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谈旅游文化
❶ 魏小安的学术成果
1980年开始从事旅游经济研究,大学毕业论文为《北京旅游资源开发研究》(3.5万字),收入北京旅游学院所编文集中。
1981年 创作《旅游经济学》,30万字。
1983年创办全国第一份旅游研究杂志《旅游学刊》
1985年 论文集《起步实践探索》(25万字),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6年 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孙尚清主任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为主要研究人和主报告执笔人
1987年 在《经济研究参考资料》发表《中国旅游业十年》(2万字)及《中国旅游投资研究报告》(4万字)
1990年 《中国旅游经济研究》(40万字),孙尚清主编,人民出版社,在其中收入6篇,计10万字。
1991年 合作主编《中国旅游商品指南》(180万字),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2年 合作主编《旅游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40万字),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参与组织主编《旅游经济工作手册》(180万字)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25万字),孙尚清主编,人民出版社,主要执笔人
1993年 《中国改革全书――旅游卷》(80万字)副主编,大连出版社
1994年 主编《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管理全书》(120万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5年 主编《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纲要》(130万字)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合作主编《中国一流酒店》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年 专著《旅游发展与管理》(38万字) 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年 主编《中国旅游饭店管理与服务2000问》(150万字)中国旅游出版社合作主编《新编旅游经济学》(42万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主编《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30万字)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主编《旅游标准化工作手册》(40万字)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专著《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21万字)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年 专著《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42万字)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0年《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主要执笔人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年 专著《目击中国旅游——2001》(22万字)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专著《旅游热点问题实说》(30万字) 中国旅游出版社 合作主编《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2000—2002》(40万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
2002年 专著 《旅游纵横—产业发展新论》(30万字)中国旅游出版社 专著《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40万字}中国旅游出版社 合作主编《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2001--2003》(40万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3年 专著《旅游强国之路》(55万字) 中国旅游出版社 合作主编《世界旅游宣言》(76万字)旅游教育出版社 合作主编《中国旅游:非典影响与全面振兴》(40万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合作主编《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2002--2004》(40万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4年合作主编《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2003--2005》(40万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5年合作主编《主题酒店》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专著《中国休闲经济》(43万字)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合作主编《创造新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专著《多彩贵州多姿发展》(50万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年 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国旅游》 广东旅游出版社主编《天下旅游看四川》(62万字)成都时代出版社主编《凉山模式》20万字
2009年 专著《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发展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
专著《旅游业态创新与新商机》中国旅游出版社
合作主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主编《华侨城---优质生活创想家》中信出版社
专著《文化家园 山水家园-----安徽旅游新思维》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著《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内蒙古旅游发展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
合著《山川入划》中国旅游出版社
主编《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旅游出版社
此外,主编《旅游调研》杂志60期(500万字)及《旅游管理与服务》48期(280万字)。在《中国旅游报》、《旅游学刊》等几十种报刊发表论文200多篇,上百万字。
❷ 李劲松的教育科研
教学与研究领域旅游人类学、旅游经济学、旅游与休闲研究获奖情况1998年获吴文藻奖学金;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贵州道真仡佬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山森铁直’(日本)杰出硕士论文奖”;2002年,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003年,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抗击非典型性肺炎先进个人。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研究课题1.国家民委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主持《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的修订)(2006—2008);2.国家旅游局课题“旅游与休闲关系研究”(2006);3.北京市旅游局课题“北京旅游发展战略”(2007);4.浙江千岛湖旅游局课题“中国千岛湖效应研究”(2007);5.国家旅游局课题“旅游保险研究”(2007);6.北京市旅游局课题“北京旅游新业态研究”(2008);7.山东省旅游局课题“山东国民旅游促进计划”(2008); 8.国家旅游局课题“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30年发展报告”(2008);9.国家旅游局课题“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9)。代表性成果参编的著作魏小安主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完成第二、三章,约6万字。发表的主要文章民族学类:1.李劲松.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仡佬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2.李劲松.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文化·仡佬族生育文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李劲松.道真仡佬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4.李劲松.试论道真仡佬族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5.李劲松.《中华民族发展史》书评.中央民大校报,2002年3月7日4版. 6.李劲松.中国少数民族年节习俗.参考消息,2002年2月13日第3版.7.余梓东、李劲松.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旅游经济类:1.魏小安、李劲松.试论旅游扶贫.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2.李劲松.试论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的定位与功能.当代经济,2008年12期.3.李劲松.论旅游业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中的作用.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日第13版.4.李劲松.论旅游业的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日第7版.5.李劲松.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旅游学科建设——魏小安教授访谈.中央民族大学校报,2007年7月9日第3版.6.魏小安、李劲松.县域旅游:深化、整合与发展(一) 、(二)、(三)、(四).中国旅游报,2007年6月27日第13版、2007年6月29日第7版、2007年7月4日第13版、2007年7月6日第7版.7.魏小安、李劲松.对国人旅游行为与文明旅游的深层次思考(上)、(下) .中国旅游报,2006年10月13日第6版、2006年10月18日第13版.参与制作旅游规划、策划:1.《运城盐湖“中国死海”休闲度假区详细规划》(2006);2.《贵州梵净山弥勒道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6);3.《五台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4.《兰考县旅游文化发展总体规划》(2007); 5.《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6.《青海海东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 7.《辽宁北镇旅游发展总体策划》(2009);8.《山西平遥洪堡村旅游影视基地产业规划》(2009)。参与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1.《度假酒店导引、运营和服务标准》(2006); 2.《主题酒店导引、运营和服务标准》(2006);3.《商务酒店导引、运营和服务标准》(2006);4.《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旅游服务标准》(2008)。
❸ 太阳节的日照旅游
《山东省1996-2010年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纲要》将日照列为“东夷文化区”。纲要中指出“该区包括临沂日照等市,是东夷文化区的中心地域,齐鲁楚文化的交汇地。保护开发要突出远古文化和山水港湾风光特色”。具体包括“保护开发东夷文化遗址;在东海峪设立考古实验区;扩建莒县博物馆,反映莒文化和鲁东南文化”等措施。
北京旅游学院著名旅游规划专家杨乃济教授于2000年说:“国际通行的海滨旅游地的三大卖点是“沙滩”,(Sandy-beach)、“阳光”(Sun)、海水(Sea)。由于这三个英语词汇起首的字母都是“S”,所以合称之为“3S”。许多知名的海滨旅游地赢得美誉,几乎都得益于“3S”中某一两方面的优势;如广西北海以其十里银滩号称“天下第一滩”,海南三亚亚龙湾则以其沙质优良海水清澈扬名于世。尽管我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5000多个沿海岛屿,但在三个“S”上拔尽头筹的,日照市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要使旅游业成为日照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日照市旅游定位于:拥有太阳品牌的,独具特色的海滨度假旅游。实现这一成长目标的手段是:(1)以创建“太阳城”主题公园和举办一年一度的盛大的国际“太阳节”旅游节庆活动树立品牌赢得专利。(2)以欧洲“四海”(地中海、黑海、爱琴海、亚得利亚海)的四个世界闻名的海滨旅游的胜地为蓝本的全新创意,创造四海集萃的海滨景观,确立日照海滨旅游高品位的创新特色”。(著名旅游学家杨乃济教授谈日照市旅游发展战略)
国家旅游局计财司魏小安司长于2003年指出:“日照有人提出搞太阳文化旅游,这可能成为一个好产品。因为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过太阳崇拜。搞太阳文化旅游,日照本身就变成了资源了。目前我们搞太阳文化关键是选好切入点。能否想办法把太阳文化转化一些形象,开展一些活动,这样日照本身的总体形象就可能树立起来”。
山东省旅游局李德明局长在2003年也认为:“世界上太阳文化积淀深厚,太阳崇拜普遍。日照有太阳文化背景,太阳文化旅游是个独特的产品,同意建太阳城,办太阳节。可先办太阳节,太阳节搞起来也,就逼着建太阳城,市场需要了,太阳城的投资者就会脱颖而现”。
❹ 什么是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北京制源江山咨询责任有限公司在魏小安总顾问和董事长兼总经理魏诗华的带领和引导下,成功完成数多文化旅游方面项目,在文化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营销方面实力突出。
❺ 茶马古道指的是哪及其历史
(一)茶马古道简介
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二)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侧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口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
(三)茶马古道的社会经济价值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最特殊的地域名称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的陆上交通大动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对外开放的金钥匙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大开发的重要基石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经济大繁荣的命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旅游发展的着力点
(四)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机遇
☆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加入WTO为昌都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
☆西部大开发为昌都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五)现代茶马古道
☆公里干线的修筑,替代了过去“茶马古道”的功能。
☆“两横一纵”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现代“茶马古道”。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热”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霁弘分析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❻ 如何保护长城旅游、文化遗产
长城保护修复作为整个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的开局,逐步实施对长城本体的保回护修复,不断加强对答中华民族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保存下来的主要是明代修复的。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对山海关、八达岭、嘉峪关等诸多地方的长城进行了保护修复,但长城受自然和人为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长城本体的保护修复工作更为紧迫。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起点,虽然整个山海关古城保存比较完整,但墙体破坏非常严重。
要保护长城要做到政府和民间一起行动,政府对长城加强管理,同时宣传保护长城的意义。民间对政府的宣传进行配合,做到自觉爱护自觉保护长城
❼ 俄罗斯的太阳节的时间
太阳节:
6月22日是夏至,是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日回子,这一天是光明的日子,太答阳神最眷恋的夏至。这天就称为太阳节。我们迎接太阳节的到来,感受太阳神的恩赐。欢迎太阳节的到来!现在举办太阳节的国家很多。
朝鲜“太阳节”:
4月15日是朝鲜一年一度的“太阳节”,这是金日成的生日,他的生日被定为全国庆祝日,全国放假以载歌载舞进行大庆祝。
❽ 贾云峰的人物评价
在旅游创新传播的理论研究、实践中,他和他的团队显示出卓越的新媒体整合才能。在国家旅游局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指导下,他和上海、北京、杭州、香港的团队正为国内外几十个地方政府、旅游景区和企业提供创新传播一体化解决方案。
他受邀担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常务理事、台北文化大使、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联合会委员、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驻京机构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沿海与中西部发展联席会议副秘书长、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中国媒体顾问、台北市观光协会大陆首席顾问、贾樟柯影片策划、中国多省市旅游局文化顾问。
客户评价:
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祝善忠:
“当所有的旅行自然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生活就注入了洁净的血液、自由的因子,此后,每一次行走都会产出丰厚的精神果实,回馈人间,尚飨万物,这正是我在云峰身上看到的!”
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主席 王军:
“贾云峰新锐的创意为我们的旧景点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十分钦佩。”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连战:
“贾云峰为大陆游客全面了解台湾倾力奉献,实属不易。”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 魏小安:
“他的创新传播理论是中国旅游传播方法论上的突破。”
加拿大总督 伍冰枝:
“我对他自驾车穿越加拿大很感兴趣。”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 Bob Carr:
“面向中国游客,没有比贾云峰策划的产品更好的方式,来推介澳大利亚了。” 斯堪的纳维亚旅游局全球主席 Per Holte:
“贾云峰捕捉到了北欧的另一种风情,为此我感谢他,这更多的是一种对朋友的感谢。
著名电影导演 世界青年领袖 贾樟柯:
“云峰是个细心的人,他懂得如何和一座城市产生肌肤之亲,并且深入它的内心。” 华远国旅集团、佰程旅行网董事长 曾松:
“他在线路设计上创意独特,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好创意。”
《中国旅游报》总编辑 李志庄:“他是旅游产业策划的一匹强劲黑马。”
无
❾ 西安什么时候召开世界文化旅游大会
西安,既是享誉国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备受旅行者喜爱的旅游城市。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号召,4月19日,首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将在西安隆重举行。
在对外传播上,携程将整合国际化优势资源,进行海内外全媒体、全渠道、高精准传播,助力陕西西安在国际发声,打造席卷全球的世界文化旅游盛事。同时,携程集团还将和西安旅游部门展开更深度合作,整合当地旅游资源,面向全球游客推广西安旅游,构筑西安在游客心中的目的地品牌形象。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不仅为西安打造世界文化之都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提供重要机遇,也将成为西安最耀眼的文化名片。
❿ 中国著名旅游学家
魏小安
魏小安,男,衡阳人,1952年4月出生,1969年2月工作。
《前沿讲座》特邀专家,著专名旅游经济和管属理专家、旅游、酒店研究专家。有“中国酒店业教父”美誉,历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研处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中国国内旅游协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总监、全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内河游船星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烹饪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品牌联盟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球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务。