口达191.83万人,是金昌市的4倍,由于人流的相对集中,可带动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发展,具有人口大市的武威可充分发挥人口资源的辐射优势,促进金昌武威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发展。由于金昌市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差,四面戈壁,因此,金昌市居民选择邻近的武威居住是必然和现实的选择。从金昌和武威的历史沿革看,1981年之前,武威金昌同属一个地区,金昌有大量的武威人,这些土生土长在武威、对武威有深厚故乡情的人们,习惯并喜欢住在武威,生活在武威,目前已有大批金昌人在武威买了住房,加之金川公司在3年内要拆迁改造50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因此武威应顺应时势,在金武公路入口处给金川公司和金昌市出让两块土地,在武威开发建设"金川住宅小区" 和"金昌住宅小区",力争把武威打造成为金昌的生活基地。通过创造武威"洼地"效应,积聚项目、产业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六)推进旅游市场与文化产业一体化。武威旅游资源丰富,金昌有高度的工业文明,可以发展工业旅游,两市又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传统和靠近青海、宁夏、内蒙等的地缘优势,应以"合作、共赢、共享"的理念形成区域统一旅游市场。一是探索和建立两市旅游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用于指导建立区域内共同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市场资源与信息、建立旅游市场网络,形成利益共享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二是在旅游产品上塑造两市旅游整体形象。以两市特有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生态游"、"人文游"、"工业游"、"民族游"等旅游品牌。三是在旅游市场开发上,要把两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几条跨区域的金武一日游旅游线路,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四是开发体现休闲、度假性质的高端旅游产品。开发集观光、会展、商务、博览、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五是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传媒、出版、文体娱乐、文博会展等产业。充分发挥两市主要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强势地位,整合现有传媒资源,在金武电视新闻中互播两地经济发展动态,武威日报和金昌日报开辟专栏,互印两地经济发展动态,推动广电和报业的联合与重组,培育更强势的传媒龙头和大集团,兴办传媒文化产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好的配套条件、服务、政策和人文环境,在资源共享中不断开发品位高、影响大的文化产品。
(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武威、金昌两市有特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较弱,这是制约两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推进两市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一要在突出发展自己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实行自主创新合作战略,加快科研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协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二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一方面积极鼓励大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金武首先要打破户籍管理制度,在两市的省级示范性中学相互招收两市品学兼优的学生,促进两市教育一体化。三要就地转化科研成果。积极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产品的应用,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四要加快建立两市联合的专门人才的培训、引进、留住机制。金川公司每年需新增技术人才约1500人,而金昌市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虽然达3000多人,但因专业不对口,无法满足金川公司的需求,因此武威职业学院要与金川公司主动联合协作,把武威职业学院作为金川公司的技工培训基地,达到互利共赢。五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体化,实现"金武经济圈"内剩余劳动力转移优先政策,最大限度优先使用圈内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⑶ 武威凉州区游记作文500字
武威山游记
武威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它的面积不大,却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武威是个可爱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武威有许多购物的地方:东面地东丽达商场,南面的大众商场和金鼎大厦,西面的浙江大厦和凉州商厦,还有北面的再就业市场。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赞好,商品在橱窗中闪烁着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 在武威,人们能够轻松的品尝到各种美食。内地的粤菜,还有米汤油馓子等美食一应俱全。能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武威还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有漂亮的植物园,雄伟的天梯山,秀丽的海藏寺,壮观的雷台,全国第二大文庙等等,都可以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武威立刻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广场上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花朵,洒落在人间,马路上闪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车灯如同一条条闪光的长河,在武威奔流不息,美极了。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我的家乡——武威,我能不喜欢它吗?
⑷ 武威旅游300字作文
武威位于祖抄国的西北部,它的面积不大袭,却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武威是个可爱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这里做生意。武威有许多购物的地方:东面地东丽达商场,南面的大众商场和金鼎大厦,西面的浙江大厦和凉州商厦,还有北面的再就业市场。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赞好,商品在橱窗中闪烁着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 在武威,人们能够轻松的品尝到各种美食。内地的粤菜,还有米汤油馓子等美食一应俱全。能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武威还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有漂亮的植物园,雄伟的天梯山,秀丽的海藏寺,壮观的雷台,全国第二大文庙等等,都可以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武威立刻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广场上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花朵,洒落在人间,马路上闪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车灯如同一条条闪光的长河,在武威奔流不息,美极了。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我的家乡——武威,我能不喜欢它吗?
⑸ 谁知道关于武威历史的资料,详细一点的!
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机关所在地。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发展。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唐大云寺铜钟、海藏寺、罗什塔、文庙、钟楼、雷台观及碑刻等。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为国家文物珍品。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⑹ 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武威地处甘肃中部,是甘肃所辖的一个地级市,武威也称“凉州”,“雍凉”,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武威一词缘由汉武帝为彰显霍去病震慑匈奴的军功而来——“武功军威,震慑匈奴”,武威在历史上很是繁荣,在北魏时期的姑臧曾是北魏的两大政治经济中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威曾是西夏都城,曾是中国第三大城市,武威在古代也是堪比今天的北上广啊,后来经济中心向东南发展,经济一落千丈,当然这是后话。
武威历史源远流长,有一系列比较高大上的称号和荣誉,像“五凉故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值得一提的是武威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也是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唯一历史见证地,还是世界上白牦牛的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的一座城市啊。
1.雷台汉墓
因出土马踏飞燕而名声大噪,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收到全国多名文物专家的关注。
2.白塔寺
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见证地,成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唯一历史见证实物,是著名的“凉州会谈”的举办地,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非常值得一去。
3.武威文庙
修建于明朝的文庙具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4.天梯山石窟
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起源,被称为“石窟鼻祖”。
5.摩天轮主体永乐园
武威还具有全亚洲最高的摩天轮,2014年修建完成后,武威也有了一所很受关注的娱乐设施,被称为“天马之眼”,每当夜晚,美轮美奂的摩天轮总是让人留恋
⑺ 武威市包括哪几个县或区
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2个县和1个藏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武威市,甘肃省下辖市,中国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武威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武威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4A级景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BR]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
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辖市)简介: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位于北纬36°29′-39°27′,东经101°49′-104°16′之间,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隔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南距省城兰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镍都金昌市74公里。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204公里。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
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8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万人,乡村人口132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是河西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集散地。武威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武威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是全省瓜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
(7)武威市发展旅游二十一条扩展阅读
武威位于东经101°49〞~104°16〞,北纬36°29〞~39°27〞。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26千米,总面积32347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31966平方千米,占98.8%,水域381平方千米,占1.2%。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地形可分为三带。南部祁连山区,海拔在2100米~4800米之间,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气候冷凉,降水丰富,有利于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中部平原绿洲区,海拔1450米~21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全省和全国重要的粮、油、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北部荒漠区,海拔1300米左右,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是沙生植物、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境内最高峰天祝冷龙岭主峰咔哇掌位于县境西北,,海拔4872米,最低点民勤白亭海位于民勤县北部,现已干涸。海拨1020米。
境内所属黄河流域与内陆河的石羊河流域两大河流。黄河流域在武威境内过界水量23,15亿,通过长度68千米,主要有流域的大通河、金强河、松山、新堡河、石门河5条水系10条河流的一级沟22条,291公里,二级沟1049条,1023公里,三级沟1248条,769公里,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1.95公里,黄河流域面积3620.22平方千米,占武威国土总面积的11%。
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千米。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面积2.91万平方千米,占武威国土面积的87.7%。从东到西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条河流,8条一级河流总长717千米,二级河流118条1804千米,三级河流3149条5503千米,四级河流4641条4084千米,河网平均密度1.57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
网络-武威市
⑻ 去武威 怎么玩才玩得过瘾
市内线路
乘出租车到文庙
先参观“文庙”,“文庙”是一个纪念孔子的殿堂。在“文庙”广场有一个“西夏博物舘”,里面有“西夏碑”。这块碑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因为在碑的两面,一面刻有汉文,一面刻有西夏文。
继续乘出租到雷台汉墓(起步价3元钱)很便宜
这里也是举世闻名的铜奔马出土的地方,铜奔马一足踏有飞燕,三足凌空,尾巴飘动,气宇轩昂。由于其造型优美,工艺先进,使人叹为观之,并且还表达了向往美好、奋起、腾飞远大的寓意。所以被定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
继续乘出租到罗什寺塔
矗立在武威北大街,是为了纪念鸠摩罗什在武成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罗什寺塔最早建于后凉(386—402),唐时曾大力扩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间于明代成为陕西凉州大寺院,英宗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为罗什寺院颁发了大藏经。并下了圣谕,谕中道:“刊印大藏经,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陕西凉州大寺院,永充供养。”此谕现完好保存于武威市博物馆。清康熙二十六《重修罗什寺碑记》载,经过重修的罗什寺“前后三院,焕然一新,乃五凉之福地;壮丽改观,诚河西之胜地也”。 现存罗什寺塔八角十二层,高32米,全以条形方砖砌成。从下起第三、五、八层均没门,顶部是葫芦形的铜质宝瓶,最上层东西各有小佛龛,龛内有佛像,据说是真金的。 1927年遭大地震被毁,进年重修。(修的很好)巍然屹立的罗什寺塔,象征着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历史,也是25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继续乘出租到步行街(很近也可步行)也可乘2路公交 绿色的自北向南到广场下车乘公交0.6元/人
到步行街下午自己转可去 义乌商贸城 凉州市场(凉州市场)买东西搞价好出一半即可 浙江大厦等。
还有郊区的景点我给你说几个
1. 沙漠公园,位于武威市城东19公里处,地处腾格里拉沙漠的边缘,是一座集大漠风光、草原情韵、园林景致之大成的中国第一座沙漠公园。
2.民勤沙生植物园
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占地面积为400公顷,是中国第一座沙漠植物园。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科,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的观察,测定及探索其经济利用途径等试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3.白塔寺(百塔寺)
白塔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寺院有围墙,东西420米、南北430米,墙基宽3.1米。院内探明6座殿基,墙基为砖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砖砌墙基、砖铺地面。塔院中萨班灵骨塔为主体建筑,始建于元、明、清重修。现存基座为土心砖表结构,边长26.75米、残高5.1米白塔寺遗址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国元代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形制和出土遗物对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藏传佛教传播等有很高价值。
4.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天祝“三峡”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深处祁连山腹地,东西横,向63公里,南北纵向68公里,总面积16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境内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势峻险,怪石嶙峋。民族风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境内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气温0.2-0.4℃,聚居着藏、汉、回、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和石门沟组成了风景秀丽的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它处于丝绸古道之要冲,东距省会兰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机场80公里,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横穿县城而过,景区内公路畅通,可驱车直达各景点,交通通迅十分便利。
5.海藏寺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 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宫墙外,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颇具民族特色。走马板上书有“海藏禅林”4个大字,恣意而辉煌。每至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缥缥缈缈,给海藏古刹增添了一种神奇绝妙的气氛,人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为海藏寺一大奇景。
6.天梯山石窟
位于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地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佛龛十七个,佛像一百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
“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朝天有路风云合,隐雾何人竹不栖。玉塞万年凭作障,泉源六出各成溪。振衣千仞曾寻梦,一览青川绿树低。”———清代·张昭美如果你是一位热爱旅游的人,一定要去天梯山石窟,如果你不喜欢旅游,一定要了解天梯山石窟,因为:天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的鼻祖,大佛塑像的高度堪称中国石窟佛像之首;这里还是中国的人参果之乡,《西游记》中生长人参果的万寿山实为武威天梯山,这里的人参果成为当地1万多户4.7万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正月初一,当地四千群众聚集在这里,以烧香拜佛、燃放鞭炮的形式祝福新年。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位于武威市城南约40公里的中路乡灯山村。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巅白雪皑皑,常年不化;山间泉水叮咚,草木丛生,风光绮丽。八 九月还有船坐哦。
郊区的景点分的开就不详细说了
最后祝你玩的愉快!
⑼ 武威名胜古迹说明文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宫墙外,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颇具民族特色。走马板上书有「海藏禅林」4个大字,恣意而辉煌。每至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缥缥缈缈,给海藏古刹增添了一种神奇绝妙的气氛,人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为海藏寺一大奇景。进入山门,迎面是两座雄伟的大殿。绕过大殿,跨越天梯,登上灵钧台,海藏四周山川大地,田园美景,一览无余。清人段永恩的《登灵钧台》,便是站在灵钧台上眺望四野的即兴之作:「依旧海藏结构工,溪边流水绕台东。双峰宝塔孤城里,一角危楼夕照中。拱翠梯山高入座,参天松柏秀凌空。登临最是春秋日,才有风光便不同。」台上有一眼神泉井,传说与西藏布达拉宫水井相连。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四月初八日、端阳节等传统节日,甘肃、青海等地藏民专程来此取水敬献佛祖和医疗疾病。据《晋筑灵钧台》碑记云,此台系「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立」。台上有无量殿,与台下的建筑风格迥异。其斗拱、梁架用料粗大挥厚,屋顶脊兽装饰雄健而大方。无量殿内,有两块字迹清晰、保存完整清干隆年间的碑刻。转出海藏寺,寺前一条小溪顺依地势,绕过这座招提古刹向北流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虢虢清泉向北流,招提切汉惯来游。不询僧腊嫌饶舌,久读碑文觉渴喉。曲沼嘉鱼跳拔刺,高松怪鸟叫钩舟。此间消夏真佳境,况有溪边卖酒楼。」(清代张澍)。随着武威旅游事业的发展,现海藏寺外已开辟为海藏公园,千年古刹换新颜,成了武威市一大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