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不是产业
1. 旅游业是不是朝阳产业,用产品的生命周期回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立足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就是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及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
旅游休假地和其它产品一样,也有其兴衰的模式,即休假地的生命周期。然而,系统地把市场学中的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旅游休假地管理的研究中,还是1980年加拿大旅游学家R.W.Butler的贡献[①]。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始于一小部分具有冒险精神、不喜欢商业化旅游地的旅游者的“早期探险”(exploration)。在“参与”(involvement)阶段,由于当地人们积极参与向消费者提供休闲设施以及随后的广告宣传,使旅游者数量进一步增加。在“发展”(development)阶段,旅游者数量增加更快,而且对旅游经营实施控制的权力也大部分从当地人手中转到外来公司的手中。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尽管旅游者总人数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已经放慢。至于“停滞”(stagnation)阶段,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高峰,旅游地本身也不再让旅游者感到是一个特别时髦的去处了。而到了“衰退”(decline)阶段,因旅游者被新的度假地所吸引,致使这一行将衰亡的旅游一日旅游者和周末旅游者的造访来维持其生计。
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这一理论模型,西方学者一直在做实证性的探索。尽管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支持这一理论的一般观点。实际上,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的具体形状虽然因旅游地自身的发展速度、可进入性、政府政策以及竞争状况等因素的差异而各有变异,但每个旅游地都难免要经过“早期探险”、“地方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退”这样几个阶段。能够满足一切时代的旅游者的口味的度假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然而,从经营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旅游度假地的经营者不期望他所开发经营的度假地能在为他提供利润的前提下尽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我们虽然相信“永生”是不可能的,但也相信,在弄清了影响旅游度假地寿命长短的因素并进而做出明智决策之后,“长寿”的目标是不难达到的。
2. 旅游业是不是一个产业
严格的来说
旅游业不能算作一种产业
按照产业的划分标准来说
目前一共只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种产业
旅游业只能说是服务业的一种
3.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性产业是什么
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旅行社,因为旅行社是联系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的纽带。而在旅行社服务中,由于导游员直接与游客接触,并且接触时间最长,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即旅游行程的兑现者),况且,导游服务质量是衡量旅行社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和主要标志,因此,与旅行社服务中的其他服务(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相比,无疑居于主导地位。
4. 为什么说旅游业是我国最有前景的产业
尽管我国旅游业已经搞得风风火火,但从实际的发展数据来看现在回的旅游业在GDP的比重答还很小,在我国只占3%,而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占比是中国的好几倍,反而是制造业的占比一般不到不到30%,而且还在不断下降。相对比的,旅游业的占比正在上升。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的现状也蕴含着未来会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2.59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4.6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增长十分迅速。2012-2016年期间中国旅游市场增速都在10%,其中2014年增速更是高达26.4%,为近五年来增速最快纪录。
5. 为什么说旅游是产业,而不是事业、行业
这是从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来说的:
其实旅游事业、旅游行业、旅游产业这三种叫法都没有错,关键看你的立足点角度区分:旅游事业是相对于个人从业和职业发展角度;旅游行业是从行业分类角度;而旅游产业是从经济发展的产业角度来说的。
6. 旅游业属于什么产业
旅游业是产业链的一种。
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内旅游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未来仍将保持较长时间段的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
这一由中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催生出来的中产阶层,也使得中国旅游产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同时,中国旅游基础设施接近成为全球领先者。以汽车保有量及国家高铁建设发展为例,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汽车保有量,以及里程最多、速度最快的高铁设施,这些都将为国人的旅行提供优于其他国家的出行条件。
因此,旅游产业仍是最有前景的行业,中国旅游业未来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仍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
2、旅游消费分层逐步显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品质的追求不断加深。受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和收入提高推动,伴随85、90后等年轻游客群体逐渐成长,大众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旅游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消费分层加速。
同时,旅游消费大众化与结构分化并存特征更加明显,小众市场不断涌现,但休闲与观光需求将长期并存。从大众市场看,旅游人数和消费持续多年稳定增长。同时中产阶层的游客正在增多,而且他们越来越愿意选择自由行。
同时,邮轮旅游、房车旅游、户外探险、博物旅行、极地旅游、婚尚旅游、体育旅游、电竞旅游、研学旅行、毕业旅行、影视旅游、定制旅游等小众旅游市场遍地开花,长尾效应逐渐明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百姓旅游消费明显升级,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在吃住行游等方面更追求品质与个性化,平台上私家团、定制游、当地向导等升级型新产品成为“网红”。
随着中产阶层对高品质、个性化旅游需求的提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越来越低,更愿意花更多钱消费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好品质高的好产品以后会脱颖而出。
现在欧洲、美国都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我国也正在朝这个趋势发展。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在线旅游将逐渐兴起。得益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产品的兴起。
近年来在线旅游移动端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凭借更加便捷、更加个性的用户体验,在线旅游的高速增长也将成为推动中国旅游市场长期繁荣的新“助推器”。
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在线化率仅为10.6%;到2017年在线化率已增长至31.5%,增幅高达20.9个百分点。
2018年在线旅游市场渗透率再次提升至36.9%,创下历史新高,且未来也有逐步提升的趋势。
我们预计未来3-5年,在线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或保持10%-20%的高增长,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个位数增速。
4、文旅融合将引领旅游产业再升级。文旅部成立后,国家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将进一步明晰。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工作,成为亮点频频的各项业务工作中的突出亮点。接下来,文旅部将会着力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等工作。
文旅融合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文旅融合将引领旅游产业再升级。
(6)旅游业是不是产业扩展阅读
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 :
1、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
2、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3、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都是涉外性质的业务。
7. 旅游业是什么产业有什么特点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业的特点:
(1)旅游业的依赖性;
(2)旅游业的综合性;
(3)旅游业的脆弱性;
(4)旅游业的波动性;
(5)旅游业的季节性;
(6)旅游业的带动性;
(7)旅游业的涉外性;
(8)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7)旅游业是不是产业扩展阅读:
旅游业的重要性:
旅游业包括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部分。两者由于接待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一般是从国内旅游业开始,逐步向国际旅游业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经济建设需要外汇,大多是从国际旅游业开始发展的。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是密切相联的统一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
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8. 如何判断旅游业是不是支柱产业
看旅游收入占当地国民收入的比重,是主要的收入就是支柱产业
9. 旅游产业的产业链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产业要素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行业专家林峰认为,如今的旅游产业要素已扩展为“食、住、行、游、购、娱、体、会(会议)、养(养生)、媒(媒体广告)、组(组织)、配(配套)”,他们相互交织组合,形成了以下九个类别的行业,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旅游产业链:
(一)游憩行业:包括景区景点、主题公园、休闲体育运动场所、产业集聚区、康疗养生区、旅游村寨、农场乐园等的经营管理和运作的行业;
(二)接待行业:旅行社、酒店、餐饮、会议等;
(三)交通行业:包括旅游区外部的公路客运、铁路客运、航运、水运等,也包括景区内部的索道等小交通;
(四)商业:集购物、观赏、休闲和娱乐等于一体的购物休闲步行街、特色商铺、创意市集等;
(五)建筑行业:园林绿化、生态恢复、设施建造、艺术装饰等;
(六)生产制造业:车船交通工具生产、游乐设施生产、土特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加工、旅游衍生品加工、信息终端及虚拟旅游等设备制造;
(七)营销行业:旅游商务行业(包括电子商务)、旅游媒介广告行业、展览、节庆等;
(八)金融业:旅行支票、旅行信用卡、旅游投融资、旅游保险、旅游衍生金融产品等;
(九)旅游智业:规划、策划、管理、投融资、景观建筑设计等咨询行业以及相关教育培训行业。
一个旅游项目,从最初策划到规划、设计、建设,再到对外营业,游客来游玩,需要以上各个环节系统紧密配合。旅游产业具有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以及多环节配合的服务消费特性,旅游产品之间的相互依赖非常强,需要服务链各个环节的提升与质量保障。因此,旅游产业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以旅游业本身所包含的行业为基础,关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卫生体育、文化艺术、金融、公共服务等相关行业的泛旅游产业结构”。
10.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是
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以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界人士认为,旅游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10年,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会议主题就是“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据统计,2011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9.1%(同期汽车制造业占8.5%,银行业占11%),旅游就业2.58亿人次,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3%。
从国内看,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动了经济增长。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二是促进了社会消费。2010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达到12580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9.4%。三是促进了社会就业。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从全球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575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游率2次,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201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7025万人次。出境人员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占出境总人数的91.3%。《世界是平的》一书说,“中国旅游者将改变世界旅游业”。中国对全球旅游业的贡献率逐步加大,特别是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国际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11年中国对全球入境旅游的贡献率超过30%。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构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产业,它不仅本身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广泛的关联带动的作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的主要思路是,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与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有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热点产品仍集中在少数知名旅游景区,导致旺季一票难求。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与急剧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问题依然突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旅游便捷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求,旅游民事规则不完善;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旅游经营和管理不规范;市场诚信缺失,地区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综合执法机制不健全。
我国旅游发展方式还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旅游综合带动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现代科技运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特别是缺乏适应两大战略目标要求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投资创业人才等,现在外语导游、专业的景区讲解员、宾馆饭店的主管领班都不能适应发展需求。目前全国开展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达1968家,在校旅游专业学生109万人,但没有真正意义的名牌大学。真正的旅游大国应当产生真正意义上类似美国康奈尔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样的旅游大学。
走出“门票经济”是一个形象化说法,走出去,就是告别过去靠卖门票、靠涨价甚至一锤子买卖模式,向科学发展切实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