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文化生态旅游带
A. 秦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黑河森林公园美景
秦岭生态保护区 记者 王健 摄
秦岭的美,四季分明。
告别了郁郁葱葱的春夏时节和层林尽染的深秋,在一场初冬大雪的装扮下,巍巍秦岭展现出了另外一种大气磅礴的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也更增加了世人对于大秦岭的依恋和热爱。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其中就包括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明确提出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
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近5年来,全市上下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与维护其生态功能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效机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这部条例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各部门法规一起编织起了一道“法网”,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秦岭保护法规体系。
同时,我市在《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相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翠华-五台、楼观、太平、沣峪、汤峪五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现实矛盾。
市秦岭办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调整理顺市、区(县)秦岭保护机构职责,夯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和镇(街道)直接责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等建议,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完善。
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安已经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主动作为
全面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如今,提起环山公路的绿道,许多骑行爱好者都非常熟悉,这一标志性路段,不仅成为沿山群众工作休闲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岭北麓一条最重要的景观长廊。
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精心施工,已累计投资30亿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深受百姓好评的工作。2011至2014年,开展了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工程造林2.89万亩;2015年起,高品质推进环山路两侧166公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310万株,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太乙宫至沣峪口转盘21公里太阳能路灯建成点亮。2个生态节点广场、4个农贸市场和21个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户县21公里绿道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节点、重点峪口、子午大道及东西出入口等7个界碑标识建设完成;沣峪口片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老沿山路连接改造工程和秦岭北麓18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实施顺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而扎实的工作。“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已经取得实效,树多了、灯亮了、路宽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建设项目准入审批,严格执行禁止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内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这一规划保护要求。2013年以来,共审核准入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项目88个,多个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被“拒之门外”,秦岭北麓的生态也一天天地向好发展。
铁腕治乱
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说“不”
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要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近5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整治,严打“乱占乱建、乱采滥挖、乱排乱放、乱砍滥伐”行为,“四乱”得到有效遏制。
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说,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20年)》,持续开展对秦岭非法采砂采石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问题已得到全面遏制,没有发生大面积、系统性非法开采现象,矿山监管形势总体可控。2015年,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已全部取缔到位;有序关闭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由2004年的106个合法矿权减至45个。4年来,已关闭矿山40个。到2020年底前,采矿权控制在17个以内,全市矿山数量比2014年减少72%,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在对环山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市秦岭办按照“一根绿线穿到底”的思路,协调组织区县秦岭办开展常态化的环山路两侧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时拆除清理违规乱设门头立柱、灯笼、门头牌匾、占道经营摊点;及时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及时清查整改违规超高建筑,如今那条纵横东西的环山路景观廊道,变得更加亮丽多姿。
曾几何时,秦岭北麓违法建设愈演愈烈,使青山绿水伤痕累累,伤疤不断,使原本属于西安市民的后花园变成了少数人私人领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让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崭新局面,这一作为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栋违法建筑处置任务,依法拆除145栋、没收57栋,并对拆除点及周边环境实施了生态恢复145.06亩。2015年,新查处违法建筑10栋(周至县2栋、长安区8栋),依法拆除5栋,整改4栋,没收1栋;重新核定拆除202栋违法建筑中的3栋(户县)。西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的蔓延、扩散,不仅极大震慑了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也从整治规模、执法程序、惩罚方式上,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参与
为后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绿水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富民工程相结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涉贫镇(街办)共72个,秦岭保护区内就有40个,占总数的56%。为尽快帮助秦岭地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核桃及长安区现代农业为代表的规模农业;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采摘旅游为依托的农家乐经济模式;进行蓝田县玉山古镇、葛牌古镇和周至县厚畛子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建设,推进户县化羊庙、阿姑泉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灞桥区洪庆山风情小镇;对6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8.4万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加强水源保护,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秦岭生态旅游经济,与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关中平原旅游带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西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依托6个自然保护区、14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8个旅游景区、2个地质公园及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6个佛教宗祖庭、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宗教寺庙,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秦岭山、水、森林自然美与古长安悠久历史文化美”相结合的地域特色;建设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核心,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沿山文化旅游带,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让保护秦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岭办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向市民展示秦岭的人文生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爱护秦岭的行动中来。从2012年起,连续4年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志愿者活动;2013年组织“第三届秦岭高峰论坛”和“呵护与守望——大美秦岭”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百年经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赛活动;2014年举办“重走红军路,感恩大秦岭”教育活动;2015开展“守望大秦岭——问道终南山”专题活动,就秦岭保护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社会、问计于名家;今年,还组织了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护绿行动”公益活动。润物无声,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进入新阶段,这种保护还将持续下去,也必将成为一项惠及西安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B. 西安最值得去的十二个地方有哪些可以说说吗
耿峪峡谷漂流、秦岭大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鲸鱼沟都是西安值得去的地方
1、耿峪峡谷漂流:耿峪丛林峡谷漂流距离西安40公里,西汉高速、环山旅游线等多条公路均可到达,是最刺激、最生态、最便捷的西安漂流地,是陕西丛林峡谷漂流唯一的绿荫漂流。船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就是耿峪丛林峡谷漂流的真实写照。耿峪丛林峡谷漂流周边有道家圣地楼观台、财神庙、爱情谷、薰衣草庄园、玫瑰庄园等景区,景区服务设施完善,无论是家庭享受山水之乐,情侣携手避暑游玩,都市白领远离喧嚣,这里都是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4、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半坡国际艺术区原名纺织城艺术区,被称为“西安的798”,由原先西北第一印染厂改建而来。约6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诞生出工业文明的辉煌传奇,整片纺织城区域也曾是西安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被美誉为“小香港”。外观看起来是一个废弃的工厂,院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复古火车头,还有墙壁上各式各样的涂鸦。很有特色的一个地方,艺术氛围浓厚,有许多有创意的小店,人不很多,安静,你可以静下心慢慢去欣赏,品味。
5、鲸鱼沟:鲸鱼沟位于白鹿原狄寨镇南2公里,距西安约30公里,为灞桥区与长安区交界。植被茂盛,竹林青翠蓊郁,优美的湖光山色,使人如入仙境。这里是西安郊区最近、也是唯一拥有天然竹林的旅游景点,置身竹海静静地漫步,竹叶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沟内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阳春山花遍野,争奇斗艳;炎夏浓荫蔽日,凉意袭人;深秋红叶烂漫,如火如荼;朔冬群岭银装,玉树梨花。
C. 西安景点排行榜是怎样的哪个景点最值得去
西安景点排行榜为:兵马俑、秦始皇陵、骊山、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西安世博园,都值得去。
1、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5、西安世博园
西安世博园位于国家级西安浐灞生态区,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距西安市中心约10公里,交通便利。景区总面积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汇集了国内外102个国家和地区各具特色的园林园艺精品、人文经典建筑和文化艺术珍品,体现了“天人合一、创意自然”的主题。
西安旅游景点注意事项
1、天气西安气候比南方干燥许多,在西安旅游要注意多喝水、做好皮肤的保湿。西安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春季和秋季,夏季去西安要做好防晒工作,中午前后太阳暴晒,气候炎热,还偶有暴雨。
2、饮食注意西北风味的面食、泡馍、牛羊肉等,对于不常吃的人来说不太容易消化,所以好吃也有度,不要贪嘴暴食。
3、财务安全旅游旺季时在火车站和人多的旅游景点,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4、购物商品在西安购买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时,要谨防“碰瓷”。所谓的“文物”偷偷拿出来卖的情况,尤其是什么“自己家地里挖出来的宝贝”,千万不能相信,陕西文物再多也不会多到这个地步。
D. 秦岭是否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中国的“阿尔卑斯山”,其北坡是全国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资源禀赋极为丰富,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来,秦岭北麓开发建成了很多生态旅游区。主要有: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钓鱼台风景区、五丈原风景区、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汤峪、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东汤峪、汤峪湖森林公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国家级森岭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就有15个。此外,秦岭北麓还建成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的人文旅游区。如秦始皇兵马俑馆及秦始皇陵、唐华清宫、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兴教寺、香积寺、草堂寺、诸葛亮庙、钓鱼台、炎帝陵、麦积山石窟等。这些景区的开发建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森林公园同质性强,景区特色不明显。秦岭北麓森林公园建成不少,但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品的构成,生态旅游影响力仅限于省内或区域内,缺少世界级的生态旅游产品。一是构景要素一般都是北方的山、水、林、草、庙等,垄断性或独有性不强。二是规划设计相同或相似,去过一个公园其他公园就不必再去了。三是旅游功能缺失,基本都是观光类旅游产品,鲜有参与性、休闲性、度假性、体验性、游乐性强的景区。四是景区特色不明显,千园一面,游客游览缺乏新鲜感和奇特感。旅游区“新、奇、特、美、乐、玩”等关键要素的缺失,导致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严重削弱。
2、各森林公园间联系性较差,缺乏联合路线设计和规模优势。由于天然地域格局的分异以及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加之缺乏开展横向合作发展的思路,各森林公园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少有合作;空间、行业、管理联系性较差,“各自为营”的状况较为常见,没有贯穿几个公园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运作,严重降低了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的“综合旅游聚合力”,使得秦岭北麓原本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各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
其次,各森林公园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成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难于破解的难题之一。行政管理的多头化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在实施环境监管上,因管理环节过多,管理权限交错,使本就不强的环保监管力量分散化和弱化,进一步降低了各森林公园的管理绩效和生态效益。
3、旅游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区外和国际游客不多。如今,秦岭北麓已成为关中地区游客节假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但表面的繁荣不能掩盖我们对秦岭北麓长远旅游开发潜力的深层次思考:市场调查表明,秦岭北麓的游客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缺少省际游客和国际游客,使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自娱自乐”式的区域内旅游,没有成为国家甚或国际型旅游。
4、旅游形象缺乏活力,影响度较弱。旅游形象是否鲜明、独特和富有感召力,是旅游地吸引力大小的关键所在。秦岭北麓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恰恰缺乏鲜明独特和充满活力的旅游形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反映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对外的旅游形象及其宣传口号的缺少,从旅游开发机制的内部制约了其自身潜力和优势的发挥,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
5.、缺乏超级大热点、大亮点景区。秦岭北麓生态景区不少,但具有超级影响力的景区却不多。造成“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现象,缺少大手笔策划、高投入建设、高层次设计的大项目、大景区。邻近的河南云台山,用了短短今年时间,把一个在我们看来很一般的景区,打造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旅游收入2个多亿,我们望尘莫及。建设打造秦岭北麓的“月亮”带动型旅游景区,学习河南云台山经验,也是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紧要任务。
二、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分析
1、打造生态旅游廊道,构造“一轴挑多珠”的空间布局。依托秦岭北麓环山带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借鉴“点轴理论”的基本思想,倡议藉此天然优势构造“一轴挑多珠”的秦岭北麓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以环山旅游公路为轴线,串联起秦岭北麓各生态旅游区,形成类似糖葫芦状的生态廊道格局,建立起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廊道的合理架构,打造东—西向国家级生态旅游廊道。
2、以“特色绿化”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功能的强化。秦岭北麓位于秦岭分水岭至关中平原南缘之间,是一个高大山地与广阔的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有秦岭山地、沿山丘梁、黄土残原和峪口冲积扇等4种地貌类型,地带性土壤是黄棕壤,植被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且受人为影响较大。
秦岭是我省最大的林区,有林地247.5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54%;林木蓄积量15257万立方米,占全省林地蓄积量的66.1%。秦岭山地水资源总量222亿立方米,约占陕西省水资源量的50%。其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米,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源,直接关系着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八百里秦川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此外,秦岭北麓地处暖温气候带,森林生长期较长,负离子日平均浓度极高。藉此天然优势,实施“特色绿化”战略:依托200多公里的环山旅游公路,在道路两侧建设宽度50米左右的特色绿化带,并将绿化带划分为成一个个的地域单元,合理规划各地域单元,有序种植竹子、银杏、红枫等特色景观绿化树种,把环山旅游公路建成秦岭北麓“特色绿化长廊”,营造具有“新”、“奇”、“特”属性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塑造景观特色的同时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功能的强化。
3、着力打造亮点和精品,推动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区分我国南北的东西向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生物交会的过渡地带。《中国国家地理》曾专文赞誉:秦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一致认同此观点。秦岭位于我国国土的中央位置,是纵贯东西、地分南北的一座山脉。它不仅对气候有分界意义,也是南、北方文化的交会区;同时,秦岭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秦岭穿越陕西和甘肃东部,延绵约500公里,占据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横亘国土中央的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会区,同时还有高海拔的山区、低海拔的浅山丘陵以及平原,为生物创造了不同的生存环境,也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奠定了基础。秦岭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占全国同类总种数的14%,其中秦岭特有种192个;有国家保护植物44种,占国家保护植物种数的9%;有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有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4%。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我们必须要以打造特色和亮点入手,利用国家正在实施国家公园试点的机遇,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
考虑以麦积山、太白山、楼观台、太平、朱雀、终南山、翠华山等知名品牌为秦岭北麓森林公园的亮点和精品,在重点建设和品牌塑造的同时,一定要使各“亮点”真正各具特色,具有差异性很强的核心吸引力。如,将太白山的定位为“秦岭主峰、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第四纪冰川的天然博物馆”,将楼观台的定位为“天下第一福地”,将终南山的定位为“仙都、洞天之冠”,将翠华山定位为“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打造亮点和精品,必须要注意避免同质性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的再次出现。惟有如此,才能使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开发真正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4.、大力塑造独具特色的秦岭旅游形象,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积极寻找符合秦岭特色的旅游形象,必要时可全球征集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既得到了中央公园的形象标识,又宣传炒热了秦岭。秦岭北麓森林公园要树立自己的生态旅游绿色形象,园内的交通工具就必须无污染,旅游指南的编制要能够提供景区的景点和路线并详细介绍观光的对象和保护的意义,介绍本地人文风俗习惯,并尽可能地用科学而准确的语言介绍景区的动植物、独特景色及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定,以达到加强环境教育和解释大自然的目的。旅游行为要绿色化,即人们的行为要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工作人员的行为绿色化。工作人员负有追踪、监察游客活动,引导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以使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维持在该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游客对周围环境的欣赏与理解。绿色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关生态学的知识,使游客能真正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另外,加强秦岭北麓生态景区的联合;积极进行生态旅游的路线设计和实施;大手笔打造具有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九寨沟”式的旅游景区等,也是秦岭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陕西欲将秦岭申报编入《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之中,被专家学者推崇认为,是一座可作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自然生态体系典型完整的范例. 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所以秦岭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