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城市旅游产品现状
1. 我写论文 想写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研究 。大纲怎样列比较好
1、中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1.1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2中国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分析
1.2.1国内版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权析
1.2.2国内旅游饭店发展现状分析
1.2.3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2.4中国餐饮业发展状况分析
1.2.5旅游商贸业
2、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1总体状况
2.2重点地区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3、世界旅游总体需求预测
3.1旅游市场特点的发展趋势
4、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4.1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强国的比较分析
4.1.1入境旅游
国内旅游及总收入
出境旅游
旅游住宿和设施
管理体制
5、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区域对比分析
5.1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5.2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分析
5.3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开发的比较分析
6、旅游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方式拉动旅游消费
国际城市化水平
7中国旅游业与WTO
7.1 WTO对旅游业的影响
8 旅游产业大趋势
8.1旅游电子商务的趋势和市场定位
建设平台
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对策
民营资本进入景区资源
国内旅游特的新热点
9、主题公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觉得有用需要的话可以给我邮箱,我发给你
2. 长春市旅游现状
没有,去过这抄么多城市,感觉都差袭不多,旅游产品基本都是工艺品,特产食品
要勉强说的话,去东北,当然带的是人参鹿茸这类东西啦,但也不是独一无二的。
全国都这样啊,哪有什么独一无二,都这个时代了,全世界都差不多了
3. 北京城市旅游优势和局限性分析
优势:离现在最近的都城,历史,人文古迹多:故宫,北海,十三陵 圆明园 颐和园等,保存好,又有山,自然风光秀丽:香山,植物园 雾灵山等 ,同时又是首都,资源丰富:各大博物馆,剧院,
劣势:人口众多,特别是外来人口,影响保护问题,
4. 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双关的,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城市规划经验认为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同时又制约城市的长远发展。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旅游城市规划不仅决定城市的目前,而且制约城市的长远,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是城市建设的规范和蓝图。
5. 分析一个城市的旅游现状应该从哪些方面说
旅游资源的数量 现在开发程度 资源受欢迎程度(包括区位优势) 资源的发展远景(它是否符合当地的长远发展规划) 当地旅游政策等 当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一些当地特色的条件
6. 城市旅游产品的形态
1>文化类旅游产品系列
主要包括与城市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遗产有关的旅游活动,文化旅游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的形象和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以加拿大多伦多为例,多伦多艺术展览馆、多伦多皇家博物馆的扩建、罗尔托马森大厅和北约克表演艺术中心、多伦多科学中心的建成,是促使多伦多城市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上海而言,上海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豫园等景点就是典型的文化类的旅游和游憩设施。
2> 观光类旅游产品系列
此类旅游产品主要是指以观光游览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旅游者通过对城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欣赏来增进对城市的外观以及城市文化的了解。和其他旅游一样观光旅游也是城市旅游中最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从观光的内容上看,城市观光旅游也可以涉及到自然、文化、城市景观等许多领域。
3>体育保健类旅游、游憩产品系列
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的城市居民对亚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由此导致了在一些大城市保健、健身类的旅游、游憩产品大受欢迎。如保龄球馆、健身房、羽毛球馆、网球、攀岩、桑拿、保健按摩等。这一类的产品游憩功能要多于旅游功能。但是一些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如攀岩、人工滑雪场、卡丁车等往往会集中在大城市,这些项目也是城市旅游的吸引因素之一。
4>事件类旅游产品系列
通过策划、举办旅游事件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地知名度已得到旅游业界的广泛认同。旅游事件从形成机制上可以分为“资源驱动型(底蕴型)”和“区域综合条件驱动型”两大类型,在具体的形式上则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会展旅游、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等。目前,大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都意识到发展会展业对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会展参与者的高消费行为模式引起了城市旅游开发者的关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目前都具有了国际会展中心,并不断积极申办各类大型会展活动。虽然目前国内会展与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都市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档次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迅速地缩小。
此外,申办大型体育比赛成为当前许多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战略措施。为成功举办赛事,往往会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使城市形象得到强化。体育旅游的经济收益与赛事的规模、档次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在给城市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城市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望迅速提升。上海成功举办2002年网球大师杯赛事、成功申办F1上海站赛事、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综合性博览会都大大提高了上海在国际上的城市形象。
5>休闲度假类旅游、游憩产品系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闲暇时间的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在闲暇时间里看电视、打麻将等低级的休闲方式,而更多地追求户外高层次、科技含量教高的休闲活动。网吧、陶吧、休闲度假成为城市休闲的新宠。但从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休闲产品的供给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6>生态旅游、游憩产品系列
城市作为人类苦心经营的生活、生产空间,其人工的痕迹十分明显。然而来自自然的人类对自然界总有割舍不断的情怀。走进自然,亲近淳朴的生态环境依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旅游和城市游憩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成为人类最适宜居住的空间也成为许多城市建设和追求的目标。为此而建立起来的森林公园、城市大型景观绿地、生态农园都是城市旅游和游憩活动的重要目的地。
7>非物质性旅游、游憩产品系列
与有形的城市旅游产品相比,以城市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城市非物质旅游产品受到城市旅游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城市旅游往往要依靠城市的非物质的产品系列来突现城市的旅游形象。如最为典型的北京的“京派文化”和上海的“海派文化”,二者的差异重要通过民居、方言、地方戏剧、民俗、以及其传统文化所导致的城市居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往往是游客们的兴趣所在。
7. 城市旅游规划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城市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评价;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评价;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功能分区和重点发展区域;主要项目(街区)的规划设计;
具体可以向世纪唐人咨询(甲级资质)。
8. 旅游产品具体展现在哪些方面
从当前国内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城市大小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关联性不大;
第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比其他地区起步早,速度快,智慧旅游城市需要嗅觉灵敏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基础;
第三,大部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基本设施己开始动工,试点示范减少失败、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的意识逐步加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各地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应确立更加开放、更加高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体现城市特色的创新发展思路,注重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保障,提高认同度,扎实有序推进。
9. 关于旅游的论文3000字
城市旅游圈竞争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游圈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圈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城市旅游圈竞争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更多旅游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旅游论文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与竞争力要素优化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类型分析。城市旅游圈是由跨行政区域的不同城市组成的圈层结构,每个城市所在的行政区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意味着各城市之间必然存在博弈行为。博弈的结果则会使城市旅游圈内部形成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竞争、合作以及介入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
1、竞争关系。在以行政边界为单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绩,而不是以城市旅游圈为单位考察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情况下,行政区经济利益大于圈域经济利益,各地为争项目、争资金等展开激烈竞争便在所难免。
2、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结构相似或互补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采取类似“正和游戏”的合作战略。
3、竞合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不同地方之间是一种“正和但可变的游戏”的竞争合作的关系。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合作虽然能够产生价值,但这个价值的总量是与合作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二)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因素组合。城市旅游圈内部各地区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还是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预期创造的价值越高,不同地区就越能选择合作。如果预期创造的价值不多,不同地区就会考虑零和游戏的竞争策略,哪怕形成报复性的恶性循环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游圈中核心城市(即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城市旅游圈带来整体利益,它的先发行为虽然可能导致其他地区的直接利益损失,但如果这种先发行为带来整体利益能够给其他地区形成溢出效应(即间接利益),而间接利益又大于其他地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其他地区会选择合作的态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为,而不采取对抗性竞争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只给自己带来利益,无法增加整个城市旅游圈的整体利益,就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对抗行为;三是带领者之外的普通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在博弈过程中,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采取先发行动,这种行动同样会给包括核心城市在内的其他地区带来竞争和间接利益,并有可能让这个先发行动者成为新的领导者。
二、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与旅游竞争力提升
武汉城市旅游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旅游集散地,以孝感、鄂州为副旅游集散中心,以黄冈、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即以武汉为首的城市体系为基础,以武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旅游景区为依托所组成的多层级的空间旅游合作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能为游客一次有效用的出游活动提供足够的产品供应。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轮廓已初现。
(一)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分析
1、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城市旅游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8.8万人次,其中武汉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41.2万人次,其他8市仅有7.6万人次,平均不到1万人次。这说明武汉城市旅游圈内,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间海外旅游者的流动并不活跃,武汉的国际旅客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国际旅游方面,武汉作为旅游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缺乏区域旅游协调的带动机制。
2、其他8城市处于均质状态。根据武汉城市旅游圈9个城市2006年旅游统计数据,国内旅游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汉与排名其次的黄冈之间的比值高达11外,其余相邻位次城市间的国内旅游收入比值均在1~2.2。(表1)这表明武汉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在9市中是鹤立鸡群,而其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均质状态。这表明,城市圈内除武汉之外的各城市间,旅游发展合作关系淡漠,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结构较为松散。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该旅游圈内9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是依靠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依据自己的旅游规划进行。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均质状态,使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造成旅游产业结构松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影响了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品牌建设及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竞争力路径研究
1、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优化。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首先应优化武汉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武汉城市旅游圈按旅游地域系统分解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级都市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和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
武汉是整个城市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我们首先要加快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发展都市旅游,形成武汉都市旅游区。以武汉这个增长极为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为区域旅游拓展轴线,以点连线带面,充分发挥出武汉作为一级中心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辐射功能。
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链,包括黄冈、黄石、咸宁和鄂州四个城市。其中鄂州是区域型旅游中心城市。这4个城市在接受武汉旅游辐射功能的同时,应加大彼此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调开发,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生态旅游区。
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包括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4个城市。其中,孝感旅游经济最为发达,为本区的旅游中心城市。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因此,应首先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4城之间的交通网络,连手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楚文化故里旅游区。由此建立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的旅游城市网络体系,会大大加强圈内各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使旅游合作在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不同层面上合理开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必定将有力推动城市圈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2、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推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湖北省、武汉政府是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主导者。有关部门应在优化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规划》,协调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3、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增强整体吸引力,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是一个整体,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来体现城市体系的特色,尽快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统一品牌形象,编制出具有武汉城市旅游圈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